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2岁宝宝半夜哭闹的原因是什么
2岁宝宝半夜哭闹可能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生理需求方面有饥饿、口渴、尿布不适;环境因素有温度不适、光线过强、噪音干扰;身体不适有出牙不适、腹痛、发热;心理因素有缺乏安全感、情绪不佳。 口渴:宝宝身体水分流失后可能因口渴哭闹,若宝宝睡觉环境干燥或自身水分摄入不足,夜间会感觉口渴,通过哭闹表达需求。 尿布不适:尿布潮湿或粪便刺激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从而哭闹,宝宝皮肤较为娇嫩,潮湿的尿布长时间接触皮肤易引起不适。 环境因素相关原因 温度不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适而哭闹,2岁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善,室温过高会使宝宝感觉燥热,过低则会让宝宝身体发冷。比如,室温在25℃-28℃较为适宜宝宝睡眠,若室温高于30℃或低于20℃都可能导致宝宝哭闹。 光线过强:夜间环境光线过强会干扰宝宝睡眠,影响其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宝宝可能因光线刺激而醒来哭闹。 噪音干扰:突然的噪音会惊吓到宝宝,使其哭闹,宝宝对周围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轻微的噪音都可能影响其睡眠状态。 身体不适相关原因 出牙不适:2岁宝宝处于出牙期时,牙齿萌出会导致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从而在半夜哭闹,有的宝宝还可能伴有流口水、烦躁等表现。 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腹痛导致半夜哭闹,如消化不良,宝宝饮食不当,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肠胀气也较为常见,宝宝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或哭闹时吞咽空气等都可能导致肠胀气,引起腹部不适哭闹。 发热:宝宝身体感染等情况可能导致发热,体温升高会让宝宝感觉身体不适而哭闹,需要密切监测宝宝体温变化。 心理因素相关原因 缺乏安全感:宝宝可能因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身边照顾者而缺乏安全感,在半夜醒来后哭闹,尤其是当宝宝从深度睡眠中醒来,周围环境陌生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情绪不佳:白天受到惊吓、与家人有小摩擦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心理上有情绪积压,在半夜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
2025-10-17 10:51:17 -
小孩发热不退怎么办
小孩发热不退需明确发热定义及观察要点,包括体温、精神状态、伴随症状等;可采取调节环境温度、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若体温超38.5℃、持续超3天或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明确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低龄儿童更要谨慎对待。 一、明确发热定义及观察要点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儿童正常体温因测量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如腋下体温36-37℃为正常范围。当小孩发热不退时,首先要观察体温变化、精神状态、伴随症状等。比如精神状态好但体温反复,可能是普通感染;若精神萎靡、伴频繁呕吐、抽搐等,需警惕严重疾病。 二、物理降温措施 1.调节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左右,适当通风,让孩子处于舒适的环境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加重发热不适。对于婴儿,要注意衣物穿着适中,不要包裹过紧。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左右,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足底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三、及时补充水分 发热会使孩子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鼓励孩子多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以防止脱水。对于较小的婴儿,可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因为母乳中含有较多水分,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营养。 四、及时就医评估 当小孩发热不退时,若体温超过38.5℃(或根据孩子个体情况,如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体温稍高就需干预),或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上述精神萎靡、频繁呕吐、抽搐、皮疹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发热原因,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等,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必须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后开具,家长不可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对于低龄儿童,更要谨慎对待发热不退的情况,及时就医能更好地保障孩子健康。
2025-10-17 10:50:38 -
10岁男孩子生殖器周围长黑毛是怎么回事
10岁男孩子生殖器周围长黑毛多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第二性征正常发育表现,青春期发育时间进程受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若第二性征过早或过晚出现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保持孩子生活环境健康规律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青春期发育的正常表现 10岁男孩子生殖器周围长黑毛多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第二性征发育表现。青春期启动时,体内雄激素水平逐渐升高,雄激素可刺激毛囊生长,促使阴毛等第二性征逐渐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男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在9~14岁左右,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若家族中青春期发育起始年龄较早,孩子也可能相对较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表现。 