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女孩发育时间有几年
女孩发育时间通常持续约2到4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营养、健康状况和环境等,包括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身高增长和月经初潮等阶段。 1.发育阶段:女孩的发育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乳房发育:这是女孩发育的第一个明显特征,通常在8到13岁之间开始。 阴毛和腋毛生长:接着,阴毛和腋毛会逐渐生长,这标志着第二性征的进一步发展。 身高增长:在发育过程中,女孩的身高会显著增加,这通常发生在乳房发育后不久。 月经初潮:最后,女孩会经历月经初潮,这标志着生殖系统的成熟。月经初潮通常发生在乳房发育后2到4年,但也可能在10岁之前或16岁之后出现。 2.影响因素:女孩发育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对女孩的发育时间有一定影响。 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摄入对女孩的发育至关重要。缺乏营养可能导致发育延迟。 健康状况:某些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内分泌失调或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发育时间。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毒素或压力可能对发育产生影响。 3.关注与建议: 定期体检:家长应定期带女孩进行体检,以确保她们的发育正常。医生可以评估发育情况、检查身体是否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建议。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女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避免过早发育:尽量避免女孩接触可能促进过早发育的物质,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或环境污染物。 关注心理健康:发育过程中,女孩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家长和学校应该提供支持和教育,帮助她们应对这些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女孩的发育过程都是独特的,而且发育时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家长对女孩的发育时间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详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2025-10-17 10:38:00 -
小孩高热后体温36度正常吗
小孩高热后体温36度通常正常,可能是退热机制作用或个体差异所致,需关注伴随症状、体温变化,做好保暖、饮食休息等护理,若有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1.退热机制作用:小孩高热时,机体启动退热机制,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热量散失过多可能导致体温暂时降至36℃。例如,当使用退烧药后,药物发挥作用,促进机体散热,从而使体温下降。 2.个体差异因素:不同小孩的基础体温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有些小孩基础体温相对偏低,高热后体温降至36℃,但身体机能良好,精神、食欲等无明显异常。 二、需要关注的情况 1.伴随症状观察:如果小孩体温36℃的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皮肤苍白、四肢冰冷等表现,可能提示存在其他问题,如脱水、循环不良等。这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整体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比如,小孩高热后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进而出现精神差、皮肤干燥等情况。 2.体温变化监测:持续监测小孩体温变化,观察是否有体温再次波动的情况。如果体温持续偏低且伴有不适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体温变化趋势。 三、特殊人群(小孩)的护理要点 1.保暖方面:虽然体温36℃看似正常,但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仍需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盖好被褥等,但要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孩子出汗过多。例如,根据室内温度和孩子的穿着情况,合理调整盖被厚度。 2.饮食与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补充身体能量,促进恢复。让孩子多喝温水,既可以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又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总之,小孩高热后体温36度多数情况下可先观察孩子一般状况,若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处理。
