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眼睛发胀怎么治疗

    眼睛发胀有视疲劳、眼部炎症、眼压升高相关疾病等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方式,出现特定情况需及时就医,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习惯、注意眼部卫生来预防。 一、眼睛发胀的常见原因及对应一般处理方式 (一)视疲劳导致的眼睛发胀 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不良用眼环境,光线过强或过暗等;以及睡眠不足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视疲劳,进而导致眼睛发胀。 处理方式:首先要改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保证光线适宜。对于儿童青少年,还应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儿童每天需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每天需要8-9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引起的眼睛发胀。 (二)眼部炎症引起的眼睛发胀 原因:常见的如结膜炎,可能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引起;角膜炎也可能导致眼睛发胀,多与感染、外伤等有关。 处理方式:如果是感染性结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病毒类眼药水,如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对于过敏性结膜炎,需要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色甘酸钠滴眼液等。而角膜炎的治疗则需根据具体病因,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需使用敏感的抗生素,真菌性角膜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等,同时都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细心观察眼部症状,及时就医。 (三)眼压升高相关疾病导致的眼睛发胀 原因:最常见的是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可能与遗传、眼部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继发性青光眼可能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眼压升高会导致眼睛发胀,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 处理方式:一旦怀疑青光眼,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对于青光眼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药物降眼压(常用药物有布林佐胺滴眼液等)、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儿童青光眼患者由于其眼部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家长应带儿童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规范诊治。 二、就医建议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眼睛发胀伴有视力明显下降、头痛剧烈、眼部红肿明显且持续不缓解等情况。特别是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疾病可能进展较快,如先天性青光眼等,更要尽早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部B超、眼底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用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对于儿童青少年,家长要监督其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问题并及时干预。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眼部感染。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等,要注意保护眼睛,可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2025-09-29 12:51:57
  • 眼酸眼涩眼疲劳怎么回事

    眼酸眼涩眼疲劳常见原因有用眼过度(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高强度用眼场景)、环境因素(光线不适和空气干燥)、眼部疾病(屈光不正和干眼症)、全身因素(睡眠不足和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对措施有改善用眼习惯(控制用眼时间)。 一、眼酸眼涩眼疲劳的常见原因 (一)用眼过度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学龄儿童:若长时间看书、写作业,尤其是照明条件不佳时,容易出现眼酸眼涩眼疲劳。例如,有研究表明,小学生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约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症状。 成年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每天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屏幕超过6小时,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酸眼涩眼疲劳。这是因为眼睛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会减少,泪液蒸发过快,角膜得不到充分湿润。 2.高强度用眼场景: 从事精细工作人群:像刺绣、雕刻等需要高度集中视力的工作者,眼睛长时间处于精细调节状态,容易引发眼疲劳。 (二)环境因素 1.光线不适: 过强或过弱光线:在过强的光线下,如强烈的太阳光直射或过亮的灯光,会刺激眼睛,引起不适;而光线过弱时,阅读或工作时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也容易导致眼酸眼涩眼疲劳。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手机,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眼疲劳症状。 光线不均匀: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光线分布不均,有明显的明暗差异,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眼疲劳。 2.空气干燥: 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间、冬季暖气房等,空气湿度较低,泪液容易蒸发,使眼睛缺乏湿润,从而出现眼酸眼涩的情况。尤其是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用眼,症状会更明显。 (三)眼部疾病 1.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散光:如果没有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眼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来看清物体,容易导致眼疲劳。例如,近视患者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眼睛会过度调节,引起眼酸眼涩。有数据显示,约70%的屈光不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疲劳症状。 2.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或泪液蒸发过强等原因导致的干眼症,会使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泪液润滑,出现眼酸、眼涩、眼疲劳等症状。干眼症在老年人、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人群中较为常见。 (四)全身因素 1.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眼睛的正常代谢和修复。例如,睡眠不足时,眼睛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眼酸、眼涩、眼疲劳等症状。青少年若长期熬夜,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明显增加眼部疲劳的发生几率。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早期可能表现为眼酸、眼涩、眼疲劳。据统计,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眼部并发症相关的不适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眼部健康,导致眼酸眼涩眼疲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突出、眼肌病变等,从而引起眼部不适。 二、应对眼酸眼涩眼疲劳的措施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间: 遵循“20-20

    2025-09-29 12:50:02
  • 青光眼多久会失明

    青光眼导致失明的时间因类型、病情控制、个体差异而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及时治数月内可失明,慢闭和开角型青光眼进展慢,规范治疗可推迟失明,未规范治疗会提前,老年人、有全身病或遗传史者易更快失明。 一、与青光眼类型相关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视野缺损进展较快,可能在数月甚至更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失明。例如,一些患者在急性发作后数周内就会出现严重的视野缺失,进而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接近失明状态。这是因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对视神经的压迫非常严重且迅速。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这两种类型的青光眼相对进展较为缓慢。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逐渐导致视野缺损。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程通常更长,有的患者可能在发病后10-20年才会出现较明显的失明表现,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在更长时间后失明。例如,一些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的视野缺损,经过合理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视野缺损进展缓慢;但如果患者不按时就医、不规律用药,病情就会逐渐进展,最终导致失明。 二、与病情控制情况相关 规范治疗的患者: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发现青光眼,并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很好地控制眼压,那么失明的时间会大大推迟。例如,一些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或者进行手术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视野缺损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失明时间会显著延后,有的甚至可以终生保持较好的视功能。 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如果患者没有重视青光眼的治疗,不按时用药,不定期复查,眼压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青光眼导致失明的时间就会大大提前。比如,一些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忘记用药,或者认为自己感觉尚可而不就医复查,眼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对视神经的损害会迅速进展,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严重的视野缺损,进而导致失明。 三、与个体差异相关 年龄因素:老年人相对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受到青光眼的影响,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视神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对视神经的耐受能力下降,在相同眼压水平下,老年人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损伤,导致失明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年轻人的视神经相对更具活力,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在同样的病情下,失明时间可能更晚。 全身健康状况: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青光眼患者,病情往往更容易进展。因为这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等,进一步加重视神经的损害。例如,青光眼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会影响眼部的微血管,使得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受到更严重的影响,从而加速青光眼导致失明的进程。 遗传因素:有青光眼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发病机制可能更复杂,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遗传因素可能使得患者的视神经对眼压等因素更为敏感,在同样的环境和病情下,更容易出现视神经的损害和视野的缺损,进而更快地走向失明。

