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孩子抽搐怎么办

    孩子抽搐时要确保安全,将孩子转移到安全处侧卧,清理分泌物,记录抽搐表现后及时就医,不同年龄孩子有特殊考虑,曾有抽搐经历的孩子要预防再次抽搐,高热惊厥者发热时及时降温,癫痫患儿遵医嘱服药并避免诱发因素。 一、确保安全 当孩子发生抽搐时,首先要将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平坦的地面或床面,避免孩子在抽搐过程中碰到尖锐或坚硬的物体而受伤。同时,让孩子侧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孩子嘴里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但注意不要强行用手去抠,以免造成损伤。 二、记录抽搐表现 要记录孩子抽搐的持续时间、具体表现等情况。比如抽搐时是全身抽搐还是局部抽搐,眼睛、肢体等的具体状态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后续判断病情很重要。 三、及时就医 在采取初步的安全措施后,应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引起孩子抽搐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多因感染导致体温突然升高引起)、癫痫发作、电解质紊乱(如低钙等)、颅内感染等多种情况。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不同年龄孩子的特殊考虑 婴儿期:婴儿抽搐时更要格外小心护理,因为婴儿的各项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要注意观察婴儿抽搐时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平稳。由于婴儿不会表达,更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等变化,及时将详细情况告知医生。 幼儿及儿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是高热惊厥导致的抽搐,要回顾孩子近期的感染情况,如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史,医生会根据感染情况进行抗感染等相关治疗。如果是癫痫导致的抽搐,需要进一步评估癫痫的类型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预防再次抽搐 如果孩子曾经有过抽搐经历,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再次抽搐的发生。对于高热惊厥的孩子,要在孩子发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避免体温快速上升引发惊厥。如果是癫痫患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复诊,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随意停药、减药等情况,同时要避免孩子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

    2025-10-17 11:24:50
  • 新生儿吃奶时间长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吃奶时间长可能由多因素导致,包括早产儿或出生体重过低者吸吮反射协调性欠佳,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儿患鹅口疮等口腔问题,喂养姿势不当,新生儿自身困倦、受环境干扰或存在个体差异,母亲需密切观察状态、确保喂养姿势正确、检查口腔状况、判断母乳分泌情况、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并营造安静舒适吃奶环境。 一、吸吮能力因素 早产儿或出生体重过低的新生儿,其神经系统及口面部肌肉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吸吮反射的协调性欠佳,使得吃奶时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来获取足够奶量。例如,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吸吮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如足月儿,从而导致吃奶时间延长。 二、母乳分泌情况 若母亲乳汁分泌量不足,宝宝为了获取足够营养,会通过频繁且长时间的吸吮来尝试满足需求。这可能与母亲营养状况、休息不足等因素相关,当母亲摄入营养不均衡或休息不佳时,可能影响乳汁分泌量,进而致使新生儿吃奶时间变长。 三、口腔相关问题 如新生儿患有鹅口疮,口腔内会出现白色斑膜,吃奶时病变部位受到刺激会引发疼痛,宝宝会因不适而抗拒有效吸吮,表现为吃奶时间延长。此外,口腔内若存在其他异常,如舌系带过短等,也可能影响宝宝的吸吮效率,导致吃奶时间增长。 四、喂养姿势影响 喂养时若姿势不当,宝宝无法有效含接乳头(正确含接应包含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会造成吸吮效率低下,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吃到足够奶量。例如,宝宝含接乳头过浅,无法充分挤压乳晕促进乳汁流出,就会延长吃奶时间。 五、新生儿自身状态 新生儿在困倦、环境干扰较多(如周围声音嘈杂、光线过亮等)时,吃奶会不够专注,从而导致吃奶时间延长。此外,新生儿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吃奶时间有所不同,部分新生儿本身吃奶节奏较慢,但只要生长发育指标正常,一般属于正常情况。 温馨提示 母亲需密切观察新生儿吃奶时的状态,确保喂养姿势正确,及时检查宝宝口腔有无异常。若怀疑母乳分泌不足,可通过观察宝宝吃奶后是否有满足感、体重增长是否正常等来判断。对于存在口腔问题的新生儿,应及时就医评估处理。同时,为新生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吃奶环境,有助于提高吃奶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吃奶时间延长情况。

