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眼睛看东西有飞蚊症如何处理呢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可观察、调整生活并定期检查,病理性飞蚊症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且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及有眼部基础疾病人群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出现飞蚊症家长要重视,老年人要定期检查、避免头部用力等,有眼部基础疾病人群要严格护理和定期检查。 一、飞蚊症的分类及基本情况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飞蚊症和病理性飞蚊症。生理性飞蚊症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液化、混浊等情况,就像窗户上出现了灰尘一样,很多人都可能会有,对视力影响不大。病理性飞蚊症则是由眼部疾病引起,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 二、生理性飞蚊症的处理 (一)观察与生活调整 对于生理性飞蚊症,首先要做的是观察飞蚊的变化情况。如果飞蚊数量没有突然大量增加,形态也没有明显改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比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保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头部剧烈晃动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速玻璃体的混浊变化。 (二)定期检查 即使是生理性飞蚊症,也需要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眼底,主要是查看视网膜、玻璃体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理性改变。 三、病理性飞蚊症的处理 (一)针对原发病治疗 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关键是要针对引起飞蚊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来封闭裂孔;如果是视网膜脱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葡萄膜炎引起的,需要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玻璃体积血,根据积血的情况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等。 (二)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飞蚊症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情况,要立即前往眼科就诊,因为这些可能是病理性飞蚊症加重或者出现严重眼部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四、不同人群飞蚊症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出现飞蚊症,家长要格外重视,因为儿童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其视力发育。需要及时带儿童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儿童时期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等,因为外伤也可能导致病理性飞蚊症相关的眼部病变。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退变更容易发生。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飞蚊症的变化。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突然的头部用力等情况,防止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等导致严重眼部问题。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增加眼部并发症的风险,进而加重飞蚊症相关的眼部病变。 (三)有眼部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会使眼球变长,视网膜变薄等,更容易出现玻璃体混浊等情况,进而引发飞蚊症。这类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眼部护理和定期检查,一旦出现飞蚊症相关异常变化要及时就医,因为高度近视相关的飞蚊症可能会有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风险。

    2025-09-29 13:13:04
  •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是什么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因素包括外部致病因素和自身因素。外部致病因素有外伤(如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擦伤)、环境(卫生条件差、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自身因素有眼部疾病(干眼症、眼睑疾病)、全身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 一、外部致病因素 (一)外伤因素 1.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当患者角膜被异物划伤后,若在剔除异物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器械消毒不严格等,就容易使细菌侵入角膜,引发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例如,在一些基层医疗场所,由于器械消毒不达标,患者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更易发生角膜异物情况,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2.角膜擦伤:日常生活中,角膜受到树枝、沙尘等擦伤,若擦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细菌就可能趁虚而入。比如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角膜被球或其他物体擦伤,若处理不恰当,很容易引发细菌性角膜溃疡。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角膜擦伤而患病,而从事一些易导致角膜擦伤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环境因素 1.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环境中,空气中细菌含量较高,眼部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加。例如,一些贫困地区卫生设施不完善,人们眼部感染细菌的概率相对城市较高。这种环境因素对各个年龄段人群都有影响,儿童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玩耍,更容易接触到细菌而引发角膜感染。 2.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尤其是不注意镜片清洁、佩戴时间过长等情况,会破坏角膜的正常防御屏障。比如有些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人,连续佩戴数天不更换镜片,导致镜片上滋生大量细菌,接触角膜后引发感染,进而可能发展为细菌性角膜溃疡。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年轻人中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相对较多,患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二、自身因素 (一)眼部疾病因素 1.干眼症:干眼症患者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质量异常,导致角膜的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例如,一些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常合并干眼症,容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干眼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易患干眼症及相关的细菌性角膜溃疡。 2.眼睑疾病:如睑缘炎等眼睑疾病,会导致眼睑边缘细菌滋生,细菌可蔓延至角膜引发感染。比如睑缘炎患者,炎症部位的细菌容易波及角膜,引起细菌性角膜溃疡。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有眼睑疾病进而引发该病,儿童若患有先天性眼睑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全身疾病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眼部的防御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眼部感染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其中就包括细菌性角膜溃疡。糖尿病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患病风险相对越高。 2.免疫缺陷疾病:像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对细菌的抵抗力极弱,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感染,眼部也不例外,极易引发细菌性角膜溃疡。这类人群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患病风险都显著增加。

    2025-09-29 13:11:52
  • 眼睛结膜炎肿到睁不开怎么办

    眼睛结膜炎肿到睁不开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同病因分别进行初步处理,局部可通过冷敷、使用眼药水缓解症状,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特别事项,如儿童避免揉眼、孕妇谨慎用药、老年人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等。 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眼睛结膜炎肿到睁不开时,首先应尽快前往眼科就诊,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等明确结膜炎的具体类型,比如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同病因,因为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案有差异。医生会依据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情。 二、针对病因的初步处理措施 细菌性结膜炎: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导致眼睛红肿睁不开,可能会使用生理盐水等清洁眼部,去除眼部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有助于缓解不适。 病毒性结膜炎:对于病毒性结膜炎,同样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减轻眼部的不适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防止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眼部的红肿等症状。 三、局部治疗缓解症状 冷敷:可以适当进行冷敷,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眼部的充血、肿胀,缓解睁不开眼的情况。不过要注意,冷敷时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眼部皮肤,防止冻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控制冷敷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安全。 使用眼药水:根据不同病因的结膜炎,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眼药水。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可能会用到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可能会用到抗病毒眼药水,过敏性结膜炎可能会用到抗过敏眼药水等。但眼药水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使用眼药水时更要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四、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有利于眼部的恢复。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防止加重眼部疲劳,使得红肿等症状加重。 饮食: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眼部的炎症反应。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胡萝卜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眼部组织的健康,促进恢复。 五、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眼睛结膜炎肿到睁不开时,家长要更加小心护理。不能让儿童用手揉眼睛,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在使用任何药物包括眼药水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因错误用药对儿童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眼部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复诊。 孕妇:孕妇出现眼睛结膜炎肿到睁不开的情况,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进行眼部清洁等操作时,要注意卫生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感染加重。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眼睛结膜炎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在选择治疗措施和药物时,要综合评估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且要密切关注眼部症状以及身体其他方面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沟通。

