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眼角膜受损怎么恢复
眼角膜受损后应第一时间就医通过裂隙灯等专业检查明确受损范围、深度、病因以定后续恢复方案,非药物方面需保持眼部清洁防护、让眼睛充分休息并管理用眼、调节环境湿度,感染性受损遵医嘱用抗生素类药物,干眼症相关用人工泪液,严重时可能行角膜移植术,儿童需家长约束其行为,老年要关注基础病并谨慎用药。 一、及时就医评估 眼角膜受损后应第一时间前往眼科就诊,通过裂隙灯等专业检查明确受损的范围、深度、病因(如外伤、感染、干眼症等),不同病因及受损程度决定后续具体恢复方案,例如外伤导致的角膜上皮损伤与感染性角膜溃疡的初始处理流程不同。 二、非药物干预要点 1.眼部清洁与防护:保持眼部清洁,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清洗眼部,避免脏物接触加重损伤,同时避免用手揉眼,防止二次机械性损伤。 2.休息与用眼管理:让眼睛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建议每日睡眠时间12~14小时、成人7~9小时;减少近距离用眼,避免连续看书、玩手机等超过30分钟,降低眼疲劳对角膜恢复的不利影响。 3.环境湿度调节:对于因干眼症引发的角膜受损,适当增加环境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可使用加湿器等改善周边环境湿度。 三、药物治疗依据 若为感染性角膜受损,可能会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具体药物由医生根据病原体选择);若为干眼症相关角膜受损,可使用人工泪液补充眼表水分,缓解角膜干燥状况,人工泪液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眼表湿润,促进角膜修复。 四、手术治疗情况 当眼角膜受损严重,出现大面积溃疡、穿孔等情况时,可能需行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生要求用药与护理,定期复查观察角膜恢复状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家长需约束儿童行为,避免其用手触碰眼睛,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弱,需耐心引导其保持眼部清洁与充分休息,防止因不当行为影响角膜恢复。 2.老年群体:关注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的前提下促进角膜恢复;老年人用药更需谨慎,遵循医生减量等用药建议,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干扰恢复进程。
2025-10-17 11:08:45 -
戴隐形眼镜后仍有散光该如何处理
戴隐形眼镜后仍有散光需先重新准确验光以明确真实屈光状态,可选择散光专用隐形眼镜或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矫正,佩戴期间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还可考虑框架眼镜或符合条件时的激光矫正手术,儿童需医生评估后佩戴且注意卫生检查,女性生理期注意眼部卫生,有眼部病史者需告知医生判断是否适合佩戴及处理散光问题。 一、重新进行准确验光 戴隐形眼镜后仍有散光,首先应前往正规眼科机构重新进行全面验光。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可能导致角膜形态改变,影响原有验光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重新验光可明确当前真实的屈光状态,此为后续处理的基础。 二、选择合适的隐形眼镜类型 1.散光专用隐形眼镜:若验光后发现散光问题,可适配带有散光矫正功能的特制隐形眼镜,这类镜片能更好贴合角膜,矫正散光以改善视力,但需依据个人角膜曲率等参数定制。 2.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RGP对散光的矫正效果通常较好,其通过适配角膜形态来矫正散光,且可减少长期佩戴普通软性隐形眼镜可能引发的角膜形态变化影响。 三、定期眼部检查 佩戴隐形眼镜期间需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眼部健康检查,涵盖角膜、眼压等项目的检查,及时了解眼部状况。若出现眼部不适等情况应随时就诊,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可能引发眼部炎症等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可早发现早处理。 四、考虑其他矫正方式 1.框架眼镜:若隐形眼镜矫正效果不佳,框架眼镜是一种替代选择,但其存在视野受限等问题。 2.激光矫正手术:成年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可咨询医生了解激光矫正手术等方式,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谨慎评估,尤其要考虑年龄、眼部健康等因素,如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激光矫正手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眼部仍在发育,佩戴隐形眼镜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且要确保佩戴卫生和定期检查。 女性生理期:生理期眼部可能有生理变化,佩戴隐形眼镜时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有眼部病史人群:如曾有角膜炎等病史,佩戴隐形眼镜前需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佩戴及如何处理散光问题。
2025-10-17 11:06:59 -
眼角膜脱落是什么意思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成因有高度近视致眼轴延长易牵拉视网膜、外伤致视网膜损伤、眼部疾病破坏结构稳定,症状表现为视野缺损伴黑影遮挡及范围扩大、视力逐渐下降,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复位如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高度近视者需定期检眼并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有外伤史要及时就医防永久性视力损伤。 一、定义阐释 眼角膜脱落实为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 二、成因分析 (一)高度近视因素 高度近视人群眼轴延长,视网膜被过度牵拉,易出现视网膜脱离风险,相较于正常眼,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更高。 (二)外伤因素 眼部遭受撞击等外伤时,视网膜可能出现撕裂等损伤,进而引发脱离,外力直接作用于眼部是常见诱因。 (三)眼部疾病因素 视网膜变性、玻璃体牵拉等眼部病症可破坏视网膜正常结构与稳定性,促使视网膜脱离发生,例如视网膜变性区若未及时干预,易发展为视网膜脱离。 三、症状表现 (一)视野缺损 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遮挡,且黑影范围可能随视网膜脱离情况变化而扩大,这是因为视网膜脱离区域影响了视觉信息的正常传递。 (二)视力下降 随着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视力会逐渐下降,若脱离未得到及时处理,视力下降会愈发严重,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四、治疗方式 主要通过手术复位视网膜,常见手术有巩膜扣带术,通过对巩膜施加压力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还有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复杂视网膜脱离情况,可清除玻璃体混浊等影响视网膜复位的因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度近视人群 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早期病变;避免剧烈运动,像打篮球、跳水等剧烈运动可能使视网膜受牵拉加重脱离风险,日常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二)儿童群体 若儿童有眼部外伤史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儿童视网膜脱离若未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眼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带其就诊。
