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孩子拍胸片有什么危害
孩子拍胸片有一定辐射剂量及潜在风险,但在疾病诊断有需要时很必要,如孩子有呼吸系统相关症状怀疑肺部疾病时,且检查时会对儿童采取防护措施,医生会权衡利弊决策,家长应在知情下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必要检查。 一、辐射剂量与潜在风险 1.辐射剂量范围:胸片检查所涉及的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一次普通胸部正位片的有效辐射剂量通常在0.02-0.1mSv左右。不过不同的设备、检查部位等会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诊断性的X线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危害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对于儿童等敏感人群仍需谨慎评估。 2.长期小剂量累积风险:虽然单次胸片检查的辐射剂量较低,但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进行胸片检查,累积的辐射剂量可能会对儿童的细胞产生影响,有潜在的增加患癌风险的可能。不过这种风险非常低,只有在过度频繁检查的情况下才会明显升高。 二、适用情况与必要性 1.疾病诊断需要:当孩子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相关症状,或者怀疑有肺部感染、肺炎、肺结核、气胸、肺部肿瘤等疾病时,胸片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胸片可以直观地观察肺部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医生明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肺炎患儿,胸片可以看到肺部的炎症浸润阴影等表现,从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等治疗措施。 2.避免延误病情:如果因为担心辐射危害而拒绝必要的胸片检查,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疾病被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比如一些肺部占位性病变,如果不能及时通过胸片发现并进一步检查,可能会发展到晚期,严重影响孩子的预后。 三、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 1.对儿童的防护:在进行胸片检查时,对于儿童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用铅衣遮盖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等对辐射敏感的部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医护人员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准确调整防护设备的使用,以保障儿童的安全。 2.权衡利弊决策:医生会严格评估进行胸片检查的必要性,对于能够通过其他非辐射检查手段(如肺部CT的低剂量扫描等,但CT辐射剂量相对更高)替代且病情允许的情况,会优先选择非辐射的检查方式。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总之,孩子拍胸片在必要情况下是有其重要诊断价值的,虽然存在一定辐射风险,但在合理规范的操作下,辐射危害是可控的,家长不必过度恐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
2025-10-17 12:01:24 -
宝宝一放到床上就醒就哭怎么办
要让宝宝安稳睡眠需从多方面着手,营造适宜睡眠环境,包括保持合适温湿度、暗光静音;建立良好入睡习惯,如睡前适时安抚、固定入睡程序;检查身体状况,看是否饥饿过饱、尿布不适或身体不适;考虑宝宝年龄因素,新生儿、3-6个月婴儿、6个月以上婴儿各有特点需相应护理;对早产儿等特殊宝宝更要精细护理。 光线声音:睡眠时拉上窗帘营造较暗环境,避免强光刺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突然的大噪音,可使用白噪音机模拟类似子宫内的声音,帮助宝宝适应并入睡。 建立良好入睡习惯 睡前安抚: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未完全睡着时放到床上,通过轻拍、哼唱轻柔的摇篮曲等方式进行安抚,让宝宝有安全感,但注意不要拍睡过度依赖。比如轻拍宝宝背部,节奏均匀稳定,哼唱简单舒缓的曲调。 固定入睡程序:每天固定睡前洗澡、换睡衣、讲故事等一系列程序,让宝宝形成身体记忆,知道接下来要睡觉了。例如每天晚上7点半开始洗澡,8点换睡衣,8点10分听5分钟简短故事后放到床上。 检查身体状况 饥饿或过饱:观察宝宝是否是因为饥饿或过饱导致,按需喂养,新生儿一般2~3小时喂一次,较大婴儿根据食量调整,确保宝宝既不饿着也不过饱。 尿布不适:检查宝宝尿布是否潮湿或脏了,及时更换干净舒适的尿布,让宝宝身体感觉舒适,避免因尿布问题而醒来哭闹。 身体不适:查看宝宝是否有发热、腹胀、皮疹等身体不适情况,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轻轻触摸腹部感觉是否胀气,检查皮肤是否有异常,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考虑宝宝年龄因素 新生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惊跳醒来,除上述营造环境、安抚等措施外,可让宝宝身体适当接触床单,给予轻微压力模拟子宫内环境,增加安全感。 3-6个月婴儿:这个阶段婴儿可能开始对周围环境更敏感,除了完善入睡程序等,可逐渐减少夜间不必要的安抚,培养其独立入睡能力,但要注意方法温和,避免过度刺激。 6个月以上婴儿:可能开始有自己的小情绪和更多需求,要关注其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继续优化睡眠环境和入睡习惯,同时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护理方式。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宝宝,在营造睡眠环境时要更加精细,温度湿度控制可能需要更严格,安抚方式要更轻柔,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相对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更敏感,任何细微的不适都可能导致醒来哭闹,需密切观察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保证其舒适睡眠。
2025-10-17 12:00:08 -
宝宝吃奶粉会过敏吗
宝宝吃奶粉可能会过敏,其常见表现有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方面的症状,发生风险与遗传和婴儿自身因素有关,预防可选择特殊配方奶粉,应对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护理等措施,家长要谨慎选奶粉,关注宝宝进食后反应,及时处理以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奶粉过敏的常见表现 皮肤方面:可能出现皮疹,如湿疹样皮疹,多发生在面部、颈部等部位;也可能有皮肤瘙痒,宝宝会不停地搔抓皮肤。例如,有研究显示约30%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会出现皮肤湿疹表现。 消化道方面:会有呕吐、腹泻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便血。有的宝宝进食奶粉后不久就会呕吐,大便可能呈稀水样或带有黏液、血丝等。 呼吸道方面:可能出现流涕、咳嗽甚至喘息等症状,这是因为过敏反应累及呼吸道黏膜。 奶粉过敏的发生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史,比如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食物过敏等情况,宝宝发生奶粉过敏的风险会增加。有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有过敏史时,宝宝奶粉过敏发生率约为10%-15%;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时,发生率可高达20%-30%。 婴儿自身因素: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肠道通透性相对较高,奶粉中的蛋白质更容易通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而且婴儿的免疫系统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异常免疫应答。 奶粉过敏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在选择奶粉时可以考虑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是将牛奶蛋白通过特殊工艺水解成短肽链,大大降低了过敏风险;氨基酸奶粉则是将蛋白质完全水解为游离氨基酸,不含完整的蛋白质分子,过敏风险极低。 应对:一旦怀疑宝宝奶粉过敏,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果过敏症状较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继续尝试更换为低敏配方奶粉;如果过敏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同时,要加强对宝宝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的宝宝,要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婴儿是奶粉过敏的主要特殊人群,家长在选择奶粉时一定要谨慎,密切关注宝宝进食奶粉后的反应。如果出现疑似过敏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以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避免因过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7 11:58:45 -