    2025-09-29 13:08:58
  • 一只眼睛近视怎么办

    一只眼睛近视需从多方面应对,要正确验光配镜,及时检查并选合适眼镜;改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长;定期复查眼睛;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各有注意事项,以控制近视发展、保障眼睛健康。 一、正确验光配镜 1.及时验光检查:一旦发现一只眼睛近视,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检查,确定近视的度数等情况。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更需要进行散瞳验光,以获取准确的屈光度数。例如,通过散瞳验光可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经过适当的休息等可能恢复,但如果是真性近视则需要配镜矫正。 2.选择合适的眼镜: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眼镜,框架眼镜是常见的选择。对于儿童,要选择质量可靠、材质安全的镜框,确保佩戴舒适且不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如果不想戴框架眼镜,也可以考虑角膜接触镜,但需要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同时要定期复查眼睛情况。 二、改善用眼习惯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书本或屏幕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建议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监督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低头过近等不良姿势导致近视加重。 2.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对于儿童青少年,要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因为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加重近视。例如,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 三、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至少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调节功能。例如,可以在放学后到户外进行打球、跑步等活动,周末也可以多到公园等户外场所游玩。 四、定期复查眼睛 1.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般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及时了解视力的变化情况。如果近视度数有明显增长,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等。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眼睛还在发育阶段,近视度数可能会变化较快,更要密切关注视力变化。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一只眼睛近视时更要重视。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用眼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要避免给儿童过早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2.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在保证学习的同时,不要忽视眼睛的健康。要严格遵循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时间,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定期检查视力,确保近视得到良好的控制。 3.成年人:成年人一只眼睛近视后,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近视进一步加深。如果需要进行一些对视力要求较高的工作或活动,要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等,同时要定期检查眼睛,预防其他眼部疾病的发生。

    2025-09-29 13:07:51
  • 散光手术的危害有哪些

    散光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规范操作下发生率低于1%,受年龄、生活方式、眼部病史等影响)、干眼(约20%-30%患者短时间出现,受年龄、生活方式、泪液分泌情况影响)、视力回退(发生率5%-10%左右,受年龄、生活方式、近视度数稳定性影响)、晕光眩光等视觉质量问题(约10%-15%患者出现,受年龄、生活方式、手术相关因素影响)、高度近视相关散光手术的角膜扩张风险(发生率0.1%-0.5%左右,受年龄、生活方式、角膜厚度及近视度数影响)。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眼部抵抗力相对成年人可能稍弱,但只要严格遵循术前术后规范,感染风险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上,术后不注意眼部卫生,如用手揉眼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眼部病史者,如既往有结膜炎等眼部疾病,术后感染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干眼 发生情况:手术会损伤部分角膜神经,影响泪膜稳定性,导致干眼症状,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畏光等。据统计,约20%-30%的患者在散光手术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一般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影响因素:年龄上,成年人相对青少年可能更易受干眼影响,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可能有一定变化;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等会加重干眼症状;本身泪液分泌较少的人群,术后干眼风险相对更高。 视力回退 发生情况:部分患者在散光手术后可能出现视力回退现象,即术后一段时间视力较刚手术结束时有所下降。这与个体眼部的愈合情况、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等有关,一般发生率在5%-10%左右,但具体因手术方式、患者自身情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眼部仍在发育阶段,相对成年人更易出现视力回退,因为眼球的生长可能导致角膜形态发生一定改变;生活方式上,术后不注意合理用眼,如长期近距离过度用眼等,可能促进视力回退;本身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患者,术后视力回退风险相对较高。 晕光、眩光等视觉质量问题 发生情况:在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可能出现晕光、眩光等视觉质量问题,影响夜间视力和视觉舒适度。大约10%-1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此类情况,具体与手术设计、角膜切削形态等有关。 影响因素:年龄对其有一定影响,老年人相对年轻人可能更易受影响,因为眼部调节等功能有所下降;生活方式中,夜间活动较多且对视觉质量要求高的人群,可能会更明显感受到晕光、眩光等问题;手术时角膜切削的范围、形态等手术相关因素也会显著影响晕光、眩光等发生的概率。 角膜扩张风险(主要见于高度近视相关散光手术) 发生情况:对于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行散光手术时存在一定的角膜扩张风险,虽然发生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等问题。一般在高度近视且角膜较薄的患者中风险相对高一些,发生率约在0.1%-0.5%左右。 影响因素:年龄上,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如果进行此类手术,由于眼球仍在发育,角膜扩张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中,术后不注意避免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可能增加角膜扩张风险;本身角膜厚度过薄、近视度数过高的患者,是角膜扩张的高危人群。

    2025-09-29 13:06: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