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赵弘副主任医师(8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赵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弘,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有哪些

    贫血相关表现中急性再障早期有进行性贫血,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出血表现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和内脏出血(如消化道、泌尿系统出血等);感染表现为早期高热,因白细胞减少免疫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不同年龄段感染病原体有别,可累及多系统。 出血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皮肤会出现瘀点、瘀斑,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在儿童中,玩耍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现皮肤的磕碰后瘀斑,因为儿童活动较为频繁;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轻微碰撞后就出现皮肤瘀点。口腔黏膜也常出现出血,如牙龈出血,刷牙时容易出血,严重时可能会有鼻出血等情况。 2.内脏出血: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等。内脏出血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较为危险,需要及时进行救治。例如消化道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感染表现 早期就可出现感染发热,多为高热。这是因为白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感染;成年人则可能更易感染一些条件致病菌等。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等,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025-09-29 09:40:27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吗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白血病,而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白血病不同。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白血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其病因可能与免疫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贫血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感染和出血症状。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异常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热、骨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方法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而白血病则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 综上所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025-09-29 09:38:45
  • 蚕豆症一辈子吗

    蚕豆症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和食物,注意饮食,定期就医,避免感染,注意防护。 1.避免接触某些药物和食物:蚕豆症患者需要避免接触一些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和食物,如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苦瓜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反应。 2.注意饮食:蚕豆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生蚕豆以及蚕豆制品。此外,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等,也可能会增加溶血的风险,应适量食用。 3.定期就医:蚕豆症患者需要定期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红细胞的情况。如果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4.避免感染:蚕豆症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5.注意防护:蚕豆症患者在进行一些可能导致溶血的活动时,如剧烈运动、感染等,需要注意防护,避免受伤和感染。 总之,蚕豆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和食物,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定期就医,以预防和控制溶血的发生。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蚕豆症,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了解更多关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注意事项。

    2025-09-29 09:36:22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可能是感染、免疫性疾病、药物、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例如,流感、肺炎、伤寒等。 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加,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3.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4.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5.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浸润骨髓,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6.其他:脾功能亢进、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29 09:35:43
  • AB和O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AB型血和O型血夫妇所生孩子的血型只能是A型血或B型血,不可能是AB型血和O型血。以下是具体 一、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孩子血型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AB型血含有A基因和B基因,O型血含有O基因,所以AB型和O型血夫妻只能有A、B、O三种血型基因,他们的孩子也就只能有AO和BO两种血型基因组合。 1.AB型血的基因构成:AB型血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合,包含A基因和B基因。 2.O型血的基因构成:O型血只有O基因。 (1)A、B、O三种血型基因:这是AB型血和O型血夫妇所具有的基因类型。 (2)AO和BO两种血型基因组合:这是他们孩子可能的基因组合。 二、由于A和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所以AB型血和O型血夫妇只能生出A型或B型血的孩子。 1.A和B是显性基因:意味着当有A或B基因存在时,会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2.O是隐性基因:只有在特定组合下才会显现。 总之,从基因层面和遗传规律来看,AB型血和O型血夫妇的孩子不会出现AB型血和O型血,只会是A型血或B型血。

    2025-09-29 09:33: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