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徐宏文主任医师(3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徐宏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结核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女人腰骶部在哪

    女人腰骶部是脊柱骨连接的部分,包括第5腰椎至第2骶椎的椎体、椎间盘、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组织,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连接下肢的功能。 腰骶部是人体重要的结构之一,具有以下功能: 支撑身体:腰骶部的骨骼和肌肉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脊柱下部,起到支撑身体重量的作用。 保护内脏:腰骶部的脊柱内有脊髓,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感觉等功能。 连接下肢:腰骶部通过椎间盘、关节和韧带等组织与下肢相连,下肢的运动和感觉也需要通过腰骶部的神经和血管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腰骶部是人体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之一,如腰椎间盘突出、腰骶部肌肉劳损、腰骶部关节炎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腰骶部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腰骶部,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重体力劳动等,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生活习惯。如果出现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5-23 15:58:27
  • 路走多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可能由骨刺、足底筋膜炎、跟腱损伤等导致。 一、原因具体如下: 1.骨刺:当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后,在走路时会与软组织产生摩擦、挤压,从而引发疼痛。 2.足底筋膜炎:长时间行走或是负重行走等情况,会使足底筋膜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且无法得到放松,进而造成脚后跟疼痛。 3.跟腱损伤:长时间行走也有可能致使跟腱出现磨损,形成无菌性炎症,导致脚后跟非常痛。 二、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对于走路多了脚后跟疼的患者,要注重休息,不可过度使用双脚,平时应多进行热水泡脚,多做脚部按摩,这样能改善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疼痛。 2.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比如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 3.手术治疗:如果是骨刺引起的脚后跟疼痛,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手术治疗,将骨刺剔除。 总之,走路多了脚后跟疼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脚部护理。

    2025-05-23 15:52:03
  • 大腿疼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大腿疼痛可能由腿部钙质流失、腿部长时间着凉或肌肉韧带拉伤等引起。改善方法包括补钙、热敷或冷敷等。具体如下: 一、腿部钙质流失 1.症状表现:会引发腿部疼痛、浑身无力、睡眠质量差等,严重时还会影响骨骼健康。 2.改善方式: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虾皮、鸡蛋、牛奶等,充足的钙元素有助于改善腿部疼痛。 二、腿部长时间着凉 1.症状表现: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腿部疼痛、气血不通畅、腿部痉挛等。 2.改善方式:每天用热毛巾对局部进行热敷,长时间热敷能有效减轻疼痛。 三、肌肉韧带拉伤 1.症状表现:长时间活动或腿部负重导致,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慢性无菌性炎症。 2.改善方式: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活血化瘀的药膏进行治疗,也可通过冰敷来减轻拉伤引起的剧烈疼痛。 总之,当大腿出现疼痛时,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缓解疼痛症状。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025-05-23 15:46:26
  • 脚底板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的脚底板疼常见原因包括过度劳累、骨质增生、筋膜炎等。 一、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疼痛或酸胀感。对此,平时应多注意休息,同时可适当对脚部进行按摩,以缓解不适。 二、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形状不规则,在走路时会刺激周围软组织,从而产生疼痛、麻痹等症状。患者宜多卧床休息,还可采用艾叶、红花煮水后泡脚,这样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 三、筋膜炎:可能与肌肉劳损有关,日常走路时足部着力不当会使足底筋膜受到刺激,引起跟骨节处的局部炎症。可通过理疗、热敷,或口服一些抗炎药来缓解症状,如四妙丸、氯唑沙宗片等药物。 此外,还可能是脚后跟骨刺增生、痛风、足底脂肪垫炎等导致。若症状未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脚后跟的脚底板疼有多种原因,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缓解和治疗措施,若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诊断。

    2025-05-23 15:41:01
  • 一岁宝宝缺钙吃什么补得快

    一岁宝宝缺钙可通过饮食、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同时注意避免过量,需定期检查。 1.调整饮食: 一岁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绿叶蔬菜等。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对于缺钙较为严重的宝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 3.注意事项: 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过多钙剂,以免引起便秘等不良反应。 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但也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充剂量。 此外,对于一岁宝宝来说,母乳或配方奶是最好的钙源,因此,在宝宝1岁前,应坚持母乳喂养;1岁后,也应保证奶制品的摄入。

    2025-05-23 15:33: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