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免疫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二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
展开-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引起的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未完全明确,与遗传(HLA-B27基因密切相关)、感染(肠道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可能有关)、免疫(自身免疫紊乱致炎症)、环境(寒冷潮湿环境、外伤可能诱发)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病,了解病因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预防及早期诊治。 HLA-B27基因:大量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密切相关。HLA-B27阳性者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显著高于HLA-B27阴性者。在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人群中,HLA-B27的携带率明显升高。例如,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中,若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亲属HLA-B27阳性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不同种族中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程度有所差异,如高加索人中HLA-B27阳性者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 肠道细菌感染:某些肠道病原菌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比如,肺炎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的某些成分与人体自身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表位,当人体感染这类细菌后,免疫系统在攻击细菌的同时,可能会误将自身组织当作攻击目标,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率高于正常人群。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紊乱:免疫系统失调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例如,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免疫细胞亚群的失衡,导致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大量释放,引起关节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等部位的病变,出现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诱发因素之一。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导致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局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例如,一些长期在矿井下工作的人群,由于工作环境寒冷潮湿,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外伤:轻微的外伤可能在遗传易感性和免疫紊乱的基础上,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比如,脊柱或关节的轻微扭伤、挫伤等,可能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遗传、感染、免疫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对于有家族遗传背景且HLA-B27阳性的人群,应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注意肠道卫生,预防肠道感染等,以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风险。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也非常重要,可通过药物等手段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2025-09-30 11:50:13 -
手肿关节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手肿关节痛的原因多样,包括创伤因素(急性创伤致骨折等、慢性劳损致腱鞘炎等)、关节炎相关因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因素(细菌感染致化脓性关节炎等、病毒感染相对少见)、其他因素(系统性疾病、药物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一、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手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急性创伤时,如骨折、关节脱位或周围软组织损伤,可导致手肿关节痛。例如,打篮球时手部被撞击,可能引发手指骨折,出现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年轻人因运动等原因创伤风险相对较高,儿童玩耍时也需注意避免此类创伤。 慢性劳损:长期从事手工劳动、频繁使用手部关节的人群易出现慢性劳损,如腱鞘炎。多见于长期打字、织毛衣的人群,手部关节反复摩擦、劳损,导致腱鞘炎症,引起关节肿胀、疼痛,晨起时症状可能较重,活动后稍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症状。 二、关节炎相关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关节,双手关节是常见受累部位。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原因与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患者表现为双手多个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僵硬,晨僵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小时,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能出现畸形。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引起的关节疾病。手部关节如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等易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病情严重时影响手部功能,日常生活如抓握物品等受限制。 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反应。手部关节如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手部关节,突发的手肿关节痛,疼痛较为剧烈,呈刀割样,局部皮肤红肿灼热,多在饮酒、食用高嘌呤食物后诱发,有家族遗传倾向者更易发病。 三、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手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软组织感染。如甲沟炎,多因指甲周围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手指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脓性分泌物。儿童皮肤娇嫩,玩耍时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需注意手部卫生。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手肿关节痛,如风疹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关节症状,表现为手等部位关节疼痛、肿胀,但相对较少见,有明确病毒接触史的人群需考虑此因素。 四、其他因素 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部关节,出现手肿关节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其他系统症状,好发于育龄女性,需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手肿关节痛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某些降压药等,但相对少见,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需考虑药物因素,及时就医评估。 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同时伴有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内分泌紊乱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2025-09-30 11:49:33 -
急性痛风一般几天能好
