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眼轴长度正常范围
眼轴长度在不同年龄段有正常范围,新生儿约16mm,婴幼儿期随年龄增长逐步变化,儿童期6-12岁约22.5-23mm,成人期23-24mm,异常与遗传、用眼习惯等相关,儿童青少年需定期监测,异常时要进一步检查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视力,特殊人群也需关注眼轴发育。 新生儿:新生儿的眼轴长度较短,一般约为16mm左右。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眼球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随着生长发育,眼轴会逐渐增长。 婴幼儿期:1岁左右眼轴长度约为17.5mm,3岁时眼轴长度接近22mm。此阶段眼轴仍在持续发育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的眼球尚处于发育阶段,眼轴长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接近成人水平。 儿童期:6-12岁儿童的眼轴长度一般在22.5-23mm左右。在儿童期,眼轴会继续缓慢增长,若眼轴增长过快,可能会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 成人期:成人正常眼轴长度通常在23-24mm之间。当眼轴长度超出这个范围时,可能提示存在眼部疾病,例如轴性近视患者的眼轴会明显延长,超过24mm,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能会更长。 眼轴长度异常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定期监测眼轴长度变化很重要,因为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往往与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发现眼轴长度偏离正常范围,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保护视力,例如对于近视患者,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等方式矫正视力,同时提醒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以减缓眼轴进一步异常增长的可能。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眼轴发育情况,因为眼部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眼轴正常发育,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和处理。
2025-10-17 10:34:18 -
哭后眼睛痛怎么办
哭后眼睛痛可通过冷敷缓解(原理是收缩血管减轻充血,儿童冷敷要注意温度时间)、闭目休息缓解(有助于眼部肌肉放松,儿童需家长引导)、避免揉搓眼睛(可防加重刺激损伤),若持续不缓解或伴视力下降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儿童眼部问题易被忽视,需家长关注伴随症状)。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皮肤更娇嫩,冷敷时更要注意毛巾温度,避免冻伤;不同性别在冷敷耐受上无明显差异,但儿童使用时需家长协助操作。 闭目休息 原理:哭后让眼睛闭目休息,有助于眼部肌肉放松,缓解因哭泣时频繁眨眼、眼部肌肉紧张带来的疼痛。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闭上眼睛,尽量放松身心,休息10-15分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闭目休息都是简单有效的缓解方式,儿童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安静躺下休息。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闭目休息时家长需引导其保持安静状态;不同性别在闭目休息的适应性上无本质区别。 避免揉搓眼睛 原理:哭后眼睛本身比较敏感,揉搓眼睛会加重眼部的刺激和损伤,可能使疼痛加剧。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尽量克制不要用手揉搓眼睛。儿童往往难以自控,家长要教导儿童避免揉搓眼睛,并在其哭泣后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引导。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需要家长加强看护;不同性别在揉搓眼睛的倾向和控制上无显著不同,但儿童更需家长监督。 就医评估 情况判断:如果哭后眼睛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视力下降、眼部红肿明显加重、有分泌物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例如,儿童哭后眼睛痛长时间不缓解,同时出现眼睛发红、视物不清等情况,应尽快带其到眼科就诊。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眼部问题可能因表达不清容易被忽视,需家长密切关注其眼部伴随症状;不同性别在眼部疾病的易感性上无特定差异,但儿童就医时需家长更细致沟通病情。
2025-10-17 10:31:38 -
眼睛摔紫了怎么办
