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宝宝发烧可以吃水果吗
宝宝发烧时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和水分含量高(如西瓜、梨)的水果,吃水果要考虑年龄、温度和个体差异,同时还需监测体温、保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来护理。 一、宝宝发烧时可以选择的水果种类及原因 (一)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1.橙子:橙子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有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宝宝身体对抗感染,从而辅助缓解发烧症状。宝宝可以将橙子榨汁后少量饮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凉刺激宝宝肠胃。 2.猕猴桃:猕猴桃同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维生素C能够促进体内抗体的形成,对宝宝发烧时的身体恢复有一定帮助。可以将猕猴桃去皮后切成小块给较大的宝宝食用。 (二)水分含量高的水果 1.西瓜:西瓜水分含量极高,宝宝发烧时身体会流失较多水分,食用西瓜可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而且西瓜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有助于缓解宝宝发烧带来的不适。但要注意适量食用,以免引起宝宝腹泻。 2.梨:梨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宝宝发烧时如果有咳嗽等症状,吃梨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将梨煮成梨水给宝宝饮用,或者直接吃梨肉,但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咀嚼能力来调整食用方式。 二、宝宝发烧时吃水果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1.小月龄宝宝:对于6个月以下的小月龄宝宝,添加辅食不久,肠胃功能还比较脆弱,一般不建议直接吃整颗水果。可以将水果制成细腻的果泥,并且要注意观察宝宝食用后的反应,如是否有过敏、腹泻等情况。 2.较大月龄宝宝:随着宝宝月龄增长,7-9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尝试小块的水果,但也需要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 (二)水果的温度 宝宝发烧时,肠胃功能相对敏感,水果温度不宜过凉。过凉的水果可能会刺激宝宝肠胃,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无论是榨汁还是直接食用的水果,最好将其放置在室温下,或者稍微温热一下再给宝宝吃。 (三)个体差异 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果宝宝本身有肠胃疾病,如胃炎、肠炎等,在发烧时吃水果需要更加谨慎。例如有腹泻症状的宝宝,应避免食用西瓜等水分含量过高且可能加重腹泻的水果,而可以选择苹果等相对温和的水果,但也要控制食用量。 三、宝宝发烧时除了吃水果的其他护理措施 (一)监测体温 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较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且宝宝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二)保证充足休息 宝宝发烧时身体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恢复。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宝宝能够好好休息。 (三)补充水分 除了通过水果补充水分外,还可以让宝宝多喝温开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防止因发烧引起脱水。
2025-10-16 13:40:10 -
10个月宝宝可以吃什么水果
10个月宝宝适合吃苹果(含维C、纤维素,制泥食用)、香蕉(含钾、质地软,注意成熟度)、梨(清热润肺、补水维,注意量)、葡萄(去籽,选无籽更安全)、草莓(补维C,洗净防过敏,少量试);喂养时要注意适量,两餐间加餐,确保安全易吞咽,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有不适或过敏体质需特殊对待。 一、适合的水果种类及原因 1.苹果: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可以将苹果制成苹果泥给宝宝食用,方便宝宝吞咽和消化。例如,将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蒸熟后用勺子压成泥状。 2.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维持宝宝体内电解质平衡。同时香蕉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可以直接将香蕉去皮后喂给宝宝,或者制成香蕉糊。但要注意选择成熟度合适的香蕉,过生的香蕉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 3.梨: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可以将梨榨成梨汁给宝宝饮用,或者做成梨泥。不过梨性偏凉,一次不宜给宝宝吃太多。比如,将梨洗净去核切成小块,煮熟后用搅拌机打成梨汁。 4.葡萄: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给宝宝吃葡萄时要注意将葡萄籽去掉,最好将葡萄切成小粒后再喂给宝宝,避免宝宝被葡萄籽噎到。可以选择无籽葡萄品种更安全。 5.草莓: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不过在给宝宝吃草莓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等。可以将草莓切成小块让宝宝食用。但有些宝宝可能对草莓过敏,如果是第一次给宝宝吃草莓,要少量尝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二、喂养时的注意事项 1.食用量:10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还比较脆弱,水果的摄入量要适量。一般每次给宝宝吃水果的量可以控制在几勺泥状或小块状。