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脊柱微创、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肿瘤、骨质疏松、脊柱退变、骨组织工程。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联合脊柱肿瘤中心做博士后,2019年在美国孟菲斯MERI脊柱中心进行SpineSurgery培训,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高位截瘫、脊柱结核、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每年完成包括椎间盘镜、椎间孔镜、PVP、PKP、经皮椎弓根螺钉、经皮椎弓根螺钉+侧前方椎间融合、Mis-TLIF、OLIF、ALIF、XLIF、Endo-LIF等各类脊柱微创手术,以及儿童颈椎肿瘤椎节全切重建术、脊柱肿瘤EN-BLOCK切除根治+重建术、脊椎侧弯矫形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重建术等脊柱开放手术共约500台。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委会脊柱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病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中南大学青年科协委员、中南大学脊柱微创研究所委员兼秘书。获得中南大学“新湘雅人才工程”精医助跑计划资助(2015年),首届周江南教授骨科青年医生奖(2013年),中南大学十佳青年(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获得中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7年),指导八年制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特别资助项目一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9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3部。
展开-
颈椎56节突出什么症状
颈椎5-6节突出有多种常见症状,颈部会出现疼痛、活动受限;上肢有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还可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出现相关症状进行性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治疗措施。 上肢症状 上肢放射性疼痛:由于颈椎5-6节突出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患者常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上臂、前臂甚至手部。这种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或电击样痛,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加重。比如,当患者咳嗽时,腹压瞬间升高,导致椎管内压力变化,刺激受压的神经根,从而使上肢放射性疼痛加剧。 上肢麻木: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肢麻木的症状,麻木部位与放射性疼痛区域往往较为一致,可涉及手指等部位。麻木感可能会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持物不稳等。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相应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手部本身就容易出现疲劳和麻木,若合并颈椎5-6节突出,上肢麻木的症状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 上肢无力:严重的颈椎5-6节突出可能会导致上肢无力,患者可能会发现拿东西没有力气,甚至提重物困难。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压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肌肉得不到有效的神经传导信号,从而出现无力的表现。例如,原本可以轻松提起的物品,此时感觉较为吃力。 其他症状 头晕:当颈椎5-6节突出影响到椎动脉供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在转头时头晕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椎动脉是脑部供血的重要血管之一,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血压就可能不稳定,若再合并颈椎5-6节突出导致的头晕,可能会使血压波动更大,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和头晕情况。 视力模糊: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可能会影响到眼部的神经调节功能。不过,视力模糊的症状相对较少见,且需要排除眼部本身的病变等其他因素。例如,需要通过眼科检查等排除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后,再考虑与颈椎5-6节突出的相关性。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颈椎5-6节突出出现症状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站姿或有颈部外伤史等,更容易出现颈椎5-6节突出相关症状;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颈椎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使症状更明显;有长期低头工作、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颈椎5-6节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或更严重;有颈椎既往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颈椎5-6节突出时,症状可能会比首次发作时更严重或更复杂。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尤其是伴有严重疼痛、麻木、无力或头晕等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颈椎X线、CT、MRI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08:29 -
跟骨骨折最佳治疗方法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移位等情况,用石膏固定并康复训练;手术用于关节内移位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微创手术;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治疗需注意相应问题,如儿童、老年、女性、特殊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患者各有不同需关注的点。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如关节内移位<2mm、跟骨高度丢失<5mm、Bohler角丢失<10°且不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也可选择保守治疗。 2.治疗措施 石膏固定:通过石膏将患足固定于功能位,限制足部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一般固定6-8周,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时调整石膏松紧度。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需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非负重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拆除石膏后,逐渐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训练,并逐步增加负重。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关节内移位>2mm、跟骨高度丢失>5mm、Bohler角丢失>10°的跟骨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此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跟骨骨折等情况也需手术干预。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进行骨折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例如,常用的跟骨钢板固定,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手术需要精确的操作,以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包括跟骨的高度、宽度和Bohler角等。 微创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如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该方法创伤较小,对软组织的破坏少,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部分适合的跟骨骨折患者。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年龄因素:儿童跟骨骨折相对较少见,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守治疗需密切关注足部的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治疗则要考虑对骨骺的影响;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保守治疗时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治疗方法选择不同,但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因素: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足部高强度活动的患者,如运动员等,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以尽快恢复足部功能,恢复其运动能力;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患者,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但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病史因素:若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守治疗时需注意预防足部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可能存在异常,增加感染风险;手术治疗前后需更加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愈合。
2025-10-11 13:07:00 -
骨折手术后痒是怎么回事
