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小孩子咳嗽喘怎么办
小孩子咳嗽喘原因多样,有呼吸道感染、过敏等,非药物干预可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环境,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婴儿和有过敏史儿童需特殊关注,要留意相关特殊情况及就医时如实告知病史。 一、明确咳嗽喘的常见原因 小孩子咳嗽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因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过敏性哮喘等)、气道异物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咳嗽喘处理方式有差异,但首先都需要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 (一)呼吸道感染相关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导致咳嗽喘,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但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对于肺炎导致的咳嗽喘,病情相对较重时可能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二)过敏因素相关 若考虑过敏因素,首先要脱离过敏原环境。比如孩子对尘螨过敏,应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勤洗晒床单被罩等。如果是过敏性哮喘发作导致咳嗽喘,可能需要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避免孩子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孩子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助于呼吸。可以鼓励孩子咳嗽,帮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但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过度用力。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轻轻拍背,从下往上拍,促进痰液排出。 (二)环境调整 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呼吸道不适,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减轻咳嗽喘症状。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幼儿超过50次/分钟,儿童超过40次/分钟;出现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难以安抚;咳嗽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咳嗽喘时更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喂养,避免在喂养过程中发生呛咳,加重呼吸道症状。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家长要格外留意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明确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要严格避免孩子接触该食物。同时,特殊人群就医时要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合适的处理。
2025-10-16 12:53:57 -
七个月的宝宝拉绿屎是怎么回事
七个月宝宝拉绿屎有多种情况,正常生理现象如食入富含叶绿素食物;喂养相关有母乳喂养时妈妈饮食或宝宝没吃饱,人工喂养时奶粉铁未完全吸收;疾病相关包括腹部受凉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等,需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喂养卫生规律,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正常情况下的绿屎情况 七个月的宝宝拉绿屎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当宝宝食用了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拉绿屎的情况。因为叶绿素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会随着粪便排出,导致大便呈绿色。这是一种正常的代谢过程,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无需过度担心。 二、喂养相关原因导致的绿屎 1.母乳喂养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大便颜色。妈妈食用了过多绿色蔬菜等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可能导致宝宝拉绿屎。一般调整妈妈的饮食结构后,宝宝大便颜色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母乳喂养时,若宝宝没吃饱,导致胃肠蠕动加快,肠道中的胆红素未完全转化就排出体外,也可能使大便呈绿色。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会伴有饥饿性哭闹等表现,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喂养情况,保证宝宝能充分摄入母乳。 2.人工喂养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粉中的铁元素如果宝宝不能完全吸收,未被吸收的铁元素在肠道内与空气接触后氧化,也会使大便呈绿色。这是常见的人工喂养宝宝拉绿屎的原因之一,只要宝宝大便性状正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情况。 三、疾病相关原因导致的绿屎 1.腹部受凉 七个月的宝宝腹部容易受凉,腹部受凉后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胆汁中的胆红素未及时转化就排出,从而出现拉绿屎的情况。宝宝可能还会伴有腹痛、哭闹等表现,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适当给宝宝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宝宝。 2.肠道感染 当宝宝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时,也会出现拉绿屎的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宝宝除了拉绿屎外,还可能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明确感染原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四、特殊人群(七个月宝宝)的护理建议 对于七个月的宝宝,要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喂养方面,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注意喂养的卫生和规律。如果宝宝出现拉绿屎且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加重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疾病等不良情况,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6 12:50:50 -
小儿大便带血怎么办
