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弘,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八个月宝宝贫血怎么办

    八个月宝宝贫血需先明确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致铁相对缺乏、丢失过多等,然后进行饮食调整,母乳喂养妈妈要均衡饮食,人工喂养选含铁强化奶粉,及时添加含铁丰富辅食,严重时遵医嘱用铁剂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宝宝情况,添加辅食要遵循原则。 一、明确贫血原因 八个月宝宝贫血常见原因有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致铁相对缺乏、丢失过多等。要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检查来明确贫血类型及原因。 (一)铁摄入不足 对于八个月的宝宝,若母乳喂养,母乳中铁含量相对不足,且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导致铁摄入不够。如母乳妈妈饮食中铁含量低,会影响母乳中铁的含量。 人工喂养的宝宝,若奶粉中铁含量不足,且未合理添加含铁辅食,也易缺铁性贫血。 (二)生长发育快 八个月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就会出现相对缺乏的情况。 (三)丢失过多 如宝宝有肠道慢性失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贫血。 二、饮食调整 1.母乳喂养宝宝: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等,以提高母乳中铁的含量。 2.人工喂养宝宝:选择含铁强化的配方奶粉。 3.及时添加辅食:在宝宝四个月后就应逐渐添加辅食,八个月时可添加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辅食,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如猪肉泥、牛肉泥等)、肝泥等。肝泥每周可吃1-2次,每次适量。 三、医疗干预 如果贫血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铁剂治疗,但需严格遵医嘱,因为低龄儿童使用铁剂有一定要求,要避免自行用药。一般会选择适合婴儿的铁剂剂型。 同时,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观察贫血纠正情况。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八个月的宝宝,在进行饮食调整和医疗干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加重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另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添加新的辅食,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因为宝宝此时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新食物的适应能力有限。

    2025-11-03 11:54:01
  • 什么食物可以最快帮助贫血患者补血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红肉、动物肝脏补充血红素铁,搭配富含维C的橙子、猕猴桃等促进铁吸收,儿童缺铁性贫血可食细腻红肉泥、肝泥并配水果泥;巨幼细胞贫血靠绿叶蔬菜、豆类补叶酸,肉类、蛋类、乳制品补维B12,孕妇需保证绿叶蔬菜、肉类摄入,老年人贫血要选易消化红肉制品且营养均衡。 一、缺铁性贫血相关快速补血食物 (一)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红肉(如牛肉、猪肉)是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且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可达25%左右,能快速补充铁元素以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如猪肝)含铁量更为突出,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但其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用时需适量,可制成猪肝泥等形式供儿童等特殊人群食用。 (二)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丰富食物 维生素C可将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转化为易吸收的亚铁形式。例如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食用橙子或饮用橙汁能促进红肉、动物肝脏等食物中铁的吸收;猕猴桃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可达62毫克,也是促进铁吸收的良好选择。 二、巨幼细胞贫血相关快速补血食物 (一)富含叶酸的食物 绿叶蔬菜是叶酸的重要来源,如菠菜,每100克菠菜含叶酸约194微克,烹饪时尽量采用快炒等方式以减少叶酸流失;豆类(如黄豆)每100克含叶酸约181微克,可制成豆浆等食用。 (二)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肉类(如瘦猪肉)、蛋类(如鸡蛋)、乳制品(如牛奶)富含维生素B12,每100克瘦猪肉含维生素B12约3.8微克,鸡蛋中每100克含维生素B12约0.56微克,牛奶每100毫升含维生素B12约0.1微克,合理摄入这些食物可补充维生素B12,改善巨幼细胞贫血。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选择细腻且易咀嚼的红肉泥、肝泥等,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泥;孕妇巨幼细胞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足够量的绿叶蔬菜、肉类等,以满足自身及胎儿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需求;老年人贫血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将红肉制作成软烂的肉饼等形式,同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营养均衡且有效补血。