比如苹果泥、香蕉泥等每次喂1-2勺左右,随着宝宝月龄增长和胃肠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量,但一天水果的总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宝宝正常的奶量摄入和造成胃肠负担。 2.食用时间:可以将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来给宝宝吃,避免在宝宝刚吃完奶后立即吃水果,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宝宝胃肠消化负担加重。例如在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给宝宝吃水果比较合适。 3.食用方式:要确保水果的安全性和易吞咽性。对于一些有籽、有硬芯的水果,一定要处理干净,如葡萄去籽、苹果去核去硬芯等。同时,给宝宝喂水果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咀嚼和吞咽情况,防止发生呛噎等意外。如果宝宝还没有完全掌握咀嚼和吞咽技巧,要将水果制成合适的状态再喂给宝宝。 4.个体差异: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消化能力有所不同。如果宝宝有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时,要暂时避免给宝宝吃生冷的水果,可以将水果稍微加热后再给宝宝食用。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在引入新的水果时要格外谨慎,按照少量逐步添加的原则,观察宝宝食用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过敏表现。
2025-10-16 13:39:16 -
幼儿发烧身上出红疹怎么办
幼儿发烧身上出红疹常见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猩红热等情况,不同病症表现各异,应对时均需让幼儿休息、保证水分摄入,发热时依情况物理降温或就医用药,出疹后注意皮肤护理,特殊人群幼儿要密切关注异常表现,出现异常需立即送医,且要保持幼儿居住环境适宜及衣物合适。 表现:一般是先发烧,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压之褪色,很少融合,主要分布在颈部、躯干等部位。 应对:发烧时注意让幼儿多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通过少量多次喝温水来实现。体温超过38.5℃且幼儿有不适表现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药物退热。出疹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幼儿搔抓皮疹。 风疹 表现:前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毫米,可融合。 应对:发热时同样要让幼儿休息,多补充水分。若发热较高,按照上述物理降温及就医判断用药原则处理。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外用药,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幼儿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麻疹 表现:前驱期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 应对:发热期间保证幼儿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但要避免幼儿直接吹风。注意眼部、鼻部、口腔的清洁护理。当幼儿发热时,积极进行物理降温,高热时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退热治疗等。出疹期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猩红热 表现:前驱期有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伴有咽痛、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最早出现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 应对:发热时让幼儿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发热,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高热时遵医嘱处理。出疹时注意皮肤不要用刺激性肥皂清洗,防止皮肤损伤。 特殊人群方面,幼儿年龄小,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发烧出红疹时更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幼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皮疹加重、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幼儿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衣物穿着要合适,避免过厚或过薄影响幼儿舒适度。
2025-10-16 13:38:21 -
宝宝睡眠不安注意力分散该如何处理
营造适宜睡眠环境需调控温湿度、控制光线噪音,建立规律作息要合理安排白天活动小睡及固定bedtime,关注饮食要保证营养摄入且避免睡前过饱饥饿,关注健康需排查身体不适和过敏因素,进行适度安抚要增加白天运动量、睡前适度安抚,特殊人群护理要遵循相关原则谨慎处理。 一、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1.温度与湿度调控:室温宜保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适宜的温湿度可让宝宝感觉舒适,利于睡眠稳定,研究显示此温湿度范围能减少宝宝因不适而出现的睡眠不安情况。2.光线与噪音控制:夜间睡眠时应拉好窗帘或使用遮光窗帘,避免强光刺激;尽量降低外界噪音,如关闭电视、调小门铃音量等,安静柔和的环境有助于宝宝入睡。 二、建立规律作息 1.白天活动与小睡安排:合理规划宝宝白天活动及小睡时间,上午9~11点、下午2~3点可安排1~2小时的小睡,通过规律小睡调节宝宝白天精力,避免因白天过度疲劳或睡眠过多引发夜间睡眠不安及注意力分散。2.固定bedtime:每晚固定7~8点左右开始睡前准备,如洗澡、读绘本等,让宝宝形成固定睡眠预期,利于夜间顺利入睡。 三、关注饮食因素 1.