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小孩经常流鼻涕没感冒是怎么了

    小孩经常流鼻涕但没感冒可能由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原因引起。过敏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激活致鼻黏膜水肿等,症状为清水样涕等,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血管运动性鼻炎由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诱发,要避免诱发因素;鼻窦炎儿童易因鼻窦发育不完善发生,有鼻塞、头痛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鼻息肉儿童相对少见,由多种因素引起,需鼻内镜等检查明确后诊疗。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注意护理和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一、过敏性鼻炎 1.发病机制:小孩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出现经常流鼻涕但没感冒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花粉季节,对花粉过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流涕等症状。 2.症状特点:流涕多为清水样,可伴有打喷嚏、鼻痒等症状,症状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脱离过敏原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揉鼻子、鼻塞等。 3.应对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儿童,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清除过敏原和分泌物。 二、血管运动性鼻炎 1.诱发因素:温度变化(如冷热空气刺激)、刺激性气味等都可能诱发。例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或闻到辛辣气味时,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出现流涕。 2.症状表现:流涕情况可因诱发因素出现,一般为清水样涕,症状相对过敏性鼻炎可能稍轻,但也会影响儿童生活。 3.处理方法: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注意保暖,减少接触刺激性气味等。 三、鼻窦炎 1.发病情况: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生感染导致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慢性鼻窦炎则可能由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等原因导致。 2.症状表现:除了流涕外,可能伴有鼻塞、头痛(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可表现为哭闹、面部不适等)、嗅觉减退等,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 3.应对要点:如果怀疑鼻窦炎,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如鼻内镜、鼻窦CT等。急性鼻窦炎多需要抗感染治疗,慢性鼻窦炎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鼻腔冲洗等。 四、鼻息肉 1.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 2.症状体现: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鼻塞、流涕,可伴有嗅觉减退等,流涕多为黏液性。 3.诊疗方向:需要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方式,但儿童鼻息肉相对较少,需谨慎评估后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小孩经常流鼻涕没感冒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流涕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清洁,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过敏性鼻炎儿童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儿童舒适。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的生活空间。

    2025-10-16 14:05:21
  • 小孩胸口疼是什么原因

    小孩胸口疼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原因包括生长发育相关及剧烈运动后;病理性原因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胆囊炎胆结石)、胸壁疾病(如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孩胸口疼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注意小孩生活习惯。 一、生理性原因 (一)生长发育相关 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肌肉等组织的快速生长可能会引起胸口部位的牵扯痛等情况。例如,青春期前的孩子,胸廓在不断发育,可能会出现偶尔的胸口不适,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随着生长发育的继续通常会逐渐缓解。 (二)剧烈运动后 如果小孩进行了较为剧烈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可能会导致呼吸肌疲劳、乳酸堆积等情况,从而引起胸口疼。这种疼痛通常在休息后可逐渐减轻,运动时呼吸节奏的改变也可能使胸口部位的肌肉、韧带等受到影响而产生疼痛。 二、病理性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小孩可能会出现胸口疼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口唇发紫、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这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需要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2.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除了胸口疼外,还可能有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心肌受损后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通过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二)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小孩患肺炎时,炎症刺激胸膜等组织可能会导致胸口疼,同时还会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或胸部CT等可发现肺部的炎症病灶。 2.胸膜炎:多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胸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胸口疼,疼痛往往与呼吸有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可能会加重,通过胸部查体、胸片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小孩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可导致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引起胸口疼,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尤其在进食后或平卧时症状可能更明显。 2.胆囊炎、胆结石: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引起小孩胸口疼,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胸部,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胸壁疾病 1.肋软骨炎:多与病毒感染、外伤等有关,表现为胸口局部的疼痛,按压时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一般无全身症状。 2.肋间神经痛:可由病毒感染、神经受压等引起,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呈刺痛或灼痛,发作时可能会引起胸口疼,疼痛程度不一。 当小孩出现胸口疼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带小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小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胸口疼的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更要加强监测和护理。

    2025-10-16 14:04:32
  • 婴儿肠道感染的症状

    婴儿肠道感染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状态改变,还有腹痛、食欲减退等其他伴随症状,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多样,呕吐因病原体刺激致胃肠道逆蠕动,发热由病原体刺激免疫反应引起,精神状态改变与身体不适等有关,腹痛婴儿难准确表达靠行为判断,食欲减退因胃肠道不适影响进食欲望。 一、消化道症状 1.腹泻 婴儿肠道感染时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是典型表现。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腹泻,大便次数可多达每日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这是因为肠道受到病原体侵袭后,肠道黏膜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水分和电解质不能正常吸收,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大便性状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伴有黏液脓血便。 对于婴儿来说,频繁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要密切关注。 2.呕吐 婴儿肠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呕吐症状。这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和逆蠕动。比如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婴儿可能先出现呕吐,然后再出现腹泻症状。呕吐物可以是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婴儿的呕吐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同时也增加了误吸的风险,尤其是小婴儿,呕吐物容易呛入气管导致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婴儿肠道感染后常伴有发热症状。病原体在婴儿体内繁殖,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发热的程度可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婴儿可能是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有的可能是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婴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会使婴儿的代谢率增加,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可能影响婴儿的精神状态等。 对于婴儿发热,需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不良后果。 2.精神状态改变 肠道感染的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身体不适、发热等因素影响了婴儿的整体状态。如果婴儿精神萎靡,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严重腹泻和发热的婴儿,可能表现出精神差、嗜睡等情况,这是因为体内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因素影响了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腹痛 婴儿肠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腹痛表现,但由于婴儿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肠道受到病原体刺激后,肠道平滑肌痉挛等原因可引起腹痛。例如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婴儿可能会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而出现腹痛相关的异常表现。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婴儿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腹痛情况。 2.食欲减退 婴儿肠道感染后往往食欲明显减退。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如腹泻、呕吐、腹痛等因素影响了婴儿的进食欲望。婴儿本来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摄入,食欲减退会影响其营养的获取,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和正常生长。例如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肠道感染的婴儿,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情况。

