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宝宝鼻子不通的治疗方法
宝宝鼻子不通可通过清洁鼻腔用生理盐水滴鼻后用吸鼻器轻柔吸出分泌物(适用于鼻痂堵塞者)、保持室内空气湿度40%-60%用加湿器湿化空气缓解干燥致不通、单侧不通时侧卧利用重力引流改善通气,低龄宝宝非药物干预要格外谨慎,若不通持续不缓解或伴发热咳嗽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非药物干预缓解宝宝鼻子不通 1.清洁鼻腔: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或鼻喷雾,将生理盐水滴入宝宝一侧鼻孔,待鼻痂软化后,使用吸鼻器轻柔吸出分泌物,注意操作时避免损伤宝宝鼻腔黏膜,此方法依据生理盐水能有效软化鼻痂、清除鼻腔异物的原理,适用于因鼻痂堵塞导致鼻子不通的宝宝,尤其低龄宝宝需特别注意操作轻柔; 2.湿化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合适的湿度能缓解鼻腔黏膜干燥,减轻因干燥引起的鼻子不通情况,对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宝宝尤为重要; 3.调整体位:若宝宝为单侧鼻子不通,可尝试让其侧卧,利用重力作用使堵塞侧鼻腔分泌物引流,一定程度上改善通气状况,需注意调整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宝宝不适。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低龄宝宝,在进行上述非药物干预时需格外谨慎,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反应,若宝宝鼻子不通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咳嗽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当对低龄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充分体现对特殊人群(低龄宝宝)的人文关怀与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7 10:07:25 -
小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的含义是什么
小宝宝上呼吸道感染超九成病原体为病毒细菌多继发,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突出,年长儿症状相对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可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婴幼儿因免疫不完善易感染,缺乏户外活动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基础疾病宝宝病情可能更复杂,出现症状需保证休息、适当多饮水,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一、定义及病原体构成 小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是病原体侵袭鼻、咽、喉部引发的急性炎症统称,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疾病。其病原体超90%为病毒,涵盖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或少数原发,如A族β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不同年龄宝宝的表现差异 婴幼儿:起病较急,全身症状突出,常现高热、咳嗽、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还可能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年长儿:症状相对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低热等。 三、传播方式与相关影响因素 传播方式: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年龄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频繁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方式:缺乏户外活动、居住环境拥挤、空气污染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基础疾病影响: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复杂,需密切关注。 四、护理与应对原则 当宝宝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时,应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多饮水等进行观察护理,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2025-10-17 10:06:16 -
1岁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需留意1岁宝宝腹泻时大便频次、性状及伴随症状以初步判断严重程度与病因,母乳喂养宝宝可继续按需喂养,人工喂养宝宝可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并添加易消化食物,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脱水,若腹泻频繁、有脱水表现或伴高热、呕吐剧烈等需立即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观察腹泻状况 需留意1岁宝宝腹泻时大便的频次、性状,比如是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同时观察有无伴随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情况,以此初步判断腹泻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病因。二、调整饮食方案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按需喂养,保证营养供应;若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减轻肠道消化负担,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还可适当给宝宝添加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但要避免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防止加重胃肠负担。三、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要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情况发生。可给宝宝适量喂服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冲调,少量多次服用,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四、及时就医情形 若宝宝腹泻频繁,每天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且量多,同时出现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呕吐剧烈无法进食等情况,需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以明确腹泻的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2025-10-17 10:05:37 -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婴儿吐奶时应立即竖直抱起头部略高于肩部轻拍背部减少乳汁反流,母乳喂养要按压乳晕控奶流速度,人工喂养选奶嘴孔合适的奶瓶防吸入空气且喂奶后也需拍背,需密切观察吐奶频率量性状等,若频繁量多伴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婴儿消化系统不完善需按需喂养、腹部保暖,严禁随意给低龄婴儿用止吐药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体位调整 婴儿吐奶时,应立即将其竖直抱起,头部略高于肩部,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此体位可有效减少乳汁反流,一般每次喂奶后都可进行短暂轻拍背部的操作,每日可多次进行。 二、喂养方式调整 1.母乳喂养:喂养过程中需按压乳晕控制奶流速度,避免奶流过急导致婴儿吞咽过多空气而引发吐奶,喂奶间隔可根据婴儿需求合理安排,但不宜过频。 2.人工喂养:选择奶嘴孔大小合适的奶瓶,确保喂奶时奶嘴充满乳汁,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同样需竖直抱婴儿轻拍背部。 三、观察与判断 密切观察婴儿吐奶的频率、量、性状,若吐奶频繁、量多,或伴有发热、腹泻、精神萎靡、体重不增等症状,需及时带婴儿就医,以排除消化道畸形、感染等病理性因素。 四、特殊人群提示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需特别注意护理。不同月龄婴儿喂养量和频率有差异,应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因腹部受凉加重吐奶情况,且严禁随意给低龄婴儿使用止吐药物,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7 10:04:46 -
宝宝36.4度体温正常吗
宝宝36.4度体温属正常范围,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腋下等常见部位36.4度正常,不同测量部位有不同意义及影响因素,宝宝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环境影响,要营造适宜环境、观察宝宝状况,异常需及时就医。 不同测量部位体温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腋下测量:是比较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测量方式,宝宝活动、穿衣多少等都会对腋下体温有一定影响,比如宝宝剧烈活动后,腋下体温可能会短时间略有升高,但很快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穿衣过多、包裹过紧,也可能使腋下体温偏高,但一般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太多。 口腔测量:宝宝不太配合口腔测量,而且宝宝活泼好动,容易咬碎体温计,所以一般不建议给宝宝进行口腔体温测量。 直肠测量:一般在宝宝不太配合其他测量方式且需要精准测量时使用,不过操作时要非常小心,避免损伤宝宝直肠黏膜,宝宝的排便等情况也可能影响直肠体温测量结果。 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要注意给宝宝营造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比较合适。给宝宝穿合适厚度的衣物,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或过少。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仅体温36.4度,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等异常情况,即使体温正常,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可能存在其他潜在问题。
2025-10-17 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