二、个体差异相关因素 青春期发育的时间和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营养状况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充足均衡的营养有助于正常的青春期发育;环境因素也有一定作用,如现代社会环境中一些含激素的物质暴露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以自身内分泌调节为主;遗传因素占比较大,父母青春期发育情况会遗传给子女,若父母青春期启动早,孩子也可能相对较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三、异常情况的就医建议 虽然多数情况下生殖器周围长黑毛是正常青春期发育表现,但如果孩子第二性征过早(如8岁前出现明显阴毛、阴茎增粗增长等)或过晚(14岁后仍无明显第二性征发育迹象)出现,或者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乳房发育、身高增长异常等,建议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相关检查(如性激素水平测定、骨龄检测等)来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等方面的异常情况。 四、心理关怀方面 青春期发育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避免孩子因青春期发育产生心理压力或自卑等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健康和规律,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运动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025-10-17 10:49:55 -
小孩误吞硬币了怎么治疗
小孩误吞硬币后先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若有需立即打急救电话并急救,若无则尽快带就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硬币位置,硬币在食管等部位可借内镜取出,极少数嵌顿胃肠道内经评估无法内镜取出需外科手术,低龄儿童要格外重视看护,密切观察精神等情况,异常即就医并配合医生检查治疗。 一、初步观察与紧急情况判断 当小孩误吞硬币后,首先观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难、剧烈咳嗽、面色发紫、哭闹不止等紧急情况。若出现上述紧急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可能存在异物阻塞气道的危险,需争分夺秒进行急救处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1岁以上儿童,通过冲击腹部使异物排出;婴儿则采用拍背和胸外按压结合的方式)。 二、非紧急情况的就医与检查 若孩子无上述紧急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片等,以明确硬币的位置(如在食管、胃肠道等具体部位)。通过X线检查可观察硬币的形态、大小及所处的具体消化道位置,从而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三、异物取出方法 1.内镜取出:若硬币位于食管等部位,医生可能会借助内镜(如胃镜等)将硬币取出。内镜取出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内镜可精准到达异物所在位置,利用器械将硬币抓取并取出,该方法对孩子身体创伤相对较小。 2.外科手术取出:极少数情况下,若硬币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出现嵌顿等情况,经评估无法通过内镜取出时,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取出,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低龄儿童,家长需格外重视。低龄儿童误吞异物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低龄儿童的看护,避免其接触硬币等小物件,降低误吞风险。在就医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严格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以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2025-10-17 10:49:11 -
孩子摔跤额头起了一个大包怎么办
孩子摔跤额头起大包,首先要观察伤情,72小时内可冷敷;出现严重症状或大包情况异常要及时就医;后期要保持局部清洁并观察恢复情况,日常要注意防护孩子避免摔跤。 冷敷: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者使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孩子的皮肤。对于婴儿等皮肤较为娇嫩的儿童,更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 及时就医的情况 出现严重症状: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持续嗜睡、意识模糊、头痛剧烈、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孩子有颅内损伤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例如,颅内出血等情况可能在受伤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及时就医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大包情况异常:如果额头的大包持续增大、质地变硬、局部皮肤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加剧,或者大包中心有波动感,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穿刺引流等。 后期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在孩子额头大包的恢复过程中,要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孩子用手搔抓大包部位,防止感染。如果大包有破损,要及时用碘伏等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修剪孩子的指甲,避免孩子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观察恢复情况:持续观察孩子额头大包的恢复情况,包括肿胀是否消退、皮肤颜色是否恢复正常等。一般来说,较小的血肿可能在1-2周内逐渐吸收消退,但如果长时间不消退或者出现异常变化,应再次就医复诊。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防护,避免孩子摔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生摔跤起大包的情况,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和观察,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
2025-10-17 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