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婴儿脊椎受损的表现

    婴儿脊椎受损会出现运动功能异常(如无法正常抬头、肢体活动不对称、下肢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如采取扭曲姿势、俯卧姿势异常、站姿坐姿不稳定)、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觅食反射等异常)及伴随症状(如哭闹不安、大小便失禁、低热等),家长需重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 姿势异常 脊椎受损的婴儿姿势会与正常婴儿不同。常见的有异常的体位保持,比如婴儿总是采取一种扭曲的姿势躺着或坐着,无法保持正常的直立或平卧的舒适姿势;在俯卧位时,正常婴儿能较好地抬头和支撑身体,而脊椎受损婴儿可能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俯卧时身体不能有效抬起,呈现出不正常的姿态;另外,脊椎受损可能影响婴儿的站姿或坐姿的稳定性,正常婴儿在合适的支撑下能保持相对端正的站姿或坐姿,而脊椎受损婴儿会出现歪斜、不稳定的姿势。 反射异常 婴儿期有一些原始反射,脊椎受损可能导致这些反射异常。例如,拥抱反射异常,正常婴儿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对称的拥抱反射,而脊椎受损婴儿的拥抱反射可能不对称或者减弱、消失;觅食反射也可能异常,正常婴儿当用手指轻触其口角时会出现觅食反射,头转向刺激侧并张开嘴,脊椎受损婴儿的觅食反射可能表现出异常,如反射减弱或不对称等情况;膝跳反射等也可能因为脊椎受损而出现异常改变,影响神经传导和反射的正常产生。 伴随症状 脊椎受损的婴儿可能还伴有一些其他伴随症状。比如疼痛导致的哭闹不安,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会通过持续哭闹来表现身体的不适,这种哭闹与平常的饥饿、困倦等引起的哭闹不同,可能更为剧烈和持续;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因为脊椎受损可能影响到神经对大小便排泄的控制功能,正常婴儿在一定月龄后能控制大小便,而脊椎受损婴儿则可能出现大小便不受控制的现象;还可能伴有发热等情况,如果脊椎受损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引起,可能会伴随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发热,但这种发热一般体温不会过高,多为低热范围。 对于婴儿脊椎受损的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婴儿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脊椎受损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婴儿的脊椎,避免再次受到损伤,给予婴儿合适的体位支撑,如使用专门的婴儿脊椎保护型护理用品等,以促进婴儿的康复。

    2025-10-16 12:31:22
  • 11个月宝宝睡眠时间是多久

    11个月宝宝每天总睡眠时间约12-14小时,白天有2-3次小睡,每次1-3小时,有个体差异。年龄、生活方式(活动量、环境)、个体差异会影响睡眠时间。要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关注身体状况、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来保证宝宝良好睡眠。 影响11个月宝宝睡眠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11个月的宝宝神经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睡眠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随着月龄增长,宝宝的睡眠时间会逐渐接近成人的睡眠模式,但整体上仍比成人需要更多睡眠。 生活方式: 活动量:如果宝宝白天活动量较大,消耗了较多体力,那么夜间可能会睡得更沉、更久。例如,宝宝白天参与了较多的爬行、玩耍等活动,晚上的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 环境因素:舒适安静、温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光线昏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宝宝入睡和保证睡眠质量。如果睡眠环境嘈杂、光线过亮或温度不适宜,可能会干扰宝宝的睡眠,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不踏实。 个体差异: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睡眠需求,有些宝宝天生睡眠需求多,而有些宝宝可能相对少一些,但只要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如身高、体重增长符合标准,智力发育正常等,就无需过于担心。 保证11个月宝宝良好睡眠的建议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为宝宝打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空间。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来保证夜间睡眠环境的黑暗,保持房间安静,避免在宝宝睡眠时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 建立规律作息:尽量帮助宝宝建立固定的白天小睡时间和夜间入睡时间。例如,每天固定早上起床时间、白天小睡的时间和晚上睡觉的时间,让宝宝的生物钟逐渐形成规律,这样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入睡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关注宝宝身体状况:确保宝宝身体舒适,没有饥饿、过饱、尿布潮湿等不适情况。在宝宝睡前,避免让宝宝吃得过饱或过于饥饿,换好干净舒适的尿布,让宝宝以舒适的状态入睡。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如是否有发热、腹痛等,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在宝宝睡前1-2小时,避免让宝宝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或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等,以免宝宝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安稳。可以在睡前给宝宝进行一些轻柔的安抚活动,如给宝宝讲故事、轻轻抚摸宝宝等,帮助宝宝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2025-10-16 12:30:42
  • 怎么辨别宝宝气喘

