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眼睛红血丝
眼睛红血丝常见原因有用眼过度、眼部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因素、干眼症、全身性疾病等,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易致红血丝需限用时长远眺,孕妇过敏要远离过敏原谨慎用药,老年人有基础病眼红需警惕并谨慎用药,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用眼、保持眼部清洁、避过敏原、改善环境、缓解干眼症。 一、眼睛红血丝的常见原因 1.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导致眼疲劳,使结膜血管扩张,引发红血丝。相关研究表明,每日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人群,眼红血丝出现概率显著高于使用时间较短者。 2.眼部感染: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炎症刺激结膜组织,导致血管充血,表现为红血丝增多。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反应会促使结膜血管扩张。 3.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眼部发生过敏反应,引发免疫炎症,致使结膜充血出现红血丝。过敏体质者在过敏原暴露后,眼表过敏反应较为常见。 4.环境因素:干燥、寒冷或污染的空气刺激眼表,可引起结膜血管应激性扩张,导致红血丝出现。如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干燥易使眼表水分流失,刺激结膜血管充血。 5.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或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干燥,刺激结膜血管代偿性充血,表现为红血丝。研究显示,干眼症患者中约70%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红血丝现象。 6.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可影响眼内血管压力,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红血丝。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波动,眼内血管压力改变,易引发结膜血管充血。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动画、玩电子游戏)易致眼疲劳出现红血丝,需限制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且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减少红血丝发生风险。 2.孕妇:过敏体质孕妇接触过敏原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通过远离过敏原、用清水轻柔清洁眼部等方式缓解红血丝,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处理。 3.老年人: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出现眼红血丝,需警惕基础疾病波动,及时排查病因,且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全身影响小的非药物缓解方式,如合理休息、适度清洁眼部等。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合理用眼:控制用眼时长,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看20分钟电子屏幕,远眺至少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2.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温水轻柔清洗眼部,去除分泌物及过敏原,减少刺激。 3.避免过敏原接触:过敏体质者尽量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防尘螨寝具等。 4.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污染环境,可使用加湿器等改善空气湿度。 5.缓解干眼症:适度眨眼保持眼表湿润,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风沙等环境,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干引发的红血丝,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产品。
2025-09-28 12:42:41 -
普通近视眼镜有用吗
普通近视眼镜通过凹透镜折射原理矫正近视,使光线聚焦视网膜实现清晰视物,适用不同年龄段及生活方式人群,与角膜塑形镜、激光近视手术相比各有特点,它是非侵入性矫正方式,无手术风险但需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控近视进展但有佩戴风险,激光近视手术可摆脱眼镜但有评估及并发症风险。 光学矫正原理 普通近视眼镜多为凹透镜,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使得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能使原本聚焦在视网膜前的光线发散后再进入眼内,从而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段人群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近视可能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进展。佩戴合适的普通近视眼镜可以帮助他们清晰视物,避免因视力不良影响学习效率和眼部发育。但需要注意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可能会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例如,6-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若不及时矫正视力,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加快。 成年人:对于成年近视患者,普通近视眼镜可以满足日常视物的清晰需求,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但如果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成年人,除了佩戴普通近视眼镜外,还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较长,视网膜相对较薄,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的风险。 生活方式相关 长期用眼人群:对于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人群,佩戴普通近视眼镜可以缓解因视物不清而产生的眼部疲劳。例如,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人群,佩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使眼睛在视物时更加轻松,减少眼睛疲劳、干涩等不适症状。 特殊职业人群:一些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如驾驶员、摄影师等,佩戴普通近视眼镜可以保障他们在工作中的视力需求,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例如,驾驶员佩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清晰观察道路情况,保障行车安全。 与其他近视矫正方式的比较 与角膜塑形镜相比 普通近视眼镜主要是矫正当前的视力,没有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而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夜间佩戴时可以通过压迫角膜,暂时改变角膜的形态,从而在白天获得清晰视力,并且有一定的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近视度数进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但角膜塑形镜的佩戴需要严格的眼部检查和规范的护理,否则可能增加眼部感染等风险。 与激光近视手术相比 普通近视眼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矫正方式,不需要对眼部组织进行手术操作。激光近视手术则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术后可以不再依赖眼镜。但激光近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并且术后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干眼症、视力回退等。而普通近视眼镜则没有手术相关的风险,但需要长期佩戴。
2025-09-28 12:41:26 -
有黑影在眼里飘是怎么回事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致黑影少、对视力影响小;病理性包括视网膜裂孔(黑影突增伴闪光感,不及时处理致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有外伤或眼底病病史,视力明显下降)、葡萄膜炎(伴眼红、痛、畏光、视力降);不同人群中,儿童少发多与先天或炎症有关、青少年多与近视及用眼过度有关、老年人以生理性为主但需防病理性、有眼部基础病者发病几率高需定期检。 特点:黑影数量通常较少,对视力影响不大,一般不伴有其他眼部不适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多在注视白色明亮背景时更容易被察觉。 病理性飞蚊症 视网膜裂孔 成因:眼部受到外伤、高度近视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玻璃体的液化物质可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表面,从而产生黑影飘动。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相对变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据统计,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很多。 特点:黑影数量可能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玻璃体出血 成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血管性疾病,或眼外伤等情况可引起玻璃体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会导致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出血量较多时,黑影可呈浓密的黑色。