急性痛风恢复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经规范治疗大多1-2周渐缓,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有效性及患者自身情况影响,病情轻、及时有效治疗、年轻、生活方式健康、首次发作等恢复快,反之则慢,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急性痛风有其特殊情况需特殊对待。 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轻度急性痛风发作:如果患者的痛风发作症状较轻,仅有关节的轻度红肿、疼痛,没有出现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在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通常1周左右症状就可能明显减轻,2周内基本恢复。例如,一些仅有单个小关节轻度受累的患者,通过休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快。 重度急性痛风发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比如出现多个关节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有的可能需要2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重度发作时炎症反应更为剧烈,需要更长时间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及时治疗:如果患者在急性痛风发作后能及时就医,采取规范的治疗,如早期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那么病情缓解的时间会相对缩短。例如,在痛风发作的初期就开始积极治疗,可能1周左右就能看到明显的症状改善。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或者自行选用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恢复时间延长。比如,有的患者在痛风发作时不重视,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那么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恢复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对治疗的反应可能更敏感,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时间可能会比年轻患者长一些。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能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病情的恢复,缩短病程;反之,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不注意饮食控制,继续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或者酗酒等,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病史情况:有长期痛风病史的患者,可能关节已经存在一定的损伤,急性发作时恢复相对较慢;而首次发作痛风的患者,在及时治疗后恢复可能相对更快一些。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急性痛风较为罕见,若儿童发生急性痛风,由于其身体机能和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安全的方式,且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老年患者患急性痛风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关节的保护和生活护理,促进恢复。女性患者在急性痛风发作时,要注意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2025-09-30 11:48:35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全身症状,关节症状包括多数患者有晨僵且年龄大、女性更易出现,常见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及病情进展出现畸形;全身症状有部分患者发热(需与其他病鉴别)、患者常感乏力(与炎症状态有关)。 一、关节症状 1.晨僵: 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晨僵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这种晨僵现象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可能更为常见,且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晨僵且持续时间较长。晨僵的发生与关节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夜间休息时关节活动减少,炎症介质积聚,晨起后活动时就会出现僵硬感。 2.疼痛与肿胀: 疼痛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症状,多为对称性的小关节疼痛,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病情活动时疼痛往往加剧。肿胀也是常见表现,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关节会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工作或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长期打字的办公人员,手部小关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受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累及而出现疼痛肿胀。对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病史的人群,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时更应警惕该病,需及时就医检查。 3.关节畸形: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膝关节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是由于关节软骨破坏、韧带损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较大且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畸形,女性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关节畸形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关节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影响患者的抓握、行走等能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也可为中等度发热,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在年龄较小的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出现发热时需要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等进行鉴别。女性患者在发热时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整体情况,结合关节症状等进行诊断。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等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的风险。 2.乏力: 患者常感到乏力,全身疲倦,这种乏力感并非单纯由劳累引起。乏力与疾病的炎症状态有关,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能量,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再加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乏力感可能更为明显。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加重乏力感,需要注意休息和合理调养。
2025-09-30 11:46:28 -
尿酸禁吃什么食物
高尿酸人群需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浓肉汤)、酒精饮品(如啤酒、白酒)和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特殊人群如患糖尿病且尿酸高者要特控糖分摄入,儿童尿酸高也需避免上述不良饮食以防影响代谢功能。 1.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牛肝等,每100克动物内脏中嘌呤含量通常较高,尿酸高的人群食用后会使体内尿酸水平迅速升高,因为嘌呤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尿酸,大量摄入高嘌呤的动物内脏会加重肾脏代谢尿酸的负担。例如,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食用动物内脏的人群,其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很少食用动物内脏的人群。 2.部分海鲜:像沙丁鱼、凤尾鱼、生蚝等,沙丁鱼每100克中的嘌呤含量可达295毫克左右,凤尾鱼嘌呤含量也较高,这些海鲜中的嘌呤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进而转化为尿酸,导致血尿酸升高。有调查显示,经常食用此类高嘌呤海鲜的个体,痛风发作的风险明显增加。 3.浓肉汤:熬制时间较长的浓肉汤中含有大量嘌呤,因为在长时间熬煮过程中,肉中的嘌呤会大量溶出到汤里。饮用浓肉汤后,人体对嘌呤的摄入骤增,会促使尿酸生成过多,从而影响尿酸的代谢平衡。 酒精饮品 1.啤酒:啤酒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嘌呤前体物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大量转化为尿酸。而且饮酒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研究表明,饮用啤酒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幅度较大,长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几率远高于不喝啤酒的人群。 2.白酒: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体内代谢会产生乳酸,乳酸会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同时白酒中的酒精也会促进嘌呤的代谢,使尿酸生成增加。长期大量饮用白酒会干扰尿酸的正常代谢途径,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 含糖饮料 1.碳酸饮料:一些含糖的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会促进尿酸的合成。有研究发现,摄入高果糖饮料的人群,其血尿酸水平升高的速度比摄入普通饮料的人群快,因为果糖在代谢过程中会影响尿酸的排泄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尿酸的代谢。 2.果汁饮料:尤其是浓缩果汁冲调的饮料,其中的果糖含量也不低,过多饮用果汁饮料同样会使体内果糖摄入增加,进而影响尿酸的代谢平衡,导致尿酸水平上升。例如,长期每天饮用大量果汁饮料的个体,尿酸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饮用果汁饮料较少的人群。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且尿酸高的患者,在控制尿酸禁吃食物的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就存在问题,过多摄入含糖饮料等会加重血糖和尿酸的代谢紊乱;而儿童尿酸高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也需要避免让儿童接触高嘌呤食物、酒精饮品和高糖饮料,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良的饮食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发育,例如儿童如果经常食用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和尿酸代谢功能的建立。
2025-09-30 11:4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