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和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邱伟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实验外科学组全国委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完成博士后学习,2003年9月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2014年晋升为实职实聘的主任医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委员会(USMLE)/美国外籍医师教育委员会(ECFMG)注册医师,2013年起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美国外科研究协会(ASR)会员、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会员、欧洲肿瘤研究协会(EACR)会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会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世界胃肠病学》和《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肝脏、胰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和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项目多项。完成复杂甲状腺手术近千例,完成肝胆胰手术和微创肝胆胰手术数百例,完成胃肠肿瘤手术数百例,参与肝移植手术80余例,包括亚洲第1例腹腔多脏器联合移植、1例肝肠联合移植和3例劈离式肝移植。 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好大夫网年度最佳医生,2013年5月Hepatology 360国际肝脏疾病论坛口头发言最高奖,2012年6月获“论道、优术”精准肝胆胰手术视频大赛北京站第一名,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后备军,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青年“启明星”,2005年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并在2008年的终期考核中名列全市外科组第一名。
展开-
阑尾手术后吃什么最好
阑尾手术后的饮食选择应根据术后时间和个人恢复情况逐渐调整。在术后初期,通常需要禁食并饮用清流食,然后过渡到半流食和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均衡,包括蔬果、蛋白质等,避免刺激性食物。个人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遵循医生建议。 1.术后初期(1-2天) 禁食:在手术后的最初1-2天,通常需要禁食,以让肠道休息。 清流食:在禁食后,可以开始饮用清流食,如白开水、糖水等。清流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能量,但应避免含有气体的饮料和牛奶。 2.逐渐过渡到软食(3-5天) 半流食:当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时,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汤、藕粉、果汁等。 软烂食物:可以选择一些软烂的食物,如面条、豆腐、鸡蛋羹等,但要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3.正常饮食(5天以上) 均衡饮食:在手术后5天以上,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包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蔬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和预防便秘。 适量蛋白质:蛋白质对于身体恢复和修复很重要,可以选择鸡肉、鱼肉、豆类等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 4.注意事项 少食多餐:由于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过度饱胀。 避免过度用力:在手术后,避免过度用力,如提重物、剧烈运动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防引起肠道感染。 个人差异:每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饮食调整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饮食需求和恢复速度可能与成人不同,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老年人可能有其他健康问题,饮食选择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孕妇在手术后的饮食也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胎儿的健康。 总之,阑尾手术后的饮食选择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保持均衡、多样化的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感受,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10-22 11:18:29 -
阑尾炎穿孔的含义是什么
阑尾炎穿孔是阑尾因管腔梗阻等致壁坏死破裂使脓性渗出物等溢腹腔,病理上管腔梗阻后压力升高影响血运加重炎症致穿孔且腹腔积含菌炎症渗出液,临床有原阑尾炎症状加重、腹痛持续、高热、感染中毒及腹膜刺激征更显著表现,儿童因阑尾壁薄穿孔早需家长留意,特殊病史人群抗感染弱需更积极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增风险故应保持规律饮食。 一、定义阐释 阑尾炎穿孔是阑尾炎病情进展至严重阶段的病理状态,具体指阑尾因炎症持续加重,致使阑尾壁组织坏死、破裂,阑尾腔内的脓性渗出物、细菌等溢出至腹腔内。通常是在阑尾管腔梗阻(多由粪石、寄生虫等堵塞)基础上,细菌大量繁殖,炎症不断侵袭阑尾壁,当阑尾壁血运严重障碍时,最终引发穿孔。 二、病理与临床表现关联 (一)病理机制角度 阑尾管腔梗阻后,阑尾腔内压力逐渐升高,影响阑尾壁的血液循环,使阑尾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随着炎症的持续激化,阑尾壁的肌层、浆膜层等结构被破坏,最终发生穿孔,腹腔内会积聚含有大量细菌和炎症物质的渗出液。 (二)临床症状体现 患者原本的阑尾炎症状会明显加重,腹痛程度较之前更为剧烈,呈持续性,还可伴有高热,体温可升至39℃甚至更高,同时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乏力等。腹部查体时,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更为显著,这是因为腹腔内的炎性物质刺激腹膜所致。 三、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阑尾壁相对较薄,阑尾穿孔往往发生得更早。由于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是否有腹痛进行性加重、发热等表现,一旦怀疑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阑尾炎穿孔后感染扩散较快,病情变化相对成人更迅速。 (二)特殊病史人群 若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阑尾炎穿孔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较弱,感染扩散风险更高,病情可能更难控制,治疗时需格外关注感染的控制情况,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抗感染及手术干预。 (三)生活方式相关 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阑尾炎的发生几率,进而增加穿孔风险。因此,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于降低阑尾炎及穿孔的发生风险有一定意义。
2025-10-22 11:15:50 -
疝气的症状和治疗