2025-10-17 10:37:30 -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支原体感染典型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轻重不一且可持较长时间,发热多为中等度或高热且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非典型症状有全身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表现及皮疹、呕吐腹泻等其他系统表现,婴幼儿感染时症状相对不典型需关注其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 一、典型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是儿童支原体感染较突出的症状,咳嗽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儿咳嗽较为剧烈,可呈阵发性发作,夜间咳嗽可能相对更明显,可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儿咳嗽症状会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持续咳嗽。 2.发热:体温可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多为中等度热或高热,体温范围通常在38℃~40℃左右,发热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儿发热可持续1~3周不等,发热的机制是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 二、非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全身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表现,全身乏力可能使患儿活动耐力下降,头痛程度因人而异,咽痛可导致患儿吞咽不适,肌肉酸痛会让患儿感觉身体不适、活动受限。 2.其他系统表现: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皮疹,皮疹形态多样;也有患儿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但相对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来说,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概率较低;还有极个别患儿可能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悸等表现,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整体而言支原体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但也可能有上述非典型的多系统累及情况,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同年龄儿童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支原体感染时症状往往相对不典型,可能咳嗽症状不如年长儿明显,而发热可能是更突出的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2025-10-17 10:35:24 -
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
选择奶瓶时优先选硅胶材质模仿乳头形状的奶嘴,喂奶时营造安静舒适环境,采用半卧位或亲密接触姿势,提前让宝宝接触奶瓶并可涂抹母乳引导,选宝宝心情较好等时机喂奶,若长期不吃奶瓶伴异常表现需考虑口腔问题及时就医排查后针对性解决奶瓶喂养问题。 一、调整奶瓶选择 1.奶嘴材质选用:优先选择硅胶材质的奶嘴,其柔软度与母乳质感相近,能让宝宝更易接受,可根据宝宝月龄选择不同流速的奶嘴以适配不同阶段需求;2.奶嘴形状适配:挑选模仿乳头形状设计的奶嘴,契合宝宝吸吮习惯,助力宝宝适应奶瓶喂养。 二、优化喂奶环境 1.环境安静营造:喂奶时选择相对安静的空间,避免嘈杂声响干扰宝宝注意力,使宝宝专注于奶瓶吸吮;2.环境舒适构建: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光线柔和,营造类似母乳喂养的舒适氛围,缓解宝宝对奶瓶喂养的抵触情绪。 三、变换喂奶姿势 1.半卧位姿势采用:将宝宝呈半卧位抱起,使宝宝身体有一定倾斜度,模拟母乳喂养姿势,让宝宝更易适应奶瓶吸吮方式;2.亲密接触姿势运用:让宝宝贴近家长身体,维持亲密接触感,增加宝宝安全感,进而更愿意接受奶瓶喂养。 四、循序渐进引入奶瓶 1.提前接触奶瓶:在宝宝不太饥饿时,让宝宝先接触奶瓶,使其感受奶瓶存在,逐步消除对奶瓶的陌生感;2.涂抹母乳引导:在奶嘴上涂抹少量母乳,利用母乳气味吸引宝宝,让宝宝尝试吸吮带有母乳气味的奶瓶,逐步适应奶瓶喂养。 五、把握喂奶时机 选取宝宝心情较好、不太困倦且有一定吸吮欲望的时候尝试奶瓶喂养,比如宝宝清醒但不特别饥饿时进行引导,此时宝宝更有可能接受奶瓶。 六、关注健康状况 若宝宝长期不吃奶瓶且伴有口腔红肿、流涎增多等异常表现,需考虑是否存在口腔问题(如鹅口疮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再针对性解决奶瓶喂养问题。
2025-10-17 10:34:24 -
如何在家自行测量孩子的生长状况
身高测量用直板量尺让孩子脱鞋袜赤脚站立姿势正确读取刻度定期对比儿童生长曲线考虑营养遗传等因素异常需关注营养健康;体重测量用相应秤具让孩子轻装直立站读取数值关注与饮食运动量关系避免异常需排查饮食健康;头围测量用软尺紧贴头部绕头一周反映脑和颅骨发育异常需就医评估;3岁以下儿童测坐高测时保环境安静孩子状态平稳定期监测指标对照标准曲线异常及时就医综合遗传营养睡眠等因素影响。 一、身高测量 使用直板量尺,让孩子脱去鞋袜赤脚站立于量尺前,脚跟、臀部、背部紧贴量尺,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用平板水平压住孩子头顶并读取量尺刻度,记录数值。定期测量并对比儿童生长曲线,婴幼儿期身高增长较快,学龄期相对平稳,需考虑营养、遗传等因素对身高增长的影响,若发现身高增长明显偏离正常范围,需关注孩子营养摄入及健康状况。 二、体重测量 可使用带刻度的婴儿秤(适用于婴幼儿)或成人体重秤(儿童需轻装),让孩子直立站在秤上读取数值并记录。体重增长与饮食、运动量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有正常体重范围,需注意避免孩子出现过度肥胖或消瘦情况,若体重持续异常需排查饮食及健康问题。 三、头围测量 用软尺紧贴孩子头部,从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最高点绕头一周读取数值。头围在婴儿期增长较快,反映脑和颅骨发育状况,若头围明显异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脑发育或颅骨结构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就医评估。 四、其他指标监测 对于3岁以下儿童可测量坐高,让孩子坐直后测量坐骨结节至头顶的距离,以反映脊柱和下肢发育情况。测量时需保证环境安静、孩子状态平稳,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并与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对照,若发现指标显著偏离正常,应及时带孩子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同时需综合考虑遗传、营养、睡眠等个体因素对孩子生长状况的影响。
2025-10-17 10: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