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吃母乳的宝宝需要喝水吗
母乳喂养阶段宝宝是否需额外喝水分情况,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一般不需,6个月以上部分或人工喂养添加辅食后可按需补水,早产儿、有特殊病史宝宝按医护特殊指导,可通过观察嘴唇、尿液等判断宝宝是否需喝水。 6个月以上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可根据情况适量补充水分。因为随着宝宝成长,对水分的需求会有一定变化,此时可以通过喂水来满足其额外的水分需求,但也不是强制必须大量饮水。比如天气炎热、宝宝出汗较多时,可适当喂少量水。 特殊情况需注意 早产儿:早产儿的机体功能相对较弱,其水分需求需要更加精细地评估。一般来说,医护人员会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因为早产儿的肾脏等器官功能发育可能不够完善,过多或过少饮水都可能对其健康产生影响。 有特殊病史的宝宝:如果宝宝存在一些特殊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对水分的需求和代谢可能与正常宝宝不同,是否需要喝水以及喝水量需要遵循医生的特殊指导。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过多饮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来控制水分摄入。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需要喝水 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一些表现来判断。比如宝宝嘴唇是否干燥、尿液的颜色等。如果宝宝嘴唇干燥,尿液颜色深黄,可能提示宝宝需要补充水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判断标准,还需要结合宝宝的整体状况来综合考虑。
2025-10-17 10:03:55 -
婴儿不吃奶怎么办
婴儿不吃奶需先排查生理因素按需喂养,若有消化问题可按摩腹部,检查口腔有无鹅口疮或出牙不适,调整安静柔和环境及正确喂养姿势,还需关注感冒鼻塞、肺炎等疾病致不吃奶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排查常见生理因素 婴儿不吃奶首先需考虑生理状态影响,月龄小者胃容量有限,应按需喂养避免强迫。若出现腹胀、吐奶等消化问题,可轻柔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助于消化。不同月龄婴儿喂养需求有别,新生儿需频繁少量喂养,3个月以上婴儿奶量渐增,需依月龄调整喂养节奏。 二、检查口腔状况 口腔问题是常见致婴儿不吃奶原因,如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需仔细观察婴儿口腔,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出牙期婴儿牙龈不适也会抗拒吃奶,可提供安全牙胶让婴儿啃咬缓解不适。 三、调整喂养环境与方式 环境嘈杂、光线过强等会干扰婴儿吃奶,应选择安静、光线柔和环境喂奶。喂奶姿势不当也影响吃奶,需确保婴儿身体呈45度斜角,头部与身体呈直线,乳头完全含住乳晕,避免空气吸入过多致吐奶而抗拒。 四、关注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可致婴儿不吃奶,如感冒鼻塞影响呼吸致吃奶时抗拒;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时,婴儿可伴咳嗽、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若婴儿除不吃奶外有发热、咳嗽、精神差等异常,需及时带至儿科就诊,经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并依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改善状况。
2025-10-17 10:03:27 -
一岁半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以及每日奶量是多少
