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结核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怎么判断是髋关节炎

    髋关节炎有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情况。临床表现包括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疼痛有差异、早期间歇性后期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肿胀;体格检查有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4”字试验、髋关节研磨试验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有间隙变窄等表现,MRI可更早发现髋关节组织病变。 一、临床表现 1.疼痛 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疼痛表现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相对更易患髋关节炎,疼痛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髋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出现髋部疼痛。 疼痛特点:早期疼痛多为间歇性,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部位主要在髋关节周围,可放射至大腿根部、臀部等区域。 2.关节活动受限 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关节灵活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会发现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减小,比如难以完全下蹲、不能自如地上下楼梯等。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活动。 3.关节肿胀:髋关节可能出现肿胀,触摸时可有压痛感。肿胀可能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关节内积液增多引起的。 二、体格检查 1.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位,尽量屈曲健侧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然后观察患侧髋关节能否伸直。若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出现屈曲畸形,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可能有病变,如髋关节炎等。 2.“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将外踝置于对侧下肢大腿上,形似“4”字。检查者一手固定对侧髂嵴,另一手向下压屈曲侧的膝关节。若髋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内部可能存在病变。 3.髋关节研磨试验:患者俯卧位,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住患者足部,向下按压并旋转髋关节。若出现疼痛,提示髋关节软骨、半月板等可能有损伤,常见于髋关节炎伴有软骨磨损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表现: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骨赘形成等表现。例如,髋关节间隙变窄是髋关节炎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这是因为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导致关节间隙空间减小。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X线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能反映髋关节的结构变化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优势:MRI可以更早地发现髋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组织的病变。能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滑膜的炎症情况以及关节内积液等。对于早期髋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当X线还未出现明显改变时,MRI可能已经发现髋关节内部的细微病变。例如,它可以发现关节软骨的早期磨损、滑膜的充血水肿等情况,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025-10-11 13:08:50
  • 腰酸疼怎么回事

    腰酸疼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姿势不良、过度劳累、妊娠;病理性因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肾脏疾病、妇科疾病等,不同病因有不同表现及相应检查辅助诊断。 一、生理性因素 1.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睡姿,例如久坐且弯腰驼背、长时间跷二郎腿等,会使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酸疼。以长期久坐办公人群为例,他们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就可能导致腰酸疼。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定时改变姿势,进行适量的腰部伸展运动来缓解。 2.过度劳累:进行重体力劳动、长时间剧烈运动等,会使腰部肌肉劳损,乳酸等代谢产物积累,从而引起腰酸疼。比如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后,腰部肌肉疲劳,就可能出现腰酸的情况。一般经过适当休息,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如果过度劳累情况频繁发生,就需要更加关注腰部的养护。 3.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逐渐增大,腰部的负担加重,脊柱的生理曲度会发生改变,骨盆也会前倾,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腰酸疼。尤其是到了妊娠中晚期,这种腰酸疼的情况较为常见。孕妇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通过左侧卧位等方式来减轻腰部压力。 二、病理性因素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酸疼,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的放射痛、麻木等症状。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突出。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辅助诊断。 2.腰肌劳损: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多由于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以及长期慢性损伤所致,表现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是腰肌劳损的高发群体,因为他们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容易出现劳损。 3.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早期症状常为下腰部疼痛、僵硬,尤其是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明显,活动后症状可缓解。该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病情可能会逐渐进展,影响脊柱的活动度。通过血液检查HLA-B27等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4.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等,也可能引起腰酸疼。肾脏位于腰部两侧,肾脏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导致腰部牵涉性疼痛。例如肾结石患者,除了腰酸疼外,还可能伴有肾区绞痛、血尿等症状,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可以明确诊断。 5.妇科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腰酸疼,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炎患者除了腰酸疼外,还可能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除腰酸疼外,多有痛经进行性加重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B超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025-10-11 13:07:21
  • 脚筋拉伤怎么办恢复快

    脚筋拉伤后分急性期和恢复期处理,急性期要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恢复期包括抬高患肢、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饮食要合理;若出现剧烈疼痛难缓、肿胀严重、无法承重行走、明显畸形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脚筋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受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脚部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若因跑步导致脚筋拉伤,应停止跑步,坐下或躺下休息。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消肿的效果。 二、恢复期处理 1.抬高患肢:在休息时尽量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比如,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患肢的抬高姿势,以促进恢复。 2.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在受伤后的1-2周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足部肌肉收缩和舒张练习。例如,缓慢地勾起脚尖和绷直脚尖,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这样的练习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正确且不过度疲劳。 中期康复锻炼:受伤2周后,如果肿胀和疼痛有所减轻,可以逐渐增加一些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比如,进行踝关节的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15圈,每天进行2-3次。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在平稳的地面上单脚站立,每次站立时间逐渐增加,但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对于老年人,平衡训练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椅子等,以增加稳定性。 后期康复锻炼:受伤3-4周后,在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例如,用脚踩弹力带进行抗阻练习,增强脚部肌肉的力量。还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如慢走、上下楼梯等,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饮食调理 在脚筋拉伤的恢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儿童,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促进恢复。 四、就医情况 如果脚筋拉伤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且无法缓解;肿胀非常严重,波及整个脚部;受伤后脚部无法承重行走;出现明显的畸形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有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韧带断裂等,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10-11 13:05:39
  • 头部骨折一般多久好

