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和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邱伟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实验外科学组全国委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完成博士后学习,2003年9月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2014年晋升为实职实聘的主任医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委员会(USMLE)/美国外籍医师教育委员会(ECFMG)注册医师,2013年起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美国外科研究协会(ASR)会员、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会员、欧洲肿瘤研究协会(EACR)会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会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世界胃肠病学》和《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肝脏、胰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和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项目多项。完成复杂甲状腺手术近千例,完成肝胆胰手术和微创肝胆胰手术数百例,完成胃肠肿瘤手术数百例,参与肝移植手术80余例,包括亚洲第1例腹腔多脏器联合移植、1例肝肠联合移植和3例劈离式肝移植。   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好大夫网年度最佳医生,2013年5月Hepatology 360国际肝脏疾病论坛口头发言最高奖,2012年6月获“论道、优术”精准肝胆胰手术视频大赛北京站第一名,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后备军,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青年“启明星”,2005年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并在2008年的终期考核中名列全市外科组第一名。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和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腋窝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

    腋窝淋巴结肿大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感染引发腋窝淋巴结炎伴局部红肿胀痛等表现、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致腋窝淋巴结肿大;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肿瘤转移(如乳腺癌等致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伴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及全身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伴相应自身免疫典型症状);儿童腋窝淋巴结肿大多优先考虑感染性因素需观察,中老年发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需警惕肿瘤转移要查,女性伴乳腺肿块等表现要排查乳腺癌相关腋窝淋巴结转移。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腋窝淋巴结肿大 1.细菌感染相关: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腋窝淋巴结炎较为常见。例如上肢、胸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病菌可经淋巴回流途径蔓延至腋窝淋巴结,致使淋巴结出现肿大,同时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患者可能感觉腋窝部位有疼痛性肿块,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 2.病毒感染相关: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等病毒感染可累及腋窝淋巴结。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有发热、咽痛、皮疹等表现外,往往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一般质地中等,可活动,病情恢复后多可逐渐缩小。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腋窝淋巴结肿大 1.肿瘤转移:乳腺癌是导致腋窝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此时淋巴结质地偏硬,活动度差,且可能逐渐增大,早期可能无明显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粘连等情况。此外,肺癌、胃癌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可能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表现为腋窝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较韧,可多个融合,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这类情况往往还会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典型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腋窝淋巴结肿大多优先考虑感染性因素,家长需密切观察有无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等表现,若出现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排查感染源。 中老年:中老年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时,需高度警惕肿瘤转移的可能,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病因。 女性:若女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表现,要特别排查乳腺癌相关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建议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

    2025-10-22 12:05:43
  • 慢性阑尾炎会拉肚子吗

    慢性阑尾炎有可能出现拉肚子情况,其可能因炎症刺激肠道或机体整体反应所致,慢性阑尾炎还常见右下腹部隐痛等表现,拉肚子需与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他致腹泻疾病鉴别,临床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以明确病因及正确治疗。 一、慢性阑尾炎出现拉肚子的可能机制 1.炎症刺激肠道 慢性阑尾炎发作时,阑尾部位的炎症可能会对周围肠道产生刺激,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阑尾与肠道相邻,炎症的蔓延或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干扰肠道的神经调节和肌肉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阑尾的慢性炎症状态下,局部的炎症介质会影响肠道黏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使得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进而出现拉肚子现象。 2.机体整体反应 慢性阑尾炎时,人体处于一种炎症应激状态,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这种全身性反应可能会影响到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胃肠激素平衡等出现紊乱,从而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出现拉肚子等胃肠道症状。 二、慢性阑尾炎的其他常见表现 1.腹痛 慢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右下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感到腹部不适,有的则会出现间断性的隐痛或胀痛,疼痛可在劳累、进食不当等情况下诱发或加重。疼痛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主要位于麦氏点及其周围区域(麦氏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2.胃肠道不适的其他表现 除了拉肚子外,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情况。患者可能会感觉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来说,慢性阑尾炎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摄取;对于老年患者,慢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其他胃肠道疾病,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 三、与其他疾病导致拉肚子的鉴别 如果出现拉肚子症状,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疾病进行鉴别。比如肠炎,肠炎除了腹泻外,可能会有腹痛、发热等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白细胞等异常;肠易激综合征也会出现腹泻症状,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腹痛与排便相关,排便后腹痛可缓解等特点。而慢性阑尾炎导致的拉肚子,通常会伴有右下腹部的隐痛等阑尾相关区域的不适表现,通过阑尾的影像学检查(如阑尾B超、CT等)可以辅助鉴别,阑尾B超或CT可能会发现阑尾增粗、周围有渗出等慢性炎症的表现。 总之,慢性阑尾炎有可能会引起拉肚子,但拉肚子并不是慢性阑尾炎特有的症状,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2025-10-22 12:04:07
  • 脂肪瘤脏痛有炎症

