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宝宝为什么会细菌感染

    宝宝细菌感染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自身因素有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弱;外部环境因素有接触感染源(人群、物品接触)、环境卫生不佳(室内外卫生问题)。 一、宝宝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宝宝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例如,婴幼儿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相对较弱,补体系统等免疫成分也未完全成熟。这使得宝宝对细菌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比如,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阶段,由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又未完全建立,是细菌感染的高发年龄段。 2.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 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角质层薄,屏障功能不完善。如果皮肤有破损,如擦伤、抓伤等,细菌就容易通过破损处侵入体内引发感染。另外,宝宝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屏障也相对薄弱。例如,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细菌等异物,当宝宝吸入含有细菌的空气时,就容易导致呼吸道细菌感染;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当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时,就容易引起胃肠道的细菌感染。 二、外部环境因素 1.接触感染源 人群接触:宝宝如果经常接触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人群,如家人患有肺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就容易被传染。因为宝宝的免疫力低,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接触到细菌。例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宝宝之间容易相互传播细菌感染性疾病。 物品接触:宝宝接触到被细菌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比如,宝宝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等,如果没有及时清洁消毒,上面的细菌可能会通过宝宝的手-口途径等侵入体内。例如,一些公共场合的玩具,可能被多个宝宝接触过,上面沾染了各种细菌,宝宝接触后就有感染风险。 2.环境卫生因素 室内卫生不佳:室内空气不流通、灰尘多等情况容易滋生细菌。例如,室内湿度不适宜时,一些细菌容易繁殖。如果宝宝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比如,冬季室内供暖时,空气干燥,细菌可能更容易在空气中悬浮,宝宝吸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室外环境污染:室外空气中的细菌污染也可能影响宝宝。例如,在一些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致病菌,宝宝外出时如果吸入含有这些细菌的空气,就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另外,在一些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附近,宝宝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威胁。

    2025-10-17 11:51:01
  • 孩子发烧怎么按摩退烧方法

    小儿发热可通过开天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约30-50次,疏风解表开窍醒神助退热)、推坎宫(两拇指指腹从眉头沿眉向眉梢分推约30-50次,疏风解表醒脑明目辅助退热)、揉太阳穴(两拇指或中指端在太阳穴揉动约30-50次,疏风清热醒脑明目缓解不适)、清天河水(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100-300次,清热解表散热退烧)等推拿手法辅助退热,但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小儿发热持续不退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及小儿个体差异等确保安全。 一、开天门 1.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指腹自小儿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2.原理:开天门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从中医经络角度,刺激头部经络穴位,可调节人体气血流通,对于小儿发热有一定的退热功效,能促进机体的阳气运行,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邪。 二、推坎宫 1.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指腹从小儿眉头沿眉向眉梢分推,约推30-50次。 2.原理:推坎宫可疏风解表、醒脑明目,通过对眉弓部位经络穴位的刺激,能调节小儿的经络气血,缓解发热时的不适症状,起到辅助退热的作用,同时对小儿可能伴随的头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揉太阳穴 1.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或中指端在小儿太阳穴揉动,约揉30-50次。 2.原理:太阳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揉太阳穴可以起到疏风清热、醒脑明目的作用,对于小儿发热引起的头晕、头痛等有缓解作用,帮助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促进机体恢复。 四、清天河水 1.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自小儿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2.原理:天河水是中医推拿中的一个特定部位,清天河水有清热解表的功效,通过推揉这个部位,可以将体内的热邪向外散发,是小儿退热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能有效地帮助小儿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发热时进行按摩退烧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如果小儿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精神萎靡、抽搐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手法轻柔,根据小儿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小儿的舒适和安全。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在操作时也需要适当调整力度和次数等,充分考虑小儿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2025-10-17 11:50:04
  • 三个月多的宝宝每次母乳喂养量应该是多少

    三个月多宝宝母乳喂养量存个体差异受自身生理及生长速度影响按需喂养可据宝宝满足感与后续需求判断早产等特殊情况需依医生评估调整妈妈需营养均衡且注意喂养姿势以保乳汁质量与宝宝进食舒适。 一、母乳喂养量的大致范围及影响因素 1.大致范围:三个月多的宝宝每次母乳喂养量通常在90-150毫升左右,但这只是一个参考区间。不同宝宝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可能每次能摄入约120毫升,而有的宝宝每次可能吃90毫升就表现出饱足状态。 个体差异影响:宝宝的胃口大小受自身生理特点影响,每个宝宝的消化能力、新陈代谢速度等存在不同,这就导致了母乳喂养量的个体差异。例如,有些宝宝天生胃肠蠕动较快,消化吸收相对迅速,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食但每次摄入量相对少些;而有些宝宝胃肠功能相对平缓,单次能容纳更多的母乳。 生长速度影响:若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那么每次的母乳喂养量可能会相对增多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反之,生长速度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时,母乳喂养量可能会在上述大致范围内有所波动。 二、按需喂养原则及判断依据 1.按需喂养:应遵循按需喂养的方式,即宝宝饿了就进行喂养。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可以通过以下表现: 满足感表现:宝宝吃完母乳后若有满足感,表现为安静、神情愉悦,并且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安稳状态,比如可以安静入睡1-3小时左右,通常提示宝宝此次摄入的母乳量基本能满足其当下需求。 观察后续需求:如果宝宝很快又出现饥饿表现,如频繁哭闹、嘴巴做吸吮动作等,可能意味着此次喂养量相对不足,需要适当调整下次喂养的量,但也需注意排除其他非饥饿因素导致的哭闹,比如尿布潮湿等情况。 三、特殊情况及温馨提示 1.特殊情况考虑:如果宝宝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早产等,其喂养量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评估来进行调整。早产宝宝的消化功能相对更不成熟,胃容量更小,所以每次母乳喂养量需要从较少的量开始逐步递增,并且要密切观察宝宝进食后的反应,如是否有腹胀、呕吐等不适表现。 2.温馨提示:妈妈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营养均衡,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因为妈妈的饮食会直接影响到母乳的成分,充足且营养丰富的乳汁才能更好地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喂养的姿势正确,避免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引起吐奶等不适情况。

