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孩子着凉发烧怎么办
首先判断发烧程度,依据不同体温范围区分轻度、中度、重度发烧;然后有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散热降温(环境调节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不用酒精擦浴)和补充水分;特殊人群婴儿和幼儿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当孩子发烧出现体温≥38.5℃经物理降温无明显下降、持续超3天或伴咳嗽剧烈等其他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一、判断发烧程度 1.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为孩子测量体温,正常体温一般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口腔体温略高,在36.3℃-37.2℃之间,直肠体温更高,在36.5℃-37.7℃之间。当腋下体温≥37.3℃、口腔体温≥37.5℃、直肠体温≥37.8℃,且一天内体温波动超过1℃时可认为是发烧。 2.轻度发烧:腋下体温在37.3℃-38℃之间为轻度发烧。 3.中度发烧:腋下体温在38.1℃-39℃之间为中度发烧。 4.重度发烧:腋下体温≥39.1℃为重度发烧。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散热降温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5℃-27℃左右,可适当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直接吹冷风。对于婴幼儿,可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 物理降温:对于轻度发烧的孩子,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补充水分:发烧会使孩子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鼓励孩子多喝温水,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带走热量,辅助降温。对于较小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着凉发烧时更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冻伤婴儿皮肤。如果婴儿发烧,除了上述非药物干预外,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一旦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 2.幼儿及儿童:在进行物理降温等处理时,要注意与孩子沟通,取得配合。如果孩子因发烧感到不适而哭闹不安,可通过安抚等方式缓解其情绪,但重点还是要围绕降温等护理措施展开。同时,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保证营养摄入,但由于发烧可能会影响食欲,不必强迫孩子进食过多。 四、及时就医情况 1.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当孩子发烧体温≥38.5℃且经物理降温等处理体温无明显下降,或发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剧烈、呼吸急促、精神差、呕吐、抽搐等情况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是否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10-15 15:02:20 -
婴儿舌苔白厚该怎么办
婴儿舌苔白厚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或异常情况,异常情况与喂养不当、口腔清洁不到位、疾病影响等相关,需调整喂养方式、加强口腔清洁、针对疾病治疗,婴儿是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其状态,异常时立即就医且护理要轻柔。 一、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区分 婴儿舌苔白厚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婴儿吃奶后可能会残留奶渍导致舌苔轻度白厚,通常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而异常情况多与一些因素相关,比如喂养不当、口腔清洁不到位、疾病影响等。 (一)喂养不当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过量: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喂养量过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进而出现舌苔白厚。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按需喂养,母亲饮食也需均衡;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严格按照配方奶说明书调配合适的奶量。 辅食添加不合理:当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后,如果添加过多不易消化的辅食,如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且量过大等,也可能引起舌苔白厚。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比如先从含铁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 (二)口腔清洁不到位 婴儿口腔自洁能力较差,若奶渍等残留口腔未及时清理,就会导致舌苔白厚。家长可在婴儿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也可在婴儿出牙前,用消毒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牙龈和舌苔。 (三)疾病影响 胃肠道疾病:如婴儿患有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时,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舌苔白厚,常还伴有腹泻、腹胀、呕吐等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也可能出现舌苔白厚的情况,同时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二、应对措施 (一)调整喂养方式 合理喂养母乳或配方奶: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严格按照比例调配奶液,不要随意增加奶量。 科学添加辅食:按照辅食添加原则进行,当婴儿出现舌苔白厚且怀疑与辅食有关时,可暂停添加新的辅食种类,待舌苔恢复正常后再逐步尝试添加,且每次添加新辅食量要少。 (二)加强口腔清洁 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随着婴儿成长,稍大些可引导其学习漱口,但要注意避免误吞。 (三)针对疾病治疗 如果怀疑是疾病导致舌苔白厚,如胃肠道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等,需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但家长切勿自行给婴儿用药,尤其是小婴儿,应严格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属于特殊人群,在应对舌苔白厚问题时需特别注意。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有无其他不适症状等。如果婴儿舌苔白厚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拒奶、频繁呕吐、腹泻加重等,应立即带婴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婴儿口腔黏膜等。
2025-10-15 15:01:17 -
孩子换牙晚是什么原因
孩子换牙晚可能由遗传、营养(钙、维生素缺乏)、全身性疾病、乳牙滞留、不良习惯等因素导致,家长需关注孩子牙齿发育,保证营养均衡、定期口腔检查、纠正不良习惯,异常时及时就医排查全身性疾病等。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孩子换牙晚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父母换牙较晚,孩子换牙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是因为牙齿的发育、萌出等过程受基因调控,遗传物质决定了牙齿发育的时间进程等相关生理特征。例如,有家族遗传史的儿童,其牙齿发育的节奏可能与家族中其他成员相似。 二、营养因素 1.钙元素缺乏:钙是牙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牙齿的主要成分包含钙等矿物质。如果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钙摄入不足,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换牙延迟。例如,婴幼儿期钙摄入不足,会使牙齿的硬组织形成受到阻碍,进而影响换牙时间。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等,孩子日常饮食中若这些食物摄入过少,就容易出现钙缺乏情况。 2.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A有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等。当孩子缺乏维生素D时,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间接影响牙齿发育;缺乏维生素A则可能导致牙齿发育异常,使得换牙时间推迟。像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D,孩子若挑食、偏食,导致这类食物摄入不足,就可能出现相关维生素缺乏问题。 三、全身性疾病影响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干扰孩子牙齿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导致换牙晚。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包括牙齿的发育。