一岁半男宝宝身高均值范围约七十六点六至八十八点五厘米女宝宝约七十五点四至八十七点二厘米体重男宝宝约九点零至十三点三千克女宝宝约八点七至十二点七千克每日奶量建议保持五百至六百毫升左右随辅食添加可调整辅食需含谷类蔬菜水果肉蛋类等多样营养有特殊健康状况遵医生专业建议调整。 一、身高体重标准 (一)身高 一岁半男宝宝身高均值约为76.6~88.5厘米,女宝宝约为75.4~87.2厘米,这是基于大部分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统计得出的范围,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营养等因素影响。 (二)体重 一岁半男宝宝体重均值约9.0~13.3千克,女宝宝约8.7~12.7千克,体重增长也受营养摄入、疾病等因素干扰,若宝宝体重偏离较大,需关注营养状况及健康问题。 二、每日奶量 一岁半宝宝每日奶量建议保持在500~600毫升左右,此时宝宝已开始逐步添加辅食,但奶类仍是重要营养来源,能提供蛋白质、钙等关键营养素。需注意随着辅食添加量增加,奶量可适当调整,保证整体营养均衡,同时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配方奶,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此外,辅食应包含谷类(如米粉、面条)、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肉蛋类(补充优质蛋白质)等,通过多样化辅食保障宝宝获取全面营养,促进健康成长。若宝宝存在特殊健康状况(如过敏等),奶量及辅食选择需遵循医生专业建议进行调整。
2025-10-17 10:02:57 -
宝宝两个月嗓子哭哑了能恢复吗
宝宝两个月嗓子哭哑了通常可恢复,要观察哭闹原因并安抚,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嘈杂刺激环境,关注宝宝需求、安抚情绪、保持适宜环境有助于宝宝嗓子尽快恢复正常。 一、能否恢复及原因 宝宝两个月嗓子哭哑了通常是可以恢复的。宝宝长时间哭闹时,声带频繁振动、摩擦,导致声带充血、水肿,从而出现嗓子哑的情况。一般来说,只要让宝宝适当休息,减少哭闹,声带的充血、水肿会逐渐消退,嗓子也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二、相关注意事项 1.针对宝宝方面 两个月的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家长要多观察宝宝哭闹的原因,比如是否是饥饿、尿布湿了、身体不适等。如果是饥饿,及时喂奶;如果是尿布湿了,及时更换干净尿布;如果怀疑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检查。 尽量安抚宝宝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哭闹。可以通过轻拍、哼唱轻柔的歌曲等方式来安抚宝宝,让宝宝逐渐平静下来,利于声带恢复。 2.针对家长方面 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宜的湿度有助于宝宝呼吸道黏膜的舒适,也利于声带恢复。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 避免让宝宝处于嘈杂、刺激的环境中,嘈杂的环境可能会让宝宝更易哭闹,不利于嗓子恢复。 总之,宝宝两个月嗓子哭哑了多数情况下能够恢复,家长通过关注宝宝需求、安抚宝宝情绪、保持适宜环境等措施有助于宝宝嗓子尽快恢复正常。
2025-10-17 10:02:34 -
新生儿白天睡觉夜间不睡应如何处理
调整新生儿日间活动与睡眠间隔以助力建立昼夜节律,营造夜间安静、温度22-25℃且光线暗淡的睡眠环境减少声光刺激,留意其饥饿、尿布潮湿等健康状况并及时处理,建立固定轻柔睡前安抚流程形成仪式感助入睡,若长期白天睡夜间不睡伴精神差、拒奶等异常表现需就医排查疾病因素。 一、调整日间活动与睡眠间隔:新生儿白天可适当增加喂奶、换尿布等操作,且每次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3小时左右,通过多次短时间的清醒活动消耗其体力,助力建立昼夜节律,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善,需通过调整日间活动来引导睡眠规律。二、营造夜间睡眠环境:夜间睡眠时保持房间安静、温度维持在22-25℃、光线暗淡,减少声光刺激,让新生儿适应夜间睡眠氛围,因其对环境变化敏感,合适环境利于夜间睡眠。三、观察健康状况:留意新生儿是否存在饥饿、尿布潮湿、身体不适等情况,若有及时处理,饥饿或尿布潮湿会致新生儿夜间醒来,影响睡眠,需排查基本需求是否满足。四、建立固定睡前流程:夜间睡前可进行固定轻柔安抚流程,如轻柔抚摸、哼唱轻柔歌曲等,形成睡前仪式感,帮助新生儿放松进入睡眠,利用条件反射让其知晓夜间该睡觉。五、关注特殊情况:若新生儿长期白天睡夜间不睡且伴精神差、拒奶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疾病因素,警惕潜在健康问题影响睡眠节律。
2025-10-17 1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