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儿童呕吐能吃什么食物

    儿童呕吐后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谷类食物(如大米粥、小米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泥(如苹果泥、胡萝卜泥)、蛋白质类优质食物(如鸡蛋羹、酸奶),年龄小的婴幼儿有特殊情况时要特殊对待,有特殊病史儿童遵医嘱,且要观察儿童食用后反应。 一、清淡易消化的谷类食物 1.大米粥: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儿童提供能量。将大米煮成稀粥,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儿童的胃肠道带来过重负担。例如,研究表明,大米粥中的淀粉经过煮制后结构变得松散,更有利于儿童胃肠道的消化酶发挥作用,帮助分解和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将大米粥煮得更软烂些。 2.小米粥:小米同样是易消化的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小米粥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儿童因呕吐导致胃肠道功能暂时减弱的情况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小米粥的制作相对简单,将小米加水煮至软烂即可。 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泥 1.苹果泥:苹果中含有果胶,具有收敛作用,同时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将苹果制成泥状后,易于儿童食用和消化。苹果中的果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儿童呕吐后的胃肠道不适,而且苹果泥口感相对较好,能增加儿童的食欲。制作苹果泥时,选择成熟度适中的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后用勺子压成泥状。 2.胡萝卜泥: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泥也是适合儿童呕吐后食用的食物。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对儿童的视力等有好处。胡萝卜泥的制作方法是将胡萝卜洗净煮熟后,用工具打成泥。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过程中要确保胡萝卜完全熟透,这样更利于儿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 三、蛋白质类的优质食物 1.鸡蛋羹:鸡蛋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鸡蛋羹是一种非常容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对于呕吐后的儿童,鸡蛋羹可以为其补充必要的蛋白质营养。制作鸡蛋羹时,鸡蛋和水的比例要合适,一般鸡蛋与水的比例为1:1.5-2左右,蒸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蒸老。年龄较小的儿童食用时要注意将鸡蛋羹做得更嫩滑些。 2.酸奶:适量饮用酸奶也可以考虑,但要注意选择无糖或低糖的酸奶。酸奶中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儿童胃肠道的菌群平衡。不过,如果儿童呕吐情况较为严重,胃肠道功能极度虚弱时,应谨慎食用酸奶,因为部分儿童可能对酸奶中的成分较为敏感。在选择酸奶时,要查看产品标签,确保其质量安全。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在添加食物时要格外注意食物的质地和量。例如,6个月以下的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如果出现呕吐情况,首先要确保其水分的补充,可少量多次喂哺母乳或配方奶。而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儿童,如患有胃肠道疾病(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的儿童,在选择食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指导,避免食用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的食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食用相关食物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呕吐加重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就医。

    2025-10-21 13:38:04
  • 小孩总是咳嗽如何缓解

    为缓解小孩咳嗽,可从环境调整、饮食调节、体位调整入手,同时密切观察咳嗽情况,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若出现严重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环境上要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刺激性气体;饮食上多喝温水、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体位上睡眠垫高头部、拍背排痰;密切观察咳嗽及伴随症状,婴儿等特殊人群要谨慎操作,异常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 一、环境调整 1.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缓解小孩咳嗽,一般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较为合适。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比如湿度太低时,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小孩的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而湿度过高则可能利于霉菌生长,同样对小孩健康不利。 2.避免刺激性气体:家中要避免让小孩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等刺激性气体。香烟烟雾会严重刺激小孩的呼吸道,加重咳嗽,所以家中有吸烟的情况,一定要做到室外吸烟,避免小孩吸入二手烟。 二、饮食调节 1.多喝温水:让小孩多喝温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减轻咳嗽症状。温水可以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一般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次饮用10-20毫升左右,间隔15-20分钟。 2.清淡易消化饮食:给小孩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导致痰液增多,加重咳嗽。例如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和气管,引起咳嗽加剧;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呼吸道状态。 三、体位调整 1.睡眠时垫高头部:小孩睡觉时可适当垫高头部,比如将床头抬高15-30度左右。这样可以防止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从而减轻夜间咳嗽症状。对于婴儿,可以用毛巾折叠后垫在床垫下方来抬高头部。 2.拍背排痰:在小孩咳嗽时,可以让其采取侧卧姿势,然后用空心掌轻轻拍打小孩的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进行拍打,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通过拍背可以促进痰液松动,便于痰液排出,缓解咳嗽。 四、观察与就医 1.观察咳嗽情况:密切观察小孩咳嗽的频率、程度、是否有咳痰、是否伴有发热、喘息等其他症状。如果小孩咳嗽频繁,影响到睡眠和进食,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就医检查:就医时,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以明确咳嗽的原因,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还是肺炎等引起,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采取上述缓解咳嗽措施时要更加谨慎。比如拍背时力度一定要轻柔;调整体位时要确保安全,避免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小孩出现咳嗽,要特别注意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并尽量避免小孩接触过敏原。