骨折手术后出现痒感的原因多样,包括组织修复时新生神经血管生长致感觉异常、术后炎症(含感染相关)刺激、皮肤感觉恢复过程中神经重建引发、少见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局部皮肤因包扎材料刺激或清洁问题等导致。不同年龄患者情况有别,如儿童神经修复敏感,老年患者需关注药物代谢及皮肤特点。 一、组织修复相关原因 骨折手术后出现痒感,可能与组织修复过程有关。在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操作后,身体会启动修复机制,新生的神经和血管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局部的感觉异常,包括痒感。例如,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的生长可能会导致局部产生瘙痒的感觉,这是机体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相关表现。 二、炎症反应因素 1.术后炎症: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过程中,身体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如组胺等,组胺的释放可能会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导致瘙痒症状。一般来说,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相对较为明显,随着炎症的逐渐消退,瘙痒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2.感染相关炎症:虽然骨折手术后感染相对不是常见的导致痒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发生感染,也会出现炎症反应加重的情况,进而引起瘙痒。感染导致的炎症除了瘙痒外,还可能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表现,与单纯组织修复相关的瘙痒有所不同。 三、皮肤感觉恢复情况 骨折手术部位的皮肤感觉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重建。在神经恢复的阶段,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包括痒感。例如,皮肤的痛觉、触觉等感觉逐步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可能会先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像瘙痒,这是神经重新支配皮肤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修复和发育的特点,这种因皮肤感觉恢复导致的痒感可能会相对更为敏感一些,但总体机制与成人相似,都是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相关情况。 四、药物影响方面 某些用于骨折术后预防感染等的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瘙痒。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需要医生根据具体使用的药物来判断是否与药物相关。如果是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更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药物相关的瘙痒等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和耐受情况与年轻人不同。 五、局部皮肤状况影响 1.包扎材料刺激:骨折术后通常会进行局部包扎,使用的包扎材料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尤其是在局部有汗液等情况下,包扎材料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的瘙痒。比如使用不透气的敷料等,会导致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容易引发瘙痒。 2.皮肤清洁问题:术后患者可能因活动不便等原因,局部皮肤清洁不到位,污垢等刺激皮肤也可能引起瘙痒。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清洁方式和频率需要有所调整。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进行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污垢等刺激;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本身相对干燥等特点,清洁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更干燥而加重瘙痒。
2025-10-11 13:05:20 -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有哪些
足底筋膜炎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不适,晨起或久站后行走明显,活动后可暂缓但久行久站又加剧,不同人群发病有差异;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用矫形器或鞋垫)、药物治疗(慎用非甾体抗炎药)、手术治疗(保守无效时考虑,儿童一般不首选)。 一、足底筋膜炎的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与不适,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站立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暂时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又会加剧。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足底跟骨内侧结节处,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局部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足底筋膜的结节或条索状改变。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儿童患者因活动量相对较少,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且易被忽视;女性由于常穿高跟鞋等因素,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有长时间站立、行走、跑步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罹患该病,而有跟骨骨折、扁平足等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二、足底筋膜炎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与制动: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跑步等,让足部得到充分休息,这对于缓解炎症和疼痛非常重要。对于儿童患者,要限制其过度跑跳等活动;女性应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和频率;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更需严格注意避免加重足部负担的行为。 2.物理治疗 冷敷:在疼痛发作初期,可每日进行数次冷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 热敷:疼痛缓解期可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常用温水泡脚等方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冲击波刺激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但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 康复锻炼:进行足底筋膜的拉伸锻炼,如坐姿下用手将足趾向小腿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站立位靠墙壁进行足尖抵墙、足跟下压的拉伸动作等。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锻炼强度和次数,儿童患者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3.矫形器或鞋垫:使用定制或现成的足弓支撑鞋垫,能够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减轻足底筋膜的张力,从而缓解疼痛。对于有扁平足等足部结构异常的人群,矫形器或鞋垫的作用更为明显;儿童患者如果存在足部结构问题,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矫形鞋垫,但要注意定期评估调整。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但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需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局部疼痛明显的患者,也可考虑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制剂,但同样要谨慎用于儿童。 (三)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长时间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足底筋膜松解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2025-10-11 13:03:14 -
胳膊骨头疼怎么办
胳膊骨头疼可能由外伤、过度使用或疾病等原因引起,初步可休息、冷敷或热敷、制动,持续不缓解伴其他症状需就医,医生会检查并依病因治疗,如骨折等按情况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也有相应治疗方式,不同人群需据自身特点合理应对处理。 一、明确胳膊骨头疼的可能原因 胳膊骨头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外伤导致骨折、脱位等;也可能是过度使用引起的肌肉骨骼劳损,像长期重复性的手臂运动,如打字、绘画等;还可能是一些疾病因素,例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炎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引发胳膊骨头疼的常见原因有所不同。比如年轻人群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导致;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相对常见;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引发胳膊骨头疼的风险较高。 二、初步处理措施 1.休息:如果是过度使用或轻微外伤引起的胳膊骨头疼,首先要让胳膊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进行加重疼痛的活动。比如因长时间打字导致胳膊骨头疼,就应停止打字,让胳膊放松。 2.冷敷或热敷:在受伤后的急性期(一般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如果肿胀不再加重,可以考虑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对于有感觉障碍的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冷敷或热敷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冻伤或烫伤。 3.制动:如果怀疑有骨折等较严重情况,要对胳膊进行制动,可以使用三角巾等简单固定装置,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但固定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进一步就医评估与处理 1.就医检查:如果胳膊骨头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严重、局部发热、皮肤有淤青加重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还可能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因。例如X线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MRI对于软组织、骨髓等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 2.针对病因的治疗 外伤骨折等情况:如果是骨折,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如轻度骨折可能通过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骨关节炎:对于骨关节炎引起的胳膊骨头疼,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比如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严重时可能需要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胳膊骨头疼,治疗包括使用抗风湿药物等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也会采取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措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史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总之,胳膊骨头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应对和处理。
2025-10-11 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