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和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邱伟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实验外科学组全国委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完成博士后学习,2003年9月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2014年晋升为实职实聘的主任医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委员会(USMLE)/美国外籍医师教育委员会(ECFMG)注册医师,2013年起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美国外科研究协会(ASR)会员、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会员、欧洲肿瘤研究协会(EACR)会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会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世界胃肠病学》和《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肝脏、胰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和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项目多项。完成复杂甲状腺手术近千例,完成肝胆胰手术和微创肝胆胰手术数百例,完成胃肠肿瘤手术数百例,参与肝移植手术80余例,包括亚洲第1例腹腔多脏器联合移植、1例肝肠联合移植和3例劈离式肝移植。 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好大夫网年度最佳医生,2013年5月Hepatology 360国际肝脏疾病论坛口头发言最高奖,2012年6月获“论道、优术”精准肝胆胰手术视频大赛北京站第一名,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后备军,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青年“启明星”,2005年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并在2008年的终期考核中名列全市外科组第一名。
展开-
慢性阑尾炎用什么药
慢性阑尾炎药物治疗主要用抗生素控炎但难根治,有手术指征者需手术,儿童用药需谨慎且多建议尽早手术,孕妇用药要权衡对胎儿影响,老年人用药要注意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等,不同人群治疗需专业医生据病情综合制定方案。 一、慢性阑尾炎的药物治疗原则 慢性阑尾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缓解症状或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等情况,一般是使用抗生素来控制可能存在的炎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等),这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或干扰细菌代谢过程等来发挥抗菌作用,从而减轻阑尾的炎症反应。但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治愈慢性阑尾炎,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切除阑尾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二、不同人群使用药物的特殊情况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阑尾炎时,使用药物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一般不优先使用对儿童肝肾有较大影响的药物,若必须使用抗生素,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同时儿童慢性阑尾炎多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二)孕妇 孕妇患慢性阑尾炎时,药物使用需要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无明显致畸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某些头孢类抗生素相对较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如果病情需要手术,要在合适的孕周进行手术操作,以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三)老年人 老年人患慢性阑尾炎时,往往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调整用药的剂量和种类选择,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炎症控制情况和全身状况变化,对于适合手术的老年人要及时评估手术风险并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阑尾炎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生素应用,但手术是主要根治方法,不同人群在药物使用和治疗决策上有各自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22 11:09:18 -
何种原因会导致人得阑尾炎
阑尾炎发生主要因阑尾管腔阻塞,其原因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受炎症等刺激致淋巴滤泡增生、成年人的粪石以及儿童群体中蛔虫等寄生虫引起阻塞,管腔阻塞后肠道内细菌繁殖损伤阑尾黏膜引发感染,相关因素有年龄上儿童淋巴活跃致管腔阻塞多见、成年人易因粪石阻塞,性别无明显特异性倾向,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风险,有肠道相关疾病病史者发病概率更高,儿童需密切关注腹部症状,老年人阑尾炎表现不典型需细致观察体征体温等以早期识别。 一、阑尾管腔阻塞 1.淋巴滤泡增生:阑尾淋巴组织丰富,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当机体受到炎症等刺激时,阑尾淋巴滤泡会明显增生,进而阻塞阑尾管腔。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波及阑尾淋巴组织,导致其增生堵塞管腔。 2.粪石:多见于成年人,粪石由浓缩的粪渣、异物等形成,易堵塞阑尾腔,阻碍阑尾内容物的排出,从而引发阑尾炎。比如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粪渣浓缩形成粪石堵塞阑尾。 3.寄生虫:蛔虫、阑尾类圆线虫等寄生虫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其中蛔虫进入阑尾在儿童群体中相对常见,蛔虫堵塞阑尾管腔后,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二、细菌感染 当阑尾管腔因上述原因阻塞后,肠道内的细菌(如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会在阑尾内繁殖,细菌分泌的毒素损伤阑尾黏膜,进而引起感染,最终导致阑尾炎的发生。 三、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儿童因淋巴组织活跃,淋巴滤泡增生致阑尾管腔阻塞的情况相对多见;成年人则更易因粪石等因素导致阑尾管腔阻塞。 性别:一般无明显特定性别差异导致阑尾炎,男女患病概率无显著因性别产生的特异性倾向。 生活方式: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肠道功能,增加阑尾发病风险,如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可能使粪石形成概率增加。 病史:有肠道相关疾病病史者,如既往有肠道炎症等,阑尾发生病变的概率可能更高,因为肠道基础病变可能影响阑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由于淋巴组织活跃,需密切关注其腹部症状,及时识别可能导致阑尾管腔阻塞的情况;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阑尾炎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细致观察体征、体温等变化来早期识别,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22 11:07:40 -
伤到什么程度要打破伤风
