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三岁小孩吃什么吐什么怎么回事
三岁小孩吃什么吐什么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家庭初步护理要暂时禁食并观察病情变化,若呕吐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伴随症状需及时就医,且三岁小孩护理要格外小心、遵循安全原则并及时沟通病情。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情况 1.胃肠型感冒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了呕吐,还常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如秋冬季节或春夏季节交替时,病毒活跃,儿童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加。 2.急性胃肠炎 饮食因素:如果三岁小孩食用了不洁食物,比如变质的水果、被细菌污染的奶制品等,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另外,过量进食也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儿童的胃肠消化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一次性进食过多超出了胃肠的消化能力。 感染因素:除了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 3.肠梗阻 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除了呕吐,还可能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儿童如果有肠套叠、肠粘连等情况可能导致肠梗阻,三岁小孩活泼好动,肠道蠕动等情况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肠套叠等情况。 二、家庭初步护理措施 1.暂时禁食 当小孩吃什么吐什么时,首先要暂时停止进食进水,一般禁食2-4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但要注意少量多次给小孩喝些淡盐水,防止脱水,因为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淡盐水可以补充部分丢失的电解质。 2.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小孩的呕吐频率、呕吐物的性状,比如是纯胃内容物还是含有胆汁、血液等。同时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腹痛、腹胀、尿量等情况。如果呕吐频繁,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有脱水或其他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呕吐持续不缓解 如果小孩经过短暂禁食后,仍然频繁呕吐,不能进食任何东西,需要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 2.出现严重伴随症状 当小孩伴有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腹痛剧烈、腹胀明显、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就医,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重,如肠梗阻、严重感染等,需要紧急处理。 四、特殊人群(三岁小孩)的注意事项 三岁小孩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应对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时,家长要格外小心。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为护理不当给小孩带来额外的伤害。同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在给小孩补充水分时,要缓慢少量给予,防止再次引起呕吐。并且要根据小孩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及时与医生沟通小孩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治疗。
2025-10-17 12:49:27 -
婴儿血管瘤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
婴儿血管瘤最佳治疗时间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一般增生早期(出生后3-6个月内)开始干预较合适,局部药物治疗增生早期可开始,激光治疗增生早期部分适合的可进行,手术治疗较大等情况一般1岁以后,特殊人群早产儿需谨慎评估,要密切观察血管瘤生长变化定期评估来精准确定最佳治疗时间以保障预后。 增生早期的特点及治疗优势 婴儿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1-2个月内进入增生期,在增生早期(出生后3-6个月内)进行干预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时血管瘤处于快速增殖阶段,及时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其生长速度。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在增生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较高,通过一些治疗手段能够更有效地调节其增殖过程。例如,有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某些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局部药物治疗等)可以阻止血管瘤过度增殖,从而减轻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等不良影响。 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最佳干预时机 局部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浅表的婴儿血管瘤,在增生早期开始局部使用药物治疗是比较合适的。如局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如果发现血管瘤有增生迹象,就可以考虑开始局部应用这类药物进行干预。因为此时药物能够较好地渗透到血管瘤组织中,发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相对来说婴儿此时身体对药物的耐受等情况在可接受范围内。 激光治疗:对于部分浅表且有特殊表现的婴儿血管瘤,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也多在增生早期。一般在婴儿6个月左右,如果血管瘤适合激光治疗,此时进行激光干预可以在控制血管瘤生长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婴儿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因为随着婴儿年龄增长,皮肤等组织逐渐发育,早期激光治疗可以利用激光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精准作用于血管瘤组织,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有严重并发症风险或者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儿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一般选择在婴儿1岁以后,但也需要根据血管瘤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这是因为婴儿在1岁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相对更成熟一些,能够更好地耐受手术创伤等。不过在这之前如果血管瘤出现了危及生命等紧急情况,则需要及时评估并可能提前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婴儿来说,在考虑最佳治疗时间时,要充分考虑婴儿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等。比如早产儿,由于其身体各项机能发育相对更不成熟,需要更谨慎地评估血管瘤的情况来确定治疗时机,一般可能需要在其矫正月龄达到合适阶段后再综合判断是否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变化情况,定期带婴儿到儿科或皮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评估,根据血管瘤的具体生长速度、部位等因素来精准确定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为婴儿血管瘤的良好预后提供保障。
2025-10-17 12:48:27 -
小孩增长身高的锻炼方法
儿童可通过篮球、跳绳等跳跃类运动,游泳、体操等伸展类运动促进身高增长,同时锻炼需规律,要做好热身放松,配合充足营养饮食与睡眠,为身高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跳跃类运动 1.篮球:小孩进行篮球运动时,频繁的跳跃动作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板。研究表明,定期参与篮球运动的儿童,在身高增长方面可能比不参与此类运动的儿童更有优势。篮球运动中,每次跳跃落地时对下肢骨骼产生的压力刺激,能够促进骨骼的代谢和生长。例如,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篮球运动,坚持数月后,可见身高增长的积极趋势。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篮球场地和规范的运动动作,避免受伤。 2.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增长身高的锻炼方式。跳绳时,每跳一次都是一次对身体的弹跳刺激。儿童在跳绳过程中,双脚离地、下落的动作会使腿部肌肉和骨骼受到反复的应力刺激。有研究显示,每天坚持跳绳10-15分钟,坚持3个月以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高增长。跳绳可以选择在平坦的地面进行,跳绳的速度和频率适中即可,避免过度疲劳。 二、伸展类运动 1.游泳:游泳是全身性的伸展运动,对身高增长很有帮助。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呈伸展状态,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部分重量,使得骨骼和关节能够更自由地伸展。儿童长期坚持游泳,比如每周游泳2-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水的压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为骨骼生长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供应。