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弘,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铁性贫血要吃哪些食物

    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动物肝脏、豆类、黑木耳,促进铁吸收的是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孕妇进食含铁食物前后要避免大量饮浓茶咖啡,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可选孩子喜爱的含铁食物并注意安全性。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肉:牛肉每100克约含2.8毫克铁,猪肉每100克约含1.6毫克铁,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 2.动物肝脏:猪肝每100克含铁量可达22.6毫克,是铁的优质来源,但其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食用需适量。 3.豆类:红豆每100克含铁约7.4毫克,黑豆每100克含铁约7毫克,豆类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可通过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提高吸收率。 4.黑木耳:每100克黑木耳含铁约97.4毫克,属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高铁食材,可适当纳入饮食。 二、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1.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西兰花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51毫克,维生素C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进食含铁食物时搭配此类蔬果有助于提高铁的利用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对铁的需求增加,需确保铁摄入充足,除合理选择上述食物外,应避免在进食含铁食物前后大量饮用浓茶、咖啡,因其中的鞣酸会抑制铁吸收。 2.儿童: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可选择孩子喜爱的含铁食物,如将猪肝制作成猪肝泥、牛肉制成肉末等,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兼顾适口性,且需注意食物安全性,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

    2025-08-07 15:39:05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应激状态、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某些生理情况也可能导致偏高,具体应结合症状并咨询医生。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点: 1.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2.炎症:身体任何部位的炎症反应,如肺炎、阑尾炎、皮肤感染等,都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 3.应激状态:严重的创伤、手术、烧伤等应激情况,可导致中性粒细胞释放增加。 4.药物: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5.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升高。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7.其他: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有时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同时伴有发热、咳嗽、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原因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有疑虑,应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2025-08-07 15:37:26
  •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有感染、药物、疾病、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可能是单一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防护、加强锻炼、饮食调理。 1.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2.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或释放,导致其偏低。 3.疾病: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4.其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原因。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感染;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复查: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 2.注意防护: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3.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8-07 15:35:21
  • 患上坏血病是因为身体缺乏了什么

    坏血病主要因身体缺乏维生素C致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引发结缔组织形成障碍等病理改变,婴幼儿喂养不当、老年人饮食单一、远洋航海人群蔬果获取受限及患某些慢性病、长期服特定影响维生素C代谢药物人群易因维生素C摄入或代谢异常面临缺乏状况。 坏血病主要因身体缺乏维生素C致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引发结缔组织形成障碍等病理改变,婴幼儿喂养不当、老年人饮食单一、远洋航海人群蔬果获取受限及患某些慢性病、长期服特定影响维生素C代谢药物人群易因维生素C摄入或代谢异常面临缺乏状况。 一、坏血病主要是因身体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引起。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是构成机体多种组织(如皮肤、骨骼、牙齿、血管等)的关键成分,当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蛋白合成受阻,会导致结缔组织形成障碍,进而引发坏血病相关病理改变。 二、从不同人群分析缺乏风险:婴幼儿若喂养方式不当,长期以未合理添加富含维生素C辅食的单纯乳制品为主食,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老年人若饮食结构单一,新鲜蔬果摄入过少,缺乏维生素C的概率升高;长期处于特殊环境如远洋航海的人群,因新鲜蔬果获取受限,缺乏维生素C风险增加;此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特定影响维生素C代谢药物的人群,也可能因维生素C摄入或代谢异常而面临缺乏状况。

    2025-08-07 15:32:16
  •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应激、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和其他因素。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 1.感染:这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如肺炎、阑尾炎、皮肤感染等。此外,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2.炎症:身体的炎症反应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增加,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例如,关节炎、胃炎、肝炎等炎症性疾病。 3.应激: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如严重的创伤、手术、烧伤等,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增加,从而使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4.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5.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过度生成,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6.药物: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7.其他: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08-07 15:28: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