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皮肤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是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银屑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文娟,女,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生,汉族,辽宁省人。1970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现任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皮肤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活病活看”、“辩证施治”。对真菌病、痤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先后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参加编写了《 现代皮肤病》、《临床微生物学》等书籍,获部级、国家级、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医科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7次。带硕士研究生4名。展开
个人擅长
皮肤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是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银屑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展开
  • 感染hpv会腹痛吗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多为一过性可被清除且本身少直接致腹痛,若合并妇科炎症或HPV相关病变进展等可间接引发腹痛,女性感染伴腹痛表现与生殖系统结构及月经周期等有关需定期筛查,儿童感染罕见腹痛多从其他常见疾病排查,发现HPV感染伴腹痛应综合评估排查合并疾病并遵循循证医学依据规范检查明确原因。 一、HPV感染的基本概况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感染,多数HPV感染为一过性,可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约90%的HPV感染在2年内自然清除[1]。HPV感染后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生殖器部位的异常病变,如女性可能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等,但这些病变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引发腹痛。 二、HPV感染与腹痛的关联分析 (一)HPV感染本身较少直接导致腹痛 HPV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上皮,其感染过程通常局限于皮肤黏膜局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腹腔内的腹痛症状。绝大多数HPV感染者无腹部疼痛相关的典型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疣状病变或无明显自觉症状。 (二)HPV感染合并其他情况时可能间接引发腹痛 1.合并妇科炎症:若HPV感染的同时合并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性疾病,炎症刺激可能导致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等类似腹痛的表现。例如,盆腔炎症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HPV感染可能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合并炎症的风险,进而引发腹痛。 2.HPV相关宫颈病变进展: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时,晚期可能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盆腔神经等出现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但这是疾病进展到较严重阶段的表现,并非HPV感染的普遍伴随症状。 三、不同人群HPV感染伴腹痛的特点 (一)女性人群 女性由于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点,HPV感染合并妇科炎症或宫颈病变时,腹痛表现可能与月经周期、妇科检查等存在关联。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若出现持续下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 (二)儿童人群 儿童感染HPV极为罕见,主要见于母婴传播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出现与HPV感染相关的腹痛表现。若儿童出现腹痛,需从儿童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外科疾病等其他角度进行排查。 四、总结 HPV感染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腹痛,腹痛更可能是合并其他妇科炎症或HPV相关病变进展等情况引起。当发现HPV感染且伴有腹痛时,应综合评估,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医学检查与处理措施。需强调的是,对于HPV感染的监测和相关症状的评估应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通过规范的医学检查明确腹痛的真正原因。[1]参考《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等相关文献

    2025-10-10 11:30:08
  • 梅毒阳性什么意思

    梅毒阳性意味着可能存在梅毒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梅毒,需进行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确证试验、临床评估等以确定感染阶段,确诊后应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梅毒的检测和治疗。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它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查检测出来。 梅毒阳性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真正患有梅毒以及感染的阶段。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进行的检查和评估步骤: 1.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这些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梅毒,但不能确定感染的具体阶段。 2.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这些试验可以特异性地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确诊梅毒感染。 3.确证试验:如果初筛试验结果阳性,需要进行确证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确证试验通常使用免疫印迹法或核酸扩增技术等。 4.临床评估: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性接触史等因素,进行临床评估。如果有可疑的症状或其他相关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5.确定感染阶段: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梅毒感染的阶段。梅毒感染通常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不同。 如果确诊患有梅毒,应及时接受治疗。梅毒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早期梅毒的治疗通常可以有效治愈,晚期梅毒的治疗可能会比较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梅毒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梅毒,也可能是假阳性结果。在解读梅毒检查结果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梅毒阳性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此外,梅毒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下是一些预防梅毒的建议: 1.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2.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共用注射器或其他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3.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包括梅毒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4.告知性伴侣:如果患有梅毒,应及时告知性伴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等,梅毒的检测和治疗更为重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总之,梅毒阳性需要引起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梅毒感染,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025-10-10 11:29:35
  • 性病种类