    2025-09-29 12:47:16
  • 视神经胶质瘤是什么

    视神经胶质瘤是儿童好发的源于视神经内胶质细胞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与遗传因素有关,有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表现,靠影像学检查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有观察等待、手术、放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好发于儿童,约70%的患者在10岁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岁-7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病因: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中,约15%-20%会发生视神经胶质瘤,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 二、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多为首发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不能注视、眼球转动不灵活等,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会逐渐下降,甚至失明。 眼球突出:肿瘤生长可导致眼球向前突出,多为单侧眼球突出,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 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可出现水肿、苍白等改变,长期患病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视神经胶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见视神经管状增粗,部分病例可发现肿瘤内有钙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对于怀疑患有视神经胶质瘤的儿童,尤其是伴有NF1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全身评估。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可引起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的疾病相鉴别,如炎性假瘤、海绵状血管瘤等。炎性假瘤多有眼部疼痛、红肿等炎症表现,CT及MRI表现与视神经胶质瘤有所不同;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成年人,眼球突出多为渐进性,MRI检查可见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有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表现。 五、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肿瘤生长缓慢的患儿,可密切观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和影像学复查,评估肿瘤的变化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肿瘤较大、视力严重受损、出现明显颅内压迫症状或肿瘤生长迅速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视神经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但手术切除肿瘤时需尽量保留视功能。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放射性白内障、视神经损伤等,在儿童患者中需谨慎选择,因为儿童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长期副作用的风险需要充分评估。 六、预后 视神经胶质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部位及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良性肿瘤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部分可长期存活,视功能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低度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容易复发和出现肿瘤进展。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其视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

    2025-09-29 12:46:05
  • 眼部按摩能消除黑眼圈吗

    眼部按摩对部分黑眼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其效果因黑眼圈类型而异,血管型黑眼圈可能有一定帮助,色素型和结构型黑眼圈单纯按摩作用有限,进行眼部按摩时需注意人群差异,如儿童、特殊生理期女性及有眼部疾病者需谨慎,还需注意正确的按摩方法和频率,时间不宜过长、频率不宜过高,否则可能引起眼部不适。 一、眼部按摩可能对部分黑眼圈有一定改善作用 眼部按摩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这是其可能改善黑眼圈的一个重要机制。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眼部按摩能够加快眼部血液流动速度,使得眼部组织得到更充足的血液供应。例如,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能够刺激眼部的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血氧含量。不过,这种改善效果是有限的,而且不同原因导致的黑眼圈,眼部按摩的改善程度也有所不同。 二、黑眼圈的不同类型及眼部按摩的针对性 1.血管型黑眼圈 对于因眼部血管血流不畅等因素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眼部按摩可能有一定帮助。比如一些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导致眼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的人群,适当的眼部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黑眼圈的表现。但如果是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等较为严重的情况导致的血管型黑眼圈,单纯眼部按摩可能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其他更专业的医疗手段。 2.色素型黑眼圈 由眼部皮肤色素沉着引起的色素型黑眼圈,眼部按摩对其直接改善作用相对有限。因为色素沉着是皮肤内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黑色素并沉积的结果,眼部按摩主要作用于血液循环等方面,对于已经形成的色素沉着,需要通过美白类护肤品、激光治疗等其他方法来改善,眼部按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色素型黑眼圈的色素沉积问题。 3.结构型黑眼圈 因眼部组织结构改变,如下眼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膨出等导致的结构型黑眼圈,眼部按摩也难以起到纠正组织结构的作用。这类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整形美容手段来改善眼部的结构,从而减轻黑眼圈的外观。 三、进行眼部按摩的注意事项 1.人群差异 对于儿童,由于眼部皮肤和组织较为娇嫩,不建议进行过度或不恰当的眼部按摩,以免对眼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而成年人在进行眼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眼部组织。女性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时期,眼部周围组织可能较为敏感,进行眼部按摩时也要注意调整力度和方法。 有眼部疾病的人群,如结膜炎、角膜炎等患者,在眼部有炎症等情况时,不适合进行眼部按摩,以免加重眼部炎症或导致病情扩散。 2.按摩方法和频率 正确的眼部按摩方法是用指腹轻轻按压眼部周围,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内眼角向外眼角、从眼头向眼尾等方向进行轻柔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较为合适,频率也不宜过高,每天1-2次即可。如果按摩方法不正确或频率过高,可能会引起眼部不适,如眼部肿胀、疼痛等。 总之,眼部按摩对消除黑眼圈有一定的潜在作用,但效果因黑眼圈类型而异,且在进行眼部按摩时需要注意人群差异和正确的按摩方法等因素。

    2025-09-29 12:43: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