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眼睛里有红点
眼睛里有红点常见于结膜下出血、眼部炎症、眼部异物刺激,结膜下出血多因外伤等,眼部炎症可由感染等引发,异物刺激会因异物进入导致;伴有眼痛等可能是角膜炎等,伴有瘙痒等可能是过敏性或细菌性结膜炎;应对措施包括结膜下出血少量可自行吸收、炎症分情况用药;出现红点伴视力下降等要尽快就医,儿童出现此类症状更要及时就诊。 眼部炎症:如结膜炎,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引发。炎症刺激会导致结膜血管充血、出血,表现为眼睛里有红点。儿童若不注意手部卫生,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结膜炎出现此症状;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也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导致眼睛有红点。 眼部异物刺激:当有沙尘等异物进入眼睛时,会刺激结膜和角膜,引起结膜充血、出现红点。各年龄段都可能因不慎进入异物而出现该情况,儿童在户外玩耍时相对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伴随症状及可能的疾病关联 伴有眼痛、畏光、视力下降:可能是角膜炎等较严重的眼部疾病。角膜炎可由感染、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不同年龄患者都可能患病,儿童玩耍时眼部受伤后若未及时处理就可能引发角膜炎出现上述症状。 伴有眼部瘙痒、分泌物增多:多考虑过敏性结膜炎或细菌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季节或接触过敏原时易发作,儿童过敏体质者更常见;细菌性结膜炎则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人群,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集体生活时若卫生措施不到位易相互传染。 应对措施 结膜下出血:若出血量少,一般可自行吸收,初期可冷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但需明确病因,如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儿童发生结膜下出血时,家长要避免儿童揉眼,密切观察出血变化情况,若出血范围扩大或伴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 眼部炎症: 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过敏性结膜炎需远离过敏原,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色甘酸钠滴眼液等,儿童过敏体质者使用时要遵循医生建议。 何时需就医 眼睛里出现红点且伴有视力明显下降、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等情况时,务必尽快就医。儿童出现此类症状更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儿童眼睛里有红点同时视力突然模糊,应立即带其到眼科就医。
2025-09-28 11:19:23 -
圆锥角膜交联手术后应注意什么
圆锥角膜交联手术后需从眼部护理、生活方式、复诊三方面注意:眼部护理要避免揉眼、保持清洁;生活方式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与用眼卫生;要按时复诊以了解角膜恢复情况。 一、眼部护理方面 1.避免揉眼:圆锥角膜交联手术后,眼部组织需要时间恢复,揉眼可能会导致角膜移位等不良情况。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要严格禁止用手揉眼睛,因为手部可能携带细菌等微生物,还可能破坏角膜的正常愈合状态。例如,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不自觉揉眼,家长要多加看护提醒;老年人可能因眼部不适但要克制。 2.保持眼部清洁:术后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无菌棉签等清洁眼部周围,但要避免让水直接进入眼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清洁方式有差异,儿童清洁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刺激眼部;成年人相对能配合更好,但也需注意方法正确;老年人如果有眼部疾病史等情况,更要严格遵循清洁要求,防止引发眼部感染,影响手术效果。 二、生活方式方面 1.避免剧烈运动:术后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可能会使眼部受到震动,影响角膜的愈合。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家长要限制其剧烈活动;成年人要注意自身行为,避免因运动导致手术并发症;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更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剧烈运动时身体的晃动可能传递到眼部,干扰角膜的修复进程。 2.注意休息与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的休息,让眼睛得到充分恢复。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儿童可能因为学习等原因长时间用眼,家长要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成年人工作中可能长时间面对电脑,要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老年人也要避免过度用眼,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让眼睛放松,防止用眼过度影响角膜恢复。 三、复诊方面 1.按时复诊: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复诊,通过复诊可以及时了解角膜的恢复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复诊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沟通眼部情况;成年人要准时赴约;老年人要注意行动便利等问题,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复诊,医生可以根据复诊结果调整后续的护理建议等。例如,通过复诊可以观察角膜交联效果以及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2025-09-28 11:16:58 -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宝宝的视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在5岁左右基本成熟。在此期间,他们的视力会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能看清的距离也会逐渐变远。 1.胎儿期:在胎儿期,眼睛开始形成,但视力非常有限。 2.新生儿期:宝宝出生时,视力相对较弱,只能看到近距离的物体。他们的眼睛还在不断发育,对光有反应,但无法看清细节。 3.1-3个月:宝宝的视力逐渐改善,能够跟随移动的物体,并开始对人脸产生兴趣。 4.3-6个月:他们开始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并对颜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此时,他们可能会对玩具和周围的环境产生更多的关注。 5.6-9个月:宝宝的视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追踪物体和识别面孔。他们可能会开始用手去触摸和探索感兴趣的物品。 6.9-12个月:宝宝的视力已经相当成熟,可以独立坐稳并开始爬行。他们可以识别常见的物品和动物,并对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7.1-2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视力进一步提高,能够阅读简单的图画书,并开始理解简单的指令。 8.2-5岁:视力继续发育,能够准确地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并且开始发展深度感知和立体视觉。 9.5岁以上:宝宝的视力基本成熟,但仍在不断成长和变化。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眼睛和大脑会继续协同发展,以提高视力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视力发育可能会有所差异,受到遗传、环境和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宝宝视力发育的建议: 1.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给宝宝提供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的玩具,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视力。 