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免疫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二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
展开-
蒲公英泡水喝能降尿酸吗
蒲公英泡水喝对降尿酸有一定理论上的利尿相关作用,但现有科学证据不足以明确其能确切显著降尿酸。尿酸代谢正规途径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及必要时药物治疗。健康人群偶尔饮用有轻微代谢影响,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能靠其替代正规治疗,孕妇及胃肠道疾病人群饮用需谨慎,蒲公英泡水只能作为高尿酸血症患者辅助生活方式调整措施,不能忽视正规治疗。 蒲公英含有多种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等。目前有一些初步研究提示蒲公英可能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而尿酸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泄,从理论上来说,一定程度的利尿或许有助于尿酸的排出,但这并不等同于能直接降低尿酸水平。然而,现有的科学证据尚不足以明确蒲公英泡水喝能确切且显著地降低尿酸。 尿酸代谢与降尿酸的正规途径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尿酸的代谢主要依赖肾脏排泄以及肠道的排泄等途径。要有效降低尿酸,正规的方式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充足的尿量,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适度运动等。对于尿酸明显升高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不同人群饮用蒲公英泡水降尿酸的情况 健康人群:偶尔饮用蒲公英泡水,从一般保健角度看,一定程度的利尿可能对身体代谢有轻微影响,但不能将其视为降尿酸的主要手段。 高尿酸血症患者:单纯依靠蒲公英泡水来降尿酸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尿酸治疗方案。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综合管理,蒲公英泡水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生活方式调整措施,但不能忽视正规的饮食控制和可能的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例如孕妇,由于其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饮用蒲公英泡水降尿酸需要格外谨慎,目前缺乏孕妇饮用蒲公英泡水在降尿酸方面的安全且充分的研究数据,所以孕妇不建议通过饮用蒲公英泡水来降尿酸,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安全合适的方式来管理尿酸水平;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蒲公英泡水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如果本身胃肠道较为敏感,饮用后可能会加重不适,这类人群饮用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胃肠道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停止饮用并咨询医生。
2025-09-30 10:34:19 -
女性手关节疼怎么引起的
女性手关节疼的原因包括骨关节炎(年龄增长使关节软骨退变磨损、长时间重复性劳动加速关节软骨损耗)、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异常攻击关节滑膜、遗传增加患病风险)、腱鞘炎(手部过度使用致肌腱腱鞘反复摩擦、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增加患病几率)、外伤(急性损伤致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慢性劳损性外伤致关节承受异常应力引发疼痛)。 一、骨关节炎 1.年龄因素: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后,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磨损。这是因为年龄增加会使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减少,自身修复能力下降,长期的磨损积累就容易引发手关节疼痛。例如,很多中老年女性会出现手指关节的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2.生活方式:长时间从事手部重复性劳动的女性,如长期打字、织毛衣等,手部关节反复摩擦、使用过度,会加速关节软骨的损耗,增加患骨关节炎导致手关节疼的风险。 二、类风湿关节炎 1.自身免疫因素:女性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关节滑膜。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关节滑膜发炎,进而引起手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通常多累及双手小关节,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且具有对称性。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会使个体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出现紊乱,从而引发相关关节病变。 三、腱鞘炎 1.手部过度使用:频繁活动手部,像长时间抱孩子、玩手机游戏、做精细手工等,会使手部的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导致腱鞘炎,引起手关节周围疼痛,常见于拇指、手指的屈肌腱鞘炎,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激素变化: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肌腱和腱鞘的正常状态,增加腱鞘炎的发生几率,进而导致手关节疼。 四、外伤 1.急性损伤:女性手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急性损伤时,如摔倒时手部撑地、被重物砸到等,可能会造成手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从而引起手关节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肿胀、淤血、活动障碍等表现。 2.慢性劳损性外伤:长期手部姿势不当,逐渐积累的微小损伤也可能导致手关节疼,比如长期用手姿势不正确进行书写、操作电脑等,会使手部关节承受异常应力,引发慢性损伤性疼痛。
2025-09-30 10:33:59 -
痛风能吃葵花籽吗
痛风患者能否吃葵花籽需依所处阶段及个体情况综合判断,葵花籽属中嘌呤含量食物,痛风发作期不宜吃,缓解期可据血尿酸控制情况适量食用,过量食用或致血尿酸升高、不利血脂控制等,老年及年轻痛风患者食用时也有不同注意事项,缓解期可适量吃但要控量并监测身体状况。 1.葵花籽的嘌呤含量情况 葵花籽属于中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葵花籽中嘌呤含量大约在50-150毫克之间。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在痛风发作期需要严格限制嘌呤摄入,此时不建议吃葵花籽;而在痛风缓解期,可根据血尿酸控制情况适量食用。 2.食用葵花籽对痛风患者的影响 血尿酸水平方面:如果痛风患者在缓解期过量食用葵花籽,其中的嘌呤会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可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复发的风险。但如果是适量食用,一般情况下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在血尿酸控制平稳时,偶尔少量食用葵花籽,只要后续注意监测血尿酸,通常不会立即引发痛风急性发作。 整体健康影响:葵花籽富含油脂,痛风患者往往合并有代谢综合征,如高脂血症等,过量食用葵花籽会摄入较多的脂肪,不利于血脂的控制,进而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不过适量食用葵花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对身体有一定益处,如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等。 3.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通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食用葵花籽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老年患者的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对嘌呤和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过量食用更容易引起血尿酸波动和血脂升高等问题。例如一位70岁的老年痛风患者,在痛风缓解期食用葵花籽时,每次最好不超过一小把,并且要密切关注自身关节疼痛情况和血脂变化。 年轻痛风患者:年轻痛风患者如果生活方式不注意,如经常熬夜、饮酒等,食用葵花籽时更要谨慎。因为年轻患者往往社交活动较多,可能在不经意间过量食用葵花籽,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会增加痛风复发的几率。比如一位25岁的年轻痛风患者,在聚会时要避免大量食用葵花籽,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总之,痛风患者能否吃葵花籽需要根据痛风所处的阶段以及个体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在痛风缓解期可适量食用,但要注意控制量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2025-09-30 10:33:21 -
