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眼睛有红丝是什么原因

    眼部红丝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年龄、生活方式、屈光不正等影响)、眼部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及年龄、性别、眼部清洁、外伤等影响)、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及过敏体质、性别、生活环境、过敏病史等影响)、干眼症(泪液问题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自身免疫病等影响)、全身性疾病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性别、病情控制、家族遗传等影响)。 一、眼部疲劳 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驾驶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内充血,出现红丝。例如,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眼部疲劳引发红丝的情况较为常见。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因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更易出现;性别差异不明显,但用眼习惯相似的情况下,用眼过度的人群都会受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加重眼部疲劳,使红丝更明显;对于有近视等屈光不正问题的人群,若未正确佩戴眼镜,用眼时更易疲劳,红丝出现概率增加。 二、眼部感染 细菌感染:如细菌性结膜炎,由细菌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眼睛红丝增多,还可能伴有分泌物增多、眼部瘙痒等症状。常见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后感染的人群。 病毒感染:像病毒性角膜炎,由病毒感染角膜导致,除了红丝,还会有眼睛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密切接触病毒携带者易被感染。 影响因素:年龄小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眼部红丝;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眼部抵抗力可能下降,增加感染风险;生活中不注意眼部清洁,接触污染物品等会提高感染几率;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眼部防御屏障受损,感染导致红丝的可能性增大。 三、过敏反应 成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妆品等,引发眼部过敏反应,导致眼结膜充血,出现红丝。例如春季花粉季,过敏体质者易出现眼部过敏伴红丝。 影响因素:过敏体质人群是高发群体;性别差异不大,但女性使用化妆品等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相对多;生活环境中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如花粉多的地区、家居尘螨多等会影响;有其他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更易出现眼部过敏及红丝。 四、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干涩,为了缓解不适,眼部血管代偿性充血,出现红丝。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等易引发干眼症。 影响因素: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下降,老年人更易患干眼症;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期,泪液分泌可能受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等会加重干眼症,导致红丝;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并发干眼症出现红丝。 五、全身性疾病影响 高血压:血压升高时,眼部血管压力增大,可能导致眼部红丝出现。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稳定,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睛红丝增多,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更严重的眼部问题。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更易因疾病影响眼部出现红丝;性别差异不突出,但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和表现可能有细微差别;患有相关全身性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的人群,眼部受影响出现红丝的风险更高;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较高,进而影响眼部出现红丝。

    2025-09-28 13:26:59
  • 角膜炎和结膜炎的区别在哪

    角膜炎是角膜受侵袭引发炎症,发病部位为角膜,症状有刺激征、视力下降等,病因包括感染、外伤等,检查有裂隙灯等,治疗要控感染等;结膜炎是结膜的炎性反应,发病部位为结膜,症状有异物感等,病因有感染、非感染等,检查有眼部检查等,治疗针对病因,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遵循儿科原则。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角膜炎:是指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角膜是眼球前端一层透明的膜,角膜炎主要累及角膜组织。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黏膜,结膜炎主要累及结膜组织。 二、症状表现 角膜炎:患眼常有明显的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视力可不同程度下降,若病变位于中央光学区,视力下降更明显。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混浊、浸润灶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症状有一定差异,例如细菌性角膜炎多起病急骤,眼痛明显,伴有较多脓性分泌物;病毒性角膜炎常有反复发作史,角膜病灶形态多样。 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等,分泌物增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等,不同类型结膜炎分泌物特点不同,如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或黏液性。 三、病因 角膜炎:感染因素是最常见病因,如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真菌等感染角膜;此外,角膜外伤、接触污染的眼药水或接触镜、全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角膜等也可引起角膜炎。不同年龄人群角膜炎病因有一定差异,儿童角膜炎可能与玩具等接触感染有关,老年人可能因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易患真菌性角膜炎。 结膜炎: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结膜;非感染因素如物理刺激(风沙、烟尘等)、化学损伤(眼药水刺激、酸碱烧伤等)、过敏反应(对花粉、化妆品等过敏)等。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更易发生,且有一定季节性。 四、临床检查 角膜炎:常用检查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清晰观察角膜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性角膜炎,能观察到角膜组织内的病原体等;还可能进行角膜刮片及培养、药敏试验等,以明确病因及指导用药。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需安抚患儿配合,避免因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 结膜炎:一般通过眼部检查,如用裂隙灯观察结膜情况;对于感染性结膜炎可能进行结膜刮片检查,查找病原体;过敏相关性结膜炎可能进行过敏原检测等。儿童结膜炎检查时同样需要耐心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五、治疗原则 角膜炎:治疗关键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细菌性角膜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病毒性角膜炎使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角膜炎使用抗真菌药物等。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全身用药。对于儿童角膜炎患者,用药需谨慎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结膜炎: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感染性结膜炎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过敏性结膜炎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局部冷敷可缓解结膜炎引起的不适症状。儿童结膜炎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2025-09-28 13:23:23
  • 瞳孔放大的原因是什么