    2025-10-16 14:03:44
  • 小孩老是扁桃体发炎是什么原因

    小孩老是扁桃体发炎与自身因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扁桃体隐窝特点)、病原体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空气污染、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相关,家长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频繁发作影响生活学习时需权衡是否手术。 自身因素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扁桃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相对较为活跃。在2-5岁时,扁桃体处于生理性肥大阶段,此阶段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炎。例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机会增多,而自身免疫系统应对病原体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就容易引发扁桃体反复发炎。 扁桃体隐窝特点:扁桃体表面有许多隐窝,隐窝内容易潜藏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当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藏的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导致扁桃体发炎。比如,孩子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会使抵抗力降低,此时隐窝内的病原体就容易引发炎症。 病原体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扁桃体发炎。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接触到携带细菌的其他小朋友而被感染,进而引发扁桃体发炎,并且如果治疗不彻底,就容易反复发作。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往往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累及扁桃体。比如,在病毒流行季节,孩子感染病毒后,扁桃体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出现发炎症状,而且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再次感染引发扁桃体发炎。 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如雾霾天气、工业污染区域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会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包括扁桃体部位,降低扁桃体的局部抵抗力,从而容易引发扁桃体发炎。例如,雾霾中的PM2.5等颗粒物质会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损伤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孩子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饮食因素:孩子如果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扁桃体发炎。另外,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也会对扁桃体产生刺激,增加扁桃体发炎的风险。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机体抵抗力。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而长期不运动的孩子身体相对虚弱;熬夜、睡眠质量差等会使孩子的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 对于小孩老是扁桃体发炎的情况,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让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孩子扁桃体发炎频繁发作,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习,如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等情况,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扁桃体切除等治疗措施,但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

    2025-10-16 14:02:24
  • 发烧惊厥症状是什么

    发烧惊厥有全身性惊厥和部分性惊厥等表现,全身性惊厥典型是突然意识丧失、肌肉抽搐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部分性惊厥是局部肌肉抽搐,还伴随自主神经症状等,婴幼儿是高发人群且复发风险高,发现儿童发烧惊厥要立即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送医。 典型表现:患儿会突然失去意识,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部肌肉或四肢肌肉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数秒至数分钟。例如,常见的全身性惊厥发作时,患儿身体会呈现僵硬状态,随后出现有节律的抽动。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全身性的肌肉抽动,伴有口唇发绀等情况。 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对于婴幼儿,发烧惊厥时可能抽搐幅度相对较小,但发作时面色可能有改变,如发白或发青。而较大儿童全身性惊厥时抽搐表现可能更明显,肢体抽动范围更广。这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不同有关,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惊厥发作时的表现相对更不典型。 部分性惊厥 局部肌肉抽搐: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肌肉抽搐,比如仅一侧的肢体出现抽搐,或者面部某一部位的肌肉抽动,如口角抽动等。这种部分性惊厥相对全身性惊厥来说,意识丧失可能不明显或者程度较轻。例如,有的儿童可能只是一侧的手臂出现抽动,但意识仍然清楚,不过往往很快可能发展为全身性惊厥。 发烧惊厥的伴随表现 自主神经症状 呼吸改变:惊厥发作时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律,比如呼吸暂停或者呼吸急促等情况。这是因为惊厥发作时,神经系统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出现紊乱。 面色改变:除了前面提到的口唇发绀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或者苍白等情况。当惊厥导致缺氧时,面色可能发白,而如果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面色可能潮红。 其他伴随情况 体温情况:发烧惊厥通常是在体温急剧升高的阶段发生,比如体温在短时间内从正常迅速升高到38.5℃以上时容易出现惊厥。不过也有少数情况是在体温处于中等程度升高时发生,但大多是与体温快速上升相关。例如,有的儿童可能在前一天体温还正常,第二天突然发烧,并且在体温上升过程中就出现了惊厥。 特殊人群发烧惊厥的特点 婴幼儿 发病率相对较高:6个月-5岁的婴幼儿是发烧惊厥的高发人群,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他们的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在发烧时出现惊厥发作。在护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监测体温,一旦体温有上升趋势,就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使用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方法。 有惊厥病史的儿童 复发风险:如果儿童曾经有过发烧惊厥病史,那么再次发烧时发生惊厥的风险会增加。这类儿童在发烧时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现体温有上升迹象,应尽早采取降温及预防惊厥发作的措施,比如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退热药物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发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紧急情况,了解其症状表现对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烧惊厥情况,应立即将儿童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等情况发生,并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2025-10-16 14:01: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