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发玻璃体出血。 特点:患者常能明确回忆起眼部受到外伤或有眼底疾病史,黑影飘动的同时,视力可能会明显下降。 葡萄膜炎 成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可引起葡萄膜炎,炎症会导致眼内细胞成分增多,从而出现黑影飘动。比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都可能诱发葡萄膜炎。 特点:除了黑影飘动外,还常伴有眼睛发红、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临床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都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影响视力预后。 不同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眼部炎症等有关。比如先天性玻璃体异常、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等情况可能表现为眼前黑影。儿童出现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眼部正在发育,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视力保护至关重要。 青少年:青少年出现飞蚊症多与近视进展、用眼过度等有关。高度近视青少年发生病理性飞蚊症的风险增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加重飞蚊症的症状。青少年应注意合理用眼,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 老年人:老年人的飞蚊症以生理性为主,但也不能忽视病理性因素。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引发病理性飞蚊症。 有眼部基础疾病人群:如高度近视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本身眼部结构或血管等存在异常,发生病理性飞蚊症的几率高于常人,需要更加关注眼部状况,遵循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09-28 12:40:08 -
早晨起来眼睛红怎么回事
早晨起来眼睛红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感染(细菌性结膜炎由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眼红眼部分泌物多;病毒性结膜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具传染性,有眼红及水样分泌物等)、过敏因素(过敏性结膜炎因接触过敏原,有眼红及明显瘙痒等)、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致眼部疲劳,有眼红及干涩等)、外伤因素(眼部受撞击等,有眼红及疼痛肿胀等)、其他疾病相关(干眼症因泪液分泌或蒸发异常,有眼红及干涩等;青光眼因病理性眼压升高,有眼红及视力下降等)。 一、眼部感染 1.细菌性结膜炎 成因: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后细菌侵入结膜所致。例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易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好动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表现:早晨起来眼睛红,同时可伴有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眼部有异物感、烧灼感等。 2.病毒性结膜炎 成因: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腺病毒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在春季等季节可能相对高发。 表现:眼睛红的同时,常伴有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二、过敏因素 1.过敏性结膜炎 成因:接触过敏原引起,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病,不同季节花粉类型不同,春季花粉过敏相对常见,尘螨过敏则在室内环境中较为常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由于接触环境相对广泛,也易发生过敏。 表现:眼睛红,伴有眼部瘙痒明显,可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相关的全身表现。 三、眼部疲劳 1.长时间用眼 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导致眼部疲劳。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长时间用眼都会使眼部肌肉紧张,影响眼部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早晨起来眼睛红。例如,青少年长时间玩游戏、看手机,成年人长时间加班熬夜工作、看电脑等。 表现:眼睛红,可能伴有干涩、视物模糊等表现。 四、外伤因素 1.眼部受到撞击等 成因:夜间睡眠中不小心碰到眼睛,或者白天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到眼睛,成年人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意外受伤。 表现:眼睛红,可能伴有疼痛、肿胀等表现,若撞击严重可能还会影响视力等。 五、其他疾病相关 1.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多导致。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发病风险较高;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用眼等人群也易患干眼症。 表现:早晨起来眼睛红,同时有眼部干涩、异物感等,严重时可影响视力。 2.青光眼 成因:病理性眼压升高引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老年人相对高发。 表现:除了眼睛红,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眼痛、头痛等表现,眼压升高是其重要的特征指标,需要及时就医测量眼压来明确。
2025-09-28 12:38:46 -
小孩斗鸡眼怎么矫正
小孩斗鸡眼矫正需先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及考虑年龄因素,非手术矫正包括屈光矫正和视觉训练,手术矫正要把握时机并选合适方式,婴幼儿及家长有相应注意事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矫正方法。 一、观察与判断 1.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对于婴幼儿,部分可能是生理性内斜视,多在出生6个月内出现,这是因为婴儿的鼻根宽,双眼内眦间距较近,外观看似斗鸡眼,但一般1岁半左右会逐渐改善。而病理性斗鸡眼则是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的内斜视,需要及时干预。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处理方式有差异。新生儿至6个月婴儿发现疑似斗鸡眼,先观察,因为此阶段视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6个月以上仍存在明显斗鸡眼表现需尽早就诊。 二、非手术矫正方法 1.屈光矫正:如果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斗鸡眼,如远视导致的调节性内斜视,需要进行验光配镜。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从而调整眼位。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远视度数较高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患儿,佩戴眼镜后大部分眼位可恢复正常。 2.视觉训练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斗鸡眼患儿,可以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使用视功能训练仪等设备,进行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比如让患儿使用特定的训练软件,进行交替遮盖、同时视等训练项目,增强双眼的协调能力和融合功能,改善眼位。 眼球运动训练:指导患儿进行眼球运动训练,通过让患儿向不同方向转动眼球,如上下左右转动、环形转动等,锻炼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可以在家中由家长辅助进行,每天定时训练一定时间,帮助调整眼位。 三、手术矫正方法 1.手术时机选择:如果非手术矫正方法效果不佳,考虑手术矫正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对于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且斜视度数稳定的患儿,可以考虑手术。但具体还需根据患儿的眼部情况、全身状况等综合判断。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等。例如,对于内斜视患儿,常用的是内直肌减弱术或外直肌加强术等。手术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位置,来矫正眼位。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患儿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不适。在进行验光等检查时,可能需要使用散瞳药物,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使用可能带来的短暂不适,但一般是安全的。 2.家长方面: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眼位情况,定期带患儿到眼科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矫正措施。同时,要给患儿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避免长时间让患儿注视单一距离的物体等。 总之,小孩斗鸡眼的矫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关键,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矫正,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09-28 12:3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