疝气症状有腹股沟疝男性多见具可复性肿块等表现、婴儿脐疝脐部可复肿物等成人脐疝少伴不适、切口疝手术切口处渐现肿块等、股疝40岁以上女性卵圆窝半球形肿物易嵌顿;治疗非手术有婴儿脐疝多数2岁前可自愈可保守及较小成人腹股沟疝身体差用疝气带难根治,手术是主要有效方式,婴儿1岁以上未自愈等需手术,成人确诊多建议手术防嵌顿致严重并发症,不同疝气手术方式依情况选,老人手术评估全身状况,儿童手术遵循儿科原则选创伤小术式。 一、疝气的症状 1.腹股沟疝:男性发病相对多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作时肿块明显,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可回纳腹腔;婴儿腹股沟疝可见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哭闹、用力时肿物突出,安静或平卧时缩小或消失。 2.脐疝:婴儿脐疝表现为脐部可复性肿物,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时肿物突出,安静、平卧时缩小或消失;成人脐疝相对少见,除脐部肿物外,可能伴有腹部隐痛等不适。 3.切口疝: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部位,表现为手术切口处逐渐出现肿块,站立或用力时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部分患者可伴有腹部牵拉感、隐痛等。 4.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常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肿物,可伴有局部胀痛,且易发生嵌顿。 二、疝气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婴儿脐疝:因婴儿腹肌随生长可逐渐强壮,多数可在2岁前自愈,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用疝气带压迫脐部,但需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需密切观察肿物变化。 较小成人腹股沟疝: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疝气带,但长期使用可能致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且无法根治疾病。 2.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疝气的主要有效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婴儿疝气1岁以内有自愈可能,1岁以上未自愈或发生嵌顿者需手术;成人疝气确诊后多建议手术,以防疝内容物嵌顿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类型疝气手术方式选择依患者具体情况,如腹股沟疝可选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微创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老年人疝气手术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儿童疝气手术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小的术式。
2025-10-22 11:13:29 -
疝气带的详细解释是什么
疝气带由疝带固定带和疝托等组成,通过物理压迫推回疝内容物并压迫疝环口来缓解疝气症状,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幼儿脐疝及部分轻度成人腹股沟疝但有局限性不能替代手术,婴幼儿用需选柔软透气材质且密切观察局部状况,成人用要调整合适松紧度并定期复诊,疝气带是辅助器具不能根治,符合手术指征者需正规治疗。 一、疝气带的基本构成与原理 疝气带一般由疝带、固定带和疝托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物理压迫方式,将突出的疝内容物推回腹腔,并对疝环口进行持续压迫,阻止疝内容物再次突出,从而缓解疝气相关症状。 二、适用情况与局限性 (一)适用情况 1.婴幼儿脐疝: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脐疝,可考虑使用合适尺寸的疝气带,利用疝气带对脐环的压迫作用,促进脐疝自愈,但需注意选择柔软材质的疝气带,佩戴时确保松紧适宜,避免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及皮肤健康。 2.轻度腹股沟疝:部分病情较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短期使用疝气带辅助缓解症状,但疝气带仅能起到暂时缓解作用,无法根治疾病。 (二)局限性 疝气带不能替代手术等正规治疗手段,对于疝内容物频繁突出、发生嵌顿风险高的患者,或成人中病情较重的疝气患者,疝气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需及时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 三、不同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皮肤娇嫩,选择疝气带时要确保材质柔软、透气性好。佩戴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状况,如是否出现红肿、破损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佩戴方法和时长进行,避免长期过度压迫影响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二)成人 成人使用疝气带时,要注意正确调整松紧度,以能放入1-2根手指为宜,过紧会导致局部不适甚至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则无法起到有效压迫作用。且成人使用疝气带期间需定期复诊,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疝气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四、与正规医疗治疗的关系 疝气带属于非手术的辅助治疗器具,不能根治疝气。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疝内容物频繁嵌顿、影响正常生活的疝气患者,应积极遵循医生建议接受手术等正规治疗,疝气带不能替代手术等关键治疗手段来从根本上解决疝气问题。
2025-10-22 11:12:10 -
急性阑尾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阑尾炎可通过非药物和就医后医疗干预缓解疼痛。非药物方法有禁食禁饮、调整体位、局部冷敷;就医后药物治疗用抗感染药控炎,手术治疗则直接去除病变阑尾,小儿相关情况需特殊考量。 一、非药物缓解疼痛方法 (一)禁食禁饮 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避免食物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重阑尾的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小儿患者,需特别注意严格执行禁食禁饮,防止因误吸等情况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不同年龄的小儿急性阑尾炎在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量上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但总体原则是减少胃肠道负担。 (二)体位调整 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可使腹肌松弛,减轻疼痛。半卧位时身体的重力作用使阑尾位置相对下移,同时腹肌处于放松状态,能缓解因阑尾炎症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可协助调整合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加重不适。 (三)局部冷敷 在发病初期,可考虑用冷毛巾或冰袋对右下腹部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重复。冷敷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需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适当告知其冷敷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二、就医后的医疗干预缓解疼痛 (一)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医生会根据阑尾炎症的情况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等,控制阑尾的炎症,从根本上缓解疼痛。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和剂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用药量,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尤其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病变的阑尾,解除炎症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迅速缓解疼痛。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选择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患儿的耐受情况。手术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完善各项检查等;手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包括伤口疼痛、腹腔内情况等,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术后疼痛。
2025-10-22 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