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道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屈光不正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屈光不正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病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长期高血糖使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分泌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视网膜局部慢性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破坏视网膜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致黄斑区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清除障碍等。 高血糖因素 长期高血糖状态是主要病因之一。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例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葡萄糖在视网膜细胞内代谢异常,生成过多的山梨醇等物质,引起细胞内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血浆成分更容易渗出到视网膜组织中,尤其是黄斑区,从而引发黄斑水肿。长期高血糖还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闭塞等改变,进一步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促进黄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视网膜的损害机制相似,但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其视网膜血管的影响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糖以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异常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缺氧等因素会刺激视网膜细胞分泌大量VEGF。VEGF能够增加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血管渗漏,导致黄斑区液体积聚形成水肿。同时,VEGF还可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但新生血管的形成又会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黄斑水肿持续存在并加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体内VEGF的异常分泌机制相似,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VEGF的调节,从而影响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水肿防治。 炎症反应因素 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局部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了黄斑水肿的形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会参与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黄斑区水肿。长期的炎症反应还会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黄斑水肿难以消退。不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如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黄斑水肿的发生风险。吸烟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加,加重视网膜的炎症损伤;缺乏运动则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调节,间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炎症相关黄斑水肿的发生。 血流动力学改变因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视网膜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灌注不足等。黄斑区是视网膜代谢活跃的区域,对血流供应要求较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导致黄斑区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清除障碍,使得视网膜组织处于相对缺氧和代谢紊乱的状态,进而促使黄斑水肿的发生。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黄斑水肿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和控制黄斑水肿。

    2025-09-25 12:48:52
  • 慢性泪囊炎怎么治

    慢性泪囊炎治疗原则是控制炎症、恢复泪道通畅,方案依患者年龄、病情等综合考量。非手术治疗包括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只能暂时控制炎症)和泪道冲洗清除分泌物、改善部分狭窄泪道;手术治疗有适用于婴幼儿的泪道探通术、用于泪小点或泪小管狭窄阻塞的泪道置管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及创伤小的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特殊人群方面,儿童6个月内可先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泪道探通术;老年人手术前要全面评估、控制基础病;孕妇治疗需谨慎,非手术治疗相对安全,手术要权衡;过敏体质者用药和手术前都要告知过敏史。 一、治疗原则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恢复泪道通畅,以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抗生素滴眼液可用于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能会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通常只能暂时控制炎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泪道阻塞问题。 2.泪道冲洗:通过向泪道内注入生理盐水,可以清除泪囊内的分泌物,减轻炎症,并可能使部分狭窄的泪道通畅。泪道冲洗可每周进行12次,多次冲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得到改善。 三、手术治疗 1.泪道探通术:适用于婴幼儿患者,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通过用探针探通阻塞的泪道,使泪液能够正常排出。对于成人患者,泪道探通术效果相对较差,复发率较高。 2.泪道置管术:在泪道内放置硅胶管,支撑泪道,促进泪道黏膜的修复,防止泪道再次阻塞。该手术适用于泪小点、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硅胶管需放置36个月。 3.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建立一个新的通道,使泪液直接流入鼻腔。该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尤其是泪囊以下部位阻塞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可能会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借助鼻内镜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手术在鼻腔内操作,建立泪囊与鼻腔之间的通道。适用于大多数慢性泪囊炎患者,尤其对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更为合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泪囊炎多因先天性泪道发育不全所致。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先采取按摩泪囊区等保守治疗方法,大部分患儿可自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泪道探通术。手术应在正规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对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控制好基础疾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 3.孕妇:孕妇患慢性泪囊炎时,治疗需谨慎。非手术治疗如泪道冲洗等相对安全,但药物治疗需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若病情严重需要手术,应在医生的权衡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4.过敏体质者: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等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手术前也需向医生说明过敏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5-09-25 12:47:49
  • 近视多少度算高度数

    高度近视指近视度数≥600度,有眼部结构改变、视力影响、遗传倾向,不同年龄段情况不同,可通过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眼部检查预防监测,高度近视孕妇及有家族史人群需特殊注意。 一、高度近视的定义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大于等于600度被定义为高度近视。 二、高度近视的相关特点及影响 眼部结构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会明显延长,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内结构也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豹纹状眼底等。长期的眼轴延长可能导致黄斑区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例如,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正常视力者高很多倍。 视力影响: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会显著下降,日常生活和工作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难以清晰地看清远处的物体,像交通信号灯、黑板上的字等。而且,高度近视患者往往还可能伴有夜间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等问题。 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子女患高度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要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不同年龄段的情况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发展为高度近视,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为他们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高度近视会阻碍正常的视觉发育。而且,儿童青少年的高度近视进展通常较快,需要特别注意用眼习惯的培养,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 成年人:成年人的高度近视相对稳定一些,但仍需注意眼部健康,避免一些可能导致眼内压升高、视网膜牵拉等情况的剧烈运动,如蹦极、跳水等。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眼底病变。 三、高度近视的预防与监测 预防措施 合理用眼: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要注意合理用眼。儿童青少年应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成年人也应注意控制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用眼。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风险。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建议不少于2小时,成年人也应尽量抽出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定期眼部检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早期发现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儿童青少年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成年人也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的检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度近视孕妇:高度近视孕妇在分娩时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眼轴延长可能导致视网膜更容易出现问题,分娩时的用力等情况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高度近视孕妇在孕期和分娩前后都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更应加强眼部健康管理,除了上述的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等措施外,还应更加严格地执行,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更易发展为高度近视。

