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宝宝嘴唇发白什么原因
宝宝嘴唇发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寒冷刺激、低血糖、惊吓或情绪过度波动、先天性心脏病等。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寒冷刺激致宝宝不适,低血糖可影响大脑发育,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心肺功能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伴随症状,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贫血 1.原因: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比如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饮食中铁含量低,或宝宝添加辅食不及时、辅食中铁含量少等,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导致嘴唇发白。另外,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嘴唇发白。 2.影响及应对:贫血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导致面色苍白、嘴唇发白、精神不振等。对于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肉类、动物肝脏等。如果是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二、寒冷刺激 1.原因:当宝宝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此时嘴唇部位的血液循环可能会相对减少,从而出现嘴唇发白的情况。 2.影响及应对:寒冷刺激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长期影响,但可能会让宝宝感觉不适。应将宝宝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适当增添衣物,改善宝宝嘴唇发白的状况。 三、低血糖 1.原因:如果宝宝进食过少,尤其是长时间未进食,或者早产儿等特殊情况,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过低时,身体的能量供应不足,可能会表现出嘴唇发白、精神萎靡、出汗等症状。 2.影响及应对:低血糖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等。对于进食过少导致低血糖的宝宝,可及时喂食含糖的食物,如糖水、含糖的果汁等。如果是早产儿等特殊情况出现低血糖,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四、惊吓或情绪过度波动 1.原因:宝宝受到惊吓或者情绪过度激动、紧张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嘴唇发白现象。这是因为情绪变化影响了神经调节,导致局部血液循环短暂异常。 2.影响及应对: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对宝宝的健康影响不大,当宝宝情绪平复后,嘴唇发白的情况会逐渐缓解。家长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给予宝宝安全感。 五、先天性心脏病 1.原因: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出现嘴唇发白、面色发青等表现。例如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 2.影响及应对: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一旦怀疑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需及时就医,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情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宝宝嘴唇发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精神不佳、哭闹异常、呼吸急促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10-15 14:58:22 -
50天的婴儿鼻塞怎么办
50天婴儿鼻塞,需先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观察呼吸情况,可通过清洁鼻腔、改善环境湿度、调整体位缓解,若伴发热、鼻塞严重影响吃奶睡眠或有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且处理时要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观察鼻塞情况 1.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鼻塞:50天婴儿鼻塞首先要观察鼻塞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生理性鼻塞可能是由于婴儿鼻腔相对狭窄,鼻黏膜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变化、轻微灰尘等刺激而出现短暂鼻塞,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婴儿呼吸、吃奶和精神状态。病理性鼻塞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流涕、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异物等原因引起。 2.观察呼吸情况:留意婴儿鼻塞时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是否顺畅。正常婴儿呼吸频率在30-40次/分钟左右,如果鼻塞导致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或者出现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情况,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1.清洁鼻腔:如果是鼻腔分泌物堵塞引起的鼻塞,可以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清理鼻腔分泌物,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先向婴儿每侧鼻腔滴入1-2滴生理盐水,等待1-2分钟后,使用吸鼻器吸出鼻腔内的分泌物,这样可以缓解鼻塞。 2.改善环境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比较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因为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婴儿鼻黏膜,加重鼻塞。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3.调整婴儿体位:可以尝试让婴儿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助于缓解鼻塞症状。因为侧卧位时,一侧鼻腔处于较低位置,分泌物更容易流出,从而减轻鼻塞对呼吸的影响。 三、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婴儿鼻塞伴有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尤其是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需要医生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鼻塞严重影响吃奶和睡眠:婴儿因为鼻塞导致吃奶困难,频繁哭闹,或者睡眠受到严重干扰,无法正常休息,此时需要就医评估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剧烈、精神萎靡、拒奶、呕吐、抽搐等,可能提示存在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炎、颅内感染等,必须尽快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50天的婴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处理鼻塞问题时要格外谨慎。在使用任何药物或护理操作时都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例如在使用吸鼻器时,要选择适合婴儿的温和吸鼻器,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鼻腔。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儿的反应,如在清洁鼻腔过程中婴儿出现剧烈哭闹、面色发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并且要根据婴儿的个体差异,如是否有过敏史等,调整相应的护理措施。
2025-10-15 14:57:11 -
一个月婴儿耳朵软骨变形如何矫正
