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郭佳副主任医师(3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郭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左眼下眼睑突然肿了是怎么回事

    左眼下眼睑突然肿了可能是过敏、感染、外伤或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1.过敏:如果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化妆品、药物等,可能会导致眼部过敏反应,引起眼睑肿胀。 2.感染:眼部感染,如麦粒肿、结膜炎等,也可能导致眼睑肿胀。 3.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碰撞、打击等,可能会导致眼睑肿胀和淤血。 4.其他:肾脏疾病、心脏病、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眼睑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眼睑肿胀可能是严重疾病的症状之一,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视力模糊、头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025-04-15 10:01:26
  • 视力验光单怎么看

    验光单信息:右眼近视175度并伴有50度近视散光,散光轴向170°;左眼近视200度并伴有75度近视散光,散光轴向10°。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这是一份右眼近视175度,伴有50度近视散光,散光轴向为170°;左眼近视200度,伴有75度近视散光,散光轴向为10°的视力验光单。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具体的屈光状态需要经过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评估后才能确定。同时,如果你有任何眼部不适或视力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04-15 10:00:40
  • 斜视有哪些危害

    常见的斜视危害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外观 1.斜视有内斜、外斜和垂直斜之分。内斜常被俗称为斗鸡眼,其中部分患者只是假性斗鸡眼,实际是鼻梁较宽导致看起来像而已。外斜通常为间歇性的,有时可见有时不可见,间歇性斜视较为常见。垂直斜视会引发歪头现象,还可能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 二、影响立体感 1.内斜对立体感的影响相较于垂直斜要大。垂直斜视时,大脑若感觉不适,患者会歪头,此时立体感可得到一定程度弥补。而内斜时,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通常立体感都欠佳。 三、影响心理 1.孩子若有斜视,在学校可能遭同学嘲笑,从而觉得自己有病,致使心理发育受到不良影响。所以,一旦确诊为斜视,就需要尽早进行治疗和手术。 斜视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外观、立体感和心理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2025-04-11 12:25:20
  • 内麦粒肿一般多久能好

    内麦粒肿一般7天到15天能好,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的体质。 如果内麦粒肿病情较轻,且及时得到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进行消炎杀菌。同时,通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以免加重病情。这样,大概7天左右就能好转。 然而,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如出现流脓、疼痛等症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引流等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15天左右。 如果出现内麦粒肿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病情加重,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早日康复。

    2025-04-11 12:23:53
  • 前房积血是什么部位受伤

    前房积血是眼睛的前房部位受伤。 前房是眼球内部的一个结构,位于角膜之后、虹膜和晶状体之前的空隙。当前房受到损伤,如眼部受到直接撞击、拳击伤、车祸伤等外力冲击时,虹膜、睫状体等结构的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前房中,从而形成前房积血。此外,一些眼部手术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后出现意外情况,也可能导致前房积血。 前房积血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少量积血可能仅有轻微的视力影响,而大量积血或反复出血则可能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引发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对视力造成持久性损害。 一旦发生前房积血,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专业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特别是从事高风险工作或运动时,要佩戴合适的护具以减少受伤几率。

    2025-04-11 12:21: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