    2025-09-25 12:43:52
  • 眼睛里面长黄斑是怎么回事

    眼睛里面的黄斑位于眼底视网膜中央凹处,有重要功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与遗传、紫外线暴露、氧化应激等有关;黄斑水肿病因多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部炎症均可引发;黄斑裂孔有特发性(中老年人多见,与玻璃体牵拉有关)和外伤性(有外伤史);先天性黄斑异常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与遗传有关。发现眼睛黄斑异常有视力下降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做眼部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黄斑相关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黄斑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能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黄斑是眼睛视觉敏锐的区域,负责中心视力,比如看物体的细节、进行精细的视觉活动等都依赖黄斑的正常功能。 二、可能导致眼睛出现黄斑相关异常的情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发病情况: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的细胞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 相关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紫外线暴露、氧化应激等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紫外线对黄斑的损伤积累,会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几率;氧化应激状态下,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会损伤黄斑区的细胞和组织。 黄斑水肿: 病因多样: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的血管功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黄斑水肿。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风险相对更高。 视网膜静脉阻塞:无论是中央静脉阻塞还是分支静脉阻塞,阻塞的血管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回流,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引发炎症反应,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到黄斑区引起水肿。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也会增加。 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会刺激黄斑区的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黄斑水肿。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葡萄膜炎进而导致黄斑水肿的风险较高。 黄斑裂孔: 发病情况: 特发性黄斑裂孔: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玻璃体对黄斑区的牵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液化、收缩,对黄斑区的牵拉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黄斑裂孔形成。 外伤性黄斑裂孔:多有眼部外伤史,比如眼球受到撞击等外伤情况,直接损伤黄斑区组织导致裂孔形成。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先天性黄斑异常: 发病情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出现的黄斑结构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胎儿发生先天性黄斑异常的风险增加。比如某些遗传性眼底病会伴有黄斑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低于正常同龄人。 如果发现眼睛里面有黄斑相关异常表现,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5 12:42:42
  • 眼睛近视150度严重吗

    眼睛近视150度属轻度近视,对视力有一定影响,儿童和成年人在用眼习惯上需注意,可通过框架眼镜等矫正,有遗传和用眼环境等致度数进一步发展风险,需定期检查。 对视力的影响 150度近视会使远视力有所降低,比如看远处的物体可能没有正常视力那么清晰,但近视力通常影响不大,看近处的东西相对比较清楚。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影响有所不同,儿童处于视觉发育阶段,150度近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随着身体发育、用眼强度增加而逐渐加深;成年人如果本身用眼习惯良好,150度近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长期用眼过度等,也可能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增长。 近视150度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 用眼习惯方面 儿童:儿童正处于眼睛发育的关键时期,150度近视需要特别注意用眼习惯。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因为户外活动可以接触自然光线,对眼睛的发育和近视的防控有积极作用。同时,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比如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每隔20分钟要远眺放松眼睛20秒以上。还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等。 成年人:成年人虽然眼睛发育基本定型,但150度近视如果不注意用眼,也会导致度数加深。要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工作中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要保持合适的屏幕距离和亮度,工作1-2小时后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做眼保健操或者向远处眺望等。 屈光矫正方面 对于150度近视,如果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考虑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来矫正视力。框架眼镜是比较常见且安全的矫正方式,选择正规验光配镜的机构,确保眼镜度数准确。另外,也可以考虑在成年后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但佩戴隐形眼镜需要注意卫生,按照规范的佩戴和护理方法进行,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不过,隐形眼镜不建议儿童过早佩戴,因为儿童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佩戴不当容易出现眼部问题。 近视度数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史,那么150度近视的人群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的风险会增加。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是高度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度数可能更容易快速增长。 用眼环境因素:如果长期处于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中用眼,也会加速近视度数的发展。比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或者在过亮的阳光下看书等,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刺激,导致眼睛疲劳,进而促使近视度数加深。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近视150度都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通过验光等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近视度数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近视度数有明显增长,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比如调整用眼习惯、更换合适的眼镜等。特别是儿童,定期检查可以密切关注眼睛的发育和近视的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视力保护和近视防控。

    2025-09-25 12:39: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