    2025-10-17 11:49:05
  • 男孩子青春期发育

    男孩子青春期一般10至14岁左右开始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影响,有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变化及肩宽臀窄等身体形态改变,遗传、营养、环境、疾病可影响其发育,健康管理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关注心理并定期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青春期启动时间 男孩子青春期一般从10-14岁左右开始,但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因素影响显著,若父母青春期发育偏早,孩子通常也会较早启动;营养状况也起作用,营养充足者可能相对更早进入青春期;环境因素如内分泌干扰物等也可能对启动时间产生影响。 二、主要发育表现 1.第二性征变化:睾丸增大是青春期启动的重要标志,随后阴茎逐渐增长增粗,阴毛开始生长,顺序通常为耻骨区、股内侧,之后出现腋毛、胡须,声音逐渐变粗,呈现男性化特征。2.身体形态改变:肌肉逐渐发达,身高增长速度加快,出现肩宽臀窄的体型变化。 三、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父母青春期发育的时间和特征会遗传给子女,若家族中青春期启动较早或较晚,孩子相应受影响。2.营养因素: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是正常青春期发育的基础,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青春期启动延迟或发育不良。3.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影响青春期发育进程;长期接触电子屏幕等导致的作息不规律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4.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可影响激素分泌,从而导致青春期发育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四、健康管理要点 1.饮食方面: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以支持肌肉和器官发育,补充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促进骨骼生长,多吃新鲜蔬果保证维生素摄入。2.睡眠方面:保证充足睡眠,每晚8-10小时,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有助于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3.运动方面:鼓励适度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增强体质。4.心理方面: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由于激素波动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家长和老师应给予理解和心理支持,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及时疏导不良情绪。5.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等指标,若发现发育过早(如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或过晚(14岁后仍无明显第二性征发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7 11:48:13
  • 学步车对孩子怎么样

    学步车对孩子有潜在危害和需谨慎看待的益处,潜在危害包括影响运动发育及增加受伤风险,益处是一定程度让孩子移动便利但需谨慎。 一、潜在危害方面 1.影响运动发育 正常情况下,孩子需要通过爬行、扶站、扶走等阶段逐步发展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使用学步车会让孩子过早地处于站立和移动状态,由于学步车的轮子会使孩子的身体处于不稳定的悬浮状态,孩子不需要像正常学习走路那样用力去支撑身体保持平衡,会阻碍孩子正常运动发育进程。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学步车的孩子在独立行走的时间上可能会晚于未使用学步车的孩子,而且在平衡感、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尤其是12-18个月这个阶段,正常的运动发育规律被打乱,孩子本应通过自身努力去探索和学习行走相关的肌肉控制等能力,而学步车的使用剥夺了这一过程。 2.增加受伤风险 碰撞受伤:学步车移动速度相对较快,孩子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准确控制方向,容易碰撞到家具、墙壁等硬物,导致头部、身体等部位受伤。比如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孩子驾驶学步车快速转弯时,可能会不小心撞到墙角,造成擦伤、撞伤等。 跌落危险:学步车可能会从楼梯等高处跌落,孩子从学步车上摔落下来,可能会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后果。对于有楼梯的家庭环境,使用学步车存在很大的跌落风险,因为孩子可能在家长不注意时推动学步车靠近楼梯边缘,进而发生跌落。 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如果家庭中有较多的家具摆放或者存在楼梯等设施,使用学步车的受伤风险会更高。有病史的孩子,如本身有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使用学步车会进一步加重受伤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二、益处方面(需谨慎看待) 1.一定程度的移动便利 在家庭环境中,学步车可以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移动,能够到达一些孩子自己爬行难以到达的地方,满足孩子探索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例如,孩子可以通过学步车靠近自己感兴趣的玩具等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机会。但这种便利是建立在可能损害孩子健康发育和增加受伤风险的基础上,不能作为鼓励使用学步车的主要理由。 对于一些身体相对较弱或者活动能力有限的孩子,在家长密切监护下短时间使用学步车来进行有限范围的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活动需求,但这也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环境。

    2025-10-17 11:47: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