    瞳孔放大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药物因素(如散瞳药物)、眼部疾病(眼外伤、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颅内病变、交感神经相关疾病等)、中毒因素(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等)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因素、光照因素等)。 一、药物因素 (一)散瞳药物 某些用于眼科检查或治疗的散瞳药物可导致瞳孔放大,例如托吡卡胺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胆碱能受体,使瞳孔扩大,这是临床常见的引起瞳孔放大的药物因素,在眼科相关操作中较为常用以进行眼底等检查。 二、眼部疾病 (一)眼外伤 严重的眼外伤可能损伤眼部神经或肌肉等结构,影响瞳孔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导致瞳孔放大。例如眼球穿通伤等,外伤破坏了眼部的正常生理结构,使得瞳孔无法维持正常大小而出现放大情况。 (二)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内压急剧升高,可引起瞳孔散大。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影响了眼部的神经传导和肌肉功能,导致瞳孔括约肌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瞳孔放大现象,同时还常伴有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三)视神经病变 某些视神经病变,如视神经炎等,也可能影响到与瞳孔调节相关的神经通路,导致瞳孔异常放大。视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会干扰瞳孔对光反射等正常调节机制。 三、神经系统疾病 (一)颅内病变 1.脑肿瘤:颅内肿瘤如果压迫到动眼神经等与瞳孔调节相关的神经结构,可引起瞳孔放大。例如颅底肿瘤等,肿瘤的占位效应影响神经正常功能,导致瞳孔出现异常改变。 2.脑出血:当颅内出血发生在影响瞳孔调节的神经通路区域时,如脑出血波及到中脑等部位,可导致瞳孔放大。出血会破坏神经组织,干扰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影响瞳孔的正常大小。 3.脑梗死:若脑梗死发生在与瞳孔调节相关的脑区,也可能引起瞳孔放大。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神经缺血缺氧,影响神经功能,进而出现瞳孔异常。 (二)交感神经相关疾病 颈交感神经损伤等情况可导致Horner综合征,其中表现之一就是瞳孔缩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异常;而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病变可能导致瞳孔放大,例如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等情况。 四、中毒因素 (一)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过量中毒可引起瞳孔放大,如阿托品中毒。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剂,过量使用时会阻断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导致瞳孔散大,同时还可能伴有口干、颜面潮红、心率加快等表现。 (二)化学物质中毒 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接触或摄入后,也可能影响眼部神经等结构,导致瞳孔放大,例如某些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期也可能出现瞳孔改变等情况,但相对较为复杂,需结合具体毒物情况分析。 五、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时期,由于眼部神经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生理性的瞳孔相对较大情况,但一般会随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而老年人眼部结构和功能发生退变,也可能出现瞳孔调节功能相关的变化,不过相对成年人来说,老年人瞳孔放大的原因可能更多与眼部本身退变或合并其他疾病相关。 (二)光照因素 在强光环境下,正常人体会通过瞳孔缩小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以保护视网膜;而在暗处时瞳孔会放大,增加进光量。但如果眼部本身存在病变或神经调节异常,可能会出现与光照调节不相符的瞳孔放大情况。例如眼部有疾病导致对光照的正常调节功能丧失,就会出现不符合光照环境的瞳孔放大。