    头部骨折恢复时间受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患者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线性骨折无明显颅内损伤等情况时儿童2个月左右、成人2-3个月、老人3-4个月左右基本恢复,凹陷性骨折等严重情况恢复时间更长,健康人群恢复相对顺利,有基础疾病人群因基础疾病影响恢复时间延长且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促进恢复。 一、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 1.线性骨折:若为单纯的线性骨折,没有明显的颅内损伤等情况,一般恢复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2-3个月左右基本恢复。这种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对脑组织等周围结构的影响较小,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可以较为顺利地进行骨痂形成等修复过程。例如,儿童的线性头部骨折,由于儿童自身的修复能力较强,恢复可能相对更快,可能在2个月左右就有明显的恢复迹象,但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可能也需要3个月左右。 2.凹陷性骨折:如果是凹陷性骨折,根据凹陷的程度不同恢复时间有所差异。对于凹陷程度较轻,没有导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的凹陷性骨折,可能需要3-6个月左右恢复。而对于凹陷程度较严重,并且伴有颅内损伤等情况的凹陷性骨折,恢复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有的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 二、患者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的头部骨折恢复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的骨骼生长修复能力旺盛。一般线性骨折在2个月左右骨折断端就会有较好的连接,3个月左右基本接近正常的骨结构。但在儿童头部骨折恢复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避免出现颅内迟发性病变等情况。 2.成年人:成年人头部骨折的恢复时间相对儿童要长一些,一般线性骨折需要2-3个月恢复,而凹陷性骨折等相对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成年人由于身体的代谢等功能相对儿童有所下降,骨折修复的速度相对较慢。 3.老年人:老年人头部骨折恢复时间较长,因为老年人的骨质本身有退变,修复能力较差,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骨折的恢复。一般线性骨折可能需要3-4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基本恢复,而对于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并且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三、整体健康状况 1.健康人群:本身身体健康,没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头部骨折恢复相对顺利。例如一个年轻且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发生线性头部骨折,通常2-3个月可以恢复较好的状态。 2.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的修复,会延长头部骨折的恢复时间。再如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质本身的质量差,骨折修复缓慢,头部骨折恢复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对于这类患者,在头部骨折恢复过程中,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骨质疏松患者要进行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以促进骨折的恢复。

    2025-10-11 13:03:36
  • 骨折手术后多久取钢板

    骨折手术后取钢板时间受骨折部位、患者年龄、骨折愈合情况及特殊人群等因素影响,上肢骨折一般1年左右取,下肢骨折1-1.5年左右,儿童1年左右,成人1-1.5年,老年人可能更久,需X线见骨折愈合良好,特殊人群要综合其情况判断。 骨折手术后取钢板时间受骨折部位、患者年龄、骨折愈合情况及特殊人群等因素影响,上肢骨折一般1年左右取,下肢骨折1-1.5年左右,儿童1年左右,成人1-1.5年,老年人可能更久,需X线见骨折愈合良好,特殊人群要综合其情况判断 一、骨折部位相关因素 上肢骨折:一般来说,上肢骨折如尺桡骨骨折等,骨折愈合后取钢板的时间通常在1年左右。例如儿童尺桡骨骨折,因为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通常1年左右骨折处已达到较好的愈合状态,此时可考虑取出钢板;而成人上肢骨折,若骨折愈合顺利,1年左右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取出钢板,但如果骨折愈合稍慢,可能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下肢骨折:下肢骨折相对上肢骨折愈合时间可能稍长,像胫骨骨折等,一般取钢板的时间在1-1.5年左右。儿童下肢骨折愈合相对成人稍快,但也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判断;成人下肢骨折,比如一些复杂的胫骨骨折,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久才能取出钢板,因为下肢承受体重,骨折愈合需要更充分的时间来保证取出钢板后骨折部位不会再次发生问题。 二、患者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一般骨折后1年左右可考虑取出钢板,但具体还需根据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早取出钢板可能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过晚取出钢板可能会因为钢板的存在影响局部骨骼的生长发育等,所以需要密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来确定取钢板时间。 成人:成人骨折愈合时间相对儿童稍长,一般在1-1.5年左右取钢板,但如果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下降,取钢板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可能在1.5-2年甚至更久,需要通过X线等检查看到骨折线完全消失,骨折处有坚固的骨痂形成才能考虑取出钢板。 三、骨折愈合情况因素 通过X线检查是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的重要方法。当骨折处有连续的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端稳定,没有疼痛等不适症状时,才可以考虑取出钢板。如果骨折愈合不佳,有骨不连等情况,取钢板时间需要进一步推迟,并且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骨折愈合后再考虑取钢板。 特殊人群方面,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这类患者取钢板时间需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综合判断,要严格控制血糖,保证骨折良好愈合后再考虑取出钢板,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等,需要在病情稳定,骨折愈合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谨慎确定取钢板的时间,因为手术本身也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应激,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来保障手术安全和骨折愈合后的恢复。

    2025-10-11 13:01: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