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婴儿鼻塞怎么办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婴儿鼻塞可通过湿毛巾敷鼻、生理盐水滴鼻、提高室内湿度、改变婴儿体位来缓解,谨慎使用鼻屎夹等工具,优先采用非药物温和方法,密切观察婴儿反应,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注意保持婴儿生活环境清洁舒适预防鼻塞。 操作方法:将干净的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轻轻敷在婴儿的鼻根部。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婴儿皮肤,一般控制在30-40℃左右,每次敷10-15分钟,可根据婴儿鼻塞情况多次进行。 生理盐水滴鼻 原理:生理盐水能够湿润鼻腔分泌物,使其更容易流出,从而减轻鼻塞。 操作方法:可以购买婴儿专用的生理盐水滴鼻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在婴儿鼻腔内滴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滴药时让婴儿头部稍微后仰,每个鼻孔滴1-2滴即可,然后轻轻按压鼻翼,促使分泌物排出。 提高室内湿度 原理: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婴儿鼻腔黏膜,使分泌物干结,增加鼻塞的不适感;而适宜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左右)可以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减少分泌物干结。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和霉菌。同时,要确保加湿器放置在安全的位置,避免婴儿接触到。 改变婴儿体位 原理:对于因鼻腔分泌物堵塞导致的鼻塞,调整婴儿体位可能会使分泌物更容易流出。 操作方法:如果婴儿左侧鼻塞,可以让婴儿向右卧,反之亦然。这样利用重力作用,可能会使鼻腔内的分泌物向通气的一侧流动,从而缓解鼻塞症状。 谨慎使用鼻屎夹等工具 注意事项:如果发现婴儿鼻腔内有明显的鼻屎,在使用鼻屎夹等工具时一定要非常小心。操作不熟练可能会损伤婴儿的鼻腔黏膜。如果婴儿鼻屎较深,不建议自行用工具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此时可以先尝试上述的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待鼻屎软化后再尝试清理,或者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于婴儿鼻塞的处理,首先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温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如鼻塞情况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哭闹加剧、呼吸异常等情况。如果婴儿鼻塞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带婴儿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减少过敏原等刺激因素,预防鼻塞的发生。
2025-10-16 12:16:39 -
小孩脚痛有几种原因
儿童脚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及特点如下: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夜间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轻、双侧或单侧,无炎症表现,休息或按摩可缓解;外伤有明确外伤史,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淤血,骨折有畸形、活动受限等;类风湿关节炎儿童期少发,对称性小关节痛伴晨僵、可致畸形;感染性关节炎由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活动受限;扁平足因足弓发育异常致,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足底、足弓疼痛,可致跟腱炎;肌腱炎因过度活动致,肌腱附着部位疼痛,按压、活动时加剧,局部无明显肿胀但有压痛。 疼痛特点:多发生在夜间,疼痛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可为双侧或单侧疼痛,无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经休息或局部按摩后可缓解。 外伤 常见情况: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外伤。如摔倒、碰撞等导致脚部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或骨骼损伤(如骨折)。 疼痛特点:有明确的外伤史,若为软组织损伤,局部可能出现肿胀、淤血等表现;若为骨折,除疼痛外,可能伴有脚部畸形、活动受限等情况,骨折部位压痛明显。 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人群: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但也有病例报道,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疼痛特点: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疼痛,可累及脚部关节,同时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畸形。 感染性关节炎: 常见情况: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如脚部皮肤破损后细菌入侵导致化脓性关节炎,或病毒感染累及脚部关节。 疼痛特点: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患儿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扁平足 常见人群:部分儿童由于足弓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扁平足。 疼痛特点: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脚部疼痛明显,疼痛部位主要在足底、足弓部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跟腱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疼痛。 肌腱炎 常见情况:儿童过度活动脚部,如长时间奔跑、跳跃等,可引起脚部肌腱炎,常见于跟腱等部位。 疼痛特点:肌腱附着部位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活动脚部时疼痛加剧,局部可能无明显肿胀,但有压痛。
2025-10-16 12:12:53 -
13个月宝宝发育标准
宝宝体格发育包含身高、体重、头围的相应范围及受遗传、营养等因素影响情况,运动发育有大运动扶家具站立渐尝试独走、精细运动能用手指准确捏小颗粒状物体,语言发育能说出简单词汇并理解简单指令,认知发育可指出身体部位及模仿简单动作,同时宝宝发育存个体差异,需保证营养均衡并营造安全生活环境。 一、体格发育 1.身高:男宝宝约71.2~80.5厘米,女宝宝约68.7~78.9厘米,此范围基于多数儿童生长发育统计数据,反映身体纵向生长情况,受遗传、营养等因素影响。 2.体重:男宝宝约8.1~11.3千克,女宝宝约7.4~10.5千克,体重体现营养状况及身体发育整体水平,营养充足且健康的宝宝多在此范围区间内。 3.头围:男宝宝约44.1~48.2厘米,女宝宝约42.9~47.6厘米,头围反映脑部发育情况,与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二、运动发育 1.大运动:能扶着家具等物体站立,逐渐尝试独走,这是大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体现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逐步提升,家长可适当引导但避免强迫,保证安全环境。 2.精细运动:能用手指准确捏起小颗粒状物体,如小珠子等,此阶段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助于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可通过提供适合的玩具如积木等促进其发展。 三、语言发育 能说出简单词汇,如“爸爸”“妈妈”等,能理解简单指令,如“把玩具递给我”等,语言发育受家庭语言环境影响,丰富的语言交流环境利于宝宝语言能力发展。 四、认知发育 能指出身体部位,如“鼻子”“眼睛”等,能模仿简单动作,如拍手、摆手等,认知发育体现宝宝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家长可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其认知发展。 五、温馨提示 1.宝宝发育存在个体差异,若与标准范围略有偏离但整体健康活泼、各项能力逐步发展,无需过度担忧,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由专业医生评估发育情况。 2.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如奶制品、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3.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宝宝接触危险物品,在宝宝运动尝试阶段,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6 12:10:58 -