满月宝宝胀气怎么办
缓解宝宝胀气可通过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按摩,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促肠道蠕动排气体)、飞机抱(让宝宝趴在前臂呈飞机状,模拟子宫姿势给腹压排气体)、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妈妈避产气食物,配方奶喂养注意奶瓶使用和冲调比例)、拍嗝(喂奶后竖抱拍背至打嗝,排出吃奶吸入空气),小月龄宝宝操作需轻柔,注意保暖,异常及时就医。 一、腹部按摩 1.操作方法:家长洗净双手后,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呈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科学依据:这种顺时针按摩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胀气。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腹部按摩能够有效改善婴儿胃肠功能,减轻腹胀症状。 二、飞机抱 1.操作方法:家长让宝宝趴在自己的forearms(前臂)上,宝宝的头部趴在家长的一侧手臂上,身体呈飞机状。 2.科学依据:飞机抱的姿势可以模拟宝宝在子宫内的姿势,给宝宝腹部一定压力,帮助排出气体,缓解胀气。这种姿势对小月龄宝宝胀气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是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缓解宝宝胀气的方法之一。 三、调整喂养方式 1.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等。因为妈妈饮食中的成分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从而引起宝宝胀气。 2.配方奶喂养注意事项: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的正确使用。保证宝宝在吃奶时能够让奶嘴充满奶液,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冲调奶粉时要按照正确的比例,过浓或过稀的奶粉都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引起胀气。 四、拍嗝 1.操作方法:每次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让宝宝的头部靠在家长肩膀上,然后用空心掌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从下往上拍,直到宝宝打出嗝来。 2.科学依据:拍嗝可以帮助宝宝排出吃奶时吸入的空气,减少气体在胃内积聚,从而缓解胀气。研究显示,喂奶后及时拍嗝能有效降低婴儿吐奶和腹胀的发生几率。 特殊人群(小月龄宝宝)温馨提示 小月龄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采取上述缓解胀气措施时要格外小心。进行腹部按摩和拍嗝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脆弱的身体。在调整喂养方式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因为腹部着凉也可能加重胀气情况。
2025-10-17 11:57:35 -
小孩早上短暂性肚子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早上短暂性肚子疼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因素(进食过快或过多、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胃肠功能紊乱(腹部着凉、肠道菌群失调)、其他因素(肠道寄生虫感染、功能性腹痛),家长需观察疼痛表现等,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帮小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保暖、培养卫生习惯、关注心理状态来降低风险。 一、饮食因素 1.进食过快或过多:小孩如果早上进食速度过快,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或者一次性进食过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都可能引起短暂性肚子疼。例如,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胃肠蠕动不协调,引发腹部不适。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小孩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比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早上饮用牛奶后,就可能出现肚子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特定年龄段的小孩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儿期和幼儿期。 二、胃肠功能紊乱 1.腹部着凉:小孩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早上腹部着凉,会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导致短暂性肚子疼。特别是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较大,若小孩穿着过少,腹部暴露,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2.肠道菌群失调:小孩的肠道菌群尚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失调。比如饮食不规律、生病使用抗生素等情况,都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早上短暂性肚子疼的现象。 三、其他因素 1.肠道寄生虫感染:虽然现在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小孩可能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可能会刺激肠道,导致小孩早上出现短暂性肚子疼的情况,尤其在卫生习惯较差的小孩中更易发生。 2.功能性腹痛:一些小孩可能存在功能性腹痛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可能与小孩的心理因素有关,比如学习压力、生活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小孩出现早上短暂性肚子疼,但经过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对于小孩早上短暂性肚子疼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观察小孩疼痛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等。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快、过多及食用易过敏、难消化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培养小孩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同时关注小孩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功能性腹痛的发生风险。
2025-10-17 1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