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婴儿,确保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的合理喂养量,满足生长发育营养需求,营养缺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睡眠和注意力问题;添加辅食的宝宝需保证辅食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如鸡蛋、蔬菜、水果等均衡摄入。2.避免睡前过饱或饥饿:睡前1~2小时避免宝宝进食过多,以防胃肠不适影响睡眠;但也不能让宝宝处于饥饿状态,适度饱腹感有助于宝宝安稳入睡。 四、关注健康状况 1.排查身体不适:留意宝宝是否存在出牙期不适、耳部感染、腹胀等情况,出牙期宝宝牙龈肿痛等不适会影响睡眠,耳部感染会致耳部疼痛干扰睡眠,腹胀会使宝宝腹部不适影响睡眠,若发现异常身体状况需及时就医。2.排查过敏因素:观察宝宝是否有皮疹、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相关症状,有些宝宝可能对食物、尘螨等过敏,过敏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会干扰睡眠并影响注意力,如有可疑过敏情况,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规避过敏原。 五、进行适度安抚与互动 1.白天增加运动量:通过亲子游戏、婴儿被动操等方式增加宝宝白天运动量,消耗体力利于夜间睡眠,但临近bedtime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宝宝兴奋难以入睡。2.睡前适度安抚:睡前轻拍宝宝背部、哼唱轻柔摇篮曲等,给予宝宝安全感助其放松入睡;日常与宝宝积极互动,如眼神交流、微笑、对话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注意力,但要注意互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刺激。 特殊人群方面,婴儿护理需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有过敏史宝宝排查规避过敏原时要谨慎,按医生指导进行;有基础疾病宝宝处理时需关注基础疾病影响,及时与儿科医生沟通,综合处理相关问题。
2025-10-16 13:37:15 -
孩子有口气怎么调理
口气调理可从多方面入手,口腔卫生方面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饮食上调整结构、控制进食量;疾病因素如龋齿、消化系统疾病等要及时就医治疗;鼻腔、扁桃体等问题也需针对处理来改善口气。 一、口腔卫生问题导致的口气调理 1.正确刷牙:儿童应每天早晚使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至少刷牙2分钟,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清洁到位。研究表明,有效的口腔清洁能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的残留,从而降低口气产生的几率。对于低龄儿童,家长可协助刷牙,选择儿童专用的含氟牙膏,既能清洁口腔又能起到防龋作用。 2.使用牙线:当牙齿缝隙较大时,除了刷牙,还可使用儿童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一般建议在每天刷牙后使用牙线,这样能更彻底地清洁口腔,减少因牙缝残留食物发酵产生口气的情况。 二、饮食因素导致的口气调理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甜食,这类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并滋生细菌。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如苹果、胡萝卜等,蔬菜水果中的纤维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例如,苹果在咀嚼过程中能摩擦牙齿表面,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胡萝卜中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清理口腔。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可以冲刷口腔,保持口腔湿润,减少口气的产生。 2.控制进食量:避免孩子暴饮暴食,每餐适量进食,防止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不良,进而引起口气。因为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可能会通过口腔散发异味。 三、疾病因素导致的口气调理 1.龋齿:如果孩子有龋齿,应及时就医治疗。龋齿会导致食物残渣更容易残留,从而产生口气。医生会根据龋齿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填充龋齿等。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牙齿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龋齿。 2.消化系统疾病:如孩子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口气。此时需要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管理,帮助孩子恢复消化系统的健康,从而改善口气问题。例如,患有胃炎的孩子可能需要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以减轻胃部不适和口气问题。 四、其他因素导致的口气调理 1.鼻腔问题:如果孩子存在鼻腔疾病,如鼻窦炎等,鼻腔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口腔,引起口气。这时需要针对鼻腔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鼻窦炎可能需要使用药物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鼻腔健康,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鼻腔疾病并进行相应处理。 2.扁桃体问题:扁桃体发炎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口气。扁桃体发炎时,扁桃体隐窝内可能会有食物残渣、细菌等残留,从而产生异味。如果孩子扁桃体反复发炎且伴有口气问题,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但手术需谨慎评估适应证。
2025-10-16 1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