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一段奶粉可以吃到七八个月吗
一段奶粉可以吃到宝宝七八个月,但通常六七个月后就需要逐渐添加辅食,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等原则,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 一段奶粉可以吃到七八个月,但通常六七个月后就需要逐渐添加辅食。 宝宝在0-6个月时,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6个月后,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需要开始添加辅食,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一段奶粉是专门为0-6个月宝宝设计的,其营养成分和比例是根据宝宝的需求制定的。当宝宝6个月后,逐渐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将一段奶粉与辅食搭配食用,以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 在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可以先从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开始添加,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稠度。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辅食的添加量或种类。 此外,宝宝在7-8个月时,还可以逐渐引入一些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肉、豆腐等,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添加辅食的时间和种类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物过敏等问题。如果对宝宝的饮食添加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8-14 15:49:14 -
母乳喂养时吃奶时间短应如何处理
评估宝宝吃奶时间短需先观察是否真饥饿、口腔有无异常,刚吃饱不久属正常,因饥饿则进一步分析,调整喂养姿势要妈妈舒适坐姿让宝宝头颈部与身体成直线含住乳头乳晕,促进有效吸吮可轻触嘴唇引导张大嘴后持续吸吮保证获取前后奶,还需观察体重增长,体重增长慢或母乳不足咨询医生,早产儿要精细观察、耐心引导有效吸吮并注意保暖。 一、评估可能原因 首先需观察宝宝是否处于真正饥饿状态,同时检查宝宝口腔是否有异常(如鹅口疮等影响吸吮的情况)。若宝宝只是刚吃饱不久吃奶时间短属正常;若因饥饿但吃奶时间短,需进一步分析。 二、调整喂养姿势 妈妈应采取舒适坐姿,将宝宝贴近身体,使宝宝头部、颈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确保宝宝能充分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正确姿势可助宝宝更高效吸吮,延长有效吃奶时间。 三、促进有效吸吮 在宝宝开始吃奶时,可轻触宝宝嘴唇引导其张大嘴巴,当宝宝含接良好后,让吸吮持续进行,避免频繁中断,保证宝宝充分获取前奶(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和后奶(富含脂肪),保障营养摄入全面。 四、观察宝宝状态及特殊情况处理 密切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情况,若宝宝体重增长缓慢且吃奶时间短,需考虑是否存在母乳不足等情况,此时可咨询医生。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需精细观察吃奶情况,确保喂养安全,早产儿可能吸吮力较弱,需耐心引导其有效吸吮,同时注意保暖等护理。
2025-08-14 15:48:23 -
四个月宝宝喂奶的合适频率和量是多少
四个月宝宝一般按需喂养每2-3小时喂一次24小时约6-8次依饱足信号调整,喂奶量一般90-120毫升有个体差异可通过体重增长评估,早产儿按矫正月龄调整,消化弱的适当减单次量增频率并观察消化反应,喂奶要注意姿势正确喂后竖抱拍嗝减少吐奶风险。 一、喂奶频率 四个月宝宝一般建议按需喂养,通常每2-3小时喂一次,24小时内喂奶次数约6-8次。需依据宝宝自身饱足信号调整,如宝宝出现寻找乳头、吸吮手指等饥饿表现时可喂奶,若宝宝吃饱后表现出满足、不再主动索食则可停止本次喂养。 二、喂奶量 一般来说,四个月宝宝每次喂奶量约为90-120毫升,但存在个体差异。可通过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情况评估喂养量是否合适,若宝宝体重按正常速度增长(通常前半年婴儿每月体重增长约600-800克),则当前喂奶量基本适宜。若宝宝体重增长过缓或过快,需结合实际情况咨询医生调整喂奶量。 三、特殊情况考虑 若宝宝为早产儿,其喂奶频率和量需根据矫正月龄调整,通常矫正月龄3个月时,每次喂奶量约60-90毫升,每2-3小时喂一次;若宝宝存在消化功能较弱等情况,可能需适当减少单次喂奶量并增加喂奶频率,同时需密切观察宝宝消化后反应,如有无腹胀、呕吐等表现。另外,喂奶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宝宝呛奶,喂完奶后可适当竖抱拍嗝,以减少吐奶风险。
2025-08-14 15:43:21 -
手足口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玩具等被污染物品,病毒经手接触黏膜侵入人体,低龄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易感染需注意物品清洁消毒;还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打喷嚏咳嗽的含病毒飞沫被他人吸入致感染,年龄小的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在人员密集通风不佳场所感染风险高应避免前往此类场所。 一、密切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例如,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若接触到已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就有可能被传染。因为这些物品表面可能残留病毒,健康儿童接触后,病毒可通过手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侵入人体。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喜欢用手探索周围环境,增加了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因此需特别注意对儿童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 二、飞沫传播 患者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比如在封闭的空间内,若有手足口病患儿,其呼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传播,周围的人吸入后,病毒便有机会在呼吸道黏膜定植并引发感染。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飞沫传播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佳的场所,感染风险更高,所以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此类场所。
2025-08-14 15:41:44 -
孩子链球菌感染怎么办
孩子链球菌感染需通过咽拭子培养检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血常规异常确诊,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抗链球菌且要遵医嘱,一般护理需保证充足休息、鼓励多饮水及清淡易消化饮食、用淡盐水口腔护理,低龄儿童用药严格遵医嘱,青霉素过敏者要及时告知医生换用合适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一、明确诊断 孩子链球菌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等症状,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如咽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同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等异常指标。 二、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抗链球菌治疗,此类药物能针对性杀灭链球菌,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相应抗生素。 三、一般护理 休息方面: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饮水:鼓励孩子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促进新陈代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 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可使用淡盐水帮助清洁口腔,减轻咽部炎症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由于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以防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青霉素过敏者:若孩子有青霉素过敏史,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选用其他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需密切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
2025-08-14 15: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