而且游泳对关节的冲击较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促进身高增长的运动方式。 2.体操:体操包含多种伸展动作,能够有效地拉伸肌肉和骨骼。例如儿童广播体操中的伸展运动部分,通过头部、四肢的伸展,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同时对骨骼的纵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定期进行体操锻炼,如每天早晨进行15分钟左右的体操练习,有助于儿童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并且刺激骨骼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体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动作,避免因动作不标准而造成损伤。 三、其他有助于身高增长的锻炼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进行增长身高的锻炼,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锻炼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不能间断性过强。其次,锻炼前后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活动,热身可以选择慢跑等方式5-10分钟,放松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5分钟左右,这样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另外,儿童的饮食营养也非常重要,在进行锻炼的同时,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为身高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充足的睡眠也不可忽视,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儿童每天需要保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与锻炼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身高增长。
2025-10-17 12:46:40 -
两三个月的宝宝怎样才算腹泻呢
两三个月宝宝腹泻可通过大便次数和性状判断,喂养因素如母乳妈妈饮食、人工喂养不当会致腹泻,感染因素中病毒、细菌感染也可引发,需注意皮肤护理、补充水分、保暖,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状变稀如水样等为腹泻表现,妈妈调整饮食、按说明冲泡奶粉等可预防喂养致腹泻,病毒感染伴发热呕吐等需加强护理,细菌感染及时就医勿自行用抗生素。 一、腹泻的定义及判断指标 (一)大便次数变化 两三个月的宝宝正常大便次数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相对较多,可能每天2-8次左右;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相对少些,通常每天1-4次左右。但如果宝宝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比如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较以往增加超过一倍以上,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较以往增加超过50%以上,就要警惕腹泻可能。 (二)大便性状改变 正常情况下,两三个月宝宝的大便多为糊状,颜色多为黄色或金黄色。如果宝宝大便变稀,呈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者大便中出现较多黏液、脓血等异常性状,也提示可能存在腹泻。例如,宝宝大便像稀水一样,水分明显增多,这就不符合正常大便的性状,属于腹泻的表现之一。 二、可能导致腹泻的因素及应对 (一)喂养因素 1.母乳喂养:如果妈妈的饮食发生较大变化,比如食用了过多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可能通过母乳影响宝宝,导致宝宝腹泻。此时妈妈需要注意调整自身饮食,保持清淡、营养均衡。 2.人工喂养:奶粉冲泡不当,如奶粉浓度过高或过低,或者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引起宝宝腹泻。要严格按照奶粉的冲泡说明进行操作,并且定期对奶瓶、奶嘴进行消毒。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是常见的引起婴儿腹泻的病毒。病毒感染后,宝宝除了腹泻,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加强护理,给宝宝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宝宝腹泻,宝宝大便可能伴有异味、黏液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但要避免自行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三、特殊人群(两三个月宝宝)的护理要点 (一)皮肤护理 由于腹泻时大便次数多,宝宝的臀部皮肤容易受到刺激,出现红臀等情况。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宝宝的臀部,然后轻轻擦干,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以适当涂抹一些护臀膏,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二)水分补充 腹泻容易导致宝宝脱水,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温开水,如果宝宝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 (三)保暖措施 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腹泻症状。可以给宝宝穿上肚兜等,保持腹部温度适宜。
2025-10-17 12:45:56 -
小孩右下腹痛怎么回事
儿童右下腹痛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阑尾炎(儿童常见,不同年龄症状表现有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病毒感染,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右侧输尿管结石(与代谢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表现不同)、肠套叠(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有典型症状)、过敏性紫癜(部分学龄期儿童可出现,伴多系统表现),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阑尾炎 1.发病情况:儿童阑尾炎较为常见,尤其是5-10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孩子阑尾壁薄,一旦感染容易穿孔。 2.症状表现:起初可能是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 3.年龄影响:婴幼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按腹部等,因为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疼痛部位,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 1.发病原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柯萨奇B病毒等,好发于冬春季节,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时易发病。 2.症状特点:右下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伴有发热、腹痛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腹部压痛不固定,超声检查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年龄因素: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不同年龄孩子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更易出现全身症状相对较重的情况。 三、右侧输尿管结石 1.发病机制:儿童也可能发生输尿管结石,多与代谢因素等有关。 2.症状表现:右下腹部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血尿,小便时可能出现哭闹等情况,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结石。 3.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平时饮水较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不同年龄孩子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不同。 四、肠套叠 1.好发年龄: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 2.典型症状:突发剧烈阵发性腹痛,孩子表现为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随后出现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可摸到腊肠样肿块。 3.年龄相关:婴儿期肠套叠是比较危急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套叠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会有变化。 五、过敏性紫癜 1.发病情况:部分儿童过敏性紫癜可出现腹痛症状,以右下腹痛较为常见,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2.症状特点:除腹痛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血尿等表现,腹痛一般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3.年龄与疾病关系:不同年龄孩子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学龄期儿童相对更易出现典型的多系统受累表现。 当小孩出现右下腹痛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7 1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