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白内障、儿童眼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2006年至2008年完成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目前在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眼科中级职称,2013年11月取得眼科学副主任医师职称。近几年与我院心肺血管研究所及脑卒中中心联合,参与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颈动脉狭窄与眼部血流”等研究。
展开-
散光应该怎样治疗才好
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进行矫正,日常要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定期眼部检查,儿童散光患者要重视及时矫正以防影响视觉发育,老年人散光患者要根据情况处理。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RGP对于矫正散光效果较好,尤其适合一些不规则散光患者。对于青少年散光患者,如果不愿意戴框架眼镜,且眼部条件符合,可考虑RGP。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复查,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一般来说,成年人散光度数稳定且眼部健康状况良好时也可选择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于年满18周岁以上,且近两年散光度数稳定的患者可考虑。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改变角膜的曲率来矫正散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如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检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青少年由于眼部还在发育阶段,一般不建议采用手术方式矫正散光。 眼内屈光手术:对于高度散光且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但该手术相对复杂,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一般建议每隔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放松眼睛。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正确的用眼姿势,保持合适的用眼距离。 定期眼部检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散光患者,要关注散光度数的变化情况。儿童散光患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视力和散光度数,成年人也建议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散光度数有明显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散光患者:儿童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散光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眼部健康,一旦发现儿童有视物不清、经常眯眼等疑似散光的症状,要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对于需要佩戴眼镜矫正的儿童,要督促其按时佩戴眼镜,并且定期复查,根据眼部发育情况调整眼镜度数。 老年人散光患者:老年人散光可能与眼部老化等因素有关。如果老年人散光度数稳定,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可继续佩戴合适的眼镜。如果散光度数变化较大或出现眼部其他不适,如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等,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眼部病变等问题。
2025-10-17 11:54:00 -
白内障手术后会复发的吗
白内障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复发,常见后发性白内障,其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等因素有关,有一定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有相应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治疗多为激光囊膜切开术,不同人群术后有不同注意事项。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 晶状体被摘除后,残留的晶状体后囊膜及前方的皮质如果发生混浊,就会导致后发性白内障。其具体的病理过程涉及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纤维化等一系列生物学变化。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发生率:一般来说,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高,约在30%-50%左右;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5%-30%,但也会因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技术等因素有所不同。 相关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对较强,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风险可能较高;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代谢,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手术中晶状体皮质残留较多,也会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再次下降,可能伴有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发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呈现不同程度的混浊形态,如膜状、机化状等。 诊断:根据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史以及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结合裂隙灯的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 对于后发性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激光囊膜切开术。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通过激光将混浊的后囊膜切开,恢复视力。一般在门诊即可进行,患者痛苦较小,治疗效果较好。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强,更要密切关注术后视力情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后发性白内障并及时治疗。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避免孩子过度用眼和眼部受到外伤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也需要定期复查眼部情况,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等。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晶状体代谢容易出现异常,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风险较高,除了定期复查外,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这对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以及维持眼部健康非常重要。
2025-10-17 11:52:06 -
孩子一年级近视150度需要配眼镜吗