    2025-09-28 13:22:12
  • 下眼袋肿了怎么办

    下眼袋肿可由睡眠不足、过敏、肾脏疾病、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非药物缓解可通过冷敷、调整生活方式,过敏导致的要远离过敏原、用抗过敏眼药水,疾病相关的要及时就医检查并针对疾病治疗,下眼袋肿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 一、明确下眼袋肿的常见原因 下眼袋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不足,长期熬夜会使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下眼袋水肿;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化妆品等过敏原时,眼部可能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下眼袋肿;肾脏疾病也可能引发下眼袋肿,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水分代谢,导致水分在眼部积聚;此外,年龄增长导致眼部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膨出,也会使下眼袋看起来肿胀。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冷敷 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下眼袋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水肿。对于因睡眠不足或轻微过敏引起的下眼袋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例如,研究表明,冷敷能够降低眼部组织的温度,减少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程度。 人群考虑: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眼部皮肤;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也需注意冷敷的适度。 2.调整生活方式 睡眠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下眼袋肿。对于因睡眠不足导致下眼袋肿的人群,良好的睡眠是关键的缓解措施。 饮食方面:减少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身体积水,加重下眼袋肿。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眼部血管的健康;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和眼部代谢有重要作用。例如,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研究发现花青素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和水肿。 姿势方面:睡觉时适当垫高头部,可减少面部血液积聚在下眼袋部位,减轻水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或睡眠姿势不当导致下眼袋肿的人群,调整睡眠姿势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过敏导致下眼袋肿的应对 如果是过敏引起的下眼袋肿,首先要远离过敏原。如明确是化妆品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化妆品;如果是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可以使用抗过敏的眼药水,如色甘酸钠眼药水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儿童过敏导致下眼袋肿,要更加谨慎,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眼部,防止加重过敏症状和引起眼部感染。 四、疾病相关下眼袋肿的处理 如果怀疑下眼袋肿是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明确病因。肾脏疾病引起的下眼袋肿需要针对肾脏疾病进行治疗,由肾内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老年人肾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儿童出现下眼袋肿并怀疑肾脏疾病时,要尽快明确诊断,因为儿童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影响较大。 总之,对于下眼袋肿,首先要明确原因,然后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下眼袋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视力下降、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5-09-28 13:18:26
  • 眼睛得了结膜炎怎么办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炎性反应统称,有多种类型及相应症状,处理包括保持眼部清洁、冷敷等,不同类型有应对要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注意事项,还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结膜炎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常见类型有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同类型病因不同,细菌性结膜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性结膜炎常由腺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过敏性结膜炎则是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超敏反应。 二、结膜炎的主要症状 患者常出现眼睛红肿、疼痛、异物感、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常为水样;过敏性结膜炎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有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相关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频繁揉眼等行为。 三、结膜炎的一般处理措施 (一)保持眼部清洁 用干净的生理盐水或无刺激性的清水冲洗眼睛,清除分泌物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冲洗时需注意轻柔,避免损伤眼部。如为过敏性结膜炎,还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二)冷敷缓解不适 适当冷敷眼部可减轻红肿等不适症状。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眼部皮肤。 四、不同类型结膜炎的应对要点 (一)细菌性结膜炎 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针对性用药。儿童使用抗生素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等。 (二)病毒性结膜炎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等。同时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特别是儿童群体,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易聚集,需做好防护。 (三)过敏性结膜炎 可使用抗过敏滴眼液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儿童过敏性结膜炎要注意观察其生活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如宠物毛发等,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五、特殊人群患结膜炎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结膜炎时,家长要更加留意其眼部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如使用药物时要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儿童误服药物等。同时,要保持儿童眼部及手部清洁,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结膜炎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在选择治疗措施时要综合评估,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全面评估后进行治疗。 六、预防结膜炎的建议 (一)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尤其是儿童,要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家长要监督并引导。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结膜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如果周围有人患有结膜炎,要注意保持距离,避免接触其使用过的物品等。 (三)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结膜炎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可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活动增强体质,老年人则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来提高免疫力。

    2025-09-28 13:16: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