    可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正常呼吸频率、倾听呼吸声音、观察伴随症状、留意活动后反应以及特殊人群情况来判断宝宝是否气喘,不同年龄段正常呼吸频率不同,气喘时会有相应呼吸音、伴随咳嗽等症状,活动后气喘加重,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宝宝气喘需特别关注。 呼吸频率增快的表现:宝宝可能会出现胸廓起伏幅度增大,甚至可能看到鼻翼扇动等情况。这是因为气喘时气道狭窄,宝宝需要更用力呼吸来获取足够氧气。 倾听呼吸声音 气喘时的典型呼吸音:宝宝气喘时可能会听到呼吸时伴有喘鸣音,这种声音是由于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产生湍流而形成的。喘鸣音可以是高调的、持续的,在呼气时可能更为明显。比如,有些宝宝在气喘发作时,能听到明显的“呼-呼-”的喘鸣声,像吹口哨一样的声音。 观察伴随症状 咳嗽表现:气喘宝宝常常伴有咳嗽,咳嗽可能是刺激性的。如果是过敏因素引起的气喘,可能会先有打喷嚏、流鼻涕等前驱症状,然后出现咳嗽、气喘。例如,宝宝接触过敏原后,先开始打喷嚏,接着咳嗽逐渐加重,同时伴有气喘。 精神状态:宝宝气喘时精神状态也可能受到影响。轻度气喘时,宝宝可能还能玩耍,但活动后气喘会加重;中重度气喘时,宝宝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情况,不愿意活动,总是想让人抱着,并且面色可能会变得苍白或发绀。比如,中重度气喘的宝宝可能一直哭闹,呼吸急促,面色发灰。 留意活动后的反应 运动后表现:正常宝宝运动后呼吸会稍有增快,但很快会恢复正常。而气喘宝宝在运动后气喘症状会明显加重。例如,让宝宝进行简单的爬行或走路后,正常宝宝呼吸能较快平稳,而气喘宝宝会出现呼吸急促明显加重,喘鸣音更响亮的情况。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发生气喘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关注呼吸频率、呼吸音等一般表现外,更要密切观察其是否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情况。因为早产儿一旦出现气喘相关表现,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有基础疾病的宝宝: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如果出现气喘,要考虑可能是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同时也不能排除合并肺部气喘相关问题。这时候需要综合评估宝宝的心脏情况和肺部情况,因为两种疾病的表现可能相互影响,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鉴别诊断。

    2025-10-16 12:28:35
  • 一岁宝宝拉肚子像拉水

    宝宝水样腹泻可能由感染性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或非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腹部着凉)引起,需关注每日腹泻次数、大便异常成分、脱水表现(尿量、口唇、皮肤弹性等)及伴随症状(发热、呕吐),家庭护理要补充口服补液盐、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减辅食、人工喂养换低无乳糖配方奶)、做好臀部清洁护理,若有严重脱水、高热不退、频繁呕吐、大便带大量脓血等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病毒侵袭肠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起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肠道,可引发肠道炎症,出现拉肚子像拉水的症状,常伴有发热、腹痛等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不当:一岁宝宝添加辅食不规律或进食过多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水样便。2.腹部着凉:腹部保暖不佳,受到寒冷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引起腹泻呈水样。 二、观察要点 (一)腹泻情况 关注每日腹泻的次数,若频繁腹泻且水样便量大,需警惕脱水等情况。同时观察大便中是否有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 (二)脱水表现 留意宝宝尿量,若尿量明显减少、尿色深黄,可能存在脱水;还要观察口唇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变差、前囟是否凹陷等,这些都是脱水的常见表现。 (三)伴随症状 查看是否有发热症状,体温是否超过38.5℃等;是否伴有频繁呕吐,影响水分和营养的摄入。 三、家庭护理 (一)补充水分 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冲调服用,少量多次喂服。 (二)调整饮食 继续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适当减少辅食量;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减轻肠道消化负担。 (三)臀部护理 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 四、及时就医情况 (一)严重脱水表现 若宝宝出现精神极度萎靡、尿量极少或无尿、皮肤弹性极差、口唇极度干燥等严重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二)其他异常情况 如果宝宝腹泻伴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8.5℃)、频繁剧烈呕吐、大便带大量脓血等情况,也应尽快带宝宝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6 12:26:49
  • 手足口病大人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大人常见症状有发热、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部等部位出现皮疹,免疫力低下及有基础疾病的大人感染后情况更需注意,大人手足口病与儿童手足口病在症状表现上有相似也有不同,大人需重视自身感染情况以防传播给儿童等易感人群。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能稍高,一般发热持续1-2天。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口腔症状:口腔内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较为明显,尤其在进食时疼痛加剧。口腔黏膜上可见散在的小疱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这是由于肠道病毒在口腔黏膜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 手部、足部及臀部皮疹:手部、足部的皮肤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臀部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皮疹。皮疹一般不痒不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瘙痒。这是病毒在皮肤组织中引起的病变表现。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免疫力低下的大人:免疫力低下的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口腔、手部、足部及臀部的皮疹可能更严重,还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因为免疫力低下时,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弱,病毒容易在体内扩散并累及更多器官。所以这类人群一旦感染,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大人:例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因为发热等应激状态会影响血糖代谢;心脏病患者可能因发热、身体不适等因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血管事件。因此,这类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后,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基础疾病的指标,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情况。 与儿童手足口病的区别 大人手足口病与儿童手足口病在症状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同。儿童手足口病通常疱疹更为典型,且可能伴有拒食、哭闹等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多通过行为来体现不适。而大人手足口病症状相对较轻,发热一般不如儿童那么高,皮疹也没有儿童那么密集,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大人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儿童等易感人群。

    2025-10-16 12:26: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