曾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免疫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二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展开
  • 产后风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产后风湿可通过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暖、合理饮食)、物理治疗(热敷、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在医生评估下选药)、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开展)来治疗,特殊人群(哺乳期、剖宫产、年龄小的产妇)治疗需格外谨慎。 一、一般治疗 产后风湿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因为寒冷潮湿环境可能加重关节肌肉不适等症状。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营养。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症状。对于产后身体较为虚弱的女性,热敷是一种相对温和且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改善不适。 2.针灸推拿:由专业的针灸推拿师进行操作。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缓解风湿相关的疼痛等症状。推拿则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但产后女性身体较为特殊,在进行针灸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 三、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风湿如果需要药物干预,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相应药物。例如存在疼痛症状时,若疼痛较轻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谨慎使用,因为产后可能涉及哺乳等情况),不过具体药物的选择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医生会综合考虑产妇的身体状况、是否哺乳等因素来决定合适的药物及用药方案。 四、康复锻炼 产后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如产后身体状况允许,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如缓慢的膝关节屈伸、肩关节绕环等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对于剖宫产的产妇,要在伤口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开展康复锻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恢复身体机能,缓解产后风湿相关的不适。 特殊人群方面,产后女性身体处于恢复阶段,无论是进行物理治疗、康复锻炼还是药物使用(如果涉及)都要格外谨慎。哺乳期女性在考虑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或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剖宫产的产妇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关注伤口恢复情况,遵循医生关于何时开始锻炼及锻炼方式的指导;年龄较小的产妇(如果存在的话)身体各方面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产后风湿时要更加注重温和、安全的治疗方式,以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2025-09-30 11:27:20
  • 风湿性关节炎该怎样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辅以热敷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退热、抗风湿改善病情药物延缓病情进展且需监测指标)、外科治疗(关节置换术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不同年龄术后恢复有差异)。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锻炼 在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例如,减少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或剧烈运动等。而在缓解期,则应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游泳等有氧运动。游泳是一种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能帮助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度参与,对于有病史的患者可改善关节功能状态。 2.物理治疗 热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热敷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例如,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儿童则更需注意温度控制。另外,还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手段,同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不同性别患者均可受益。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退热的作用,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炎症。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例如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选择,因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某些药物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则要关注药物对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可能需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非甾体抗炎药。 2.抗风湿改善病情药物 如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控制关节破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需定期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例如女性患者在用药期间若有备孕计划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可能减退,更要加强监测。 三、外科治疗 1.关节置换术 对于病情严重、关节破坏明显的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关节病变程度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一般可能更倾向于保留自身关节功能,而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且关节破坏严重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关节置换术来改善生活质量,但术后仍需进行康复等后续处理。 2.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手术可用于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同年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术后康复指导;老年人则需要更精心的术后护理,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5-09-30 11:27:01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咋得病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使亲属患病风险高,细菌、病毒感染可触发免疫异常反应,性激素影响女性发病,寒冷潮湿环境、吸烟等环境因素有影响,免疫细胞异常致关节病变出现症状。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比如,肺炎衣原体、EB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当人体感染这些细菌或病毒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识别为外来病原体,进而引发免疫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关节滑膜的病变,逐渐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被认为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存在关联。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失衡,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的分泌紊乱,参与到关节的炎症过程中,促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性激素的差异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来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在女性的月经周期、孕期和更年期等不同阶段,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活动。例如,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产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病情可能复发或加重。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关节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滑膜组织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例如,在一些气候寒冷潮湿的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寒冷潮湿环境会影响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使关节滑膜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 吸烟:吸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烟草中的成分可以激活炎症细胞,促使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释放增加,长期吸烟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平衡被打破,增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而且,吸烟还可能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预后,使病情更难控制。 免疫因素 免疫细胞异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出现异常活化。T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关节滑膜的炎症、增生和破坏。B细胞则可以产生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等,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组织中,进一步激活补体系统,加重关节的炎症损伤,最终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病变,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

    2025-09-30 11:24:19
  • 痛风能喝蛋白质粉吗

    痛风患者能否喝蛋白质粉分情况,病情稳定期可适量喝低嘌呤蛋白质粉但要控量;急性发作期不建议喝;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控量,老年患者要关注消化吸收,年轻且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饮用时要配合改善生活方式。 当痛风处于病情稳定期,血尿酸水平控制较为理想时,可适量饮用蛋白质粉。蛋白质粉是一种补充蛋白质的营养制剂,正常饮食摄入蛋白质不足时,适当补充能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但需注意选择低嘌呤的蛋白质粉,并且要控制饮用量,因为过量蛋白质摄入可能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虽一般不会立刻导致血尿酸大幅波动,但长期过量仍可能对痛风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蛋白质饮食可能会使尿酸生成增加,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即使病情稳定,也需要避免这种潜在风险。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建议喝蛋白质粉。因为急性发作期需要限制嘌呤摄入,而蛋白质粉如果是高嘌呤来源,会加重体内尿酸生成,从而使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加重,延长病程。此时应选择低嘌呤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来保证机体基本营养需求,如选择牛奶、鸡蛋等低嘌呤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如果痛风患者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粉的摄入量。因为肾功能不全时,机体对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下降,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同时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这部分患者在考虑是否饮用蛋白质粉以及确定饮用量时,需要在肾内科医生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根据肾功能的具体情况来精准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既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合理需求,又不加重肾脏和痛风病情为原则。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考虑蛋白质粉的饮用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更要关注消化吸收功能。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减退,所以在选择蛋白质粉时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类型,并且要密切观察饮用后是否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以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如果饮用后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表现,或者血尿酸有上升趋势,应及时调整蛋白质粉的摄入情况。 年轻痛风患者且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对于年轻痛风患者,如果同时存在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在考虑蛋白质粉饮用时,除了关注蛋白质粉本身的嘌呤含量和饮用量外,更要强调配合改善整体生活方式。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会综合影响血尿酸代谢,即使合理饮用蛋白质粉,若生活方式不改变,痛风病情仍可能反复。所以这类患者在饮用蛋白质粉的同时,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等),以更好地控制痛风病情。

    2025-09-30 11:23:57
  •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涉及遗传、感染、免疫紊乱和性激素因素。遗传上具易感性,HLA-DR4等基因相关;感染方面细菌如肺炎支原体、病毒如EB病毒可能引发;免疫紊乱致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发关节炎症;性激素中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发病,不同性别及生理阶段有差异。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比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能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肺炎支原体的某些成分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在攻击肺炎支原体的同时,可能会交叉反应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导致关节炎症的发生。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如经常接触可能被细菌污染环境的人群,感染相关细菌的风险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 病毒感染:EB病毒等病毒感染也被认为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存在关联。EB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B淋巴细胞中持续存在或潜伏,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病毒感染可能会改变机体的免疫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等,从而打破免疫系统的平衡,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感染EB病毒后,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为日后患类风湿关节炎埋下隐患;而成年人感染后,也可能因为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而增加发病风险。 免疫紊乱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精准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维持免疫平衡。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免疫紊乱的重要表现之一,如类风湿因子(RF)等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体内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关节滑膜的炎症、增生,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一系列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这种免疫紊乱在不同性别上也有体现,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免疫调节有关,同时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导致免疫功能失调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免疫紊乱进而引发类风湿关节炎。 性激素因素 性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影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相关。在女性月经周期、妊娠、绝经等不同阶段,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在妊娠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在产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时,病情又可能复发。这表明性激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状态,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中起到了作用,不同性别以及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人群,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和病情变化。

    2025-09-30 11:22: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