宝宝游泳后发烧的原因
宝宝游泳后发烧常见受凉感冒、耳部进水感染、泳池水质问题、交叉感染等原因,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应对及注意事项,如受凉感冒可根据情况保暖、就医,耳部进水感染要正确处理并及时就诊,泳池水质问题要就医并选正规场所,交叉感染要避免去密集场所并精心护理宝宝。 耳部进水感染:宝宝游泳时如果耳部进水,水中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耳道内滋生繁殖,引起耳部感染,进而可能导致发烧。因为宝宝的耳部结构相对较嫩,耳道短且弯曲,水更容易滞留。 泳池水质问题:泳池水质不达标,如含有过多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宝宝在游泳过程中接触到这些病原体,可能会通过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而发烧。比如泳池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就容易引发宝宝肠道或全身的感染性炎症,导致发烧。 交叉感染:游泳场所人员密集,若有其他患病儿童携带病原体,宝宝在游泳时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出现发烧症状。 针对不同原因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受凉感冒:如果宝宝因受凉感冒发烧,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较好,可通过适当增加衣物、多喝温水等方式保暖、补水,帮助机体恢复。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对于低龄宝宝,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再次着凉,因为低龄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受凉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耳部进水感染:发现宝宝游泳后耳部进水,可让宝宝偏向进水一侧,轻拉耳廓,利用重力让水流出,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若宝宝出现耳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就诊,避免感染加重。低龄宝宝由于不会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异常表现。 泳池水质问题:若怀疑是泳池水质导致宝宝发烧,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并向相关卫生监管部门反映泳池水质情况。同时,选择正规、水质有保障的游泳场所带宝宝游泳,确保宝宝的健康安全。 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过于密集且卫生状况不佳的游泳场所。如果宝宝已经发生交叉感染发烧,要让宝宝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物等。低龄宝宝在患病期间,家长要更加精心护理,如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睡眠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2025-10-16 12:09:22 -
宝宝贫血怎么治疗
宝宝贫血需先明确类型及原因,缺铁性贫血要通过饮食调整(添加含铁辅食)和必要时补充铁剂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及调整饮食,其他类型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依病情处理,早产儿等特殊宝宝更要注重营养素补充及密切关注指标变化,治疗需遵医嘱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一、明确贫血类型及原因 宝宝贫血首先要明确类型,常见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如婴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等)、丢失过多等;巨幼细胞贫血常因缺乏维生素B和(或)叶酸引起,可能与孕期母亲缺乏相关营养素、宝宝喂养不当致摄入不足等有关。可通过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叶酸等检查来明确。 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一)饮食调整 对于6个月-2岁的宝宝,若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动物肝脏(如猪肝,可做成泥状)、红肉(如牛肉、猪肉)等,这些食物中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较高,能补充机体所需铁元素。 (二)铁剂补充 当饮食调整效果不佳或贫血较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但要注意,低龄儿童使用铁剂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铁剂剂型。 三、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 (一)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 若为巨幼细胞贫血,对于缺乏维生素B的宝宝,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进行补充;对于叶酸缺乏的宝宝,可口服叶酸制剂。同时,要调整饮食,保证宝宝摄入富含维生素B(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等)和叶酸(如绿叶蔬菜、豆类等)的食物。 四、其他类型贫血的处理 如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贫血,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可能涉及定期监测、输血等治疗措施,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宝宝的详细病情来制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宝宝,由于其生长发育快,更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喂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铁、维生素B、叶酸等营养素的补充,密切关注宝宝的血常规等指标变化,一旦发现贫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给宝宝进行任何治疗时,都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充分考虑宝宝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以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6 12: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