    2025-10-17 11:22:06
  • 如何帮助小孩克服胆小怕黑怕鬼的心理问题

    营造安全舒适环境需调节光线并避免不实诱导,正面引导要耐心倾听理解且用适合方式科学解释普及,借助合适辅助工具可准备安抚物品及用趣味遮光装饰,逐步暴露法从孩子可接受短时间黑暗开始渐进适应,培养自信心需鼓励自信活动并及时表扬及考虑年龄差异遵循安全护理原则。 一、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1.光线调节:确保孩子睡眠及活动区域光线柔和,可使用亮度适宜的小夜灯,避免完全黑暗带来的过度不安感,研究表明稳定的光线环境有助于缓解儿童对黑暗的恐惧情绪。2.避免不实诱导:日常交流中不传播无科学依据的鬼怪恐怖情节,防止孩子因不当信息强化恐惧心理。 二、正面引导与有效沟通 1.倾听与理解:耐心倾听孩子对怕黑怕鬼的具体担忧内容,以平等的姿态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如“你能跟我讲讲你觉得黑夜里会有什么让你害怕的吗”。2.科学解释普及:用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解释黑暗的本质,如“黑暗只是没有光,就像我们闭上眼睛一样,并没有鬼怪存在”,借助绘本、短片等辅助孩子建立正确认知。 三、借助合适辅助工具 1.安抚物品陪伴:为孩子准备喜爱的安抚玩具、毛绒公仔等,让其在黑暗环境中有熟悉的陪伴物,增强安全感。2.趣味遮光装饰:使用带有卡通形象、孩子喜爱图案的遮光窗帘或床幔,将黑暗环境转化为带有童趣的空间,减少孩子对黑暗的抵触。 四、逐步暴露法助力适应 1.短期渐进适应:从孩子可接受的短时间黑暗环境开始,如先在卧室开小夜灯适应5-10分钟,逐步降低光线强度,每周适当延长在较暗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依据儿童适应情况循序渐进,遵循行为疗法中逐步暴露的科学原理。 五、培养自信心提升应对能力 1.鼓励自信活动:通过鼓励孩子参与绘画、简单体育运动等能增强自信的活动,当孩子在面对黑暗时有微小进步(如独自在微光环境中停留更久)时,及时给予具体表扬,如“你今天在关灯后还能自己玩一会儿,真棒”,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有勇气面对黑暗情境。同时需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差异,低龄儿童适应节奏更慢,要给予更多耐心与包容,始终以儿童舒适度为优先,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采用强制让低龄儿童接触黑暗等可能加重恐惧的不当方式。

    2025-10-17 11:21:42
  • 宝宝严重缺钙有什么表现和症状

    宝宝严重缺钙可致颅骨有软化、方颅及前囟门闭合延迟,胸廓现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有O型或X型腿,肌肉松弛致大运动发育迟缓呈蛙腹状,神经精神上易哭闹烦躁多汗有枕秃,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致易反复感染及出牙延迟排列不齐,需及时就医检测并通过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方式干预。 一、骨骼系统表现 1.颅骨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缺钙严重时可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部位,有类似按乒乓球的感觉;8-9月龄以上婴儿可能出现方颅,表现为额头前凸,头颅外形呈方盒状;前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门约1-1.5岁闭合,严重缺钙婴儿前囟门可能延迟至2-3岁闭合。 2.胸廓畸形:1岁左右婴儿严重缺钙可出现肋骨串珠,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形成钝圆形隆起,多发生在肋骨下缘;还可能出现鸡胸(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脯)或漏斗胸(胸骨向内凹陷),影响胸廓正常形态及呼吸功能。 3.四肢畸形: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严重缺钙可导致下肢畸形,出现O型腿(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或X型腿(站立时两膝能相碰而两足内踝不能靠拢),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及外观。 二、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1.肌肉松弛:严重缺钙会使宝宝肌肉张力降低,表现为抬头、坐、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迟缓,例如正常4月龄婴儿可抬头较稳,而严重缺钙婴儿可能4月龄仍不能较好抬头;同时腹部肌肉松弛可呈现蛙腹状。 2.神经精神症状:血钙降低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宝宝常出现易哭闹、烦躁不安,夜间睡眠时多汗,汗液刺激头皮可使宝宝频繁摇头擦枕,长期摩擦导致枕部头发稀少形成枕秃。 三、其他系统表现 严重缺钙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免疫系统,使宝宝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此外,在乳牙发育方面,可能出现出牙延迟、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影响宝宝咀嚼功能及口腔健康。若怀疑宝宝严重缺钙,需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检测血钙、骨密度等相关指标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干预,优先考虑通过调整饮食(如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像奶制品、豆制品等)及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等非药物方式改善,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2025-10-17 11:20:51
  • 宝宝可以喝苹果跟橙汁的原汁吗

    宝宝喝苹果原汁和橙汁原汁需考虑年龄因素,6个月以内一般不建议,6个月以上可逐渐少量饮用稀释后的,二者含营养成分但各有特点,饮用要注意卫生和个体差异,出现异常需立即停饮就医。 6个月以内婴儿:一般不建议直接喝苹果原汁和橙汁原汁。因为6个月以内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过早添加果汁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应是母乳或配方奶,其营养成分能够满足这个阶段婴儿的生长需求。 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逐渐尝试少量饮用稀释后的苹果原汁和橙汁原汁。6个月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此时可以将苹果原汁或橙汁原汁用温水适当稀释,如按照1:1的比例稀释后,观察婴儿饮用后的反应。如果婴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可逐渐增加饮用的量,但也不宜过多。这是因为随着婴儿月龄增长,其消化系统有了一定发育,适量的稀释后的果汁可以为婴儿提供一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仍不能替代主食。 营养成分及作用 苹果原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适量饮用稀释后的苹果原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婴儿补充部分维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原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过量饮用可能会影响婴儿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 橙汁原汁: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然而,橙汁中的糖分含量相对苹果原汁可能更高一些,而且有些婴儿可能对橙汁中的某些成分更敏感,饮用后可能出现过敏等反应,如皮疹、呕吐等。所以在给婴儿饮用橙汁原汁时更要谨慎,同样需要先少量尝试并充分稀释。 饮用注意事项 卫生问题:无论是苹果原汁还是橙汁原汁,在给婴儿饮用前都要确保其卫生安全。要选择新鲜的水果制作原汁,并且在制作和保存过程中要避免污染。例如,制作原汁的容器要经过严格消毒,保存时要放在合适的温度下,防止细菌滋生。 个体差异:每个婴儿的体质不同,对苹果原汁和橙汁原汁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婴儿可能饮用少量稀释后的果汁就很适应,而有的婴儿可能饮用后很快出现不适。所以家长在给婴儿引入果汁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如大便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出现腹泻、呕吐、过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给婴儿饮用,并及时就医。

    2025-10-17 11:19: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