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赵弘副主任医师(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赵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弘,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女人月经量大会不会贫血

    女人月经量过大易增加贫血风险,正常月经量20-60ml,超80ml为月经过多,其导致贫血机制包括铁丢失过多、造血原料缺乏;临床表现有贫血相关表现及对不同人群影响;应对措施包括针对月经量多就医检查、调整生活方式,以及贫血时饮食补充、铁剂补充,所以月经量多的女性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纠正贫血。 月经量多导致贫血的机制 铁丢失过多 月经血中含有一定量的铁,正常情况下,每月通过月经丢失的铁量相对较少,但当月经量过大时,铁的丢失量显著增加。例如,一次月经量过多可能丢失数毫克甚至更多的铁,长期如此,铁代谢失衡,机体难以维持正常的铁平衡,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造血原料缺乏 除了铁之外,月经量多还可能导致其他造血原料的缺乏间接影响贫血发生。比如,月经量多可能伴随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若同时存在饮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摄入不足,会进一步干扰造血过程,使得贫血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升高。 月经量多导致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影响 贫血相关表现 轻度贫血时,女性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易疲倦,活动后心慌、气短等;随着贫血加重,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对于育龄期女性,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年轻女性:月经量多导致的贫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状态,降低生活质量。长期贫血还可能对身体的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等疾病的侵袭。 孕妇:如果孕妇本身月经量多,孕期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而孕期贫血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如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的发生风险,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 月经量多导致贫血的应对措施 针对月经量多的处理 就医检查:当女性发现月经量过多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或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可能需要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生育需求等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调整生活方式:月经量多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进一步加重月经不调。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类、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 贫血的纠正 饮食补充:通过饮食增加铁的摄入,可选择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血制品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铁剂补充:如果贫血较为严重,单纯饮食补充不能满足机体需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但需要注意,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所以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总之,女人月经量过大确实会显著增加贫血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月经量多的女性应重视起来,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和纠正贫血的发生,保障自身健康。

    2025-11-03 14:12:40
  • 多发性骨髓肿瘤危险吗

    多发性骨髓肿瘤是相对危险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危险性与年龄、细胞遗传学异常、ISS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等相关,会致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风险增加,治疗存在耐受性问题且易复发,对患者机体功能多方面有不良影响且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预后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预后可能更差。一般来说,老年患者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对治疗的耐受性往往较低。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老年多发性骨髓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等治疗时,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如感染等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整体预后。 细胞遗传学异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时危险性升高。比如,具有17p缺失等异常核型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这些异常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会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对常规治疗的反应不佳。 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ISS分期越高危险性越大。Ⅰ期患者相对预后较好,而Ⅲ期患者病情更为严重,肿瘤细胞增殖更为活跃,患者的生存时间往往较短。ISS分期是通过血清白蛋白水平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指标来进行分期的,这些指标反映了肿瘤负荷等情况,分期越高说明肿瘤负荷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严重。 乳酸脱氢酶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患者危险性增加。升高的乳酸脱氢酶往往意味着肿瘤细胞代谢活跃,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快,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预后相对较差。 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骨骼破坏:会导致骨痛、骨折等情况。多发性骨髓肿瘤细胞会破坏骨质,引起患者明显的骨痛,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活动受限。而且骨质破坏后容易发生骨折,即使是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如椎体骨折等,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贫血: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会影响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氧供,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都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 肾功能损害: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障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感染风险增加: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肺部、泌尿系统等。感染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相关挑战 治疗耐受性问题: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是一个大问题。化疗等治疗手段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这些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复发风险:多发性骨髓肿瘤往往容易复发,复发后再次治疗的难度可能会增加。肿瘤细胞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案不再奏效,这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患者需要面临多次治疗以及病情反复的情况,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总之,多发性骨髓肿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危险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期、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并且会对患者的机体功能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2025-11-03 14:11:18
  • 血液病症状

    血液病会有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出血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发热有反复低热或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时肝脾可肿大、淋巴结可肿大。 头晕乏力:贫血时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会使人感觉头晕、全身乏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处于头晕乏力状态都可能与血液病相关。儿童可能因贫血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成年人则可能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比如难以完成正常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工作任务。 出血相关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过程,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皮肤容易出现瘀点(直径小于2mm的出血点)、瘀斑(直径大于2mm的出血斑)。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瘀点瘀斑,家长应高度重视,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的早期表现。成年人也需留意皮肤瘀点瘀斑的变化情况,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鼻出血:血液病引起的鼻出血往往较为顽固,不易止血。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例如白血病患者可能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影响血小板生成和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出现频繁鼻出血。对于有长期鼻出血且常规止血措施效果不佳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要考虑血液病的可能,进行相关血液检查。 牙龈出血:正常情况下牙龈不易出血,若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时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可能与血液病有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牙龈出血。老年人出现牙龈出血也不能忽视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发热相关症状 反复低热:一些血液病如白血病,由于骨髓中异常造血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儿童白血病患者可能以反复低热为早期表现之一,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成年人若长期反复低热,排除感染等其他常见原因后,需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高热: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9℃,常伴有寒战。这是因为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等物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对于突然出现高热且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考虑血液病的可能性,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 肝脾肿大: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出现肝脾肿大。肝脏和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血液病时异常细胞浸润或髓外造血等原因可导致肝脾体积增大。儿童肝脾肿大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家长可通过触摸腹部发现肝脾位置异常。成年人发现肝脾肿大也需要进一步检查血液相关指标,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等血液病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可触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初期可能无痛,后期可能逐渐增大并伴有疼痛。儿童若出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要警惕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成年人发现淋巴结肿大且原因不明时,也需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进行淋巴结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1-03 14:11:01
  • 血红蛋白150正常吗

