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如何治疗十四岁的多动症男孩
针对多动症的综合干预包括个体化教育支持(依患儿特点制定方案、调整策略)、应用行为疗法(正强化良好行为、消退不良行为),药物需专业医生评估后遵医嘱使用,生活方式调整有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饮食调节(增富含Omega-3食物、避高糖高盐及添加剂食物)、运动干预(保证中等强度运动),还需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家长老师给予理解支持,定期复诊沟通异常保障健康成长。 一、综合干预措施 1.个体化教育支持:根据患儿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营造结构化学习环境,如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步骤、提供明确的学习规则与时间安排,助力其集中注意力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关注其在课堂及学习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适配患儿需求。 2.行为疗法应用: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通过正强化机制,对患儿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等正向激励,对不良行为运用消退等方法进行纠正,逐步帮助患儿建立并巩固良好的行为模式,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二、药物治疗选择 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儿具体病情评估后,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常见可考虑使用中枢兴奋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医生会综合考量患儿整体状况来确定是否用药及药物种类。 三、生活方式调整 1.睡眠管理:保证患儿每日拥有9~12小时充足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稳定患儿的神经状态,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饮食调节:合理安排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类等,此类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改善多动症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益处,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盐及含食品添加剂较多的食物。 3.运动干预:每日确保患儿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适度运动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与神经递质平衡,对缓解多动症的多动、冲动等症状有积极作用。 四、温馨提示 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避免给患儿施加过大压力,家长与老师应给予充分理解、耐心与支持,多鼓励患儿发挥自身优势。定期带患儿进行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留意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2025-10-17 11:39:46 -
一周宝宝拉肚子像水一样怎么办
一周宝宝拉肚子像水一样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口服补液盐等;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妈妈需清淡,配方奶宝宝可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密切观察大便情况、宝宝精神状态,保持臀部清洁,若出现持续不缓解、高热、精神异常、大便带血等情况及时就医。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原因:一周宝宝拉肚子像水一样,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可以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制合适的浓度给宝宝少量多次服用。如果宝宝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可以尝试用小勺慢慢喂,或者选择含有电解质的母乳或配方奶来补充。 二、调整饮食 1.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的饮食需要注意,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同时,母乳喂养的频率可以适当调整,可能需要增加喂养次数,每次喂养量适当减少。 2.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考虑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因为宝宝拉肚子可能是肠道对乳糖消化不耐受引起的,无乳糖配方奶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缓解腹泻症状。 三、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大便情况:密切观察宝宝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如果大便中出现脓血、黏液,或者腹泻症状持续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2.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注意宝宝的精神是否萎靡、有无哭闹不安、是否有尿量减少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脱水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四、保持臀部清洁 1.原因:拉肚子频繁,粪便对宝宝臀部皮肤刺激较大,容易引起红臀等问题。 2.方法:每次宝宝大便后,用温水轻轻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可以适当涂抹一些护臀膏来保护臀部皮肤。 五、及时就医 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如果宝宝拉肚子像水一样的情况持续超过24小时没有缓解;宝宝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宝宝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明显异常;大便中带血等。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可能会做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腹泻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对于一周的宝宝,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处理拉肚子像水一样的情况时要格外谨慎和细心,严格遵循科学的护理和处理方法,确保宝宝的健康。
2025-10-17 11:38:52 -
两岁宝宝脸上有白斑是怎么回事
两岁宝宝脸上出现白斑可能由白色糠疹、白癜风、花斑糠疹、无色素痣、贫血痣等引起,白色糠疹可能与皮肤干燥等有关,表现为面部色素减退斑伴细薄鳞屑;白癜风与遗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边界清楚白斑;花斑糠疹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有边界清楚点状斑疹及细小鳞屑;无色素痣是先天性色素减退斑,边界模糊不规则;贫血痣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摩擦患部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而白斑不红,家长发现应带宝宝及时就医,医生会明确原因并处理,同时注意宝宝皮肤护理。 一、白色糠疹 1.病因:可能与皮肤干燥、日晒、维生素缺乏、微生物感染(如马拉色菌)等有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两岁宝宝也可能发生。 2.表现:面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色素减退斑,边界不清,上面覆盖有细薄的糠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宝宝可能有轻度瘙痒。 二、白癜风 1.病因: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2.