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两岁宝宝眼睛眼屎多怎么回事
两岁宝宝眼睛有少量眼屎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由病理性原因引起,如结膜炎(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泪囊炎、倒睫等。若眼屎多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要清洁眼部、注意宝宝手部卫生,观察眼屎变化,倒睫轻度可随年龄改善,严重需谨慎处理,感染性结膜炎等要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一、正常生理情况 两岁宝宝眼睛有少量眼屎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宝宝的眼部分泌物主要来自睑板腺,正常情况下会有少量分泌物起到润滑眼球等作用,一般眼屎量少、呈白色或透明状,不伴有眼部红肿、流泪等其他不适表现。 二、病理性原因 1.结膜炎 感染性结膜炎: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宝宝可能因用手揉眼等原因导致细菌侵入眼部,除了眼屎多外,还可表现为眼睛发红、充血,宝宝可能会频繁用手揉眼,部分宝宝还可能伴有流泪等症状。例如有研究显示,在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病例中,眼屎多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除眼屎多外,还可能有眼部异物感、畏光等表现,眼部可出现滤泡等改变。 非感染性结膜炎:可能与过敏等因素有关,比如接触了过敏原,除眼屎多外,常伴有眼睛瘙痒明显、眼睑肿胀等表现,往往双眼发病,且有过敏物质接触史。 2.泪囊炎 多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导致泪液和细菌积聚在泪囊中引起继发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睛大量脓性眼屎,同时内眼角处的皮肤可能会有红肿、隆起,按压泪囊区时,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3.倒睫 两岁宝宝由于鼻梁尚未发育完全,有些可能会出现下眼睑内翻,导致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眼球,引起眼睛不适,出现眼屎增多的情况,同时宝宝可能会频繁眨眼、揉眼,检查时可发现睫毛触及眼球。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清洁眼部 可以用干净的湿棉签或消毒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眼屎,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眼部皮肤和角膜。 2.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眼屎多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眼睛红肿、流泪、怕光、频繁揉眼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3.特殊人群(两岁宝宝)注意事项 家长要特别注意宝宝的手部卫生,勤给宝宝洗手,避免宝宝用手揉眼,防止加重眼部感染。同时,要观察宝宝眼屎的量、颜色等变化情况,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如果是倒睫引起的眼屎多,对于轻度的倒睫,随着宝宝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能会自行改善;但如果倒睫严重,可能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拔除倒睫等,但操作要非常谨慎,避免损伤宝宝眼部。对于感染性结膜炎等情况,要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优先考虑温和、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非必要不随意使用药物,尤其是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
2025-09-28 12:34:20 -
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治不好了吗
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并非治不好,其病因与高度近视致眼部结构改变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规范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成年、老年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通过规范治疗、改善习惯及特殊护理可有效控制治疗,它不是不治之症。 一、病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眼部结构发生改变,如结膜、角膜等部位的血供、代谢等可能出现异常,这会增加慢性结膜炎的发病风险。同时,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加重病情。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患者,眼部的生理状态不同,儿童期高度近视可能与遗传及发育因素相关,成年后高度近视则多与用眼习惯等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慢性结膜炎的治疗及转归。 二、规范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对于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患者,首先要改善用眼及生活习惯。例如,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 若患者佩戴隐形眼镜,应停戴合适时间,一般软性隐形眼镜建议停戴1-2周,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停戴时间可能更长,让眼部有足够时间恢复,这对慢性结膜炎的治疗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需根据自身眼部耐受情况调整。 2.药物治疗 根据结膜炎的类型选择合适药物,如细菌性慢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具体药物需在明确病原菌后选择,高度近视患者使用药物时需考虑眼部结构改变对药物吸收等的影响。 对于过敏性慢性结膜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眼部不适等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及反应不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患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慢性结膜炎时,选择药物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眼部刺激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用眼习惯,帮助其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如教导儿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等,因为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需要家长加强监督。 2.成年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患者 成年患者若有长期用眼过度等情况,在治疗慢性结膜炎的同时,要调整工作和生活中的用眼方式,比如合理安排电脑屏幕的亮度、距离等。对于有佩戴隐形眼镜习惯的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要严格遵循隐形眼镜的护理和佩戴要求,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慢性结膜炎。 3.老年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患者 老年患者眼部机能衰退,在治疗慢性结膜炎时,要考虑其可能同时存在的其他眼部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要更加关注眼部的不适症状,如视力变化等,因为老年患者对眼部异常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一旦出现眼部不适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通过规范的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护理等措施,高度近视慢性结膜炎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的,并非不治之症。
2025-09-28 12:29:48 -
