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小孩老是出汗怎么回事啊
小孩出汗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出汗因新陈代谢旺、活动多等,去除诱因可缓解;病理性出汗可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夜哭、易激惹等)、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发热时多汗)、其他系统疾病(如甲亢、先心等)。发现小孩老出汗要观察情况,生理性的调整环境等,病理性的伴其他异常需就医,查因后治疗,护理要擦干换衣防受凉。 病理性出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除了多汗外,还常伴有夜间哭闹、易激惹、方颅、枕秃等表现。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多汗症状。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在发热过程中或退热时都可能出汗。例如小儿患肺炎时,除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外,往往会伴有多汗的情况,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汗。 其他系统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较少见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孩多汗,但相对比较罕见。另外,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功能不全,也可能出现多汗的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气促、口唇发绀等症状。 当发现小孩老是出汗时,首先要观察出汗的时间、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果是生理性出汗,要注意合理调整室内温度、穿盖合适的衣物,避免小孩过度活动等。如果是病理性出汗,尤其是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带小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D、甲状腺功能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于感染性疾病则需要针对感染进行治疗等。同时,在护理多汗的小孩时,要注意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爽的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2025-10-17 10:20:52 -
宝宝这几天眼屎多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致鼻泪管出生时未完全发育通畅常于几周内出现且眼屎量少多可自行缓解;眼部细菌感染引发结膜炎致眼屎多黏稠发黄伴眼睛发红等症状,病毒感染致结膜炎眼屎水样或黏液样伴全身症状及眼部充血;较胖婴儿因鼻梁发育未完全出现下眼睑倒睫刺激角膜结膜致眼屎多伴眼睛发红流泪;环境因素致室内干燥灰尘多刺激眼部致眼屎增多改善环境可缓解;过敏因素致接触过敏原出现眼部过敏反应致眼屎增多伴眼痒揉眼等脱离过敏原部分可减轻。 一、生理性因素 宝宝鼻泪管在出生时可能尚未完全发育通畅,导致眼泪引流不畅,出生后几周内较常见。此情况下眼屎量通常较少,多为清亮或微黄色,眼部无红肿等异常表现,随鼻泪管逐渐发育成熟多可自行缓解。 二、眼部感染 (一)细菌感染 常见由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结膜炎,多因宝宝用手揉眼或接触不洁物品等导致感染。表现为眼屎多且黏稠、颜色发黄,可伴有眼睛发红、流泪、眨眼频繁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加重感染。 (二)病毒感染 如腺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眼屎可能呈水样或黏液样,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等全身症状,眼部充血明显。 三、倒睫 较胖的婴儿因鼻梁发育未完全,易出现下眼睑倒睫,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引起眼屎增多,常伴随眼睛发红、流泪等表现。 四、环境因素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灰尘较多等环境刺激,可导致宝宝眼部产生较多分泌物以保护眼球,表现为眼屎增多,改善环境湿度、减少灰尘后多可缓解。 五、过敏因素 宝宝接触花粉、宠物毛发、尘螨等过敏原时,可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出现眼屎增多,常伴有眼痒、揉眼等表现,脱离过敏原后部分症状可减轻。
2025-10-17 10:20:09 -
4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观察宝宝拉肚子频次、大便外观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妈妈要清淡饮食,配方奶喂养注意奶具清洁与正确冲调,适当喂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补水分,便后清洗臀部并拍干可涂护臀膏,拉肚子严重伴精神差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且护理要轻柔保暖。 一、观察病情表现 1.留意宝宝拉肚子的频次,是偶尔1-2次还是频繁多次,同时观察大便的外观,比如是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还是带有黏液、血丝等情况,还要关注宝宝是否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伴随症状。二、调整喂养方式 1.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需注意自身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以减少对宝宝肠道的刺激。2.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确保奶具严格清洁消毒,按照正确的比例冲调配方奶,避免因奶液不洁净或冲调不当引发肠道不适加重拉肚子情况。三、保证水分摄入 1.由于宝宝拉肚子容易导致水分丢失引发脱水,所以要适当给宝宝喂少量温水,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四、做好臀部护理 1.每次宝宝大便后,要用温水轻柔地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臀部皮肤干燥,可适当涂抹婴儿专用护臀膏,预防红臀的发生。五、及时就医情况 1.若宝宝拉肚子情况严重,比如大便次数频繁且量多,或者伴有精神差、持续发热、呕吐剧烈等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拉肚子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充分考虑4个月宝宝年龄小、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护理过程中动作务必轻柔,注意为宝宝做好保暖,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2025-10-17 10:18:56 -
六个月宝宝出现吐奶现象是否正常
六个月宝宝因消化系统发育胃呈水平位等致生理性吐奶量少不影响发育且精神好,若吐奶频繁量多呈喷射性伴其他症状可能病理如疾病需就医,家长要观察吐奶频率量色等,喂养用正确姿势、喂奶后拍背、少量多次,病理性需遵医嘱,需高度留意六个月宝宝吐奶情况并严格按儿科护理原则操作以减少不良影响助力健康成长。 一、正常吐奶的生理性因素 六个月宝宝消化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这种生理结构易引发吐奶。一般来说,生理性吐奶量较少,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宝宝精神状态通常良好,无其他明显不适。例如,依据儿科相关研究,约80%的婴儿在1岁内会出现生理性吐奶,此多与消化系统特定发育阶段相关。 二、异常吐奶的病理提示 若宝宝吐奶频繁且量多,呈喷射性,或伴随发热、腹泻、哭闹不安、精神萎靡、体重不增等症状,可能暗示存在病理状况,如先天性幽门肥厚、肠梗阻、胃肠道感染等疾病。此时需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三、吐奶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家长需密切观察吐奶的频率、量、颜色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喂养时要采用正确姿势,如将宝宝上半身抬高约30度,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少量多次喂养。若为病理性吐奶,需遵循医生建议开展相应处理,切勿自行用药。 四、特殊人群(六个月宝宝)温馨提示 六个月宝宝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吐奶情况需高度留意。家长应细致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证喂养及护理操作正确,以此减少吐奶带来的不良影响,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7 10:18:28 -
小孩受凉呕吐怎么缓解
小孩受凉呕吐后要调整饮食,少量多次饮温水,已加辅食者停新辅食,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要腹部保暖,用合适温度热水袋热敷或给婴儿穿肚兜;呕吐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更需谨慎,异常及时就医。 一、调整饮食 小孩受凉呕吐后,短时间内要适当控制饮食。可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次5-10毫升,避免一次喝太多加重呕吐。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孩,暂时停止添加新的辅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小米粥容易消化,能为孩子补充能量,且对肠胃刺激小。 二、腹部保暖 受凉是导致呕吐的常见原因,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给孩子暖肚子,但要注意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可在热水袋外面包裹一层毛巾,温度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因受凉引起的肠胃痉挛,减轻呕吐症状。对于婴儿,还可以穿上肚兜,防止腹部再次受凉。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孩呕吐时,要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呕吐物较多,要尽快清理干净,保持口腔清洁,让孩子呼吸通畅。 四、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腹泻等。如果小孩呕吐频繁,精神萎靡,或者出现发热、腹泻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呕吐,如肠道感染等。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受凉呕吐后更要谨慎对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025-10-17 1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