小儿大便带血有肛裂、直肠息肉、肠炎、牛奶蛋白过敏等常见原因及对应表现,一般家庭可先观察病情、调整饮食,然后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小儿消化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等明确病因,婴儿及人工喂养婴儿大便带血有特殊注意事项,需重视并针对性处理。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表现 (一)肛裂 年龄因素:多见于1-4岁小儿,常因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引起。 表现:大便表面带鲜血,量较少,孩子排便时哭闹明显,肛门局部可见裂开的小溃疡。 (二)直肠息肉 年龄因素:多见于婴幼儿至学龄前儿童,以2-6岁发病率高。 表现:大便带鲜血,一般不与大便混合,多为便后滴血,颜色鲜红,息肉较大时可能脱出肛门外。 (三)肠炎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生,多与饮食不洁等有关。 表现:除大便带血外,常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大便性状可呈稀水样、黏液脓血便等。 (四)牛奶蛋白过敏 年龄因素:多见于婴儿期,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婴儿。 表现:除大便带血外,还可伴有湿疹、呕吐、腹泻等症状,大便可呈稀便、黏液便或带血便。 二、应对措施 (一)一般家庭初步处理 观察病情:仔细观察大便带血的情况,包括出血量、颜色、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出血量少,孩子精神状态好,可以先在家观察。 调整饮食:对于因大便干结导致肛裂的孩子,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香蕉等),鼓励孩子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二)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应带孩子到儿科或小儿消化科就诊。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如大便常规+潜血、血常规等,大便常规可以了解大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血常规可以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内镜检查:对于怀疑直肠息肉等情况的孩子,可能需要进行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大便带血时,家长要格外小心,因为婴儿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婴儿大便带血同时伴有拒奶、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二)人工喂养婴儿 人工喂养婴儿出现大便带血,要考虑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如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 总之,小儿大便带血需要家长重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6 12:49:34 -
宝宝米粉怎么冲
冲调宝宝米粉需先准备好器具,控制水温在70-80℃,按步骤确定米粉量、加水、搅拌均匀,过敏体质和特殊病史宝宝有相应注意事项,冲调后要检查温度并及时食用。 一、准备工作 1.器具准备:准备好干净的奶瓶、奶粉勺、量杯或温度计等。奶瓶需确保清洁无菌,可通过开水烫煮等方式消毒。 2.水温控制:冲调宝宝米粉的水温一般建议在70-80℃。这是因为合适的水温既能保证米粉充分溶解,又不会破坏米粉中的营养成分。有研究表明,过高的水温可能会使一些热敏性营养物质失活,而过低的水温则会导致米粉无法完全溶解,影响宝宝食用。 二、具体冲调步骤 1.确定米粉量:根据宝宝的月龄和食量来确定米粉的量。一般来说,刚开始添加米粉时,量要少,可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起始量添加。例如,对于6个月左右的宝宝,起始量可能在1-2勺(奶粉勺)。 2.加入适量水:先在奶瓶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然后倒入相应量的米粉。可以先倒水再放米粉,这样能更好地控制米粉的浓度。比如,先倒入约50-60ml的70-80℃温水,再加入米粉。 3.搅拌均匀:用勺子或奶瓶的搅拌器将米粉和水充分搅拌均匀,确保没有结块。要搅拌至顺滑的糊状,这样便于宝宝吞咽和消化。 三、特殊人群及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宝宝:如果宝宝属于过敏体质,在选择米粉时要特别注意查看成分表,避免选择含有易过敏成分(如牛奶蛋白、海鲜成分等)的米粉。冲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操作,保证米粉均匀无杂质,以降低宝宝过敏的风险。因为过敏体质的宝宝对食物中的异物或特殊成分更为敏感,任何细微的不当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2.早产儿或有特殊病史宝宝:对于早产儿或有特殊病史的宝宝,冲调米粉时应遵循医生的特殊指导。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具体身体状况,对米粉的浓度、添加量等提出更精准的要求。例如,某些有消化功能较弱病史的宝宝,可能需要将米粉冲调得更稀一些,以减轻消化负担。 四、冲调后的检查与食用 1.温度检查:冲调好的米粉要先滴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确保温度在37-40℃左右,接近宝宝的体温,避免烫伤宝宝。因为宝宝的皮肤较为娇嫩,对温度的感知与成人不同,过高的温度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口腔和消化道黏膜。 2.及时食用:冲调好的米粉应尽快让宝宝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细菌滋生。一般建议在1小时内食用完毕,如果宝宝一次没有吃完剩余的米粉,不应再次加热后给宝宝食用,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和营养成分。
2025-10-16 12:47:54 -
宝宝要睡着的时候手脚乱动怎么回事
宝宝要睡着时手脚乱动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新生儿神经发育不完善)、环境因素(温度不适、衣物不合适)、胃肠不适、维生素D缺乏、疾病因素(湿疹、中耳炎、脑部疾病等)所致,发现后先检查调整睡眠环境,环境调整后仍异常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的宝宝要遵医嘱补维生素D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不适:如果宝宝睡觉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宝宝感觉不适,从而出现手脚乱动的情况。比如,室温高于28℃时,宝宝会因为燥热而手脚乱动;室温低于20℃时,宝宝会因寒冷而通过手脚乱动来试图产生更多热量。 衣物不合适:宝宝穿着过紧的衣物睡觉,会限制手脚的活动,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进而手脚乱动。例如,宝宝穿着紧身的毛衣睡觉,手脚活动受限就会通过乱动来缓解不适。 胃肠不适 宝宝在睡前如果出现胃肠不适,如饥饿、过饱、腹胀等情况,也会手脚乱动。当宝宝饥饿时,可能会通过手脚乱动来表达;如果宝宝进食过多导致过饱或胃肠胀气,腹部不适也会引起手脚乱动。比如,宝宝睡前一次性进食过多奶量,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就可能在睡前手脚乱动。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宝宝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宝宝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就容易出现睡眠不安、手脚乱动等表现。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日照时间少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宝宝相较于维生素D充足的宝宝,更易在睡前出现手脚乱动且睡眠不踏实的情况。 疾病因素 湿疹:如果宝宝身体有湿疹,在即将入睡时,皮肤瘙痒可能会导致手脚乱动来搔抓局部。尤其是湿疹出现在手脚部位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中耳炎:宝宝患中耳炎时,耳部疼痛会影响睡眠,宝宝可能会通过手脚乱动来试图缓解耳部的不适。 脑部疾病:虽然比较罕见,但一些脑部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睡前手脚乱动,如癫痫等。如果宝宝除了手脚乱动外,还伴有意识改变、口吐白沫等异常表现,就需要高度警惕脑部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 当发现宝宝要睡着的时候手脚乱动时,首先要检查宝宝的睡眠环境是否适宜,包括温度、衣物等情况。如果环境调整后仍有异常表现,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意识改变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的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2025-10-16 1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