2025-10-17 11:05:20 -
上眼睑下垂能恢复吗
上眼睑下垂能否恢复因病因而异,先天性上睑下垂一般难自行恢复需手术矫正;后天性中神经源性上睑下垂部分因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神经麻痹有恢复可能,肌源性上睑下垂部分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可改善,机械性上睑下垂去除病因后有可能恢复,需专业医生评估制定诊疗方案。 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多为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所致,一般难以自行恢复,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儿的眼部发育等情况,一般建议在患儿视觉发育关键期前进行手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视力发育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手术不仅要考虑眼部外观的改善,还要注重眼部功能的恢复以及对患儿心理发育的影响,因为上眼睑下垂可能会对儿童的自信心等产生负面影响。 后天性上眼睑下垂 神经源性上眼睑下垂:如动眼神经麻痹等,若是因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神经麻痹,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有恢复的可能。例如因炎症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通过抗炎等治疗,神经功能有恢复的几率,从而使上眼睑下垂情况改善。但如果是神经本身严重受损,恢复则较为困难。对于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可辅助一些神经营养药物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肌源性上眼睑下垂:常见于重症肌无力,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重症肌无力原发病后,上眼睑下垂症状可有所改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病情得到控制后,上眼睑下垂的情况可能会减轻。但重症肌无力有复发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对于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机械性上眼睑下垂:由眼睑本身的病变引起,如眼睑肿瘤等,去除病因后,上眼睑下垂有可能恢复。例如切除眼睑肿瘤后,眼睑的正常结构得到恢复,上眼睑下垂情况可改善。但手术切除肿瘤等操作需精准,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眼睑功能的影响。 总之,上眼睑下垂是否能恢复取决于具体病因,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后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025-10-17 11:03:41 -
眼睛里有血块如何消除
眼睛里有血块即球结膜下出血,常见原因有剧烈咳嗽、呕吐等,早期48小时内冷敷并避免诱因,后期48小时后热敷,还需针对基础疾病治疗,血块多1-2周吸收,反复或伴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 早期处理(48小时内) 冷敷:在出血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眼,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进一步扩散。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冷敷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冻伤,因为儿童皮肤娇嫩,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如果是因外伤导致的眼睛里有血块,儿童更需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评估是否有其他眼部损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在冷敷时也要密切关注自身血压变化,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出血情况。 避免诱因:要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可导致眼压升高的行为,因为眼压升高可能加重出血。比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血压控制不佳时,更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因,防止出血加重。 后期处理(48小时后) 热敷:出血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血块吸收。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即可,同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对于儿童,热敷时要先测试温度,确保不会烫伤。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本身可能存在问题,热敷时要注意观察眼部情况,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并就医。 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如果是由高血压引起的球结膜下出血,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如果是血液病等引起的,需要针对相应的血液病进行治疗,比如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病,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凝血因子补充等治疗。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眼睛里血块时,要更加注重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基础疾病的管理。 一般来说,球结膜下出血的血块会在1-2周内逐渐吸收。但如果眼睛里血块反复出现,或者伴有视力下降、眼痛等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以排除更严重的眼部或全身疾病。
2025-10-17 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