    2025-11-03 11:53:38
  • 缺血吃什么东西快速补血

    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豆类、绿叶蔬菜等,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其良好来源有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不同年龄人群对铁、维生素C、蛋白质需求不同,相关人群需注重从这些食物中获取以改善缺血等状况。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缺铁性贫血导致的缺血可通过补充铁来改善。常见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且利用率较高;还有红色肉类,如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含铁约2.8毫克;豆类中黑豆含铁量较为突出,每100克黑豆含铁约7毫克左右;此外,绿叶蔬菜里菠菜含铁相对丰富,每100克菠菜含铁约2.9毫克。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对铁的需求不同,儿童生长发育快需保证铁的摄入,成年人也应维持铁的合理摄取以避免缺血情况。对于有贫血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从食物中获取足够铁来预防缺血复发。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所以搭配富含铁的食物一起吃能更好地改善缺血状况。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猕猴桃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62毫克,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等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对于儿童来说,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能帮助其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铁,保障正常生长发育;成年人若有缺血情况,多吃这类食物辅助铁的吸收;有缺血病史的人群,在日常饮食中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加强对铁的利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血红蛋白等的原料。瘦肉如鸡胸肉,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鱼类像鲫鱼,每100克鲫鱼含蛋白质约17克左右;蛋类如鸡蛋,每个鸡蛋含蛋白质约6-7克;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约36克左右。不同年龄人群对蛋白质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阶段需要充足蛋白质来支持身体发育,以预防因蛋白质缺乏可能导致的缺血相关问题;成年人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也需要蛋白质来保障血红蛋白等的合成;有缺血病史者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预防缺血复发。

    2025-11-03 11:53:00
  • 血小板分布宽度正常值

    血小板分布宽度正常值范围一定且用于反映血小板体积离散程度,其增高可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疾病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情况,减低可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情况,需结合其他血小板相关指标综合判断,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尤其特殊人群要谨慎排查血液或其他系统性疾病以早期干预。 一、血小板分布宽度正常值范围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正常值一般为15%~17%(不同检测仪器可能会有±1%左右的波动范围),该指标用于反映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程度。 二、血小板分布宽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 1.疾病因素:可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例如,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导致骨髓中巨幼样变的巨核细胞产生异常血小板,使得血小板体积大小差异增大,进而PDW增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造血细胞增殖,也可影响血小板生成的均一性,导致PDW升高。 2.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若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时,PDW增高需结合儿童的骨髓造血功能及基础疾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孕妇若出现PDW增高,需排查是否因孕期血液系统生理性变化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血小板体积异质性改变。 (二)血小板分布宽度减低 1.疾病因素:可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增多,但体积大小较均一,从而导致PDW减低。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出现PDW减低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导致血小板生成相对均一的疾病,结合儿童的感染史、基础健康状况等分析;孕妇若PDW减低,需关注是否因孕期合并某些影响血小板生成均一性的疾病,如特定感染等情况,并进一步排查原因。 三、注意事项 血小板分布宽度需结合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等其他血小板相关指标综合判断。若发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更谨慎地排查可能的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以便早期干预处理。

    2025-11-03 11:52:38
  • 到底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分为因凝血因子Ⅷ缺乏的A型和凝血因子Ⅸ缺乏的B型,因遗传缺陷致相应凝血因子合成或功能异常使凝血时间延长易出血,有关节肌肉等部位出血及关节畸形等并发症,通过凝血功能检查等结合家族史诊断,儿童需避剧烈运动监测,成人避外伤,妊娠女孕期关注凝血分娩提前准备产后观察。 一、定义与分类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发的出血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类:血友病A,因体内凝血因子Ⅷ缺乏所致;血友病B,由凝血因子Ⅸ缺乏引起,均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疾病,男性发病为主,女性多为携带者。 二、发病机制 人体凝血过程依赖多种凝血因子协同作用,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参与形成凝血酶并最终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以止血。血友病患者因遗传缺陷导致相应凝血因子合成缺陷或功能异常,使得凝血时间延长,机体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常见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出血多发生于膝、踝、肘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关节出血可逐渐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肌肉出血可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症状;皮肤黏膜出血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瘀斑、鼻出血等。 2.并发症:长期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因重要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明确凝血因子缺乏的具体类型及活性水平,结合家族遗传史等综合诊断,以区分血友病A与血友病B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创伤性出血,日常活动中应加强防护,定期监测关节等部位状况,早期发现出血迹象并及时干预; 成人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外伤,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出现出血倾向时需及时就医评估凝血状态; 妊娠女性:孕期需密切关注凝血功能变化,分娩时需提前做好凝血相关准备,降低分娩过程中出血风险,产后也需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并进行相应凝血管理。

    2025-11-03 11:51: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