    性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类型。细菌性性病中的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性活跃年轻人易感染;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分三期,性活跃期及多个性伴侣者风险高。病毒性性病里尖锐湿疣由HPV感染,性活跃及多性伴侣、免疫低下者易患;生殖器疱疹由HSV引起,性活跃人群易感染,免疫力下降易复发。衣原体感染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性活跃中青年及有不安全性行为史者易感染;支原体感染常见解脲和人型支原体,性活跃人群易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 一、细菌性性病 1.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后常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感染后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盆腔炎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性活跃的年轻人是淋病的高发人群,尤其在不安全性行为且无保护措施时更容易感染。 2.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病程分为三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为单个无痛性溃疡;二期梅毒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扁平湿疣等;三期梅毒会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后果。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性活跃期人群风险较高,且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二、病毒性性病 1.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表现为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HPV有多种亚型,低危型HPV感染易引发尖锐湿疣,性活跃人群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患病风险增加,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等更易感染且病情易复发。 2.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发作时生殖器部位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疼痛,常反复发作。HSV分为HSV-1和HSV-2型,HSV-2型与生殖器疱疹的关系更为密切,性活跃人群感染风险高,免疫力下降时易诱发复发,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降低免疫力,增加复发几率。 三、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性病 1.衣原体感染:由沙眼衣原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后可出现尿道炎,表现为尿道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尿痛等;女性感染后可累及宫颈、输卵管等,引起宫颈炎、输卵管炎等,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易感染,有不安全性行为史者风险更高。 2.支原体感染:常见的是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后可出现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相对衣原体感染较轻;女性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炎、盆腔炎等,对生殖系统健康有不良影响。性活跃人群是易感群体,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2025-10-10 11:28:58
  • hpv感染后手术

    HPV感染后手术常见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其适应证为宫颈细胞学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活检证实CINⅡ及以上且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一年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术前需行一般检查及妇科检查,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观察阴道出血,特殊人群中育龄期需考量生育需求,老年要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需控制血糖后再手术。 一、HPV感染后手术的常见类型 1.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如CINⅡ-Ⅲ级)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宫颈组织来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此类患者,该手术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并降低病变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 二、手术适应证 1.宫颈病变程度: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且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时,符合手术指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病变存在进展为浸润癌的潜在风险,手术切除可阻断其进展。 2.HPV感染持续时间: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1年,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干预,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12个月,宫颈病变进展可能性显著增加。 三、术前准备 1.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以了解患者基本身体状况,排查手术禁忌证,如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等。 2.妇科检查:明确宫颈病变范围、大小等情况,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妇科检查可精准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从而制定合适手术方案。 四、术后注意事项 1.创面护理:术后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一段时间,防止感染影响创面愈合,临床观察发现术后过早盆浴或性生活易导致病原体侵入创面引发感染,延缓愈合。 2.阴道出血观察:关注阴道出血量,若出血量多于月经量需及时就医,术后创面可能有少量渗血,但大量出血提示可能存在血管损伤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考虑 1.育龄期女性:需充分考量生育需求,部分手术可能影响宫颈机能,如锥切过深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方式选择需权衡病变治疗与未来生育关系,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宫颈锥切术式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2.老年女性: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进行全面全身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耐受性可能降低。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水平后再考虑手术,高血糖不利于创面愈合,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临床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进行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

    2025-10-10 11:28:27
  • 病毒性疣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类型,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母婴传播,治疗有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增强免疫力。 寻常疣 好发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外伤或免疫力低下者易患。 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呈灰黄、棕黄或正常肤色,可单发或多发,多发生于手部,如手指、手背等部位。 扁平疣 好发人群: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可因搔抓而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等部位。 跖疣 好发人群: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足底受压部位,多由足部多汗、摩擦等因素诱发。 临床表现: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周围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自觉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 尖锐湿疣 好发人群: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 临床表现: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部位,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逐渐增多增大,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外观,表面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 病毒性疣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比如与寻常疣、扁平疣患者握手等直接接触可能会被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如使用患者用过的毛巾、浴巾、拖鞋等。 母婴传播:孕妇患有尖锐湿疣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被感染而发生喉部乳头瘤病等。 病毒性疣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局部治疗:对于数目较少的病毒性疣,可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维A酸类药物、5%咪喹莫特乳膏等;也可通过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 全身治疗:对于难治性、反复发作的病毒性疣,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等进行全身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拖鞋等。 避免高危性行为:对于尖锐湿疣,要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性疣的几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促进免疫系统的良好发育和功能维持,降低感染后发生严重情况的风险。

    2025-10-10 11:26: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