2.保持适当的距离:在阅读、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时,确保宝宝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 3.定期眼科检查:定期带宝宝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视力问题。 4.注意营养均衡:确保宝宝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眼睛的健康发育。 5.避免过度刺激:避免宝宝暴露在过度明亮或闪烁的光线下,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6.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导宝宝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如果家长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及时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医生可以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并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2025-09-28 11:14:37 -
青少年近视眼加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青少年近视加深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用眼姿势不正确、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照明环境不佳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分别通过导致眼部肌肉痉挛、影响正常屈光状态、使眼轴易过度生长、造成眼睛疲劳、增加近视患病及度数增长风险等方式促使近视加深。 一、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青少年学习任务重,课余又常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例如,每天连续2-3小时以上近距离看书、写作业或玩电子游戏等,会导致眼部肌肉痉挛,晶状体持续处于变凸状态,进而促使近视眼加深。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4小时的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每天近距离用眼小于2小时的青少年。 二、用眼姿势不正确 青少年在看书、写字时,若姿势不端正,如弯腰驼背、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小于33厘米)、躺着或坐车时看书等,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屈光状态。不正确的姿势会使眼睛调节功能失衡,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长期如此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比如,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时,眼睛需要更大的调节力来看清字体,久而久之会引发近视度数的上升。 三、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户外活动能够让青少年的眼睛接触充足的自然光,而自然光中的蓝光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延长。但现代青少年大多户外活动时间较少,长期缺乏户外活动会使眼轴容易过度生长,从而促使近视加深。有研究显示,每天户外活动少于1小时的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及度数增长幅度均高于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的青少年。 四、照明环境不佳 学习或生活环境中的照明不合适,如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光线过强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光线过弱则会使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来看清物体,容易导致眼睛疲劳。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看书,眼睛为了看清文字会持续紧张,进而加速近视的发展。 五、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近视患者,青少年患近视的几率会相对较高,且近视度数加深的风险也可能增大。遗传因素会影响眼睛的屈光系统发育,使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近视加深。有遗传背景的青少年,在面对上述如近距离用眼时间长等不利因素时,近视度数往往更易快速增长。
2025-09-28 11:11:32 -
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有事吗
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视力、增加感染风险及导致潜在并发症,不同年龄段、人群情况有差异,需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严重后果。 一、可能引发的炎症反应 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虫子可能会刺激眼部组织,引发炎症。例如,虫子携带的细菌等病原体可能导致眼部感染,出现眼部红肿、疼痛、流泪增多等症状。研究表明,异物进入眼部后,眼部的防御机制会被激活,引发一系列炎症细胞的聚集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造成眼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眼部的耐受性和免疫反应有所不同。儿童的眼部组织较为娇嫩,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眼部组织功能退化,炎症反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更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影响视力 如果虫子在眼内停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对角膜、晶状体等重要眼部结构造成损害,进而影响视力。比如,虫子划伤角膜可能导致角膜混浊,影响光线的折射和传导,从而引起视力下降。对于儿童来说,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对视力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可能会干扰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而成年人如果视力受到影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影响驾驶、阅读等活动。 三、感染风险增加 虫子携带的各种微生物容易在眼内滋生繁殖,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可能会向眼部周围组织蔓延,引起更严重的眼部疾病,如眼眶蜂窝织炎等。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经常处于蚊虫较多的环境中,眼睛里进虫子的概率会增加,需要更加注意防护。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干眼症患者,眼睛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后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留意眼部情况,一旦有异物感觉应及时处理。 四、潜在的并发症 长期存在的眼内异物还可能引发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眼内肉芽肿形成等。这会进一步加重眼部的损伤和病变,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不同性别在面对眼睛里进虫子没出来的情况时,处理方式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需要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例如,女性可能更注重眼部的美观和舒适感,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可能会更急切地寻求医疗帮助,但关键是要采取科学正确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2025-09-28 11: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