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屈光不正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角膜交联手术的目的是什么
角膜交联手术可延缓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扩张进展,阻止其病情进一步恶化,对其他角膜扩张相关疾病患者也能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医生会综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有基础病史患者需细致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是否实施。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会导致角膜逐渐变薄并向前突出,引起视力进行性下降。角膜交联手术通过紫外线照射激活核黄素,使角膜胶原纤维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增强角膜胶原纤维的稳定性,从而延缓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扩张的进程,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患者争取更稳定的视力状态。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接受角膜交联手术的圆锥角膜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角膜扩张的速度明显减慢,视力也能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对于不同年龄的圆锥角膜患者,只要病情适合,都可以考虑进行角膜交联手术来延缓病情进展,但儿童患者在手术时需特别谨慎评估,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对手术效果及后续恢复的影响。 阻止角膜病变进一步发展 对于其他角膜扩张相关疾病患者 除圆锥角膜外,一些其他相对少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如角膜扩张综合征等,角膜交联手术同样可以发挥作用。通过交联作用加固角膜组织,阻止病变的角膜进一步发生扩张等病理性改变,帮助患者维持角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保障视力。在面对这些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扩张相关疾病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角膜交联手术以及手术的具体效果和预后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眼部其他手术史或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更细致地评估手术风险,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角膜交联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在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实施手术。
2025-09-28 10:19:18 -
布林佐胺滴眼液的副作用
布林佐胺滴眼液有常见眼部及少见全身副作用,儿童使用需谨慎、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风险增加、特殊病史人群风险更高,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了解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不同人群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时副作用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时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其出现副作用的风险可能与成人不同。目前关于儿童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详细研究相对有限,一般不优先考虑给低龄儿童使用该药物,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密切监测下进行,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及全身的异常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这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所以老年人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时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可能增加。在使用前医生需要评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使用过程中要更密切地监测是否出现眼部不适、全身过敏等副作用,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眼部其他疾病史、过敏史(尤其是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因为布林佐胺属于磺胺类碳酸酐酶抑制剂)以及有肝肾疾病史的患者,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时出现副作用的风险更高。有眼部其他疾病的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眼部疾病相关的不适,过敏史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肝肾疾病史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副作用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在使用前需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及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 布林佐胺滴眼液的副作用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使用该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充分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2025-09-28 10:17:19 -
病毒性结膜炎怎么传染
接触传播是病毒性结膜炎主要传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接触、少量飞沫接触)和间接接触(共用物品、公共设施传播),儿童及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风险高,需注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污染物品。 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眼部分泌物接触: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当健康人与患者直接接触,比如握手后不注意洗手就揉眼睛,或者与患者共用同一副眼镜等,病毒就可能通过这种直接的眼部接触途径传播给健康人。 飞沫传播相对较少但也存在:在一些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可能也含有少量病毒,如果健康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且飞沫接触到眼部黏膜,也有被感染的可能,但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物品传播:家庭中、学校里或者公共场所中,若多人共用毛巾、手帕、洗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当其中有人患有病毒性结膜炎时,病毒就会残留在这些物品上,其他健康人使用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眼睛,就会引发感染。例如,在学校宿舍中,如果一个同学得了病毒性结膜炎,他使用过的毛巾被其他同学共用,就容易导致其他同学被传染。 公共设施传播:在公共游泳池、浴室等场所,如果有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其眼部分泌物可能污染了池水或洗浴设施,健康人接触后也可能感染病毒。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比如更易用手揉眼睛等,在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的风险更高。家长应注意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等,也应更加注意避免接触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的分泌物及被污染物品,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09-28 10:16:11 -
眼睛被蜂蛰肿了怎么消肿
眼睛被蜂蛰肿后,首先要立即脱离蜂蛰环境,若为蜜蜂蛰伤小心拔除毒刺,然后用肥皂水或清水轻柔清洗眼部,早期用毛巾包裹冰块等冷敷消肿,若肿胀疼痛严重遵医嘱用药物,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全身过敏症状立即送医急救。 局部清洗 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被蛰的眼部周围,肥皂水呈弱碱性,可中和蜜蜂毒液(蜜蜂毒液多为酸性),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清洗时要轻柔,避免进一步损伤眼部组织。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更为娇嫩,清洗时需格外注意力度,防止刺激加重眼部不适。 冷敷消肿 在被蛰后的早期,可以使用冷敷的方法消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冷水浸泡的毛巾),敷在眼睛肿胀的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不过,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块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 药物治疗(若有必要) 如果肿胀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眼用制剂,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对于儿童,使用药物更要谨慎,必须在医生评估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使用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眼睛肿胀情况以及全身症状,如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表现。如果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如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因为蜂蛰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尤其是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过敏反应可能更为凶险。 总之,眼睛被蜂蛰肿后,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肿方法,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确保受伤者的健康安全。
2025-09-28 10:14:41 -
泪腺炎症状
泪腺炎症状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有泪腺部位红肿疼痛、眼睑水肿、流泪增多、眼球位置异常,全身有发热、乏力,儿童患者表现不同,有基础疾病者症状复杂恢复慢,长期用眼过度等人群易发病需注意眼部清洁和合理用眼。 局部症状: 泪腺部位红肿疼痛:患者的泪腺区域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会在眨眼或按压时加重。例如,急性泪腺炎患者往往会迅速出现泪腺部位的红肿热痛表现。 眼睑水肿:炎症可波及眼睑组织,导致眼睑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严重时眼睑会肿胀得较为明显,甚至可能影响睁眼。 流泪增多:由于泪腺受到炎症刺激,分泌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流泪增多的情况,即使没有外界刺激也会不自觉地流泪。 眼球位置异常:慢性泪腺炎可能会导致泪腺逐渐肿大,进而使眼球向外侧移位。 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泪腺炎患者可能伴有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左右,这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比如,由感染引起的急性泪腺炎常伴随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乏力,精神状态较差,这与身体处于炎症应激状态有关。 对于儿童患者,泪腺炎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眼部的不适,但会表现出频繁揉眼、眼睛红肿明显等情况,家长需密切关注。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泪腺炎时,症状可能会相对复杂,且恢复可能较慢,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用眼过度、眼部卫生不佳等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泪腺炎,出现相应症状的风险较高,所以这类人群更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和合理用眼。
2025-09-28 1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