表现: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白斑,白斑内的毛发可正常或变白。白癜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两岁宝宝也可能发病,白斑可发生在面部等部位。 三、花斑糠疹(花斑癣) 1.病因: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多与多汗、卫生状况不佳等因素有关。 2.表现:初期为以毛孔为中心、边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表面有细小鳞屑。好发于面颈部等部位。 四、无色素痣 1.病因:是一种先天性、局限性色素减退斑,为胚胎发育时期的黑素细胞功能障碍所致。 2.表现: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局限性浅色斑,边界模糊不规则,持续终身不变。 五、贫血痣 1.病因: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因局部毛细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导致血管收缩,局部皮肤缺血而出现浅色斑。 2.表现:出生后即有,摩擦患部时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而白斑本身不红。 当发现两岁宝宝脸上有白斑时,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明确白斑的原因。如果是白色糠疹,一般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日晒等,可自行好转;如果是白癜风等其他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同时,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刺激。
2025-10-17 11:37:46 -
三岁八个月女孩身高体重标准
三岁八个月女孩身高均值约97.5cm,正常范围92.5-102.5cm,受遗传、营养、睡眠影响,异常需就医;体重均值约14.3kg,正常范围12.6-16.1kg,与饮食、疾病、遗传、活动量相关,异常需调整。 一、身高标准 1.均值范围:三岁八个月女孩身高的均值约为97.5cm左右,正常范围一般在92.5cm-102.5cm之间。身高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遗传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身高较高,孩子身高有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营养状况也至关重要,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有助于骨骼生长,比如富含钙的牛奶、鱼虾等食物对身高增长有益;此外,睡眠也会影响身高,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三岁八个月孩子需要保证11-13小时左右的睡眠,有利于身高的正常发育。 2.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身高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可能略高于均值,有些可能略低于均值,但如果孩子身高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或者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比如一年内身高增长少于5cm,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因素,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骨龄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体重标准 1.均值范围:三岁八个月女孩体重均值约为14.3kg左右,正常范围一般在12.6kg-16.1kg之间。体重与营养摄入和身体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结构是维持正常体重的关键。孩子的饮食应该包含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各类食物,保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如果孩子体重过高,超过正常范围较多,需要注意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品等,同时增加运动量;如果体重过低,低于正常范围较多,要排查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问题,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2.影响因素:除了饮食,疾病也会影响体重,如患有慢性腹泻、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时,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从而影响体重。此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体重偏轻或偏重的倾向,孩子体重可能会受此影响。同时,孩子的活动量也会影响体重,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维持正常体重,而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体重异常。
2025-10-17 11:37:00 -
小孩睡着后出汗怎么回事
小孩睡着后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新陈代谢旺盛及环境因素影响;病理性因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结核)及其他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若小孩出汗严重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要保持小孩皮肤清洁干燥。 环境因素影响:如果小孩睡眠时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被子盖得太厚或者室内空气不流通等,都可能导致小孩出汗。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室内温度较高,小孩睡觉时如果穿着过多或盖的被子过厚,就会通过出汗来散热。通常将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穿着合适厚度的睡衣和盖适宜厚度的被子时,小孩睡眠出汗情况会有所改善。 病理性因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汗腺分泌增多。除了睡眠时出汗多外,还常伴有夜间哭闹、易惊醒、方颅、鸡胸、漏斗胸等骨骼改变。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小孩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对于有这种情况的小孩,需要补充维生素D并适当晒太阳来改善症状。 感染性疾病:当小孩患有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初期,在体温上升阶段可能会出现入睡后出汗的情况,这是机体的一种调节反应。另外,结核感染也会导致小孩夜间盗汗,同时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例如,小孩患肺炎时,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体温变化,进而影响汗腺分泌。对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出汗,需要针对具体的感染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等。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多汗的情况,尤其是在活动后或睡眠时。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儿,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率增高,也会出现多汗、烦躁、食欲亢进等症状,但在儿童中相对少见。对于这类疾病导致的出汗,需要通过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如果小孩睡着后出汗情况较为严重,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体重不增、发热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D测定、结核菌素试验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小孩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小孩因为出汗过多而着凉。
2025-10-17 11: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