伤口污染严重且较深时需打破伤风,受伤后24小时内尽量接种破伤风疫苗,超24小时也可接种或注射免疫球蛋白,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有伤口时更要重视是否需打破伤风。 伤口较深的情况:较深的伤口会形成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适合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比如被比较尖锐且刺入较深的木刺扎伤,伤口内部氧气供应不足,为破伤风梭菌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这时候通常需要打破伤风。 受伤后疫苗接种时间的考量 受伤后24小时内:一般来说,受伤后应尽量在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疫苗。如果能及时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接种,能有效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并产生毒素。对于一些较严重的伤口,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因为破伤风梭菌从感染到出现症状有一定的潜伏期,尽早接种仍有预防作用。 受伤超过24小时的情况:如果受伤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也不要放弃接种破伤风疫苗。此时接种疫苗仍然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于污染严重或较深的伤口。同时,还可以考虑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能更快地提供被动免疫保护。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于伤口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需重视。儿童如果有较深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应严格按照要求接种破伤风疫苗。例如儿童玩耍时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必须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破伤风相关制剂。因为儿童一旦感染破伤风,病情发展可能较快且症状相对严重,所以更要遵循受伤后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也有所下降。老年人如果有伤口,不管伤口大小,对于污染严重或较深的情况,都应谨慎对待,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因为老年人感染破伤风后,预后相对较差,所以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发生感染。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较深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发生破伤风感染的风险更高,更要严格评估并及时采取打破伤风的措施。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恢复,也为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所以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更需关注是否需要打破伤风。
2025-10-22 11:06:37 -
割脂肪瘤需要住院吗
割脂肪瘤是否需要住院需综合脂肪瘤基本情况、手术方式、患者自身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及医院相关规定等多方面因素判断,较小且位置表浅的脂肪瘤局麻下门诊小手术通常不需住院,而体积大、位置深、患者有基础疾病等情况可能需住院。 一、脂肪瘤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方式影响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对于较小且位置表浅的脂肪瘤,若采用局麻下门诊小手术切除,通常不需要住院。而如果脂肪瘤体积较大、位置深在,或者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例如,当脂肪瘤位于深部组织,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为了更好地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一般会建议住院。 二、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如果进行脂肪瘤切除手术,由于其身体机能和对手术的耐受等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脂肪瘤切除,可能需要住院观察,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因为儿童术后的护理和病情变化观察需要更细致的医疗监护环境。而成年患者如果脂肪瘤情况简单,可能门诊手术即可。 基础疾病情况: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此时进行脂肪瘤切除手术,住院可以更好地监测血糖变化,在围手术期调整血糖,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又如患者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心血管方面的监测和支持,住院更便于管理。 生活方式因素: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太规律,术后可能难以很好配合术后恢复要求的患者,比如术后需要严格休息、按时换药等,但自身难以保证的情况,住院可以便于医护人员监督和指导患者术后恢复,确保手术切口顺利愈合等。 三、医院相关规定及手术机构的考量 不同医院对于脂肪瘤手术住院与否可能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医院对于部分相对简单的脂肪瘤门诊手术可以完成,但对于一些符合住院指征的情况会要求住院。手术机构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等也会影响决策,如果手术机构认为患者需要住院以获得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术后护理,也会建议住院。 总之,割脂肪瘤是否需要住院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脂肪瘤本身的特点、患者自身的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以及医院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2025-10-22 11:05:33 -
紫药水和碘伏的区别是什么那
紫药水和碘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分、颜色、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刺激性、稳定性、毒性和用途等方面。 紫药水和碘伏都是常见的消毒剂,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分不同:紫药水的主要成分是龙胆紫,也叫甲紫;碘伏的主要成分是络合碘。 2.颜色不同:紫药水是紫色的液体;碘伏有棕红色、黄色到黄棕色等不同颜色。 3.作用机制不同:紫药水通过与细菌的酶结合,使其灭活而起到杀菌作用;碘伏则是通过释放碘元素来发挥杀菌作用。 4.适用范围不同:紫药水一般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如口腔炎、鹅口疮、外伤等;碘伏的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用于手术部位的消毒、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5.刺激性不同:紫药水的刺激性较小;碘伏的刺激性相对较大,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等不适。 6.稳定性不同:紫药水性质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碘伏容易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而降低其杀菌效果。 7.毒性不同:紫药水的毒性较低;碘伏的毒性相对较高,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8.用途不同:紫药水一般只作为外用消毒剂;碘伏既可以外用,也可以用于口服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紫药水和碘伏虽然都是消毒剂,但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过敏体质者等,使用消毒剂时应更加谨慎,如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无论是使用紫药水还是碘伏,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与红药水同时使用,因为两者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物质。 2.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3.使用消毒剂时,应避免接触到眼睛和口腔。 4.如果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 5.消毒剂应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接触。 总之,紫药水和碘伏都是常用的消毒剂,但它们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对消毒剂的使用有疑问,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2025-10-22 11: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