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伟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任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学术发展:第一作者发表署名核心期刊文章52余篇,SCI 10篇。参编发表著作5部。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呼吸、消化、尤其在小儿疑难病症,实体肿瘤化疗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呼吸、视网膜母细胞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小儿晚上是否需要喝牛奶

    0-1岁婴儿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营养供给源,夜间喝牛奶要避免过量且及时清洁口腔;1-3岁幼儿牛奶可作营养补充,晚上适量喝助机体需求但要睡前清洁口腔并控量;3岁以上儿童依胃肠功能、营养需求及是否过敏等情况决定晚上是否喝牛奶。 一、婴幼儿期(0-1岁) 对于0-1岁的婴儿,母乳或配方奶是主要营养供给来源。若夜间婴儿有饥饿表现,适量饮用牛奶可补充能量与营养,但需注意避免过量。因为此阶段婴儿口腔清洁机制不完善,夜间饮用牛奶后若未及时清洁口腔,易滋生细菌引发龋齿。同时,要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的配方奶,遵循科学喂养标准。 二、幼儿期(1-3岁) 1-3岁的幼儿,牛奶可作为钙、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充来源。晚上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满足机体夜间营养需求,对骨骼发育等有一定益处。但需注意睡前让幼儿清洁口腔,例如用清水漱口等,以降低龋齿发生风险。此外,要控制饮用牛奶的量,避免因过量导致胃肠负担过重。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3岁以上儿童若胃肠功能正常,可根据个体情况考虑晚上饮用牛奶。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仍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如钙有助于骨骼强健等。然而,若儿童存在胃肠不适,如易腹胀、消化不良等情况,睡前饮用牛奶可能加重胃肠负担,此时不建议晚上喝牛奶。另外,对于有牛奶过敏史的儿童,需严格避免饮用牛奶,应选择替代的营养补充方式。总体而言,3岁以上儿童晚上是否喝牛奶需综合考虑个体的胃肠功能、营养需求及是否存在过敏等特殊情况来决定。

    2025-10-20 12:01:35
  • 为什么新生的婴幼儿晚上睡眠时间较少

    新生婴幼儿晚上睡眠时间少是因生理发育尚不完善致睡眠时长受限、睡眠周期短且浅深睡眠交替频繁干扰夜间连续睡眠、喂养需求致频繁吃奶打断睡眠、昼夜节律未完全建立、环境适应因素影响夜间睡眠。 一、生理发育特点导致睡眠时长受限 新生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其睡眠周期与成人不同,浅睡眠占比较高,而浅睡眠阶段婴幼儿容易出现肢体微动、眼球转动等表现,看似未深度睡眠,且其大脑皮层兴奋性相对较高,使得整体睡眠时间较短,尤其晚上也难以长时间维持深度睡眠状态。 二、睡眠周期特性影响夜间睡眠 婴幼儿的睡眠周期短于成人,通常新生儿的睡眠周期约为45分钟,且浅睡眠与深睡眠交替频繁,在夜间这种周期交替更为频繁,导致婴幼儿难以像成人那样维持较长时间的连续睡眠,从而晚上睡眠时间相对较少。 三、喂养需求干扰夜间连续睡眠 新生儿胃容量极小,每次喂养量有限,且代谢较快,夜间需要通过多次吃奶来满足能量需求,频繁的喂养过程会打断其睡眠,使得晚上难以有长时间的连续睡眠时段。 四、昼夜节律尚未完全建立 新生婴幼儿对昼夜节律的感知和调节机制尚未成熟,还未形成稳定的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规律,可能出现白天睡眠过多、夜间清醒时间较长的情况,进而导致晚上睡眠时间较少。 五、环境适应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需要过程,夜间环境中的光线、温度、声音等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其睡眠,若环境不适宜,会进一步干扰婴幼儿的夜间睡眠时长,使其晚上睡眠时间难以延长。

    2025-10-20 12:00:58
  • 小孩因水土不服如何解决

    小孩水土不服时需逐步适应当地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睡眠营造舒适环境调节温湿度,若出现肠道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合儿童的益生菌,症状严重则及时就医评估处置。 一、饮食调整 1.逐步适应当地食物:小孩初到新环境时,胃肠道需要时间适应新食物,应循序渐进引入当地饮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粥、面条等,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陌生或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2.保证水分摄入:水土不服可能导致小孩出现脱水情况,需确保充足水分供给,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维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二、休息与环境适应 1.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小孩身体恢复和适应新环境,应为小孩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机体在休息中调整状态。2.环境调节:关注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例如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因环境不适给小孩带来的身体不适。 三、观察与对症处理 1.肠道菌群调节:若小孩出现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肠道功能,但需注意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益生菌制剂,并遵循相关安全使用原则。2.及时就医评估:若小孩水土不服症状较为严重,如持续腹泻、呕吐、发热等,应及时带小孩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针对性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同时需充分考虑小孩年龄因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置。

    2025-10-20 12:00:22
  • 四个月宝宝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四个月宝宝睡觉流口水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唾液腺发育致吞咽不完善)、出牙期影响(牙齿萌出刺激唾液分泌)或口腔疾病因素(如溃疡等致流口水增多伴其他异常),家长需观察整体状况,单纯生理因素做好口周护理,有异常及时带宝宝就医,护理时动作轻柔。 出牙期影响 宝宝在四个月左右可能开始进入出牙期,牙齿萌出会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多,从而导致流口水增多,睡觉时也可能出现流口水现象。出牙期宝宝可能还会伴有牙龈不适、轻度烦躁、爱咬东西等表现。家长可以准备干净柔软的口水巾,及时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引起口水疹等问题。 口腔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除了流口水外,还伴有口腔黏膜红肿、溃疡、疼痛,或者发热、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可能是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等。这些疾病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同时宝宝因为口腔不适可能影响吞咽,导致流口水增多。此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 温馨提示 对于四个月宝宝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整体状况。如果只是单纯的生理因素导致的流口水,日常做好口周护理即可。要定期检查宝宝的口腔情况,保持口腔清洁。如果发现宝宝流口水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口腔明显异常等,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擦拭口周皮肤时,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2025-10-20 11:59:36
  • 未满月的宝宝嗓子里有痰有什么快速的治疗方法

    未满月宝宝嗓子有痰需密切观察痰的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让宝宝侧卧,可通过拍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喂养要注意姿势,若宝宝出现呼吸急促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就医。 促进痰液排出的方法 拍背排痰:家长可以将手掌握成空心状,在宝宝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拍背可以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因为未满月宝宝胸廓等发育尚未完善,拍背力度需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雾化吸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通过雾化器将药物变成微小颗粒,让宝宝吸入呼吸道,达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雾化吸入相对安全,但要注意操作规范,治疗后及时清洁宝宝面部等。 关于喂养的注意事项 喂养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宝宝呛奶加重有痰的情况。如果是母乳喂养,要注意让宝宝含住整个乳头或乳晕,防止吸入过多空气;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注意奶嘴的流速适中。因为未满月宝宝吞咽功能还不完善,不当喂养容易导致奶液反流,加重嗓子有痰的状况。 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就医提示 如果宝宝嗓子有痰同时伴有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吃奶明显减少等情况,可能是有呼吸道感染等较严重的问题,需立即就医。因为未满月宝宝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快,不能延误。例如,正常未满月宝宝呼吸频率在40-60次/分钟,如果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同时嗓子有痰,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肺炎等疾病。

    2025-10-20 11:57: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