眼睛摔紫后分早期(24小时内)冷敷、后期(24小时后)热敷,要观察眼部状况,注意饮食,保证休息避免刺激,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要点,儿童、婴幼儿、老年人等需特别留意相关情况,糖尿病患者饮食要调整。 后期处理(受伤24小时后) 热敷:受伤24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淤血吸收。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热敷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烫伤。婴幼儿皮肤更薄,对温度的感觉不敏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皮肤状况来调整热敷温度和时间。 观察病情 眼部状况观察:要密切观察眼睛是否有疼痛加剧、视力下降、红肿持续加重、出现分泌物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有更严重的损伤,如眼球挫伤、眼底出血等,需要及时就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观察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眼部的异常表现;老年人可能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眼部受伤后更要警惕是否有与基础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饮食注意 合理饮食:在受伤恢复期间,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有助于促进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血管的修复;维生素E也对细胞的修复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对于有特殊饮食限制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饮食上进行相应调整,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食物影响恢复。 休息与避免刺激 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让眼睛得到良好的恢复环境。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对于儿童,要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因为儿童的眼睛还在发育阶段,过度用眼可能会加重眼部的不适和影响恢复。同时,要避免眼睛受到再次碰撞等刺激。
2025-10-17 10:30:36 -
眼睛进东西去除有哪些妙招
当眼睛进异物时,可采用眨眼法、清水冲洗法、棉签轻轻蘸除法处理。眨眼法利用频繁眨眼时泪液冲刷异物,适用于异物小刺激不严重情况;清水冲洗法用清洁清水冲洗,注意水流等,一般人群可用,特殊情况不适合;棉签轻轻蘸除法适用于能明确看到且异物小的情况,儿童使用需成人小心操作。 一、眨眼法 原理:当眼睛进了东西后,通过频繁眨眼,利用泪水的分泌来冲刷眼睛里的异物。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眨眼时泪液会形成泪膜,对眼睛起到润滑和冲刷异物的作用。 适用情况:对于进入眼睛的异物较小且刺激不严重的情况,一般人群都适用。儿童也可以通过引导其频繁眨眼来尝试排出异物,但要注意避免儿童因紧张而过度哭闹加重异物对眼睛的刺激。 二、清水冲洗法 原理:用清洁的清水冲洗眼睛,能够将进入眼睛的异物冲出来。清水可以选用干净的自来水等,但是要注意水流不能过急,避免对眼睛造成二次伤害。一般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其渗透压与人体泪液相近,对眼睛刺激更小。 操作方法:让患者身体前倾,头偏向进异物的那侧,用手将上下眼睑拉开,然后用清水缓慢冲洗眼睛。一般人群均可使用该方法,但儿童进行清水冲洗时需要成人协助,要控制好水流速度和冲洗力度,防止儿童因不配合而受伤。对于有眼部外伤、感染等情况的人群不适合自行用清水冲洗,应及时就医。 三、棉签轻轻蘸除法 原理:对于一些附着在眼白表面等较容易看到的异物,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蘸除。但要保证棉签的清洁,避免造成眼部感染。 适用情况:适用于能够明确看到异物位置且异物较小的情况。儿童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成人极度小心操作,因为儿童眼部较为娇嫩,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眼睛。如果异物位置较深或者自己操作时没有把握,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2025-10-17 10:28:49 -
瞳孔颜色有几种
瞳孔常见颜色有黑色、棕色、蓝色、绿色、灰色,遗传是决定瞳孔颜色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时期可能略有不同,不同性别间无本质差异,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改变瞳孔颜色但长期极端环境可能关联眼部健康,有眼部病史或遗传疾病家族史人群需关注瞳孔异常变化。 一、常见瞳孔颜色种类 1.黑色:是最为常见的瞳孔颜色,在东亚人群中占比较大,这是因为虹膜内黑色素含量丰富,充足的黑色素吸收了大部分光线,从而呈现黑色外观。 2.棕色:属于常见瞳孔颜色,其虹膜内黑色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在全球众多人群中都较为普遍,不同个体间棕色深浅可能略有差异。 3.蓝色:该颜色的形成与虹膜中黑色素含量较少有关,光线经过虹膜时发生散射,使得瞳孔呈现蓝色,常见于欧洲部分人群。 4.绿色:相对少见,虹膜中黑色素含量低且存在其他色素影响,在北欧等地有一定比例人群呈现绿色瞳孔,其形成是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灰色:较为罕见,同样由虹膜中黑色素含量及光学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呈现出灰色外观。 二、特殊情况说明 除上述常见瞳孔颜色外,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遗传变异或某些疾病影响出现异常瞳孔颜色,但这类情况极为少见。不同人种和个体因遗传差异会呈现不同的瞳孔颜色,遗传因素是决定瞳孔颜色的主要原因,父母的遗传基因组合会直接影响后代瞳孔颜色的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瞳孔颜色一般相对稳定,但婴幼儿时期可能因发育尚未完全稳定略有不同表现;性别方面,不同性别间瞳孔颜色分布无本质差异,主要由遗传决定;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改变瞳孔颜色,但长期暴露于极端环境可能对眼部健康产生影响间接关联瞳孔状态;对于有眼部病史或遗传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关注瞳孔颜色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7 10: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