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宝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等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等治疗。展开
  • 牙髓炎治疗需要几天

    牙髓炎治疗所需时间因治疗方式而异,直接盖髓术适用于意外露髓等,需2-3周左右;间接盖髓术用于深龋近髓等,需3-4周左右;普通恒牙根管治疗一般2-3周左右,乳牙根管治疗大概1-2周左右,且受患牙情况、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 一、直接盖髓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意外露髓、露髓孔直径小于1mm的年轻恒牙。 2.治疗过程及时间:首先去除龋坏组织,隔湿患牙,然后将直接盖髓剂覆盖在露髓处,之后用暂封材料暂封窝洞,观察1-2周,如果患牙无不适症状,再进行永久充填。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3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首次治疗及后续观察。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配合度可能较低,时间可能会有一定波动,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孩子配合治疗过程。 二、间接盖髓术 1.适用情况:用于深龋近髓,有可复性牙髓炎症状的患牙。 2.治疗过程及时间:先去除龋坏组织表面的腐质,在近髓处放置间接盖髓剂,然后暂封,观察2-4周,若患牙无症状,再行永久充填。整个过程通常需要3-4周左右。儿童患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暂封材料脱落等情况,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复诊。 三、根管治疗术 1.普通恒牙根管治疗 适用情况:用于不可逆性牙髓炎等情况。 治疗过程及时间:一般需要就诊2-3次。第一次是开髓引流,缓解疼痛,这个过程当天就可以完成;第二次是根管预备,包括清理、成形根管,大约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来安排就诊;第三次是根管充填,之后再进行永久充填,整个根管治疗过程大概需要2-3周左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牙髓腔较大,根管较粗,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细操作,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一些,而且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安抚也很重要,需要医生和家长共同配合让孩子顺利完成治疗。 2.乳牙根管治疗 适用情况:用于乳牙牙髓炎等情况。 治疗过程及时间:乳牙根管治疗一般就诊1-2次。第一次是去除感染牙髓,封药消炎,第二次是根管充填。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2周左右。乳牙根管治疗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操作方法,因为乳牙后续会被恒牙替换,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维护,避免根尖周病变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总之,牙髓炎的治疗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牙的情况、患者的年龄(儿童与成人有差异)等,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14 14:21:08
  • 种植满口牙齿需要多少颗种植体

    满口牙齿种植修复常规需6-8颗种植体,其数量受牙槽骨条件、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种植系统特性影响,老年及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常需更多种植体,术前需评估制定方案并向患者告知种植复杂性及风险。 一、常规情况下满口牙齿种植体数量范围 一般而言,满口牙齿(全口无牙颌)种植修复通常需要6-8颗种植体。这是基于大部分患者牙槽骨的解剖结构及种植修复的稳定性要求得出的常见范围。例如,采用某些经典的全口种植修复方案时,通过在上颌和下颌分别植入3-4颗种植体来实现全口牙齿的修复,总计6-8颗。其科学依据在于,一定数量的种植体能够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保证修复后的义齿能够正常行使咀嚼等功能,且符合口腔生物力学的要求。 二、影响种植体数量的因素 1.牙槽骨条件:若患者牙槽骨骨量充足、骨密度良好,那么所需种植体数量相对较少,可能6颗即可满足修复需求;但如果牙槽骨存在严重吸收、骨量不足的情况,为了确保种植体的稳定性和修复效果,可能需要植入8颗甚至更多种植体来加强支撑,这是因为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体稳固的基础,骨量不足时需要更多种植体分散负荷以维持稳定。 2.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对于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等)的患者,其口腔局部的愈合及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在种植方案设计时可能会适当增加种植体数量以提高修复的可靠性,这是基于全身健康状况会间接影响口腔局部种植修复的预后而考虑的。 3.种植系统特性:不同的种植系统其设计理念和力学分布要求略有差异,某些种植系统可能在骨量利用效率上有不同表现,从而可能导致在相同口腔条件下所需种植体数量有所不同,但总体范围仍在6-8颗左右的大框架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牙槽骨吸收等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种植体来保证修复效果。在种植前需全面评估牙槽骨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种植体数量,并在术后加强口腔护理,因为老年患者愈合能力相对较弱,需确保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降低种植失败风险。 2.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这类患者牙槽骨条件差,为了实现稳定的全口种植修复,往往需要植入更多种植体(如8颗及以上)。医生在术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精确评估骨量,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同时向患者充分告知种植的复杂性及可能的风险,让患者理解增加种植体数量的必要性和意义。

    2025-10-14 14:20:00
  • 颞下颌关节及颅颌假体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术前需通过影像学评估颞下颌关节或颅颌部位病变范围等并排查心肺、凝血等全身状况,手术依情况选麻醉,经合适切口暴露区域后精细处理病变组织、植入适配假体并缝合创口,术后要保持口腔清洁、进食软食并定期复查,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患者要控基础病防术后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影像学评估: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精准明确颞下颌关节或颅颌部位的病变范围、解剖结构细节,为手术方案定制提供依据,不同患者因病变差异需个性化评估。 2.全身状况排查: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若存在心肺功能不佳等情况需提前干预调整,保障患者能耐受手术。 二、手术实施流程 1.麻醉操作:依患者状况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手术时长较长或不配合局部麻醉者,局部麻醉用于简单颅颌假体植入手术。 2.切口与暴露:依据病变部位选取合适切口,如颞下颌关节手术可选耳前切口,通过切口清晰暴露手术区域,保障后续操作视野。 3.病变组织处理:精细去除病变的关节或颅颌部位组织,操作中严防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面神经等)。 4.假体植入:选取适配患者解剖结构的假体,精准植入病变组织去除后的部位,借助固定装置确保假体位置稳定。 5.创口缝合: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关闭手术创面。 三、术后注意事项 1.口腔护理:术后保持口腔清洁,初期使用温和漱口液漱口,防止创口感染,因口腔内存在细菌,良好口腔护理利于创口愈合。 2.饮食管控:术后短期进食软食,避免大张口咀嚼,以防假体移位或影响创口愈合,术后1-2周以流食、半流食为主,逐步过渡至软食。 3.定期复查:术后按计划定期行影像学复查,观察假体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创口愈合状况,通常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特殊人群考量 1.儿童:儿童行颞下颌关节及颅颌假体手术需谨慎,因其颌面部尚处发育中,手术可能影响正常发育。术前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术后密切监测颌面部生长情况,定期开展生长发育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至相对稳定状态方可手术。术后注重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因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风险高。