    不同人群血红蛋白150g/L情况不同,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在各自正常范围,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里150g/L也属正常,均意味着携氧能力正常。但患有心肺疾病者即使血红蛋白正常也可能有组织缺氧情况,长期高原生活人群血红蛋白150g/L若在当地正常范围是适应表现,仍需监测相关指标。 一、不同人群血红蛋白150的情况 (一)成年男性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一般是120-160g/L,所以血红蛋白150g/L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生活方式,长期高强度运动的成年男性,由于身体携氧需求增加,骨髓造血功能可能会略有增强,血红蛋白可能会接近正常范围的上限,但仍属于正常。 (二)成年女性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通常是110-150g/L,血红蛋白150g/L对于成年女性来说也在正常范围内。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会受到月经等因素影响,一般月经规律、月经量正常的女性,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范围。如果是孕期女性,随着孕周增加,血容量会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会相对偏低,但非孕期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50g/L是正常的。 (三)儿童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70-200g/L;1-4个月婴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90-140g/L;4-6个月婴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00-140g/L;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10-16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20-160g/L。所以对于6个月-14岁儿童,血红蛋白150g/L在正常范围内;新生儿及小婴儿血红蛋白150g/L是正常的,但需要结合月龄等具体情况判断,比如新生儿血红蛋白150g/L是正常偏低限,需要关注后续生长发育中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二、血红蛋白150的意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血红蛋白150g/L无论是对于成年男性、成年女性还是儿童在各自正常范围内时,都意味着机体的携氧能力处于正常水平,能够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氧供需求,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例如,对于成年男性,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保证肌肉运动时的氧供应,维持体力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儿童,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大脑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生长发育等过程。 三、特殊情况需注意 (一)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 即使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150g/L,如果患有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血红蛋白数值正常,但由于心肺功能受限,机体实际的氧摄取和运输能力可能已经下降,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氧合状况,比如是否有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因为心肺疾病会影响氧的摄取和运输过程,即使血红蛋白量正常,也可能存在组织缺氧的情况。 (二)长期高原生活的人群 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群,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机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会出现生理性的血红蛋白升高,但一般也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范围内。如果长期高原生活人群血红蛋白150g/L在当地人群正常范围内,一般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表现,但仍需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因为长期高原生活可能会对血液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是否出现红细胞增多症等相关病变的早期迹象。

    2025-11-03 14:10:06
  • 儿童白血病与膝盖疼痛

    儿童白血病可致膝盖疼痛,其疼痛有性质、部位、伴随症状特点,怀疑时需做血常规、骨髓穿刺检查,处理需针对白血病治疗及对症支持,家长发现儿童膝盖疼痛要重视,及时带医检查,确诊白血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护理。 一、儿童白血病与膝盖疼痛的关联 儿童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可导致膝盖疼痛。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使骨髓腔压力增高,从而引起骨骼疼痛,膝盖是常见的疼痛部位之一。另外,白血病患儿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可浸润骨膜,刺激神经末梢引发膝盖疼痛。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儿童白血病患者会出现包括膝盖疼痛在内的骨骼疼痛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等病理生理改变所致。 二、儿童白血病膝盖疼痛的特点 1.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且疼痛具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的特点,休息后不一定能缓解。 2.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膝盖部位,可能是单侧膝盖疼痛,也可能是双侧膝盖疼痛,疼痛部位一般无明显外伤等诱因。 3.伴随症状:除膝盖疼痛外,患儿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例如,有的患儿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同时伴有面色逐渐变得苍白,活动后容易疲倦等贫血表现。 三、儿童出现膝盖疼痛怀疑白血病时的检查 1.血常规检查: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血病患儿血常规往往有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可能增高或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等。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能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同时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也可能低于正常水平。 2.骨髓穿刺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观察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形态、比例等,若发现大量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即可明确诊断为白血病。 四、儿童白血病膝盖疼痛的处理原则 1.针对白血病的治疗:根据白血病的类型等采取相应的化疗等治疗方案。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等化疗方案,通过化疗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随着白血病病情的控制,膝盖疼痛等症状也会相应缓解。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膝盖疼痛明显的患儿,可采取适当的对症措施,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痛药物的替代方法,如局部的物理治疗等,以缓解患儿的疼痛不适,但需严格遵循儿科治疗的安全原则,避免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儿童出现膝盖疼痛时,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能忽视。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白血病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膝盖疼痛的具体情况,包括疼痛的时间、程度、发作规律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出血等表现。一旦确诊为白血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化,做好儿童的护理工作,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让孩子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并且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选择治疗方法和措施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2025-11-03 14:08: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