糖尿病眼底出血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出血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控制血糖是基础,根据病情可选择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割术等,要定期随访监测,儿童患者家长需重视,老年患者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 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时,应立即前往眼科就诊。医生会通过眼底检查等明确出血的严重程度、范围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处理方式可能因眼部发育等差异有不同考量,但核心是先明确病情。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更要谨慎准确评估,因为儿童眼部还在发育中,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 二、控制血糖是基础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眼底病变进而出血的重要因素。要严格遵循糖尿病的治疗方案,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控制血糖。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等。生活方式上要合理安排饮食,比如对于成年患者,要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的比例;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糖分摄入。 三、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激光治疗 若眼底出血处于相对早期,视网膜病变有激光治疗指征时,激光治疗是常用手段。通过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的无灌注区等,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同年龄患者在激光治疗时,要考虑眼部耐受性等,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及术后更密切观察。 2.玻璃体切割术 当眼底出血严重,出现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这对于成年患者可能是挽救视力的关键手术,但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等都需要更谨慎评估,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全身状况、眼部发育等因素。 四、定期随访监测 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复查,观察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间隔可能不同,成年患者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随访,比如每3个月左右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持续关注血糖等指标的控制情况,因为血糖波动会影响眼底病变的进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时,家长要格外重视。要确保儿童严格按照糖尿病治疗方案控制血糖,避免因为儿童自身对病情重视不足或饮食控制不配合等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眼底病变。同时,术后护理对于接受手术的儿童患者至关重要,要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指导,如眼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2.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时,要注意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眼底出血的同时,要兼顾其他疾病的控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部出血加重,但又要保持适当活动以维持身体机能。
2025-09-28 12:28:22 -
近视眼激光手术全程时间
近视眼激光手术全程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术前准备约10-30分钟,手术操作约10-30分钟,术后观察约30分钟-1小时,全飞秒等手术方式及患者个体眼部条件等会致时间有差异,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点。 一、术前准备阶段(约10-30分钟)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基本一致,但青少年可能需要家长更多协助完成一些术前检查的沟通等事宜。比如18-45岁的近视患者是激光手术的常见适应人群,这个年龄段的患者相对更能独立配合术前准备。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有戴隐形眼镜的生活方式,软性隐形眼镜需要停戴1周以上,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则需要停戴3周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术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为隐形眼镜会影响角膜的形态等指标。 病史方面:有眼部活动性炎症、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病史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激光手术,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术前准备时间来进一步检查或调整治疗方案。 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包括视力检查、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一般需要10-30分钟左右。 二、手术操作阶段(约10-30分钟)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基本流程相似,但儿童由于配合度等问题一般不适合进行近视眼激光手术,18岁以上的患者相对更能配合手术操作。 生活方式:手术前患者需要平卧在手术台上,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手术操作,但要保持放松的状态。 病史方面:有上述眼部病史的患者会影响手术操作的进行,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史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时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生会先进行眼部消毒等操作,然后使用激光设备进行角膜切削等操作,整个手术过程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 三、术后观察阶段(约30分钟-1小时)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术后观察时需要家长更加关注其眼部反应等情况,因为青少年可能对眼部不适的表达不如成年人清晰。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需要避免揉眼等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注意与否会影响术后恢复情况。 病史方面:有眼部病史的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需要更密切观察眼部是否有异常反应,如感染、眼压升高等情况。 手术后患者会被安排在观察室进行观察,医生会检查视力、眼压等情况,一般需要30分钟-1小时左右。 总体来说,近视眼激光手术全程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但具体时间会因患者个体情况、手术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全飞秒激光手术相对半飞秒激光手术时间可能会短一些,而患者自身眼部条件等差异也会对整个手术过程的时间产生影响。特殊人群如患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可能在术前评估、术后恢复等方面需要更多关注,但手术全程时间主要还是由手术操作等核心环节决定。
2025-09-28 12:27:00 -
如何自己锻炼矫正散光
为辅助散光矫正可进行远眺、眼球运动、晶体操训练,不同人群训练有不同注意要点,远眺可放松睫状肌,眼球运动训练眼部肌肉,晶体操刺激血液循环并锻炼晶状体调节功能,儿童需家长监督、控制强度,青少年要保良好用眼环境,成年人要调整用眼安排配合训练。 一、远眺训练 1.具体做法: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远眺,选择视野开阔且距离适当的地方,比如在室外选择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等作为注视目标,持续注视10-15分钟左右,可每天进行3-4次。 2.原理:远眺能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睫状肌紧张情况,对散光的矫正有一定帮助。从生理角度看,眼睛在远眺时,眼球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利于眼部肌肉恢复正常状态。 二、眼球运动训练 1.上下左右转动眼球:坐在椅子上,头部保持不动,双眼依次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转动,每个方向停留3-5秒,重复10-15次。还可以做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运动,顺时针旋转10圈后休息片刻再逆时针旋转10圈左右,可以每天进行多次练习。 2.原理:眼球运动训练能够锻炼眼部的眼外肌等肌肉组织,增强眼部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进而对眼球的正常发育和散光情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眼球不同方向转动,可使眼球各部分得到全方位活动,改善眼部肌肉功能。 三、晶体操 具体做法:双手搓热后捂住双眼数秒,然后突然拿开,重复几次。接着睁开眼睛,尽力看近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如此反复交替进行,每次练习10-15分钟。 原理:双手搓热捂眼再拿开这一过程能让眼部温度有所变化,刺激眼部血液循环。而看近看远的交替能锻炼眼睛晶状体等结构的调节功能,可以帮助调节眼的屈光状态从而辅助散光矫正。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儿童进行散光矫正训练时,家长需密切监督,确保训练方法正确且孩子不会因疲劳等情况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儿童眼部还在发育阶段,训练强度不宜过大,每次训练时间可适当缩短,但可增加训练次数保证效果。同时儿童用眼习惯尚未完全定型,通过合理训练有助于眼部健康发育,降低散光加重风险。 青少年:青少年学习任务重易出现用眼过度情况导致散光加重或难以矫正情况,除了坚持上述训练外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保证读写时光线充足且均匀,持续用眼一段时间后一定要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因为青少年眼部调节能力较强同时用眼负担大,正确训练结合良好用眼习惯能更好辅助散光矫正并预防散光进一步发展。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因工作等原因长期用眼导致散光问题,在进行训练同时要注意调整工作生活中的用眼安排保证每天有足够休息放松时间给眼睛,可以结合使用一些能调节眼部疲劳状态辅助放松的工具等配合训练达到更好矫正辅助效果同时避免散光持续恶化。
2025-09-28 12:2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