    2025-10-14 14:18:26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

    睡觉流口水可因生理因素(婴幼儿吞咽功能未完善、成年人睡前大量饮水)、口腔问题(口腔疾病、假牙不适)、神经调节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睡姿因素(趴着睡压迫)引发,婴幼儿需家长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喂养,成年人要注重口腔卫生、假牙合适,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或确诊者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睡觉流口水 1.婴幼儿阶段:婴幼儿时期唾液腺分泌相对旺盛,而其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及时将分泌的唾液吞咽下去,因此容易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吞咽功能逐渐成熟,流口水现象会自行改善。 2.成年人暂时性因素:成年人若睡前大量饮水,会使唾液分泌量增多,而睡眠中吞咽动作减少,就可能导致睡觉流口水,这种情况属于暂时性,调整睡前饮水习惯即可缓解。 二、口腔问题引发的睡觉流口水 1.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同时口腔炎症可能影响正常的吞咽反射,使得唾液无法正常吞咽而流出;例如,龋齿导致牙体缺损,细菌滋生刺激口腔组织,进而引发唾液分泌异常。 2.假牙不适:佩戴不合适的假牙时,假牙会对口腔黏膜、唾液腺等产生刺激,导致唾液分泌增多,并且可能影响正常的口腔闭合和吞咽功能,从而引起睡觉流口水。 三、神经调节相关因素导致的睡觉流口水 1.神经系统疾病:面瘫患者由于面部神经受损,会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和吞咽神经的调节,导致唾液无法正常控制而流出;中风患者若影响到支配吞咽功能的神经中枢,也可能出现流口水症状;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其中吞咽功能受影响也可能表现为睡觉流口水。 四、睡姿因素导致的睡觉流口水 不正确的睡姿,如趴着睡,会压迫面部,影响口腔的正常闭合以及唾液的吞咽过程,使得唾液容易流出。调整为仰卧或侧卧等正确睡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口水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幼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可适当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同时合理喂养,随着其生长发育,流口水现象会逐渐改善。 成年人:应注重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若佩戴假牙需确保合适;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或已确诊相关疾病的人群,如出现睡觉流口水且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面部歪斜、肢体无力等),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4 14:17:56
  • 急性颌下腺炎的发生与补牙有关联吗

    补牙操作可因逆行感染或个体基础状况引发急性颌下腺炎,儿童补牙不配合等易增风险,成年人有口腔病史补牙易诱发,严格遵循无菌补牙流程可降风险,儿童需选正规机构并督促清洁,成年人有口腔病史要告知医生并注意术后护理。 一、补牙操作与急性颌下腺炎关联的机制分析 1.逆行感染风险: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肉阜,补牙过程中若操作不规范,口腔内的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可能通过逆行途径进入颌下腺导管系统。正常情况下,唾液的冲刷及导管的自洁作用可减少感染,但当补牙导致局部黏膜损伤或细菌数量过多时,细菌可沿导管逆行至颌下腺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口腔内存在的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唾液腺导管引发腺体感染,若补牙操作破坏了导管局部的屏障功能,就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 2.个体基础状况影响: 儿童群体:儿童补牙时若不配合,可能使补牙操作时间延长或操作不精准,增加细菌侵入风险。且儿童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若本身存在导管狭窄等先天或后天因素,补牙后更易诱发急性颌下腺炎。 成年人群:成年人若本身有口腔卫生不良、既往有颌下腺导管结石病史等情况,补牙时细菌更易在已存在病理基础的导管系统内定植繁殖,从而引发急性炎症。比如,导管结石会阻碍唾液排出,导致局部细菌积聚,补牙时的刺激可能成为诱发急性颌下腺炎的导火索。 二、规范补牙操作对降低关联风险的作用 严格遵循无菌补牙操作流程可显著降低急性颌下腺炎的发生风险。规范操作包括:补牙前彻底清洁口腔,使用无菌器械,操作过程中避免细菌污染导管开口等部位。通过规范操作能最大程度减少细菌逆行进入颌下腺导管的机会,从而降低因补牙引发急性颌下腺炎的可能性。例如,符合标准的补牙操作可有效保持口腔局部的无菌环境,阻断细菌逆行感染的途径。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补牙,确保操作规范。补牙后需督促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低,且口腔卫生管理较难,需特别关注。 2.成年人:有口腔疾病史(如颌下腺导管结石、慢性牙周炎等)的人群在补牙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此类人群本身存在口腔局部微环境易受感染的因素,更需谨慎对待补牙操作及术后口腔护理。

    2025-10-14 14:16: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