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小孩头孢过敏有什么症状

    小孩头孢过敏时皮肤会出现皮疹等症状,呼吸道有轻中重度不同表现,消化道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有头孢过敏史的小孩家长要告知医生过敏情况并加强护理观察,发现疑似过敏表现立即就医。 呼吸道相关症状 轻度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是由于过敏反应影响到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中重度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是因为过敏累及到呼吸道的平滑肌,引起平滑肌痉挛,同时气道黏膜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例如,气道阻力增加,小孩需要更用力地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氧气,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变浅等。 消化道相关症状 部分小孩头孢过敏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过敏反应波及到消化道黏膜,使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胃肠蠕动紊乱、消化液分泌异常等,进而导致小孩出现这些消化道不适症状。比如,胃肠蠕动加快可能引起腹泻,胃肠痉挛可能导致腹痛等。 其他严重过敏反应表现 过敏性休克:这是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情况,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危及生命。患儿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表现。这是由于过敏导致全身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同时可能伴有喉头水肿等情况,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若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 对于有头孢过敏史的小孩,家长要格外留意,在就医时一定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小孩的过敏情况,以避免再次使用头孢类药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小孩的护理观察,一旦发现有疑似过敏的表现,应立即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

    2025-10-16 11:12:12
  • 新生儿吃完奶打嗝

    新生儿吃完奶打嗝多因吃奶时吸入空气所致,预防可通过正确喂奶姿势、控制吃奶速度及喂奶后竖抱拍背来进行,缓解方法有继续喂奶或喂温水、轻柔按摩背部、刺激足底啼哭,早产或有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等基础病的新生儿处理需谨慎,若打嗝频繁伴呕吐等异常表现要立即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一、新生儿吃完奶打嗝的常见原因 新生儿吃完奶打嗝多因吃奶过程中吸入空气所致,其消化系统及吞咽机制尚不完善,吃奶时易伴随空气进入胃肠道,当气体刺激膈肌时便引发打嗝。 二、预防新生儿吃完奶打嗝的措施 1.喂奶姿势正确:喂奶时应使新生儿身体呈45度左右倾斜,确保乳头或奶嘴完全填充口腔,减少空气随吃奶过程进入。 2.控制吃奶速度:避免新生儿吃奶过急,可在喂奶过程中适时暂停,让新生儿稍作呼吸,减少空气摄入。 3.喂奶后竖抱拍背:喂奶完毕后,将新生儿竖抱,头部靠在照料者肩部,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一般竖抱拍背3-5分钟为宜。 三、缓解新生儿吃完奶打嗝的方法 1.继续喂奶或喂温水:可继续给新生儿喂少量奶,或喂几口温水,利用吞咽动作帮助缓解打嗝; 2.背部轻柔按摩:以新生儿背部中间部位为起点,从下往上轻轻打圈按摩,力度需轻柔,促进气体排出; 3.刺激足底啼哭:通过轻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缓解打嗝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新生儿或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在处理吃完奶打嗝时需格外谨慎。喂奶后竖抱时间可适当延长至5-10分钟,拍背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若新生儿打嗝频繁且伴随呕吐、精神萎靡、呼吸异常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如消化道畸形等,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2025-10-16 11:11:28
  •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水痘症状表现为儿童前驱期多有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1~2天进入出疹期成人前驱期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持续时间稍长出疹期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且病程中可见不同阶段皮疹同时存在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支持即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瘙痒用炉甘石洗剂发热用物理降温抗病毒则对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经医生评估后选用阿昔洛韦等且特殊人群孕妇感染需及时就医评估采取措施。 一、症状表现 1.前驱期表现:儿童患者前驱期多有低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一般持续1~2天便进入出疹期;成人患者前驱期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稍长。 2.出疹期表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先见于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位,随后逐渐蔓延至四肢。皮疹发展具阶段性,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转为丘疹,继而发展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伴有红晕,疱液初始清亮,随后变混浊,1~2天内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通常不留瘢痕,且病程中可见不同阶段皮疹同时存在。 二、治疗方法 1.对症支持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以防继发细菌感染;若瘙痒明显,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药液接触眼部等敏感部位;发热时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多饮水等物理降温手段,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避免机械按体温用药,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2.抗病毒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播散性水痘患者或新生儿水痘等情况,可在医生评估后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水痘风险较高,一旦怀疑感染需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6 11:10:39
  • 宝宝拉稀如何处理

    需密切留意宝宝拉稀频次、大便外观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尿量减少等,母乳喂养宝宝继续按需喂养,人工喂养婴儿暂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已添加辅食者暂停新辅食并给易消化食物,及时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防脱水,拉稀频繁量多、精神极度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小月龄、早产儿等特殊宝宝拉稀时更应谨慎尽早求医。 一、观察病情变化需密切留意宝宝拉稀的频次、大便外观(如是否为水样便、有无黏液脓血等),同时观察有无伴随症状,像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或萎靡嗜睡)、尿量减少等情况,不同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二、调整饮食方案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应继续维持母乳喂养,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以减轻肠道消化负担;若宝宝已添加辅食,需暂时暂停新的辅食添加,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三、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要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冲调给宝宝服用,以预防和纠正脱水状况,因为腹泻易导致宝宝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四、及时就医情形当宝宝拉稀频繁且量多,出现精神极度萎靡、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剧烈无法进食、大便带大量脓血、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等情况时,需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肠道感染或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状况。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对于小月龄宝宝(尤其是3个月以下),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拉稀时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家长需格外谨慎,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在拉稀时,机体耐受能力更差,处理上需更加小心,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护理和干预。

    2025-10-16 11:10:06
  • 宝宝发烧食疗退烧方法

    宝宝发烧时可通过多种食疗方法辅助退烧,包括补充足够水分、饮用绿豆汤(不过绿豆过敏者不适用)、食用西瓜汁(忌冰镇)、摄入米汤等,小月龄宝宝发烧需及时就医,较大宝宝食疗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发烧持续不退或有严重症状要立即就医,且要根据宝宝情况合理调整食疗方式和摄入量。 一、补充足够水分 发烧会使宝宝身体散失较多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可以让宝宝多喝温开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宝宝排出毒素,一般少量多次饮用。比如每1-2小时让宝宝喝10-2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 二、饮用绿豆汤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将绿豆煮烂后给宝宝饮用绿豆汤。绿豆煮的时间要足够,煮至软烂,这样更利于宝宝消化吸收。一般可以用适量绿豆,加水煮至绿豆开花,放凉后给宝宝饮用。不过如果宝宝对绿豆过敏则不适用。 三、食用西瓜汁 西瓜含水量高,能补充水分,而且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把西瓜榨成汁,过滤后给宝宝饮用。但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西瓜,且不要给宝宝喝冰镇的西瓜汁,以免刺激胃肠道,一般常温的西瓜汁比较合适。 四、摄入米汤 米汤容易消化,还能补充能量。将大米煮烂后取上层的米汤给宝宝喝。煮米汤时要注意大米煮得够软,米汤不要太浓稠,以免宝宝难以吞咽。 温馨提示: 对于小月龄宝宝(如3个月以内),如果出现发烧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小月龄宝宝病情变化快,不能仅依靠食疗退烧。在给较大宝宝采用食疗退烧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精神萎靡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专业治疗建议。同时,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消化情况合理调整食疗的方式和摄入量,确保宝宝在食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025-10-16 11:09: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