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小孩能泡脚吗
小孩可以泡脚且有好处,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助眠等,但需注意水温控制在38℃-40℃,时间10-15分钟,皮肤破损感染及婴儿不宜泡脚,泡脚后要擦干保持干燥。 一、小孩可以泡脚的情况及好处 小孩是可以泡脚的,适当泡脚有一定好处。对于年龄稍大些能配合的孩子,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疲劳。比如孩子白天活动量较大后,通过泡脚能让脚部血管扩张,使血液更好地回流,帮助身体放松,可能对睡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舒适的水温泡脚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更易进入放松的睡眠状态。 二、小孩泡脚的注意事项 1.水温控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建议在38℃-40℃左右。因为小孩的皮肤比较娇嫩,水温过高容易烫伤小孩的脚部皮肤。可以先用手肘或者手腕来测试水温,感觉温热但不烫为宜。 2.泡脚时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小孩脚部皮肤过度浸泡,引起皮肤褶皱处发白等情况,而且长时间泡脚也可能会使小孩身体外周血管扩张,导致头部供血相对不足,出现头晕等不适。 3.特殊情况需谨慎:如果小孩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是不适合泡脚的,以免加重皮肤问题。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一般不建议泡脚,因为婴儿的身体调节功能还不完善,泡脚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比如婴儿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水温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伤害。 4.泡脚后的护理:泡脚后要及时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将小孩脚部擦干,尤其是脚趾缝之间要擦干,保持脚部干燥,防止滋生细菌等。 总之,小孩可以泡脚,但需要家长严格注意水温、时间以及特殊情况等,以确保小孩泡脚的安全和健康,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来进行泡脚相关操作。
2025-10-16 11:08:11 -
宝宝吐奶喷射状正常吗
宝宝吐奶呈喷射状通常不正常,可能是消化道梗阻(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肠梗阻等)或颅内压增高(如脑膜炎、脑炎等)所致,出现此情况家长要立即带宝宝就医,就医途中将宝宝头偏向一侧防窒息,还需密切观察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消化道梗阻: 年龄与表现:如果是小婴儿出现喷射状吐奶,可能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导致梗阻。比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多发生在出生后2-4周的宝宝,除了喷射状吐奶外,还可伴有上腹部可见到胃蠕动波,右上腹可摸到橄榄样肿块等表现。这是因为幽门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导致奶汁通过困难,从而出现喷射性呕吐。 消化道其他梗阻:肠梗阻等其他消化道梗阻情况也可能引起喷射状吐奶,同时还会伴有腹胀、不排便、不排气等症状。 颅内压增高: 年龄与诱因:如果宝宝伴有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等情况,喷射状吐奶可能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常见于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等,从而引起呕吐,这种呕吐往往呈喷射状,且通常没有恶心的先兆。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当宝宝出现喷射状吐奶时,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可协助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头颅CT或磁共振等可协助诊断颅内病变等)来明确病因。 特殊人群(婴儿)护理:对于婴儿,在就医途中要注意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情况,并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总之,宝宝出现喷射状吐奶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6 11:07:37 -
幼儿急疹出疹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幼儿急疹出疹后发烧原因多样,有恢复过程中的低热及合并其他感染等情况,可通过观察体温变化、检查感染指标鉴别,低热可物理降温等护理,合并其他感染需遵医嘱用药及密切观察病情,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特殊护理。 鉴别诊断要点 观察体温变化:如果出疹后发烧体温较低,在38℃以下,且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食欲等无明显异常,多考虑是幼儿急疹恢复过程中的低热,是机体自我调整的一种表现。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上升,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就要考虑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检查感染指标:可以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来辅助判断。如果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如果是病毒合并感染,可能会有淋巴细胞等相应变化。 处理及护理建议 对于低热情况: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同时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恢复。 对于合并其他感染情况:如果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判断。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饮食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发烧护理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保暖,穿着要适宜。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出疹后皮肤相对敏感,及时清洁可以预防皮肤感染等问题。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出现出疹后发烧情况,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儿对发烧的耐受及恢复情况,需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进行处理。
2025-10-16 11:06:40 -
小孩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
缓解孩子肚子胀不消化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腹部按摩、增加活动量来改善,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据情况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较大儿童:让孩子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零食、碳酸饮料等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小米粥、南瓜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主食可选择软面条、馒头等,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适量的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 腹部按摩 操作方法:家长可以将双手温暖后,以孩子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手法轻柔;较大儿童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也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增加活动量 婴幼儿:在孩子清醒时,家长可以多让孩子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如让婴儿踢踢腿、伸伸胳膊,大一些的婴儿可以在家长帮助下适当翻身等。 较大儿童: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玩耍等,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一般建议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肚子胀不消化的状况。 就医评估 如果孩子肚子胀不消化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腹泻、发热、精神差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排除肠梗阻、消化不良等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对于一些因疾病导致的肚子胀不消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因肠道感染引起,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感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但一般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除非病情需要才考虑药物等其他治疗手段,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5-10-16 11:05:38 -
四个月宝宝腹泻
四个月宝宝腹泻病因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性状改变伴呕吐发热等,诊断通过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非药物干预有母乳喂养宝宝母亲清淡饮食、人工喂养调整奶粉量及臀部护理,医疗干预是出现脱水就医补液及合理用药,特殊人群需注重保暖并关注精神体温变化。 一、病因解析 四个月宝宝腹泻病因涵盖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常见喂养不当(如喂养量、频次不适)、食物过敏等,需结合宝宝具体情况细致甄别。 二、临床表现特征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多,性状改变,可呈现稀便、水样便等,部分宝宝可伴随呕吐、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密切留意宝宝整体状态及大便的具体变化情况。 三、诊断方式 通过详尽询问病史以明晰喂养及发病经过,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宝宝一般状况,必要时结合粪便常规、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从而针对性制定应对方案。 四、非药物干预举措 若为母乳喂养宝宝,持续维持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宝宝可调整奶粉喂养方案,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同时注重宝宝臀部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红臀发生。 五、医疗干预要点 当宝宝出现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时,需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若明确为细菌感染等情况可能需在医生评估下考量合理用药,但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准则,优先非药物干预且避免低龄儿童不当用药。 六、特殊人群提示 四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腹泻时需格外注重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腹泻症状,同时密切关注宝宝精神、体温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体现对低龄宝宝的人文关怀与细致护理细节。
2025-10-16 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