孩子一年级近视150度是否配眼镜需综合判断,先明确近视类型,生理性近视中假性近视不一定立即配镜但要防发展为真性,真性近视150度若影响课堂视物或日常活动通常需配镜,还需定期复查并改善用眼习惯,家长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后综合多因素判断并做好监测和干预。 一、明确近视类型 1.生理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多是由于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厚度增加引起的近视。这种情况下,通过休息、放松眼睛等方式,视力有可能恢复,一般不需要立即配镜。但假性近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为真性近视。 2.真性近视:若经过散瞳等检查确诊为真性近视,150度的近视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一定影响,通常需要配眼镜。因为孩子在看远处物体时会比较吃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眼睛更容易疲劳,进而促使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二、评估视力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1.影响课堂视物: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需要看清黑板上的字体等,如果近视150度已经明显影响到孩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观察,比如经常squint(眯眼)、凑近看等,那么就需要考虑配镜。因为清晰的视力有助于孩子正常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效果。 2.日常活动影响:在日常的户外活动、玩耍等过程中,如果近视影响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清晰感知,也需要考虑配镜。例如在玩耍时,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能会增加孩子发生碰撞等意外的风险。 三、后续监测与干预 1.定期复查:无论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150度的孩子,都需要定期复查视力。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近视度数的变化情况。如果是假性近视,要关注视力恢复情况;如果是真性近视,要关注度数是否有加深趋势。 2.改善用眼习惯:无论是否配镜,都要注重孩子用眼习惯的培养。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次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30分钟,之后要让眼睛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做眼保健操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近视发展。 对于一年级近视150度的孩子,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明确近视类型后,再根据孩子视力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配眼镜,并在后续做好视力监测和用眼习惯的干预。
2025-10-17 11:50:51 -
下眼睑有白点怎么回事
下眼睑白点可能由麦粒肿、脂肪粒、结膜结石、汗管瘤引起,麦粒肿由细菌感染致葡萄球菌感染引发,各年龄段可发生;脂肪粒因皮肤受损自我修复或油脂分泌过剩堆积而成,成年女性多见;结膜结石是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浓缩压入变性产物,有慢性结膜炎病史者易出现;汗管瘤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前后。 一、麦粒肿 1.成因:麦粒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是葡萄球菌感染。比如,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睛等,会导致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引发炎症,形成下眼睑白点。 2.表现:初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随后可出现白点,是因为感染部位形成了脓点。 3.人群影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可能更易出现。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部卫生不佳的人群风险较高。有眼部疾病史的人群,比如曾有过眼部感染的人,再次发生麦粒肿的概率可能增加。 二、脂肪粒 1.成因:可能是皮肤受损后自我修复形成的小囊肿,或者是眼部皮肤油脂分泌过剩,不能正常排出,堆积形成脂肪粒。例如,使用过于油腻的眼霜,会影响眼部皮肤的正常代谢,导致脂肪粒产生。 2.表现:下眼睑出现白色小颗粒,一般无明显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症状,颗粒大小通常如针头般。 3.人群影响: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尤其多见于成年女性。生活方式上,使用不合适的眼部护肤品的人群易长脂肪粒。特殊人群中,皮肤较为敏感或油脂分泌旺盛的人风险更高。 三、结膜结石 1.成因:结膜结石是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多发生在有慢性结膜炎的患者身上。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和分泌物堆积形成结石。 2.表现:下眼睑可出现白点,当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时,可能会摩擦角膜,引起异物感等不适。 3.人群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慢性结膜炎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长期处于粉尘环境、眼部卫生状况差的人群,患慢性结膜炎进而出现结膜结石的风险增加。 四、汗管瘤 1.成因:汗管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是一种向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汗腺良性肿瘤。 2.表现:下眼睑出现多发性、肤色或淡黄色的小丘疹,呈粟粒大小,一般无自觉症状。 3.人群影响: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前后,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妊娠期、月经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时,汗管瘤可能会增大。
2025-10-17 11:48:06 -
做白内障手术需要住院吗
白内障手术是否需要住院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身体状况、手术医生建议、术后恢复情况和个人需求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大多数白内障手术可在门诊进行,少数复杂病例或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 1.手术方式:目前白内障手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另一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一般来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通常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要住院。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白内障病例,如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等,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手术。 2.患者身体状况: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也是决定是否需要住院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或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可能需要在住院期间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治疗,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3.手术医生的建议: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医院的规定,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患者可以与手术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策。 4.术后恢复情况:白内障手术后,患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眼部护理和恢复。如果患者需要在住院期间进行更密切的观察和护理,或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眼部抗炎治疗、眼压监测等,住院可能更有利于恢复。 5.个人需求:患者的个人需求也会影响是否选择住院。如果患者担心手术风险或术后恢复,或者需要家人的照顾和陪伴,住院可能更适合。 一般来说,大多数白内障手术可以在门诊进行,术后观察一段时间即可回家。但在某些情况下,住院可能更安全和方便。患者可以在手术前与医生详细讨论,了解自己的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 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包括眼部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手术当天,患者需要在手术前禁食禁水,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后,患者需要在病房内休息,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眼部护理和用药。一般来说,术后需要住院观察1-2天,待眼部情况稳定后即可出院。 需要注意的是,白内障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碰撞眼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以确保眼部恢复情况良好。如果术后出现眼部疼痛、红肿、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10-17 11:4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