    2025-10-21 13:37:27
  • 宝宝十三个月了还不会走怎么办

    十三个月还不会走的宝宝,正常发育有个体差异,一般11-15个月左右开始尝试行走。可提供安全环境、辅助练习、加强腿部力量锻炼来促进行走。若18个月还不会走、走路姿势异常且伴其他大运动落后,或存在活动腿部异常弹响等疾病因素则需及时就医。 一、正常发育参考与个体差异 1.正常发育里程碑:一般宝宝在11-15个月左右开始尝试行走,但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可能更早学会走路,有的则稍晚一些。这与遗传、宝宝自身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家族中有运动发展相对较晚的遗传倾向,或者宝宝在之前的大运动发展过程中,如独坐、爬行等基础动作发展情况不同,都可能影响走路的时间。 2.个体差异的影响:如果宝宝其他大运动能力发展正常,如独坐很稳、爬行灵活等,只是走路稍晚,可能属于正常的个体差异范围。但如果宝宝在其他大运动方面也存在明显落后,就需要引起重视。 二、促进宝宝行走的建议 1.提供安全的环境:在家中可以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行走空间,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在宝宝周围放置软质的防护垫等。这样可以让宝宝在尝试行走时没有安全顾虑,更愿意去探索行走。例如,在客厅的地板上铺设厚实的地垫,将尖锐的家具角用防护套保护起来,让宝宝可以放心地在这个空间内尝试迈出第一步。 2.辅助练习:家长可以在宝宝前方适当距离处,用玩具等吸引宝宝向前走。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宝宝主动去迈出脚步。家长可以蹲下,张开双臂,鼓励宝宝向自己走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宝宝语言上的鼓励,如“宝宝,加油,走到妈妈这里来”。同时,也可以让宝宝扶着家具等慢慢练习站立和移步,逐渐增强腿部的力量和平衡感。 3.加强腿部力量锻炼: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比如让宝宝坐在床上,家长轻轻拉着宝宝的双手,帮助宝宝做屈伸腿部的动作,模拟走路的姿势。或者让宝宝趴在地上,家长在宝宝前方用玩具逗引,引导宝宝用四肢支撑身体向前移动,这也有助于锻炼腿部及全身的肌肉力量,为行走做准备。 三、需要就医的情况 1.明显落后且伴随其他问题:如果宝宝到了18个月还不会走路,或者在尝试走路时出现明显的异常,如走路姿势异常(像内八字、外八字很严重等),同时伴有其他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能独站等情况,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发育评估等,以排除是否存在发育性疾病,如脑性瘫痪等。 2.存在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可能影响宝宝走路的时间,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如果宝宝在活动腿部时存在异常的弹响、髋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髋关节超声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髋关节发育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 总之,对于十三个月还不会走的宝宝,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整体的大运动发展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宝宝行走练习,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21 13:36:20
  • 孩子吐了是什么原因

    孩子呕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喂养不当、胃肠感染)、外科性疾病(肠梗阻)、其他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出现频繁呕吐伴其他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并做好相应护理。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一)喂养不当 1.婴儿期常见情况:对于婴儿来说,若喂养量过多或喂奶速度过快,婴儿胃部无法及时容纳过多奶液,就容易导致呕吐。例如,一次性给婴儿冲泡过多奶粉,或者在喂奶过程中奶瓶奶嘴孔过大使奶液流出速度过快,都可能引发呕吐。 2.较大儿童情况:较大儿童若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大量甜食等,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出现呕吐症状。 (二)胃肠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胃肠道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轮状病毒为例,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同时伴有发热等。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通常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肠道,也会导致胃肠炎症,引起呕吐,常伴有腹泻、腹痛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等情况。 二、外科性疾病相关原因 (一)肠梗阻 1.婴儿肠梗阻:对于婴儿,肠套叠是常见的外科性呕吐原因,多发生在4-10个月婴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呕吐,呕吐物可呈果酱样,同时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 2.儿童肠梗阻:儿童可能因肠粘连、肠扭转等原因引起肠梗阻,除了呕吐外,还会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三、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一)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时,剧烈咳嗽可能会引起腹压增高,从而导致呕吐。例如,儿童患感冒后,咳嗽较为剧烈,就可能伴随呕吐症状。 (二)神经系统疾病 1.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由于颅内压增高,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发热、嗜睡、抽搐等症状,多见于儿童。 2.颅内占位性病变: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呕吐,同时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异常表现,如视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气温变化过大,儿童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呕吐症状。例如,在季节交替时,儿童穿着过少导致腹部受寒,就可能引发呕吐。 (二)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有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引起呕吐。比如儿童服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当孩子出现呕吐情况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如果呕吐频繁,伴有精神萎靡、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小婴儿,要注意呕吐后的护理,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025-10-21 13:35:41
  • 肥胖儿童的危害

    肥胖对儿童有多方面危害,包括心血管系统(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呼吸系统(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功能受影响)、消化系统(患脂肪肝概率高、胃肠道功能紊乱、与儿童期糖尿病相关)、骨骼肌肉系统(加重骨骼肌肉负担致骨关节炎、肌肉力量弱运动能力降)、心理健康(易受嘲笑歧视致自卑抑郁等),家长应关注肥胖儿童生活方式,建立健康饮食结构、鼓励适量体育活动并重视心理健康。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肥胖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儿童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例如,有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正常体重儿童增厚,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重要标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肥胖还会使儿童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几率,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等造成损害。 二、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肥胖儿童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颈部脂肪堆积,气道受压,睡眠时通气受阻,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这会影响儿童的血氧饱和度,长期缺氧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会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肥胖儿童肺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肺活量降低,呼吸功能受限,表现为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降低了儿童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三、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概率较高。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肥胖还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等问题。此外,肥胖与儿童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调节失衡,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四、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危害 肥胖会加重骨骼肌肉的负担,容易导致儿童出现骨关节炎。过重的体重使关节软骨磨损加剧,尤其是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长期磨损会引发炎症,造成疼痛和活动受限。另外,肥胖儿童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运动能力下降,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协调性。 五、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肥胖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中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和歧视,从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例如,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自尊心水平较低,社交能力可能受到影响,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肥胖儿童,家长应关注其生活方式,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在关注身体危害的同时,也要重视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给予心理支持和正向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促进肥胖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025-10-21 13:33: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