一个月婴儿耳朵软骨变形,可能因子宫姿势、产道挤压等,可先调整睡姿、轻柔按摩,然后及时就医,医生会专业检查并给建议,家长干预要小心,关注耳部变化,异常及时复诊。 一、明确耳朵软骨变形的可能原因及初步观察 1.可能原因 婴儿在子宫内的姿势可能会对耳朵软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长时间处于某一特定姿势压迫耳部。另外,产道挤压等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需观察耳朵软骨变形的程度,是轻微的形状改变还是较为明显的异常。如果是轻微的,可先尝试家庭观察和简单干预;若变形严重或持续不改善,需及时就医。 二、非医疗干预的初步尝试(适用于出生后较短时间内的婴儿) 1.调整睡姿 让婴儿交替侧卧,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侧耳朵。因为婴儿大部分时间处于卧位,合理的睡姿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耳朵软骨的受压情况。例如,每隔2-3小时左右帮助婴儿更换一次侧卧方向,左侧卧和右侧卧交替进行,这样可以分散耳部所受的压力,促进耳部软骨更均匀地发育。 2.轻柔按摩 家长可以在婴儿安静清醒时,用干净温暖的双手轻轻按摩耳朵软骨部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非常轻柔,以不引起婴儿不适为准。按照从耳朵根部向耳部边缘轻轻揉按的方式进行,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左右即可。通过轻柔按摩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软骨的状态,但要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对婴儿耳部造成损伤。 三、及时就医评估 1.专业检查 当发现一个月婴儿耳朵软骨变形时,应尽快带婴儿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可能会通过视诊、触诊等方式评估耳朵软骨变形的具体情况,还可能会借助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等,具体根据婴儿情况而定)来明确耳部结构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如果是因为先天性耳部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的软骨变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一些可通过无创方法矫正的情况,可能会在婴儿较小的时候就开始介入矫正措施。 2.遵循医生专业建议 医生会根据婴儿耳朵软骨变形的实际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有些情况可能需要在婴儿稍大一些时进行特定的矫正治疗,而有些可能可以在婴儿较小阶段通过专业的耳部矫正器具等进行矫正。家长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和随访等工作。 四、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1.注意事项 家长在进行任何干预措施时都要格外小心,确保双手清洁,避免让婴儿耳部接触到不清洁的物品,防止引发耳部感染等问题。因为婴儿的皮肤和免疫系统相对脆弱,耳部感染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密切关注婴儿耳部的变化情况,包括变形程度是否有加重趋势、婴儿是否出现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如果出现异常变化,要及时再次就医复诊,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5 14:56:21 -
婴儿睡觉少怎么治疗
婴儿睡觉少需多方面调整,先排查环境、饮食、身体等原因并针对性改善,建立规律作息包括白天适当互动和固定bedtimeroutine,关注个体差异,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婴儿有特殊注意事项,要保障婴儿睡眠及健康。 一、寻找原因并针对性调整 婴儿睡觉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首先要排查原因。比如环境因素,若环境嘈杂、光线过亮、温度不适(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婴儿睡眠。要为婴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温度在22-25℃、湿度50%-60%,拉上窗帘营造黑暗环境等。饮食方面,婴儿饥饿或过饱也会导致睡觉少,要按需喂养,保证婴儿进食适量。另外,婴儿身体不适,如腹痛、鼻塞等也会影响睡眠,若发现婴儿身体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二、建立规律作息 1.白天适当互动:在白天时,可适当与婴儿进行互动,比如通过轻柔的说话、gentle地抚摸、简单的视觉刺激(如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婴儿视线范围内缓慢移动)等方式,让婴儿保持一定的清醒时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婴儿,每次互动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多次互动帮助婴儿在白天有规律地清醒和活动,这样到了晚上婴儿更容易产生困意,从而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2.固定bedtimeroutine:每天固定一个bedtimeroutine,比如在晚上7-8点左右,先给婴儿换好干净的尿布,然后给婴儿进行轻柔的按摩,时间约10-15分钟,接着给婴儿喂奶(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之后将婴儿放入舒适的婴儿床,播放轻柔的摇篮曲等,让婴儿逐渐形成固定的睡眠联想,知道该睡觉了。 三、关注婴儿个体差异 不同婴儿有不同的睡眠需求和节奏。有些婴儿可能天生睡眠时间相对较少,但只要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生长发育指标正常,也不必过于担忧。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发现婴儿睡觉少且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身体各系统发育可能尚未完全成熟,睡眠情况可能与足月儿有所不同。要更加精心地护理早产儿的睡眠环境,保持环境稳定,温度、湿度等要严格按照早产儿的需求来调节,并且要密切关注早产儿的呼吸、体温等情况,在调整睡眠相关因素时要格外谨慎,避免因环境变化等导致早产儿出现不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婴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睡觉少可能是疾病相关的表现之一,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调整睡眠环境和作息外,还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配合医疗护理,不能自行随意改变护理措施,要确保婴儿在安全、合适的状态下尝试改善睡眠少的情况。
2025-10-15 14:55:39 -
宝宝便秘怎么快速排便
宝宝便秘可通过开塞露辅助排便(严重时用,注意不能长期频繁用)、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母乳喂养妈妈注意饮食,添加富含膳食纤维辅食如香蕉泥等)、保证适当活动(鼓励爬行,帮小婴儿做简单运动)来改善,宝宝肠道功能未成熟,操作要注意安全适度,长期无改善或伴异常症状需就医。 一、开塞露辅助排便 1.适用情况:当宝宝便秘较为严重,长时间未排便且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开塞露主要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 2.使用方法:使用时需将开塞露的顶端轻轻插入宝宝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肛门黏膜。不过,开塞露不能长期频繁使用,以免形成依赖。 二、腹部按摩 1.操作方法: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排便。这是因为按摩能够刺激肠道神经,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有助于粪便的排出。 三、调整饮食 1.增加水分摄入: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适当多喂一些水,或者在水中少量添加果汁,如苹果汁等,以增加肠道内的水分,软化大便。因为充足的水分可以使大便变得更容易排出。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也很重要,妈妈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帮助宝宝改善便秘情况。 2.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对于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逐渐添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香蕉泥、南瓜泥、胡萝卜泥等。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排便。例如,香蕉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有效缓解便秘。 四、保证适当活动 1.鼓励宝宝多爬行:对于能够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鼓励宝宝多爬行。爬行能够促进宝宝腹部肌肉的运动,从而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一般每天可以让宝宝爬行一段时间,根据宝宝的体力和意愿逐渐增加时间。 2.帮助宝宝做简单运动:对于较小的宝宝,家长可以帮助宝宝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如屈伸腿部等,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特殊人群(宝宝)温馨提示 宝宝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采取上述方法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和适度。例如,在使用开塞露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避免造成损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适用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宝宝便秘情况长期没有改善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腹胀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2025-10-15 1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