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孩子,身体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牙齿发育进程会减慢,进而出现换牙晚的现象。再如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发育,牙齿作为骨骼的一部分,也会受到牵连,出现换牙延迟等情况。 四、乳牙滞留 如果孩子的乳牙没有按时脱落,就会占据恒牙萌出的位置,导致恒牙萌出困难,出现换牙晚的情况。乳牙滞留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使得乳牙无法正常脱落;或者孩子日常饮食过于精细,乳牙得不到足够的咀嚼刺激,导致乳牙牙根吸收不足等。 五、不良习惯影响 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影响换牙。例如长期咬下唇、舔牙齿等不良口腔习惯,会对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干扰恒牙的正常萌出时间,导致换牙较晚。这些不良习惯会改变牙齿周围的压力分布等,阻碍牙齿的正常发育进程。 对于孩子换牙晚的情况,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牙齿发育情况,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包含足够的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乳牙滞留等问题;纠正孩子的不良口腔习惯等。如果发现孩子换牙明显晚于正常范围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异常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等问题。
2025-10-15 15:00:41 -
四岁孩子经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四岁孩子经常流鼻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外伤、鼻部炎症;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系统疾病。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检查,同时注意让孩子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孔、合理饮食。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 四岁孩子的鼻黏膜相对较薄嫩,若空气过于干燥,比如秋冬季节室内供暖后,鼻腔水分容易丢失,鼻黏膜干燥就会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在气候干燥地区,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孩子鼻黏膜干燥的情况更易发生。 表现为偶尔或经常单侧鼻腔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可自行停止。 2.外伤 孩子活泼好动,可能会不经意地用手指挖鼻孔,这样很容易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另外,摔倒碰撞到鼻部等外伤情况也可能引起鼻出血。 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有明确的外伤史可寻,出血情况根据外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者少量出血,重者可能出血较急且量稍多。 3.鼻部炎症 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黏膜会出现炎症反应,充血肿胀,鼻黏膜更容易破损出血;变应性鼻炎患儿,因鼻痒常反复揉鼻,也会刺激鼻黏膜导致出血,同时还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除鼻出血外,会有相应鼻炎的典型症状,如感染性鼻炎可能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变应性鼻炎有过敏相关表现。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孩子可能还会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白血病:除了鼻出血外,还可能伴有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2.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都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维生素C缺乏时,血管壁的韧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例如孩子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就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一般还可能伴有其他维生素缺乏相关表现,如维生素C缺乏可能有牙龈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可能有出血倾向加重等情况。 3.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虽然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如果孩子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或者过于肥胖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高血压导致鼻出血。血压测量可发现血压值高于正常范围。 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异常,也可能引发鼻出血,同时伴有心脏相关的症状,如活动后气促、口唇发绀等。 如果四岁孩子经常流鼻血,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鼻内镜等检查,以明确鼻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2025-10-15 15:00:06 -
两个月的宝宝头老是晃是怎么回事
两个月宝宝头老是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现象(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因素(温度不适、光线刺激)、耳部问题、维生素D缺乏及疾病因素(如癫痫等)。家长需观察宝宝一般情况,若单纯头晃可调整环境,若伴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还应按建议合理补充维生素D。 一、正常生理现象 两个月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会出现头老是晃的情况。比如,新生儿的颈部肌肉力量还比较弱,在试图控制头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晃动,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颈部肌肉逐渐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慢慢减少。一般来说,宝宝在3-4个月时颈部控制能力会明显增强,头晃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二、环境因素影响 1.温度不适:如果宝宝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可能会通过晃头来表达。例如,环境温度过高时,宝宝会因为燥热而晃头,同时可能还会伴有面部潮红、出汗等表现;环境温度过低时,宝宝会因为寒冷而身体不适,也可能出现晃头的情况,同时可能会伴有肢体蜷缩等表现。 2.光线刺激:强烈的光线刺激宝宝的眼睛,也可能导致宝宝晃头。比如室内光线过亮,宝宝的眼睛受到刺激后,会通过晃头来试图调整视觉感受,以缓解不适。 三、耳部问题 如果宝宝患有耳部疾病,如外耳道湿疹、中耳炎等,耳部会有不适感觉,可能会通过晃头来缓解耳部的瘙痒、疼痛等症状。例如,外耳道湿疹会导致耳部瘙痒,宝宝可能会通过晃头来摩擦耳部以减轻瘙痒感;中耳炎会引起耳部疼痛等不适,宝宝也可能会出现晃头的情况。 四、维生素D缺乏 两个月的宝宝如果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头老是晃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多汗、易惊、枕秃等表现。维生素D对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和神经系统稳定都非常重要,宝宝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问题。 五、疾病因素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头老是晃,如癫痫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通常还会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抽搐、意识障碍等。如果宝宝除了头晃还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吃奶差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疾病因素。 当发现两个月宝宝头老是晃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头晃,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或环境因素引起,可以先调整宝宝的居住环境,保持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等。如果宝宝头晃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精神差等,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维生素D检测、耳部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合理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宝宝健康发育。
2025-10-15 14: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