    脂肪瘤合并炎症有局部红肿疼痛等表现,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急性期局部冷敷、保持皮肤清洁、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炎症重时用抗生素等),儿童需关注症状变化、护理轻柔,老年用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 一、脂肪瘤合并炎症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的良性肿瘤,当脂肪瘤发生炎症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表现,患者能感觉到局部脏痛,炎症明显处可触及质地稍硬的硬结,需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局部红肿热痛相鉴别,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局部炎症状态。 二、诊断依据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可观察到脂肪瘤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触诊能感知局部有无压痛、硬结及皮温变化等,初步判断炎症累及范围及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情况,帮助区分单纯脂肪瘤与合并炎症的脂肪瘤,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明确病变细节,以排除其他恶性病变干扰。 三、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局部护理:急性期可采用局部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间隔适当时间后可重复,以减轻红肿疼痛症状,同时要保持脂肪瘤所在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挤压等刺激,防止炎症加重。 2.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等,有助于机体炎症的恢复。 (二)药物干预 若炎症较重,可考虑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用药规范,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患者发生脂肪瘤合并炎症时,由于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炎症扩散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局部变化,及时就医评估;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用药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脂肪瘤合并炎症时炎症扩散可能更快,需特别关注局部症状变化,如红肿范围是否扩大、疼痛是否加剧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儿童就医,且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局部过度刺激,同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既往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脂肪瘤合并炎症时,使用药物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评估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避免因药物代谢障碍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2 12:02:31
  • 剖腹产大便拉不出来要怎么办

    剖腹产术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足够水分摄取)、适当活动(早期下床活动)、腹部按摩(正确按摩方法)、心理调节(缓解紧张情绪)来促进排便,若经以上方法仍长时间不便且有腹胀腹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缓泻剂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剖腹产术后肠道功能需要恢复,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可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芹菜等,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一般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每100克西兰花约含1.6克膳食纤维,每100克芹菜约含1.2克膳食纤维;水果方面,苹果、香蕉、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苹果每100克约含2.4克膳食纤维,香蕉每100克约含2.6克膳食纤维,梨每100克约含3.1克膳食纤维。通过摄入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保证足够水分摄取: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产妇每天应保证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胃肠不适。 适当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剖腹产术后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左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就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术后1-2天可以适当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恢复肠道功能,从而促进排便。例如术后第1天在床上翻身,每次翻身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第2天可以在床边站立几分钟,然后慢慢尝试短距离行走。 腹部按摩 正确按摩方法:产妇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采取仰卧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范围可以从右下腹部开始,向上再向左,围绕脐周进行环形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 心理调节 缓解紧张情绪:剖腹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因为伤口疼痛、对自身和宝宝健康的担忧等因素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大便拉不出来。家人应多给予产妇关心和陪伴,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让产妇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排便。例如家人可以多和产妇交流,分享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 就医情况 及时就诊: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尝试后,仍然长时间大便拉不出来,并且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来帮助排便,但使用开塞露等药物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同时,医生会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导致排便困难的异常情况。

    2025-10-22 12:00:36
  • 急性阑尾穿孔是怎么回事

    急性阑尾穿孔是急性阑尾炎严重并发症因管腔阻塞等致阑尾壁坏死破溃穿孔使细菌炎性物质扩散腹腔,病因主要为阑尾管腔阻塞,病理是阻塞后压力升高血运障碍坏死穿孔致腹腔感染可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等,临床表现为在急性阑尾炎基础上腹痛加剧范围扩大伴全身感染症状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并抗感染,特殊人群中儿童进展快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要警惕,孕妇需权衡手术对胎儿影响尽快手术并加强围术期监测及产科管理。 一、定义 急性阑尾穿孔是急性阑尾炎的严重并发症,指阑尾因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炎症持续进展,阑尾壁全层坏死、破溃穿孔,使阑尾腔内的细菌及炎性物质扩散至腹腔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为主要病因,常见原因包括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儿童)、粪石梗阻(常见于成年人),此外异物、寄生虫等也可引起管腔阻塞,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升高,血运障碍,进而坏死穿孔。 三、病理过程 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黏膜继续分泌黏液,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阑尾壁导致血运障碍,阑尾壁缺血坏死,最终发生穿孔。穿孔后腹腔内可出现脓性渗出液,引发腹腔感染,可能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等。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在急性阑尾炎基础上,腹痛程度加剧,范围扩大,由初始的右下腹局限疼痛转为全腹疼痛;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多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 2.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明显,右下腹体征可能因穿孔后炎症扩散而不如初期典型,但全腹压痛较为广泛。 五、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出现腹痛加剧、全腹腹膜刺激征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阑尾周围积液、脓肿形成;腹部CT能清晰显示阑尾穿孔情况及腹腔积液范围等。 六、治疗 1.手术治疗:一旦确诊急性阑尾穿孔,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清除腹腔内脓性渗出物,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2.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阑尾穿孔进展快,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避免延误导致严重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感知不敏感,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延误诊治,应提高警惕,尽早评估并手术。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阑尾穿孔时,需综合权衡手术对胎儿的影响,尽快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监测及产科相关管理,降低母婴风险。

    2025-10-22 11:58: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