风湿病早期的症状
风湿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关节症状包括晨僵(早期常见,不同风湿病持续时间有别,中老年人等易患)和关节疼痛(部位因风湿病而异,青少年等易高发);全身症状有发热(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和乏力(因慢性炎症等,中老年人患慢性风湿病时更易有);皮肤症状可见皮疹(多种风湿病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蝶形红斑、皮肌炎特定红斑等,紫外线暴露等可诱发)。 关节疼痛:多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疼痛,疼痛部位因不同风湿病而异,如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双手小关节、腕关节等,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刺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关节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或酸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且会随病情活动而变化。年龄方面,青少年及中青年是强直性脊柱炎等一些风湿病的高发人群;生活方式中,运动损伤、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关节疼痛;有既往关节外伤史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关节疼痛症状。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风湿病早期可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可能有低热表现。发热原因与自身免疫反应激活有关,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后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儿童患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时也可能出现发热;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劳累、感染等可诱发发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易出现。 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由于疾病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消耗能量,以及贫血等并发症可能引起乏力。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中老年人患慢性风湿病时更易有乏力表现;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可能加重乏力;有慢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易出现乏力。 皮肤症状 皮疹:多种风湿病早期可出现皮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面部可出现蝶形红斑,多为对称性分布于双颊和鼻梁部位,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疹;皮肌炎患者可出现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以及颈部、上胸部“V”字区红斑等。皮疹的出现与自身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等病理改变有关。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儿童患皮肌炎等也可能出现皮疹;性别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相对更多见;生活方式中,紫外线暴露可能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疹;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病史人群易出现相关皮疹。
2025-09-30 10:32:38 -
长期尿酸高的危害
长期尿酸高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包括损害肾脏,使儿童可能影响肾脏正常发育、老年人易加重肾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有家族史等情况风险更高;对关节持续损害,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影响关节功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如男性痛风发病率相对高、儿童少见关节损害等,且生活方式不良会加重相关损害。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尿酸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如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长期尿酸高会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升高,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尿酸且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在长期尿酸高对心血管影响上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具体个体可能因激素等因素略有不同,比如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在尿酸高导致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 糖尿病相关风险 尿酸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等参与糖尿病的发病。长期尿酸高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血尿酸正常者升高。对于有家族糖尿病史、本身尿酸高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血糖变化,因为长期尿酸高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儿童期有尿酸高情况且有糖尿病家族史,可能在青春发育期更容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老年人本身代谢功能减退,尿酸高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对关节的持续损害 长期尿酸高最典型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不断在关节沉积,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例如,反复的痛风发作可能使关节变形,影响患者的行走、活动等能力。在生活方式上,经常饮酒、高嘌呤饮食的长期尿酸高人群,关节损害会更快更严重。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可能在痛风的发病率上相对更高一些,但女性在绝经后也可能因尿酸代谢变化而增加痛风发作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期尿酸高导致关节损害的情况相对较少见,成年人尤其是中年男性更容易因尿酸高出现痛风性关节炎,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关节本身的退变加上尿酸高而使关节损害加重。
2025-09-30 1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