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赵弘副主任医师(8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赵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弘,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o型血阳性什么意思

    o型血阳性是指一个人的血型为o型且红细胞表面存在o型抗原,是最常见的血型之一,在输血治疗中需确保输入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容,对某些疾病有一定抵抗力,但不能完全决定健康状况,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人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o型血阳性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了解血型的类型可能会对医疗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在输血治疗中,医生需要确保输入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容,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o型血阳性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一些优势。一些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可能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例如胃溃疡和胃癌。然而,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需要注意的是,血型只是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你对自己的血型或健康状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他们可以提供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09-29 09:32:32
  • 蚕豆病的症状有哪些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食用新鲜蚕豆后会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症状主要有急性溶血、贫血、黄疸和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1.急性溶血:一般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最短者只有数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食用新鲜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发病急,且多在下午,甚至睡眠中发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腰痛、背痛、四肢及腰背部疼痛、面色苍白和酱油色尿,甚至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贫血:贫血的程度与症状的轻重无关。 3.黄疸:出现于40%左右的病例,其程度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一般在1周内消退。 4.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有蚕豆病家族史的人,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以防发生溶血反应。

    2025-09-29 09:31:47
  • 小孩贫血有什么危害

    贫血对小孩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身体发育 贫血会导致小孩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2.影响智力发育 长期贫血会影响小孩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3.影响免疫力 贫血会使小孩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4.影响心血管系统 严重贫血会导致小孩的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小孩的贫血问题,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注意给孩子提供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豆类等,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2025-09-29 09:30:30
  •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因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肝细胞胆红素代谢障碍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引发,发病机制有红细胞自身(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及外部(免疫、非免疫因素)异常,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及伴随贫血、肝脾肿大、发热寒战腰痛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总胆红素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血常规见红细胞等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Coombs试验等可助诊,治疗需去除病因、用药物或输血,新生儿需密切监测胆红素防脑病并光疗换血等,成人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制定方案。 一、定义 溶血性黄疸是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速率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或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引发的黄疸。 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自身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结构异常致变形能力下降,易在脾脏被破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红细胞对氧化物质敏感性增高,易发生溶血。 2.红细胞外部异常:包括免疫性因素(如血型不合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药物、蛇毒等导致红细胞破坏)。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皮肤、巩膜出现黄染,黄疸程度可因溶血程度而异,轻者仅面部、颈部黄染,重者全身皮肤明显黄染。 (二)伴随表现 可伴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溶血严重时可出现肝脾肿大,急性溶血者还可能有发热、寒战、腰痛等症状。 四、实验室检查 (一)胆红素代谢指标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排泄增加。 (二)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 (三)溶血相关检查 如Coombs试验阳性提示免疫性溶血;红细胞脆性试验可协助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五、治疗原则 (一)去除病因 针对引起溶血的原因进行处理,如停止使用导致溶血的药物、控制感染等。 (二)药物治疗 可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专业医生评估选择。 (三)输血治疗 严重溶血导致重度贫血时,可考虑输血,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加重溶血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易透过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应根据胆红素水平采取光疗等干预措施,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同时需关注新生儿基础疾病及喂养等情况。 (二)成人 成人溶血性黄疸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溶血,需在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肝肾功能及一般状况,合理调整治疗措施,避免因基础疾病加重影响预后。

    2025-09-22 20:58:26
  • 贫血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贫血会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多系统造成危害,如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心脏负担加重使老年人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影响神经系统致儿童学习能力下降等,削弱免疫功能易致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儿童发育等,还会使皮肤色泽改变、营养状况受影响等。 一、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一)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例如,轻度贫血时,机体还可通过增加心脏输出量等方式代偿,但随着贫血加重,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如心脏扩大等。对于儿童来说,长期慢性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来支持细胞的增殖和组织器官的发育,贫血会导致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一)心脏负担加重 贫血时,心脏为了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会加快跳动频率,增加心输出量。长期如此,心脏肌肉会逐渐肥厚,进而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在老年人中,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诱发心绞痛等。 三、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一)认知和神经功能异常 贫血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儿童贫血时,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孕妇来说,严重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因为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孕妇贫血会使胎儿在子宫内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影响其智力发育等。 四、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一)免疫功能降低 贫血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的概率。例如,贫血患者白细胞的功能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其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本身免疫功能就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的低下,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五、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一)消化功能紊乱 贫血可导致消化系统缺血缺氧,引起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长期贫血会影响其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整体的生长发育。在患有基础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中,贫血会加重其消化系统的症状,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六、对皮肤的危害 (一)皮肤色泽改变及营养状况影响 慢性贫血患者皮肤可呈现苍白、萎黄等色泽改变。同时,由于贫血导致皮肤营养供应不足,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等情况。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糖尿病合并贫血的患者,皮肤的营养状况本就可能因为糖尿病而受到影响,贫血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的不良状况,增加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09-22 20:55: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